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海勝手託費俊龍入軌道艙(組圖)

2020-12-27 搜狐網
 

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

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兩個多小時後聶海勝同樣穿艙成功
昨日上午11時11分,費俊龍、聶海勝開始進餐。

聶海勝手託費俊龍,助其一臂之力打開艙門。

  航天員太空生活示意圖

  《新京報》製圖/程強

  昨日下午4時54分,神舟六號飛船在太空中遨遊。艙內的費俊龍輕鬆地玩著手中的筆,繫著繩子的筆在他面前飛來飛去。

  十分鐘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下達「打開返回艙平衡閥」的指令。通過北京指控大廳大屏幕看到,費俊龍在地面指令引導下,從坐椅上起身,將頭頂上方的返回艙與軌道艙之間的艙門拉開,在聶海勝的幫助下進入軌道艙工作。

  據航天專家介紹,如果艙門不能順利打開,放置在軌道艙內的食品、水及其他生活設施將無法使用,多天飛行就難以實現。

  兩位航天員一起上天執行任務,需要分工配合。一人在軌道艙內進行空間科學實驗操作時,另一個必須在返回艙值班;一人休息時另一人則值班。

  昨晚8時05分,費俊龍回到返回艙,聶海勝進入軌道艙。11時39分,聶海勝摘下自己的航天表,讓表在空中自由漂浮翻滾,費俊龍此時已休息。

  本報綜合報導

  第一次進餐

  太空首餐吃果味月餅

  時間:10月12日11時11分

  食品:金橘檸檬月餅、龍井茶果味月餅等

  費俊龍、聶海勝飛天后的第一餐是在返回艙裡完成的。昨日上午11時11分,二人在太空吃著航天食品,此時距離他們離開地面有兩個多小時。

  據航天專家介紹,費、聶的第一餐包括金橘檸檬月餅、龍井茶果味月餅、餅乾、桃等。從太空傳回的畫面可以看到,費俊龍與聶海勝打開攜帶的紅色包裝盒,取出兩塊月餅就餐。

  本次神六預計飛行5天,負責航天員食品研製和供給的航天員系統食品系統主任設計師陳斌說,他們給航天員準備了7大類40餘個品種的菜餚,確保航天員每頓能吃上二葷一素一湯。這些菜需要加熱,飛船上有加熱裝置。

  第一次進入軌道艙

  聶海勝豎大拇指誇搭檔

  時間:10月12日17時32分

  目的:取回兩件工作服,在返回艙更換

  昨日17時03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下達「打開返回艙平衡閥」的指令。通過傳回的畫面看到,費俊龍在地面指令引導下,拉著旁邊的一根帶子,從坐椅上起身,準備將頭頂上方的艙門拉開。

  聶海勝在坐椅上注視並確認費俊龍的每一項操作步驟,並用一隻手輕輕託扶著費俊龍的左腳,助費俊龍一臂之力。

  17時29分,費俊龍打開神舟六號返回艙與軌道艙之間的艙門,進入到軌道艙,聶海勝對他豎起大拇指。

  據中央電視臺報導,費俊龍首進軌道艙是取兩件工作服,在返回艙進行更換。兩人換上工作服後,聶海勝留在返回艙值班,費俊龍進入軌道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

  ===== 《新京報》服務熱線:010-63190000 、010-96096333 =====






相關焦點

  • 費俊龍家鄉今成歡樂海洋 英雄母親喜極而泣(圖)
    費俊龍的家鄉崑山巴城鎮,今天黎明前迎來了巨大的喜悅。當神舟六號成功著陸,太空人們安全走出返回艙時,小村莊終於點燃了壓抑了許久的激動。  凌晨3點半,空氣中瀰漫著霧氣,通往費家浜的路上不時有車輛來往。人們從四面八方奔向費俊龍家,共同見證歷史時刻。3點40分,記者到達費俊龍父母家中時,這裡已人聲鼎沸。
  • 揭秘中國航天員20年:2008年神舟七號軌道艙曾響起火災警報
    不久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成立20周年之際,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等11名曾經出徵太空的航天員聚集在五星紅旗前
  • 費俊龍
    姓    名:費俊龍  性    別:男  出生年月:1965年5月  民    族:漢族  籍    貫:江蘇崑山人
  • 費俊龍:瞞著父母報考飛行員(圖)
    1965年,費俊龍出生在江蘇蘇州陽澄湖畔的費家浜村,家裡有兩個姐姐。  1982年,17歲的費俊龍在巴城中學讀高二,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一紙招飛通知書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他知道此事也許會遭到父母的反對,於是乾脆瞞著父母報了名。紙包不住火,費俊龍決定向父母坦白。父親比較開明,一陣沉默後默許了,母親卻一個勁兒地抹眼淚。6月的一天,費俊龍背上行囊,父母送了一站又一站,從崑山一直送到南京,直到他踏上北上長春的列車才不得不揮淚作別。
  • 首次太空漫步,軌道艙卻突響火災報警聲?
    首次太空漫步,軌道艙卻突響火災報警聲? 首次太空漫步, 當航天員翟志剛和劉伯明準備出艙時, 軌道艙中卻突然響起火災報警聲
  • 如何看待長五B首飛任務,一艙返回失敗,一船成功著陸?
    按計劃,這款試驗艙經過19個小時軌道飛行後,採用彈道再入方式返回,預計5月6日13:02~13:42區間降落目標區域,著陸地點:內蒙古東風著陸場,著陸區搜索範圍達16萬平方公裡。東風著陸場返回艙搜索回收工作早已準備就緒,只待鎖定目標。但結果卻是未能如期從天而降,試驗艙返回途中出現異常,挑戰失敗。
  • 臺灣鄉鎮裡長走進可可託海 大讚人間淨土(組圖)
    臺灣鄉鎮裡長走進可可託海 大讚人間淨土(組圖) 2012年09月20日 00:47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嫦娥五號完成首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 VR體驗館實現登月之旅
    嫦娥五號完成首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 VR體驗館實現登月之旅北京時間12月14日11時13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上兩臺25N發動機工作約28秒鐘,順利完成第一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嫦娥五號完成首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在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由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的進入軌道,在次日晚間22時零6分,嫦娥五號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12月12日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實施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
  • 長徵5B又一重任,柔性返回艙試驗失敗,但彎道超車並非不可能
    不過,令人十分惋惜的是,新一代載人實驗飛船雖然成功進入軌道,但是在5月6日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說,新型柔性充氣式實驗返回艙在返回回收過程中出現異常,目前有關機構已經對該實驗艙完成回收
  • 飛船返回艙失壓,艙內航天服如何保障生命安全?
    作為有效保護航天員的措施之一,艙內航天服與環控生保分系統的供氣調壓、航天服循環等子系統配套,就構成了飛船返回艙壓力和大氣控制的安全冗餘,以防在飛行過程中一旦發生返回艙失壓的緊急情況,艙內航天服便可為航天員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 陽西總醫院援鄂隊員羅濃偉:從首個入艙到休艙,130多名病患全部康復...
    「因為休艙,現在這幾天得以休息。但戰疫仍未結束,我們還在酒店這邊待命,並且已經向前方的指揮部再次提交了請戰書。」3月12日,記者採訪了羅濃偉,走近這一個月以來他在武漢的工作和生活。羅濃偉所在的武漢客廳方艙醫院3月7日休艙,3月10日,武漢所有方艙醫院全部休艙,圓滿完成了歷史使命。
  • 神九「開艙手」:返回艙門正常打開最多3分鐘(圖)
    「飛船距離地面大約1.2米時,安裝在返回艙底部的4臺反推火箭還將點火工作,使返回艙速度降低,減少了相當於10個地面重力衝擊。與此同時,具有緩衝功能的航天員坐椅在著陸前開始自動提升,從而使衝擊的能量被緩衝吸收。」白延強解釋說。
  • 六安:秋色染紅大別山 紅葉美景入畫來【組圖】
    六安:秋色染紅大別山 紅葉美景入畫來【組圖】 中安在線   2018-11-06 00:23:00   來源:中安在線   作者:左學長 劉玉才  編輯:付剛
  • 揭秘神九返回艙:精裝修、不「怕」熱、科學減肥
    新華社北京6月28日電(記者 王敏)3名航天員即將結束太空之旅,乘坐神舟九號飛船的返回艙返回地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專家向記者揭秘了返回艙幾個有意思的小細節。    返回艙「精裝修」    神舟九號飛船發射前,曾特別請來航天員參觀內飾裝修好後的飛船。
  • 14馬赫衝入火星大氣!天問一號殺手鐧陸續公開,底氣源自實力
    深空機動則是因為飛船初始運行的日心軌道與火星軌道並不在同一個軌道面,因此需要調向建立切入火星引力的正確軌道。 天問一號不走尋常路,進入艙多項世界領先技術加持 按照計劃,天問一號將於大年三十進入火星軌道,進入火星引力捕獲軌道後天問一號環繞器YF-37型3000N發動機將在遠火點工作,縱向機動變軌至停泊軌道,並在此進行為期兩個多月的環繞探測。
  • 攜帶40億年前塵埃的日本太空艙返回地球:兩項技術直追嫦娥五號
    降落南半球的原因在於隼鳥2號的軌道比較特殊,要前往一顆叫做Ryugu的小行星,澳大利亞的沙漠為此提供了天然的降落場。日本這次帶回的小行星樣本來自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的開採計劃,長達一年多,帶回的樣本只有100毫克。雖然重量比較少的,但相比較隼鳥一號探測器,二號探測器已經有所進步。隼鳥一號僅僅帶回1毫克的樣本,實在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