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測試顯示人類平均智商水平提高

2020-12-17 網易探索

核心提示:一段時間以來,在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裡,人們的智商水平普遍大幅度提高。

智商測試並不完美,但可以很有用。如果一個在學校成績很差的男孩,智商測試成績卻的確很好,那麼就很有必要調查一下他在學校是不是受欺負了,或是家裡出了什麼問題。智商測試還可以用來大致預測誰在大學階段能夠學業有成,當然動機和自我控制等因素的重要程度至少也並不亞於智商。

一段時間以來,在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裡,人們的智商水平普遍大幅度提高(我在1984年的一項研究中首次提及了這個現象,如今此現象被稱作「弗林效應」(Flynn Effect))。從二十世紀初至今,無論是採用斯坦福-比內智力量表(Stanford-Binet Intelligence Scales)、還是韋克斯勒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s)測算,美國人的智商都是平均每十年提高三分。這些測試方法自二十世紀初以來就已經存在,只不過是隨著時間的遷移而內容有所更新。另一個測試方法、瑞文氏標準推理測試(Raven's Progressive Matrices)誕生於1938年,不過接受此測試的人中最早有1872年出生的。這個測試的結果顯示美國人每十年時間裡智商會提高五分。

1910年,按照今天的標準評分,我們先輩們的平均智商是70分(如果以瑞文氏測試測算則是50分)。對比而言,如今我們的平均智商水平在130分到150分之間,具體分值取決於所採用的測試標準。我們都是天才?亦或只是祖先們有些愚鈍?

這樣的差異讓人們不禁對智商測試產生了懷疑。如果從測試結果得出一個如此荒謬的結論,我們怎麼還能大言不慚地說這些測試是有效的呢?顯然,我們的祖先並不比我們笨。他們和我們一樣,擁有同樣的實用智力和能力,足以應對自己生活中的每一天。我們與他們的不同之處在於更為基本的層面:智商分數的提高顯示出,現代世界──尤其是教育──是如何改變人類自身的思維方式並讓我們與先輩變得如此不同的。他們所生活的世界要比我們簡單得多,大多數情況下,到六年級之後,正式的學校教育就結束了。

瑞文氏測試使用圖形來傳遞邏輯關係。韋克斯勒測試包括10個小的部分,其中一些大體相同,而另外一些所測量的特性是聰明人有可能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掌握的,比如說詞彙量的大小和給物品分類的能力。

現代人之所以能夠在這些測試中有良好表現,是因為我們是獨特的新人類。我們是我們這個物種中最早一批生活在一個由類別、假定前提、非語言標誌以及描繪出另一個現實世界的視覺形象所主導世界之中的人。我們進化成為今天這個樣子,是為了能夠應付這個對我們的祖輩而言可能是完全陌生的世界。

一個世紀前,人們大多會通過開動腦筋操控具體的世界來獲取利於自己的條件。他們戴著一副我稱之為「實用眼鏡」的東西在看世界。而今,我們的大腦更傾向於對抽象符號進行邏輯分析──我將這種看問題的方式稱作戴著「科學眼鏡」。如今我們更多會對事物進行分類,而不是執著於它們的不同。我們重視各種假設,而且能夠輕易辨別出符號所代表的抽象關係。

通過偉大的心理學家亞歷山大•魯利亞(Alexander Luria)與前蘇聯農村一些居民在20世紀20年代的幾次訪談,我們可以窺得過去人們思維方式之端倪。生活在上世紀20年代的蘇聯農民同上世紀10年代的美國人一樣,所接受正式教育極少。

魯利亞:魚和烏鴉有什麼共同點?

答:魚生活在水中,烏鴉會飛。

魯利亞:你可以找出一個詞用在這兩者身上嗎?

答:如果你把它們稱作「牲畜」,那不對。魚不是牲畜,烏鴉也不是。人可以吃魚,但不能吃烏鴉。

這位未受過近代科學薰陶的受訪者,始終將視角放在事物的不同功用所帶來的區別之上。我父親生於1885年,如果你問他狗和兔子的共同點,他會說,「你可以用狗來找兔子。」而今天的一個學齡男孩會告訴你,「他們都是哺乳動物。」後面這個回答是智商測試中的正確答案。在今天,我們發現將世界分類作為理解這個世界的前提條件,是一件相當自然的事。

下面是另外一個例子。

魯利亞:德國沒有駱駝,B城市在德國,那麼那裡有沒有駱駝呢?

答:我不知道,我從沒見過德國的村子。如果B是一個大城市的話,那就應該有駱駝。

魯利亞:但是如果德國所有地方都沒有駱駝呢?

答:如果B是個村子,那麼那裡大概沒有地方容得下駱駝。

這位不曾接受過近代科學教育的受訪者沒打算將有關駱駝存在與否這個假設前提視為同其他因素一樣重要的內容。對於假設條件的抗拒不僅僅是不利於參與智商測試的一種思維狀態。今天人們關於道德的討論之所以能夠比一個世紀之前更為成熟,就是因為我們會認真對待假設前提:我們能夠想像出替代的場景,並轉換角色從他人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

下面舉個虛構的例子(並非來自真實的智商測試)來說明我們的思維是如何進化的。以下由三個符號組成的一個序列之間存在某種關係,請你找出它們之間的關係,並按照這種關係從所列選項中選出正確答案來完成第二組序列:

【槍】/【槍】/【子彈】 2.【弓】/【弓】/【空白】

這道題目裡傳遞關係的載體是顯示出具體物體的圖片。在1910年,一個智商中等的人可能會在答案中選擇「箭」。

【正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2.【圓形】/【圓形】/【空白】

在這道題中,關係是由形狀、而非具體物體傳遞出來的。到1960年,許多人可能會選擇半圓做答案。就像正方形可以分成兩個三角形一樣,圓也可以分為兩個半圓。

*/&/? 2. M/B/【空白】

這道題目中的關係很簡單,即那是一些屬於同一類但除此之外沒有其他任何共同點的符號。這種「關係」超越了符號本身所代表的意義。到2010年,很多人可能會選出「除了M和B以外的任何字母」這個選項作為正確答案。

這一進展顯示出,人們應對正式教育方面的能力──不僅是學習代數,還包括學習各種人文科學的能力──日漸增強。想想看在1910年和1990年,學校給14歲的學生分別會出什麼樣的考題吧。早先的考試全是一些有社會價值的信息:比如美國45個州的首府各是哪裡?後來的考題都是關於關係的:比如為什麼一些州的首府不是該州最大的城市?因為在以農業為主的各州,州議會不喜歡大城市,因而會選擇奧爾巴尼而不是紐約市,或是哈裡斯堡而不是費城,諸如此類。

我們的生活與1910年前大多數美國人的生活截然不同。那時候美國人一般上學時間不超過六年,之後就會去工廠、商店或是農場從事長時間的勞作。他們所看到唯一的人為形象是圖畫或是照片。除了基本的算術外,非語言的標誌僅限於音符(對上層社會人士而言)和撲克牌。他們的思維專注於所有權、有用的、有益的和有害的東西。

中學教育的普及為書籍、舞臺劇和藝術帶來了大批受眾。自1950年以來,智商測試中的詞彙量和信息部分的分數大幅度提高,至少對成年人而言是如此。單詞量的增加意味著更多的概念被表達出來。信息量的增長意味著事物之間的更多聯繫被發掘出來。對假設情景予以更好的分析,則意味著更多的創新。隨著現代思維的發展,人類不僅作為技術人員和科學研究者取得了更卓越的成就,而且在管理領域也有更好的表現。

能夠理解抽象概念的人越來越多,可接觸到的喜歡琢磨新點子、改善休閒生活的人也越來越多──這些發展都對我們的社會產生了積極影響。而這些變化,是在人類大腦並沒有經歷基因方面或是生理方面改善的前提下發生的。我們的頭腦智力實現了進化,而這一足以支撐人類進步的發展,是通過更廣泛接觸這個世界中所存在的各種可能性而實現的。

(本文作者弗林著有《我們變聰明了?二十一世紀智商之提高》(Are We Getting Smarter? Rising IQ in the 21st Century)一書,由劍橋大學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出版。)

本文來源:網易探索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智商測試到底是不是精確的?你是否了解真正的智商測試呢?
    我們知道,智商的測試標準其實並不統一。不統一的原因,歸根結底是因為人類還沒有真正發現那唯一的真相,和智慧的奧秘。一般來說,完整的智力測試多以邏輯推理、數字敏感、空間思維、詞彙量、創造能力、記憶能力等多方面進行考核。
  • 研究發現人類智商65年來已提升20分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對過去64年48個國家的20多萬人接受的智商測試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人類的平均智商自1950年以來提高了20分。科學家提出了很多理論解釋這一現象,其中包括更高的教育水平和醫療技術的提高。
  • 人類智商的極限之爭
    智商測試,是通過觀察和空間感知、記憶學習、分析判斷、抽象思維、想像及應變能力等系列試題,來量化一個人認識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方法。儘管始終存有爭議,特別是由此而建立的種族歧視和社會排斥政策更是為世人所不齒。但在無新方法出現前,智商測試仍被當作有效的能力測驗,而它不時披露的結果也令人反思。
  • 「人類在進化,智商卻在退化」這不是危言聳聽!
    根據這套智力量表,將一般人的平均智商定為100,法國正常人的智商大多在85到115之間。東亞人的平均智商為105,澳洲原住民平均62,南非沙漠高原的布須曼人和剛果(布)雨林地區俾格米人才54。看過《最強大腦》朋友都不陌生,那些智商超群的大牛,其反應速度和推理能力確實讓人折服。
  • 如何測試智商
    (Alfred Binet,1857年-1911年)和他的學生編制了世界上第一套智力量表,根據這套智力量表將一般人的平均智商定為100,而正常人的智商,根據這套測驗,大多在85到115之間。智商主要靠遺傳,但是人的智力肯定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年齡的成熟而發展,因教育和訓練而改變 。由於先天多種因素,人的智力發育會有所不同。通過一系列標準測試測量人在其年齡段的智力發展水平,它必須與靈商(SQ)配合運用才行。它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智力表現多個方面,如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創造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推理能力等,其包括文商(CQ)。
  • 人類智商在退化?
    在一份對父母和下一代的基因比較中,他發現平均每代人身上,DNA會出現25到65個新的變異。這意味著,在過去的120代人中,也就是3000年時間中,人類可能出現的基因變異非常可觀。
  • 50年來人類智商下降1分
    智商發展潛力是否已耗竭  一項由丹麥政府主導,用於測定公民是否適合服兵役的IQ測試顯示,從1998年以來,丹麥人的平均IQ已下降了1.5分。此外,針對英國和澳大利亞的IQ測試也出現了類似的下降。這不由得讓科學家們擔心,科技越發達,人類越愚蠢。
  • 歐洲智商測試顯示德國人最高 北歐人更聰明
    東北網雙鴨山3月28日電 據騰訊網消息,《泰晤士報》27日報導,英、法兩國在各個領域難分伯仲的爭鬥由來已久,現在有一個領域終於可以分出勝負了:在一次對歐洲國家進行的智商測試中,英國排在第8位,法國排在第19位。排名第一的為德國,平均智商達到107,其次是荷蘭、波蘭、瑞典、義大利、奧地利和瑞士。
  • 人類是否變得越來越笨了?研究稱年輕人智商得分下降
    參考消息網6月24日報導英媒稱,21世紀科技飛速發展然而人類的智商卻出現下降,尤其是1975年以後出生的年輕人,智商(IQ)平均得分比其父輩低。這似乎表明,人類變得越來越笨。真是這樣嗎?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英國廣播公司網站6月21日報導,這是在丹麥、英國、法國、荷蘭以及芬蘭這幾個西方國家進行的調查和研究得出的結果。據信這是對此現象首個比較權威的研究。
  • 智商測試:現代人的偏見
    這種測試方法被稱為比率智商,公式如下:所以,高爾頓智商被測為200,是考克斯和特曼認為他3歲就能完成達到正常兒童6歲的斯坦福-比奈智商測試水平,同理,愛因斯坦的傳記等材料被認為只能體現1.6倍的心理年齡/生理年齡比。此後,智商測試不斷進化。1949年,韋克斯勒編制了不同於比奈系列的新測試表,稱為韋氏智商測試,影響至今。
  • 新生兒出生體重和智商成正比?對比國內外智商測試,答案一目了然
    根據《英國醫學期刊》作出的假設:出生時越重的孩子,在他們長大成人後,他們的智商發育會高於平均水平,表現出來就是智商值(IQ)會更高。這個結論並不僅僅建立在假設上,隨後的測試就給出了有力地證實。,結果顯示,新生兒出生時體重和智商成正比關係。
  • 智慧型手機AI智商哪家強?——世界智慧型手機AI智商測試報告在京發布
    2007年科學院團隊提出除了把機器和人看做平等夥伴的通用智商評測,還應該存在評測機器在服務與人類表現出來的AI服務智商,以及人類用戶需要花多大價格獲得機器的服務智商,這就是AI價值智商的概念。研究團隊利用AI服務智商和AI價值智商的評測方法對世界範圍的著名手機品牌進行了測試。由此形成《2018-2019世界智慧型手機AI智商測試報告》。
  • 有助於提升孩子智商水平的方法和建議!
    智商是通過由註冊心理學家進行的標準化測試來測量的,在某些情況下,還包括那些受過研究生水平心理健康訓練的人。 儘管智商水平是衡量智力的一種方法,但並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相反,智商測試可以用作診斷其他精神健康狀況和學習障礙的第一步。
  • 智商究竟是什麼?人類的智力開始退化了嗎?
    但是一個2016年的研究發現,從1982——2006年,中國兒童的智商每年增加0.44分。這個可比美國人強。那麼,人類的智商為啥會提高呢?人類為什麼會越變越聰明呢?圍繞這個問題,心理學家進行了大量的探討,但是並沒有得出結果。
  • 法媒聚焦人類智商下降 稱化學物質幹擾大腦靈敏度
    關於人類智商的發展,現階段並沒有太多數據。但目前所有可用信息均表明,人類智商經過幾十年增長後,現在正在下降。「下降」出現在20世紀最後10年和21世紀初,最可靠的數據來自歐洲國家芬蘭。1988年以來,該國每年都招募相同年齡的人進行智商測試。該國2003年公布的數據分析顯示,根據測試類型不同,人們的智商在1996年至2009年間下降了2到5分。
  • 智商是個偽概念?被無數人接受的智商測試,結論並不可靠!
    持有優生學思想又信奉智商測試,在當時的心理學界不算少見。   三位還根據人種,對美國陸軍士兵的平均水平做出了具體分析。儘管都是蠢貨,但是美國白人士兵的平均水平最高,達到了蠢貨的上限臨界點;排在國產白人士兵後面的,是來自北歐和西歐的移民士兵,此後是東歐的斯拉夫國家移民,再往後是南歐移民,最後由黑人士兵墊底。
  • 智商測試,基本不靠譜
    由此可以得出一個初步的結論:智商測驗的分數只能作為參考,不能作為決定孩子命運的依據。因此,早在上世紀70年代,智商測試的「發源地」——歐美發達國家已經淘汰了給孩子測智商的做法。  專家認為,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哪一種測智商的方法真正能全面反映孩子整體智力發展水平。
  • 智商測試衡量智力不靠譜
    【英國《獨立報》12月19日報導】題:研究發現,智商測試「存在根本性缺陷」,僅憑智商測試衡量智力是「錯誤的」  有史以來關於人類智力的最大規模研究發現,認為僅憑智商測試就可以衡量智力的觀點是錯誤的。研究發現,智力至少由三種截然不同的特徵組成。
  • 「智商測試」真的能夠測試智商嗎?
    而後推孟借鑑智力商數的觀念推出了計算智商的公式: 智商=智力年齡/實足年齡*100(IQ=MA/CA*100)隨後,為了解決不是每個年齡群體都表現相同的智力增幅這個現象,比如8歲的孩子平均智力浮動可能是15分,而到了12歲時這個浮動有可能就為20
  • 世界人工智慧智商最新測試結果公布
    「,測試結果發現目前人工智慧系統的智商遠遠低於人類智商,最高的谷歌尚不及6歲兒童智商的一半。測試結果顯示,人工智慧的AI得分與兩年前相比,智商都大幅度提高,得分最高的谷歌測評分數為47.28分,高2014年20.78分,距2014年測評的人類6歲兒童的智商差距也由29分縮小至8.22分。具體到一級指標上,人工智慧的知識獲取、掌握、反饋能力都表現良好,但知識創新能力仍是短板所在。下面我們分別看一下參與測試的各人工智慧系統表現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