孔子學琴於師襄

2021-03-05 國學時代

《韓詩外傳》卷五記載:孔子學鼓琴於師襄子而不進。師襄子曰:「夫子可以進矣。」孔子曰:「丘已得其曲矣,未得其數也。」有間曰:「夫子可以進矣。」曰:「丘已得其數矣,未得其意也。」有間,復曰:「夫子可以進矣。」曰:「丘已得其人矣,未得其類也。」有間,曰:「邈然遠望,洋洋乎!翼翼乎!必作此樂也。默然異,幾然而長。以王天下,以朝諸侯者,其惟文王乎!」師襄子避席再拜曰:「善。師以為《文王之操》也。」故孔子持文王之聲,知文王之為人。師襄子曰:「敢問何以知其《文王之操》也?」孔子曰:「然。夫仁者好偉,和者好粉,智者好彈,有殷勤之意者好麗。捕是以知《文王之操》也。」

 

師襄是與孔子同時代魯國著名的樂官。古代樂官一般叫師,後來擔當這一職務的人就把師作為自己的姓,冠於名之前。如師襄,又稱師襄子,加子表示尊重。

 

孔子年輕時曾跟師襄學琴。師襄教了他一首曲子後,他每日彈奏,沒有絲毫懈怠,手法從生疏漸至熟練。過了十天,師襄子對他說:「這首曲子你已經彈得很不錯了,可以再學一首新曲子了。」孔子站起身來,恭恭敬敬地說:「曲調是學會了,可是奏曲的技巧還尚未學好。」

 

又過了許多天,師襄子認為孔子的手法已經很熟練,樂曲也彈奏得更和諧悅耳了,就說:「你已經掌握了彈奏技巧,可以再學一首新曲子了。」孔子說:「我雖然掌握了彈奏技巧,可還沒有能夠全部領會這首曲子的志趣神韻呢。」又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來到孔子家裡,聽他彈琴,被他精妙的彈奏迷住了。一曲終了,師襄子長長籲了一口氣說:「你已經領會了這首曲子的志趣神韻,可以再學一首新曲子了。」孔子還是說:「我雖然彈得有點像樣子了,可我還沒有體會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樣的人啊。」

 

很多天之後,孔子請師襄子來聽琴。一曲既罷,孔子若有所思地說:「我知道作曲者是怎樣一個人了。此人身軀魁梧,臉龐黝黑,雙眸炯炯,仰首望天,一心要感化四方。莫非這曲子是周文王所作?我想除了他,別人是作不出這樣好的曲子來的。」師襄子既驚訝又敬佩,身不由己的躬身相拜說:「你說得很對。我的老師曾告訴我,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你百學不厭,才能達到如此高的境界啊。」孔子急忙回禮,說:「我現在可以學彈新曲了。」

 

正如《中庸》語云:「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為學之道,依次有五:首要博學,海納百川,兼收並蓄,博採眾長;次為審問,刨根問底,吃透精神,認清實質;三為慎思,辯證思考,探求真諦,把握規律;四為明辨,識別是非,分清黑白,判定真偽;五為篤行,踐履所學,鍥而不捨,成就卓越。而且別人學一次就會,我就學一百次;別人學十次就會,我就學一千次。故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文/《都市文化報•國學周刊》

自《孔子聖跡圖》

相關焦點

  • 孔子跟師襄子學琴
    有間,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其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如王四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師襄子闢席再拜,曰:"師蓋雲《文王操》也。"——出自《史記·孔子世家》這個故事記載在《史記》的《孔子世家》。孔子跟師襄子學琴。這個師襄子不是襄子師,不是襄子老師,是師襄子,這個師,也可以解釋成老師,其實這個師在古時候有一個特定的意義。
  • 桃李春風:與孔子有關的尊師重教故事
    孔子怎樣向師襄學琴相傳孔子曾「刪詩書,修春秋,定禮樂,序易傳」,對「六經」做了一番整理,後來由於《樂經》失傳,變成了「五經」。孔子「述而不作」,其學術根本、思想旨趣都體現在對經典的整理,及後世記其言行的《論語》等書中了。除了通過文字了解孔子,我們還可以通過圖像了解孔子,這是一種更直觀也更富趣味性的了解方式。
  • 孔子其人知多少?——「吾生也賤,故多能鄙事」
    中國人對於孔子的記憶,大多是他的一些名言和他的眾人皆知的事跡,而不是他這個人本身。孔子這個人被中國曆朝歷代供奉了一千多年,除了他的思想精神和聖人形象,我們難以看清楚真實的他,這種神秘感迫使我們去了解和尋找真實的他。
  • 孔子學琴的故事,看他樂此不疲地去鑽研、執著追求學問的精神
    【前言】孔子學習彈琴的那種執著、專注,非一般人所能比。把一首琴曲練習到極致,連他的老師都佩服得向他作揖行禮。他學習《易經》能夠韋編三絕,把用熟牛皮筋串聯的竹簡翻斷了不知道多少次。他選擇了一樣東西,就會樂此不疲地去專研,「其為人也,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 論證手法多樣化的高考作文:《學不厭精》
    竊以為:學不厭精也。學不厭精,即學習不僅不討厭那些精深之理、精粹之作、精闢之論,而且喜歡它、擁抱它,與之終生為伴。精深之理、精粹之作、精闢之論猶如書山中的寶玉。石可以鋪路建樓,玉卻更高一籌,能養人潤人。故而,學不厭精,多多益善。學不厭精,要在精選,樂在精嚼,至在精思。要在精選。
  • 孔子學琴的故事,專治你的「教育焦慮症」
    比如最常見的問題:報了興趣班,又不肯去學了,怎麼辦?或許我們可以從孔子學琴的故事裡獲得一些啟示。孔子作為我們中華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學說的創始人。直接拿事實說話,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賢人七十二。所以我們要好好地向孔子學習一下如何育已育人。孔子向襄子學琴藝,一連十天都彈同一首曲子。
  • 孔子學琴的故事告訴你,一輩子唱一首歌不是恥辱!
    大衣哥一首歌成名後來讀書多了,也漸漸釋懷了,甚至有點佩服個別人的精神,雖然有些人說他們是臉皮厚,但不能否定這裡面有許多人是本著精益求精的態度的~《史記》裡記載了孔子這樣一個故事孔子學識淵博,更通韻律。當初他學琴的時候,老師是師襄子,孔子練一首曲子,一直連續十天。師襄子讓他學習新的,孔子說:我雖然已經懂得基本套路了,但還沒掌握真的方法,請讓我繼續練習。又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可以了,你學的已經夠好了,我再教你新曲子吧!
  • 國家博物館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展覽亮點及重要展品
    」「儒家學說的形成與發展」「儒家學說的國際傳播」「孔子題材藝術作品」四個部分,匯集了珍貴文物、古籍以及藝術品240餘件(套),總共700餘件,其中包括41位當代藝術家創作的40餘件孔子文化題材美術作品,是國家博物館第一次系統展示孔子思想形成、發展以及傳承的歷史,力圖為觀眾和研究者講述孔子文化的思想脈絡與深遠影響力。
  • 《孔子的樂論》:每個聲音都是一個小宇宙
    我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本書,這本書叫《孔子的樂論》,作者是江文也,而翻譯者是楊儒賓。說到這個江文也,其實我小時候就很熟悉他的名字。因為我在臺灣上學的時候,我曾經是天主教徒。那時候我們天主教裡面有很多的聖歌,特別好聽的一些聖歌,你就會發現作者,作曲者就是江文也。他其實是日治時期的時候,在臺灣長大上學,後來到了日本學音樂,在日本成為一個比較有名的音樂家。
  • 讓孔子都翻爛了好幾次
    可是孔子在遭受這麼多的苦難,遭遇這麼多的人生坎坷後,在晚年留下了他對自己一生的觀察、了解以及對自己的自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國博700餘件作品系統展示孔子文化
    「毫無疑問,孔子在我們中華文明史上,他就是一個高峰。」「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現場(攝影:餘冠辰)「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現場早在西漢時期,史學家司馬遷在其《史記孔子世家》中專門讚美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 孔子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到了齊國,他聞到韶樂,韶樂是舜王那時代所作的音樂,非常的莊嚴,音樂可以養心,韶樂抒發了聖賢之志。那麼為什麼孔子到了齊能夠聽到韶樂?根據《漢書.禮樂志》的記載,舜帝之後韶樂是在陳,陳國,到了春秋時期陳的公子就逃到了齊國,所以把韶樂也帶到了齊。韶樂是歌頌舜的德政的音樂,舜的天下平和,是由堯禪讓。舜傳位於禹也是如此,所以其樂和平。因此孔子讚嘆舜之樂是盡美矣,又盡善也。
  • 曲阜印象記(2)之孔子六藝城
    我們一行到曲阜,與同伴相約來到知名的"三孔一城"的孔子六藝城。進了"闕門"(大門)之後,迎面出現的就是一組高大壯觀的孔子出遊列國的大型銅雕塑群,它位於整個六藝城中軸門首位置,既威武又讓人感受到了孔子執著於理想信念追求的不屈精神。
  • 求師問學哪有那麼多顧慮?上就是了!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   出人:超過平常人;尤且:尚且還;眾人:一般人;下:低於)   對比1:聖人vs常人;聖人很厲害但是還在持續求師問學,普通人不如聖人反而不願意求師問學。
  • 王齊洲:孔子辦學的時間地點(關於孔子辦學的幾個基本問題之一)
    《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史記·孔子世家》等所記孔子生年不同,現今學界多認可《史記·孔子世家》所記孔子生於魯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本文即以此作為敘述的基點。有學者認為,孔子講過「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7],所以孔子30歲可能已經開始創辦學校,招生授徒。這種可能性當然不能排除,然而,這需要提出證明材料,以證實孔子30歲時確已創辦學校並招生授徒。
  • 孔子聖跡圖:36張「連環畫」講述孔子一生大事(組圖)
    孔子(前551-前479)是我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聖跡圖》是一部反映孔子生平事跡的連環圖畫,也是我國歷史上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最早一部連環畫。《孔子聖跡圖》的問世,經歷了一個漸次完整又日趨成熟的過程。1、尼山致禱:孔子的父親叔梁紇與母親顏氏在尼丘山上祈禱後,第二年(前551年)生下孔子。
  • Mia的學琴路
    Mia是四歲半開始學鋼琴的,起因是我和娃爸先把鋼琴買回了家。因為之前就確定要讓她學琴,所以我作為一個鋼琴小白,提前還買了下面這本書學習。對於一個沒學過鋼琴的人來說,這本書確實有幫助,讓我在選擇教材,選擇老師,以及練琴學習的過程中都不會一片空白。
  • 女兒的學琴之路
    女兒四歲的時候,我就開始讓她學小提琴了,為什麼選擇小提琴呢?是因為小提琴價格便宜,不像鋼琴,動輒上萬,小提琴的學習琴才150元一把。最貴的就是學成後的琴,貴的也是上萬元,但是和鋼琴不同的是,那個時候已經學出來了,就是至少業餘的十級有了。不像一些買了鋼琴而無法堅持下去的小孩,鋼琴最後只好賤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