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翻譯:只能輔助無法取代人類的原因

2020-12-11 一葉扁舟弄清風

谷歌、微軟、有道、訊飛......翻譯軟體越來越普及,質量越來越高,但要取代人類在翻譯界的地位?

機器在翻譯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已經沒有疑問,可以看見機器在部分領域部分取代人工翻譯正在發生,在一些高等學府的現代語言學位課程中也有了一席之地。但凖確地說,在翻譯界機器仍處於輔助地位,還是工具,電腦輔助翻譯(CAT)工具。

迄今為止CAT最大的貢獻是讓人類擺脫了簡單重覆的勞務;它主要還是扮演輔助角色,因為人類的語言系統既恢弘又精密,溫度和色調的豐富多彩及千變萬化,機器一時半會兒還無法完全掌握。

可以用美國初創公司Waverly Labs執行長安德魯·奧喬亞(Andrew Ochoa)的兩句話為例。這家公司生產翻譯耳機。

英語原文:

「It has taken decades of research to create a framework of algorithms designed to recognise patterns in the same way as the human brain - a neural network,」 says Andrew Ochoa, chief executive of US start-up Waverly Labs, which produces translation earpieces.

「Combining that with speech recognition technology has allowed us to make a huge leap forward in terms of accuracy.」

谷歌翻譯:

美國初創公司Waverly Labs執行長安德魯·奧喬亞(Andrew Ochoa)說:「經過數十年的研究,創建了一種算法框架,旨在以與人腦相同的方式識別模式-神經網絡。」

「將其與語音識別技術相結合,使我們在凖確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飛躍。」

雖然沒有大錯,但讀來總感覺哪裡不太順,而且跟原意還是有較明顯的差異。

本文作者翻譯:

「創建一種能夠像人腦一樣識別模式的算法框架-神經網絡,是在數十年研究的基礎上完成的。」

「將它(神經網絡)與語音識別技術將結合,使我們在凖確性方面取得巨大飛躍。」

這個修飾機器翻譯的過程可能容易也可能痛苦。西班牙英-西翻譯納瓦羅·戈薩爾維茲就認為CAT工具與其說是在幫忙不如說是扼制創造性。他說,機器給你一份半成品,你得花加倍的力氣和時間去核對、糾正、修飾,還不如自己從頭做起更快更容易。尤其是涉及到情感等主觀色彩較濃或者語氣微妙的情況,譯文詞不達意可能算是好的,更有可能出現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結果。

「裡程碑」

2017年,微軟亞洲研究院與雷德蒙研究院研發的機器翻譯系統的漢- 英新聞報導翻譯質量和凖確率達到人類專業翻譯水平。這個newstest2017新聞報導測試集在國際權威評測大賽WMT17大會上發布。當時媒體稱之為人工智慧(AI)裡程碑。但這並不意味著翻譯機器可以替代人類,更遑論全面替代。這個話題當時在中文專業社交網站「知乎」上引起討論。

用戶「小號是留住最真的」預測,3-5年內,非文學類(專業、應用類)筆譯將被取代90%,會展等低端陪同口譯至少70%將被口譯設備和app取代。中高端(會議、同傳口譯)5-7年內將被取代50%以上。文學類還看不到被取代的可能性,即便是不涉及較多主觀情感色彩的專業翻譯,比如法庭口譯,即使是同一語系的英-法互譯,谷歌翻譯目前仍有較大改善空間。

愛之切切,怎一個LOVE了得?

怎一個LOVE了得?

看上面截圖,中文「愛之切切」,怎一個LOVE了得?

「山川異域」,日本救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的物資包裝上用了這個詩句,它難道不是oceans apart 的意思?至少不應該是異域風情之意吧?

「風月同天」翻譯成相同的風和月,意思模稜兩可,含糊其辭。當然,畢竟還是機器,人工智慧,還沒把漢語詩詞學精學透。

機器就是機器

薩曼莎·蘭利(Samantha Langley)曾經當過律師,現在是法庭認證批准的法-英法律翻譯。她的親身體驗是「谷歌翻譯可能出現重大錯誤,尤其是涉及一詞多義的情況,而這在法律和工程等專業領域也很常見」。

翻譯機器和軟體無疑在某些領域很有用,比如使用說明、問卷調查、市場訊息和比賽數據等,但生硬和不準確仍是在更廣泛的領域使用機器翻譯的主要障礙。

消費市場隨身譯工具種類也越來越多。最近很火的一款是WLE翻譯耳機,跟智慧型手機軟體配套使用。翻譯耳機會把外語語音翻譯成用戶選擇的語言。說是即時同傳,但也有幾秒鐘的延後,如果網速慢則時間差更大。

說是即時同傳,但也有幾秒鐘的延後,如果網速慢則時間差更大。更主要的是, 人類的語言交流,字詞句只是最基本的元件,還有大量看不見的要素,語氣語調、修辭技巧等等,還有方言、俚語、成語和習慣用法等變量。跨國市場營銷和翻譯公司Wordbank(字庫)的品牌及內容總監佐伊·庫珀(Zoey Cooper)很清楚機器翻譯的短板。

她對BBBC記者傑西卡·伯溫(Jessica Bown)說:「要想跟讀者建立聯繫,就需要人來翻譯,那樣才可能做到自然順暢,凖確捕捉到話裡話外的情緒,而這通常需要徹底改變句子的結構或語序。」

機器翻譯技術雖有改進,但仍然會出現錯

如此看來,在最近的將來,機器仍舊只能扮演輔助角色。勞工市場看來也有同感。

英國招聘網站Reed的廣告中有15%的職位要求至少掌握一門外語;美國商會外語教學部的研究發現,75%的企業需要員工掌握不止一種語言。在翻譯軟體和手機翻譯app越來越普及的中國,學英語仍被許多家長認為是必須從娃娃抓起的大事。

世界上有5600多種語言,英語是最通用的,即便是所有語言跟英語互譯,機器取代人類也需要相當長時間,需要做很多凖備,包括資料庫和神經網絡(算法)的設計。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目前仍無法取代人類翻譯的三大原因
    近日,上海一名口譯員在社交媒體上對一場國際會議上「使用人工智慧翻譯」的誤導性營銷提出異議,隨後,相關的不滿和怨言演變成怒吼與咆哮。事實上,這個所謂的「AI翻譯技術」只是將人類譯員翻譯的音頻轉錄為文本。這一事實在中國社交媒體上瘋狂傳開。科大訊飛是中國領先的人工智慧和自然語言處理公司之一,也正是此次對技術進行不當推廣的始作俑者,結果引起了社會上的恍然大波。
  • 人工智慧還無法突破翻譯行業,它的最大障礙就是人
    其實就目前來看,人工智慧確實會帶來不少改變,但是對人工智慧充滿過多不切實際的幻想還是為時過早;相反,人工智慧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還只能是一種工具,無法取代人類。在「看似最簡單」的語言服務行業就是如此。在人工智慧圈裡,普遍的觀點是「翻譯是最容易突破的領域」。大家都認為,人工智慧主導的翻譯未來會取代人工翻譯,讓一大批翻譯從業人員失業。然而現實卻相反,人工智慧至今也沒能突破「翻譯」這個難題。
  • 微信翻譯再次出現「BUG」,網友:人工智慧終究無法取代人工翻譯
    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進步,很多行業已經能夠看到人工智慧的身影,並且有著不俗的效果,這兩年人工智慧在語言方面的造詣已經頗具成熟,從前幾年各大峰會亮相的「AI」翻譯機,以及針對很多遊客設計的「翻譯寶」,在這種趨勢下,很多從事翻譯行業的人員開始感受到壓力,也會有一些兩極分化的言亂出來,他們認為人工智慧在未來幾年內會取代很多翻譯人員
  • 人工智慧無法取代人類意志的原因,都藏在這部電影裡
    人工智慧是否會取代人類意志?談及這個問題,許多人都會想起三年前那個橫掃圍棋界的Alphago(阿爾法圍棋),它由谷歌製造,是第一個接連戰勝李世石、柯潔、樸廷桓等人類職業圍棋選手及世界冠軍的人工智慧機器人。
  • 人工智慧翻譯能不能取代翻譯?
    當很多人在討論人工智慧翻譯機器能不能取代翻譯的時候,我在想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為什麼需要人工智慧取代我們? 我不是很明白,我只能通過可能性的好處上來想,這個現象可能存在的價值。
  • 人工智慧將來會取代人工翻譯嗎
    打開APP 人工智慧將來會取代人工翻譯嗎 人工智慧實驗室 發表於 2021-01-05 09:58:02   法國科學家蘇埃爾說
  • 傑瑞·卡普蘭:人工智慧不會取代人類
    談到人工智慧,總有一個問題無法迴避:什麼是人工智慧?卡普蘭指出,目前對這個問題學界並沒有達成一致意見。不過,人工智慧的一個普遍定義是:計算機理論和計算機系統的不斷發展使得那些原本需要人類智慧完成的任務,例如視覺感知、語音識別、決策制定及外文翻譯等,都可以通過機器智能完成。
  • 對於人工智慧會不會取代人類
    人工智慧的作用被誇大了,有些職業是AI現在無法取代,將來也無法取代。 積極觀點 騰訊馬化騰:人工智慧本身就是一個跨國、跨學科的科技探索工程,未來AI可能重塑遊戲研發、電競賽事乃至整個文化產業,我們應該努力讓人工智慧實現「可知、可控、可用、可靠」。 網易丁磊:人工智慧不是技術問題,是應用場景問題。
  • 未來15年,50%的人類工作將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隨著AI技術的發展,人工智慧已經慢慢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無人駕駛、無人超市等,人工智慧極大地解放了人類的工作,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李開復說過,未來15年,50%的人類工作將會被人工智慧取代。由於人工智慧數據分析的速度和準確性遠超人類,在未來一些重複性勞動,不需要與人複雜交流,或者一些數據分析型的工作將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 激辯:人工智慧將會取代一半的人類工作嗎?
    激辯:人工智慧將會取代一半的人類工作嗎?慄浩洋,用工業革命代替了大部分工人的工作為佐證,代表正方提出人工智慧不只是代替一半的人類工作,可能會代替80%、90%的人類工作。他認為未來十幾年是「人工智慧+」的時代,這場顛覆將會比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給人類帶來的顛覆更加令人震撼;劉聖則代表反方提出「人工智慧不會取代人類,而是解放生產力」。
  • AI人工智慧翻譯會真正取代人工翻譯嗎?
    當今機器翻譯水平得益於神經網絡翻譯的發展和語料庫擴充,機器翻譯準確度大大提高。對於僅瀏覽網站、無特殊需求的網民來說,在線翻譯平臺的語言質量已經「夠好」了。儘管許多在線平臺的翻譯質量不能滿足企業需求,但人工智慧翻譯也在這些領域產生巨大影響。
  • 人工智慧未來能取代人類麼?
    人工智慧英文縮寫AI 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技術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電影《機械姬》裡的人工智慧女孩,除了一張美豔絕倫又冷若冰霜的臉之外。周身都暴露著冰冷電子元件,連人類都被她的美麗與智慧迷惑!電影《她》中。
  • 人工智慧可以取代同傳翻譯嗎?
    前陣子,一位同傳翻譯員聲討科大訊飛「AI同傳造假」,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工智慧和同傳翻譯由此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今天,我們來談一談「人工智慧翻譯是否真的可以取代同傳翻譯員」?機器翻譯如能代替同聲傳譯無疑具有巨大的價值。  人工智慧翻譯的水平如何?  那麼,人工智慧同傳翻譯的能力究竟怎樣?會不會搶走同傳翻譯員的飯碗呢?  今年上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首次出現了AI同傳。然而,現場配備的系統卻掉了鏈子,鬧出詞彙翻譯不準確、重複等低級錯誤。
  • AI翻譯會取代人工翻譯嗎?
    2016年,谷歌的人工智慧AlphaGo擊敗韓國的前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2019年初,人工智慧AlphaStar在即時戰略遊戲《星際爭霸2》中以10:1擊敗多名人類職業選手;同年4月,人工智慧OpenAI Five 以一個乾淨利落的2:0戰勝DOTA2世界冠軍隊OG......
  • 人工智慧終將取代人類?毛軍發院士藍寶石正面發聲
    人工智慧由來已久,在科幻電影、小說裡,人工智慧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但人工智慧從科幻轉變為現實應用,得益於近年來基於大數據下的機器學習技術的突破。自AlphaGo之後,人工智慧成為科技界、產業界和教育界的熱門話題。人工智慧開始迅速進入到應用層面,進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圖像識別、智能音箱、自動駕駛、無人機、語音翻譯等技術背後,都有它的作用。
  • 人工智慧真的可以取代同傳翻譯嗎?
    前陣子,一位同傳翻譯員聲討科大訊飛「AI同傳造假」,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工智慧和同傳翻譯由此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今天,我們來談一談「人工智慧翻譯是否真的可以取代同傳翻譯員」?同聲傳譯有多難?機器翻譯如能代替同聲傳譯無疑具有巨大的價值。人工智慧翻譯的水平如何?那麼,人工智慧同傳翻譯的能力究竟怎樣?會不會搶走同傳翻譯員的飯碗呢?
  • 人工智慧會取代人工翻譯嗎
    自1956年DARTMOUTH學會上首次提出人工智慧的概念,到如今物聯網、大數據、阿爾法狗戰勝柯潔、雲計算……人工智慧發展得如火如荼,成為21世紀新的風口,影響著千千萬萬的行業。在語言領域,科大訊飛、谷歌翻譯逐漸成熟,據TechWeb消息,近期Google翻譯悄然升級了其翻譯內核,系統使用了當前最先進的訓練技術,因而提升了機器翻譯水平,將翻譯誤差再度降低了55%-85%。
  • 騰訊發布人工智慧輔助翻譯 致敬人工翻譯
    近年來,隨著神經網絡機器翻譯技術的快速發展,機器翻譯譯文質量不斷提升,機器翻譯取代人工翻譯的論調也甚囂塵上。騰訊輔助翻譯團隊認為,在實際操作中,現階段的機器翻譯譯文經常錯漏百出,在完全沒有人工幹預的情況下,機器翻譯譯文的準確率並不能達到具體應用領域的翻譯要求,如商業合同、法律條文、專業書籍、學術文獻、旅遊文本等。
  • 人工智慧在取代人類觸覺之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從維持治安到挑選衣服,專家們說,人工智慧在取代人類觸覺之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在獨立推理和決策中複製人類智能的一般人工智慧,仍然遙不可及。人工智慧被用於在勞動密集型行動中補充人類,或者從過去的數據中得出公司的結論。
  • 對談|人工智慧來了,翻譯們會失業嗎?
    當時有很多語言學家加入到團隊裡,把語法規則教給機器,讓機器學習後進行翻譯。1966年,隨著美國提出一個報告,一門全新的學科:計算語言學就此誕生。當時,機器翻譯進展緩慢,只能翻譯一些簡單的短句。隨著大數據等新科技的出現,機器翻譯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