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如你,能否接受孩子得了抑鬱症?

2020-10-15 思睿明精神心理

好像很遠?


Depression

不知道是科技網絡的發展,還是生存壓力的增加,抑鬱症離你好像比原來近了?


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網際網路時代,優勝劣汰早已變得名正言順。


壓力劇增、社會節奏加快、智能化不斷替代人工的環境下,人們的心理健康狀況日趨嚴峻。


而對於很多人來講,一張說明自己有病的診斷書,更像是一種自我嘲諷,一種自我保護,一種自我緩衝。




好像很近


《泡沫》

從4月份以來,小編陸陸續續採訪了眾多中國精神醫學領域的頂級專家教授,去過了上海精神衛生中心,踏進了精神分裂的隔離病區,看到了一雙雙渴望救贖的眼睛,仿佛在叮囑我,救他們。


是的,叮囑。

不是求救。



其實很遠?


《光年之外》

之前熱門的電視劇《小歡喜》中,超級懂事乖巧的英子讓人心疼難受,從喬英子開始失眠開始,大家就覺得英子有點不對勁,小姑娘是不是病了?得了什麼病?又為什麼要自殺?


一系列的問題讓人不得不反思,很多事情都有前因,更有後果。


喬英子抑鬱症的根源是什麼?


No.1

家庭壓力


原生家庭有多重要?

通過《小歡喜》丁一和英子的遭遇我們就能知道。

那什麼是原生家庭呢?

原生家庭指的是我們從小長大的那個家庭,它會影響到我們的一生,包括性格,價值觀,情商等等。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以後組建的家庭也會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


原生家庭中父母的角色都很重要,比如在一個家庭中,夫妻雙方總是爭吵,不能彼此尊重對方,孩子也可能有樣學樣,長大後為人刻薄,不懂得尊重他人。還比如夫妻離異,不管孩子跟著父親和母親,都容易對孩子的自尊,自信造成極大的傷害。



No.2

交往壓力


這裡的交往指的是人際交往。


朋友

在劇中喬英子的朋友只有方一凡,他們還是因兩人母親的緣故才認識的。在以前喬英子有什麼煩惱的事情,可以向方一凡吐吐苦水。正是因為方一凡的存在,讓英子不至於感到那麼的孤獨無助。可這唯一的好朋友,也被母親宋倩以早戀的問題趕走了方一凡,所以英子才會感到那麼無助,以至於想逃離母親的管控。


支持

從《小歡喜》的劇情我們可以看出,喬英子非常喜歡劉靜阿姨,她要是覺得很壓抑煩悶的時候,就會去找劉靜阿姨說說話。劉靜阿姨的溫柔體貼,英子在跟她在一起時候,會忘掉所有的煩惱。劉靜阿姨是英子最好的社會支持,跟她在一起,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英子的抑鬱症狀,但是劉靜患了癌症後,英子抑鬱的最後一道防線也面臨著崩潰。



No.3

希望破滅


英子想上南大,不是因為她喜歡天文學,而是她覺得這是逃離母親控制的唯一方式,但她的希望破滅了。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唯一活下來的動力就是希望,當希望變成絕望時,她會覺得什麼都沒有意義。


所以在南大冬令營開始的前一天,英子終於無法忍受失眠帶來的痛苦和看不到未來的絕望,離家出走。




其實很近


《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那麼,孩子抑鬱了怎麼辦?

No.1

請帶孩子一起看醫生


做為父母,每個人都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全部給孩子。這種愛是偉大的,但對孩子來講也是最致命的!


就如《小歡喜》中的宋倩一樣,她非常努力的生活著,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都灌輸給英子,英子在這種長期的壓力下,其實過得並不快樂。而這種情緒不斷積壓,最終會導致孩子抑鬱,厭學,與父母對抗等行為。所以發現孩子的問題根源,其實並不在孩子身上,而在於原生家庭的父母。


發現孩子抑鬱、焦慮或其它不良症狀,孩子需要治療,但做為父母更應該一起治療。


No.2

支持孩子良好社交


人際交往對抑鬱症尤為重要,它是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除家庭外最好的社會支持。


人際交往也是判斷抑鬱症重要的標準之一。


在《小歡喜》劇情中,英子因家庭的原因長期抑鬱寡歡,但因為有跟劉靜和方一凡的交往,她的抑鬱症才一直沒有向更壞的情況發展。


在抑鬱症康復治療中提倡和鼓勵抑鬱症患者與他人交往,這對抑鬱症康復非常關鍵。



No.3

關注孩子的情緒和行為


有很多家長太過強勢,導致孩子懼怕家長,不敢跟父母提出自己的需求。


做為家長要多留意孩子無聲的抗爭。


抑鬱症不是一到兩天就形成的,它是長期負面情緒積累的過程。如果孩子長期不與人交往,對什麼都提不上興趣,對父母冷淡,容易生氣或易激怒等,那麼家長請及時帶孩子去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No.4

陪伴是最好的告白


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環境,它會給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難以磨滅的烙印。


良好的家庭環境能讓孩子健康茁壯成長,使孩子活潑、自信,伴之終生的則是樂觀、開朗。


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童年時代得不到溫暖和歡樂的人,長大以後就會成為冷酷無情的人,還會走上犯罪的道路。」這正是說明了家庭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


那麼如何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呢?

01

創造和諧溫暖的家庭氛圍

一個溫暖和睦的家是由家庭所有成員共同創造的。和諧的家庭關係表現在家庭成員之間要和睦相處,相互體諒,互相尊重,時刻讓孩子感到家庭的溫暖。


02

做孩子的朋友,給孩子充分尊重

家長跟孩子的關係應既是長輩,又是朋友、夥伴的關係。父母只有平等地對待孩子、尊重孩子,在家庭中才有可能創造出一個寬鬆愉快的氛圍。孩子才會沒有精神上的壓力,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快樂。


03

放下工作,多陪伴孩子

父母不管工作壓力多麼大,工作多麼忙,都應抽出時間來多陪陪孩子。比如經常帶著孩子一起去郊遊,去遊樂園,去博物館等等,這種家庭類的親子互動活動對孩子的健康心理非常關鍵。

正如《小歡喜 》中的宋倩與喬衛東為了緩解英子的抑鬱症,一起陪她看電影,這樣一家人團圓和開心的樣子,令英子重新感受到了正常家庭的溫暖和愛。



遠與近


《多遠都要在一起》

電視劇終究是電視劇,要有大結局。

但是我們的生活還在繼續。


雖然很多人說沉重的愛雖然是現時的負擔,但卻是彼時最寶貴的財富。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亦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相關焦點

  • 孩子得了抑鬱症,家長需要經歷哪些階段?
    如果孩子診斷了抑鬱症、焦慮症、雙向障礙,或者有其他情況,如網絡成癮,家庭要經歷這四個階段。有些家長怎麼也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得了抑鬱症,我的孩子原來那麼優秀,學習認真,乖巧聽話,怎麼可能得抑鬱症?!這時候,哪怕醫院出了診斷書,他們也不肯承認,孩子是真的病了,需要看醫生。
  • 「我的孩子得了抑鬱症!」人生很長,未來可期!
    我給同學的建議是,跟孩子好好溝通,多關心孩子的生活,少關心孩子的學習。高中階段,學校的壓力已經夠大的了,即使父母沒有減壓術,至少別再給孩子施壓了。   她說,我急呀,昨天還把她訓了一頓,因為期中考試數學不及格。對了,你說她不會抑鬱了吧?我訓她的時候,她一直在哭,這段時間也鬱鬱寡歡的。
  • 家人得了抑鬱症,我該怎麼辦?|重溫《丈夫得了抑鬱症》
    然而,作為抑鬱症患者身邊最親近的人,卻常常不知所措。如果家人、愛人、朋友……那些我們最愛的人得了抑鬱症,站在他們身邊的我們,又該怎麼做?在一部名為《丈夫得了抑鬱症》的電影中,或許我們可以找到一些答案。如果家人得了抑鬱症,可以嘗試以下方式陪伴TA:1、要了解對方的真實情況,你得先學會交談 有可分享的東西才向對方表達「你對我很重要」,「無論如何我都在你身邊」,「這不意味你脆弱或者有缺陷」,或者問TA「你想聊一聊嗎?」有時候,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在TA談論困擾時傾聽,讓對方釋放被壓抑的情緒。
  • 十歲孩子得了抑鬱症!如果孩子有這些行為,寶媽千萬要重視
    導讀:十歲孩子得了抑鬱症!如果孩子有這些行為,寶媽千萬要重視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十歲孩子得了抑鬱症!如果孩子有這些行為,寶媽千萬要重視!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我可能得了抑鬱症了?
    一個人出現情緒不好,「感覺不對勁兒」,他沒法確定自己是不是得了病。有人上網看文章、做問卷,結果提示自己得的是抑鬱症。這.個結論不一定可靠。必須去醫院心理科,請專業的醫生下判斷。所以懷疑自己得抑鬱症的,先去看醫生。醫生確診是抑鬱症,才能算是抑鬱症。
  • 親戚的高中女兒得了抑鬱症,母親聲稱「簡直要瘋了!」,怎麼辦?
    但是,她卻一反常態,一副破罐子破摔的姿態,和父母也越發的無話可說,後來就說是得了抑鬱症。二 家長如何幫助有抑鬱症的孩子度過難關?首先,家長要接受現實,不能逃避。家長把全部心血都用在了孩子身上,並且眼看孩子馬上就要熬出頭了,結果出了這樣的事情,父母可能很抓狂。但不論你有怎樣的不甘心,也要快速調整心態,接受孩子生病的現實,不能主觀的認為,她看起來和正常人一樣啊,怎麼就得了抑鬱症了?
  • 抑鬱症:如何勸說抑鬱症患者接受治療
    通常情況下,患有抑鬱症的人知道「原來是」患有一種疾病,他們會感到放心,因為在沒有治療前許多患者都是在懷疑自己本身,而不是以為是得了一種疾病。但有些已經知道自己患有抑鬱症且病情較重的人,可能整天悶在屋子裡,怎麼說都不出門,更不會接受家人提出的治療要求,這種情況也是我們今天要著重講的。
  • 什麼是微笑抑鬱症?得了這類抑鬱症,有哪些不同?醫生告訴你
    抑鬱症就是心理疾病中非常常見且危害巨大的一種,從近年來的社會新聞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因抑鬱症而自殺,對於他們的死,大眾普遍感到疑惑,因為這些人平時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常常是笑容滿面、積極陽光的狀態,這樣的表現怎麼會是抑鬱症呢?這是因為他們得的不是普通抑鬱症,而是威脅性更大的「微笑抑鬱症」。什麼是微笑抑鬱症?
  • 天天在家上網課,孩子得了抑鬱症,怎麼辦?
    今天在家長群裡,有一位寶媽表示了自己的擔憂:孩子可能得了抑鬱症!起初我一看,不由得好笑。小小年紀,正是天真爛漫的時候,哪來的抑鬱症?孩子變了,是不是跟自己有關呢?或許,你只看到了孩子的變化,卻沒發現自己也受到了影響。
  • 抑鬱症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願意接受治療!
    雖然各媒體對有關抑鬱症的知識做了大篇幅的報導,但至今抑鬱症仍不能被人們廣泛所認識與接受。抑鬱能給人帶來痛苦,但人們更怕深埋在傳統價值觀裡的偏見。患上抑鬱症就等同於「弱者」「矯情」,是一張永遠也摘不掉的羞恥標籤。越來越多的人患抑鬱症,但是大部分人依舊對抑鬱症無感,這種無感體現在「知道自己患抑鬱症,但依舊不願意接受治療。」
  • 我得了抑鬱症,該怎麼辦?
    我得了抑鬱症,該怎麼辦? 文 羊男視角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謝謝讀者朋友的關注!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導語:不同的人生階段,每個人都會有特定的情緒。
  • 孩子未成年得了抑鬱症厭學怎麼辦?專家說不要怕,這樣做就可以!
    因為巨大的課業壓力,現在很多未成年人,在小小年紀就不幸被確診為抑鬱症,給他自己,以及家庭都帶來巨大的精神負擔和經濟壓力。那麼遇見這種情況,應該如何對待呢?本文給出了答案!第一,得了輕度中度抑鬱症,要挖掘病根,去除誘因。具體來說,就是孩子心理問題癥結所在。
  • 不愛說話、不想起床……孩子只是懶嗎?小心TA得了抑鬱症
    裡面的小主人公茜茜頂著巨大的壓力學習,最後得了抑鬱症,變得不愛說話、鬱鬱寡歡。很多家長看到這裡滿臉疑惑:抑鬱症不是孕產婦、中年人才會有嗎?孩子怎麼會得?實際上,世衛組織調查顯示,全球3.5億抑鬱症患者呈現低齡化趨勢,抑鬱症已經成為青少年患病和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 鮑陸勝丨三十歲那年,我得了一場抑鬱症(散文)
    有老師私下裡說朋友可能得了抑鬱症。朋友不得不向學校請假,朋友已經結婚,可老公不在身邊,還有一個六七歲的孩子需要她照顧。朋友去了離家附近的幾家醫院看病,但都療效不佳。朋友的同學在成都市裡,叫她過去,到大醫院看看或許好一些。非常要強的朋友,被醫生確診患有嚴重的抑鬱症。成都的專家醫生確診後開了很多很貴的藥,朋友如獲救星,到家後就迫不及待吃起來。
  • 《丈夫得了抑鬱症》:抑鬱症是「心靈的感冒」
    《丈夫得了抑鬱症》《丈夫得了抑鬱症》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記錄了漫畫家小晴《丈夫得了抑鬱症》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不斷地否定、質疑自己,是一種日常《丈夫得了抑鬱症》電影通過很多好笑又難過的情節表現抑鬱症患者發病時的狀態
  • 得了抑鬱症能不能不吃藥?
    抑鬱症是一種典型的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長時間情緒低落、意志消沉、自卑懦弱甚至悲觀厭世。目前在抑鬱症的治療上主要運用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兩種方式,而且很多時候,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醫生會建議抑鬱患者以藥物治療為基礎,並將心理治療貫穿其中。那麼得了抑鬱症一定需要吃藥嗎?得了抑鬱症能不能不吃藥?
  • 得了抑鬱症是什麼模樣?
    在我們固有印象裡,是否覺得抑鬱症就是一個很可怕很複雜的詞語呢?甚至很多人會認為壓根就沒有什麼抑鬱症,僅僅是某些人因為一些消極情緒而悲觀、悶悶不樂,矯情地覺得自己像是得了抑鬱症,有自殺傾向等。世人對這一疾病產生了許多誤解,導致許多真正的抑鬱症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療,甚至放棄治療,而選擇了輕生。今天,我們來談談抑鬱症吧。什麼是抑鬱症?
  • 孩子得了抑鬱症,家長需要經歷這3個階段
    所以原生家庭對一個人性格影響非常關鍵,有些家庭孩子患上抑鬱症,家長正好可以在這時候反思自己的教育。很多情況下,身邊的人患上了抑鬱症,卻常常被忽視。 在一次聚會的時候,弟弟的同學,偉,痛苦不堪。因為他去外地工作的原因,和愛人兩地分居。一個月回來一次,起初沒有發覺有什麼異樣。
  • 我該如何幫助你,抑鬱症的孩子
    我的這個自我救贖的過程引起了很多朋友的關注,謝謝大家,我知道不是只對我的關心,也是對抑鬱症這個患病人群的關心,這也是我能堅持發文的一個重要支撐動力。謝謝大家。我希望通過我的發聲,讓更多的人們能走進抑鬱症患者的內心,如我所說,給抑鬱症這個群體多多的理解,特別是如果您身邊有親人得了這個病,真心的希望我的記錄能夠給您以陪伴他們的方向,也有朋友在後臺向我提問,說家裡孩子得了抑鬱症,可是家長根本沒法和孩子溝通,問我該怎麼辦。首先我先向您道歉,我也只是個病人,而且不了解您孩子的病情,不能夠給您提供什麼建議,我絞盡腦汁的在想怎麼能幫到您、幫到您的孩子。
  • 如何檢測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鬱症呢?
    所以我們要檢測一下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鬱症。那麼如何檢測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鬱症呢?檢測方法1:看一下,自己是不是整天無精打採的,是不是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呢?如果自己沒有精神,幹什麼都提不起精神來,那麼,你可能是得了抑鬱症了。檢測方法2:看一下,自己是不是唉聲嘆氣,怨天尤人呢?如果整天嘆氣,抱怨,那麼,很有可能是得了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