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抑鬱症,家長需要經歷哪些階段?

2020-09-03 心窩窩心理工作室

記得最早的一個抑鬱症的學生個案,諮詢了大半年時間,家長到後面不再像剛開始一樣不停地問「我的孩子怎麼了」「我該怎麼做」,好像已經不抱希望一樣,諮詢師也比較佛性了,學生還是隔斷時間就過來,我們仿佛老朋友。

就這樣沒多久,學生就基本恢復,回去學校上學,狀態不錯,偶爾會跟我講他的情況,評估已經康復。

有一些諮詢就是會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進展。家長又非常焦慮,雖然內心大體上清楚自己的工作沒有問題,但難免會有無力感,嗯,要是進展再順利些就好了。

我挺能理解到家長的焦慮,實際上,在諮詢的過程中,我自己也難免有懷疑和困擾,為什麼還是這樣呢?

當諮詢做得越來越多,我知道,有些情況,除了認真工作+靜心等待,別無他法。

寫這篇文章,也是想給家長一個方向,減少焦慮。

因為家庭的狀態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關鍵的。

如果孩子診斷了抑鬱症、焦慮症、雙向障礙,或者有其他情況,如網絡成癮,家庭要經歷這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否認期。

有些家長怎麼也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得了抑鬱症,我的孩子原來那麼優秀,學習認真,乖巧聽話,怎麼可能得抑鬱症?!

這時候,哪怕醫院出了診斷書,他們也不肯承認,孩子是真的病了,需要看醫生。

焦慮、抑鬱這些類型的個案都是對比較自律,要求很高,對外界很敏感的優秀學生,正因為這樣的個性特點,才容易得神經症。平凡普通得過且過的孩子成績一般,他們通常不會成為心理諮詢的來訪者。

我所接觸的學生,80%來自深圳各大名高中,深中、深實驗、深國交……還有一些來自美國、英國、澳洲的學生,他們成績優異,所讀都是名校……職業高中的學生基本沒有,他們的衝突相對較少,本我滿足得比較好,不容易糾結,變通能力高。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一直自我要求高,學習成績很好……他們有神經症高敏因子,風險相對高。

如果發現孩子不對勁,儘早面對才是。

第二階段:焦慮期。

孩子得了神經症,無疑晴天霹靂,家長用盡各種方法,想孩子儘快好起來,他們擔心孩子的學習,這怎麼才好!

他們最擔心的是孩子的功課,孩子的未來——這孩子不就毀了嗎?!

家長吃不香睡不好,坐立不安,上班沒精神,整天想的就是怎麼讓孩子好起來,有些帶著孩子四處尋名醫,想著是不是有個神奇的醫生,可以讓孩子明天就好起來。

這個階段諮詢師除了處理孩子的問題,還需要花很多精力來安撫家長的情緒,他們的焦慮程度高於孩子,但他們往往不願意接受諮詢,他們覺得都是孩子的問題,為什麼孩子生病要我來治療!?

這個階段家長的情緒管理是重要的一環,因為家長的狀態直接影響孩子的治療效果。孩子來諮詢後感覺還可以,一回到家就像重回深淵,家長覺得孩子還沒好轉,就更焦慮,形成死循環。

這種情況,我都建議家長自己做諮詢。有助於孩子康復。

有些個案,家長不願意諮詢,導致治療變得特別漫長,也是無奈。有個案告訴我,孩子一直在醫院開藥,沒有什麼效果,後來轉為住院,最後醫生不收了,讓他們做家庭治療。

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而不是陷入「我有問題」「誰更有問題」的自我迴避與互相指責的爭辯當中,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

第三階段:疲憊期。

經過第一第二階段的消耗,孩子的治療效果還沒達到理想的要求,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甚至很消極地想孩子可能治不好了,就這樣吧,死馬當活馬醫。

這時候家長還會繼續送孩子去做心理諮詢,也有些家長不再像起初那樣積極配合。

這也是個難熬的階段,孩子已經有些好轉,但沒有達到家長想要的目標,而且神經症基本上都要經歷復發階段,家長在拉鋸戰中感覺到很無奈無助。

這個階段可以說是黎明前的黑暗,孩子的康復不明顯,特別是在父母的眼裡,這簡直就沒有任何好轉——家長看見的只是孩子的不好,看不見孩子的進步。

孩子需要得到家長真正的接納——無論我是什麼樣的,你都會愛我。

這很困難。但不接納真實樣子的家長,帶著一股子濃重的拒絕的能量,對於家庭中的每個人來講,都是巨大的壓力。

更難做到的是真正的欣賞。

欣賞孩子的善良、正直,而不是只有「你怎麼這麼懶」「你可以再努力些」「你怎麼還不去上學」。

要知道,神經症的學生不是自己不想學習,而是已經無法學習。是能力問題,不是主觀意願問題。

家長在這個問題是完全搞錯了。

孩子因為抑鬱症,能力退回了嬰兒狀態(能力),康復要從走路開始,家長要求他們跑步。

第四階段:佛性期。

反正能做的都做了。孩子還是這樣,我也不能怎麼樣。

疲憊感讓人感覺不如放棄治療好了。

孩子在好轉-復發之間不斷地切換,看著快好起來了,孩子已經去上學了,突然又請假,就是好得不徹底,把家長給折磨得快失去信心。

就這樣再磨一段時間,在大家都沒有明顯的感覺的時候,孩子就完全康復了。

我有一部分個案就是這樣的情況,拉鋸好久,非常磨練人的耐心,有時候結案一段時間突然接到學生的諮詢預約,心裡一咯噔,咋的?又復發了?

再見到學生,不是因為復發,而是因為想念,過來告訴我,我很好。

相關焦點

  • 孩子得了抑鬱症,家長需要經歷這3個階段
    所以原生家庭對一個人性格影響非常關鍵,有些家庭孩子患上抑鬱症,家長正好可以在這時候反思自己的教育。很多情況下,身邊的人患上了抑鬱症,卻常常被忽視。 在一次聚會的時候,弟弟的同學,偉,痛苦不堪。因為他去外地工作的原因,和愛人兩地分居。一個月回來一次,起初沒有發覺有什麼異樣。
  • 孩子患上抑鬱症,作為家長的您,需要經歷這些階段
    幸福快樂的人用自己的童年治癒了一生,而不幸福快樂的人卻用一生治癒了自己的童年,在此給大家一個忠告,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性格影響是非常的關鍵的,有些家庭的孩子患上了抑鬱症,家長應該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
  • 「我的孩子得了抑鬱症!」人生很長,未來可期!
    孩子學前階段,父母的影響若是95%,小學階段,大概是80%,初中階段,可能只有50%,到了高中,估計只剩下10%了,可能連10%都沒有。   當然,這個數據不準確,是我估計的。根據是個人經歷及通過對周圍人的觀察與交談。
  • 初中生一旦得了「抑鬱症」,這3個字常掛在嘴邊,家長要注意了!
    初中生一旦得了「抑鬱症」,這3個字常掛在嘴邊,家長要注意了!如今,抑鬱症這種病越來越常見,很多人都會可能會患上這種病,只是自己沒有察覺到,等到嚴重了的時候就會做出很多讓人不敢想像的事。因為學生們面臨的壓力一點兒也不比大人少,也是很容易的抑鬱症的。那麼,這些初中生如果得了抑鬱症我們該如何快速辨別呢?如果有經常說下面這三個字就要注意了。1.我沒用。上了初中以後,學的東西比小學時候的難多了,難度可以說是陡然增加,可能小學時成績非常好的到了初中就不行了。
  • 患上「抑鬱症」的孩子,常說這3句「口頭禪」,家長們需要重視
    那麼孩子如果得了抑鬱症都會有哪些表現呢?孩子得了抑鬱症。會經常念叨這3句口頭禪,家長們別不當回事。患上抑鬱症的孩子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會經常念叨著三句口頭禪,當孩子說出這些話的時候,父母一定要重視,千萬別不當回事。
  • 青少年因為抑鬱休學,大致需要經歷哪些階段,具體該怎麼辦?
    經常有人抱怨孩子抑鬱休學的問題,我在想如果理解孩子我們就會發現,孩子並非一開始就會提出休學,多數孩子是經歷了極其痛苦的內心鬥爭,最後權衡利弊才痛心和家長提出休學的。重塑信心期孩子在經歷長時間反思中其實也會陷入一種無聊甚至無意義感期,伴隨抑鬱的治療進行,孩子抑鬱感會減少很多,如果前兩個階段家長能夠正確接納孩子同時給予孩子足夠的鼓勵,我相信走到這個階段後,很多小孩會有點想重新回到學校的感覺,不過這個時候我們不要著急,看孩子情況,倘若孩子的確很希望回歸學校,那麼我們鼓勵他,
  • 得了抑鬱症,會有哪些表現?
    關於抑鬱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很多人心裡或許也有這樣一個疑惑:得了抑鬱症,會有哪些症狀? 抑鬱症,作為一個非常常見的心理疾病,它的核心的表現一般是三個方面。
  • 抑鬱症有哪些表現?抑鬱症能治好嗎?得了抑鬱症怎麼辦?
    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加,患上抑鬱症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多,抑鬱症作為精神類疾病,很多人對它都不是很了解,這對於發現病情以及控制病情是極為不利的。那抑鬱症有哪些表現?抑鬱症能治好嗎?得了抑鬱症怎麼辦?抑鬱症有哪些表現?抑鬱症的最典型表現是患者會有情緒莫名悲傷的現象,總是不快樂,異常消極,一點小事也能讓自己不開心,出現這些負面的情緒,應警惕是抑鬱症的表現。
  • 親戚的高中女兒得了抑鬱症,母親聲稱「簡直要瘋了!」,怎麼辦?
    高中是本地的重點高中,高一測試成績都有下降,畢竟高中的知識要深些,家長也沒有太在意,但是高中可是離高考最近的距離,說家裡人不擔心那是不可能的,父母言辭上可能會更嚴厲些,其實也可以理解。但是,她卻一反常態,一副破罐子破摔的姿態,和父母也越發的無話可說,後來就說是得了抑鬱症。
  • 家人得了抑鬱症,我該怎麼辦?|重溫《丈夫得了抑鬱症》
    然而,作為抑鬱症患者身邊最親近的人,卻常常不知所措。如果家人、愛人、朋友……那些我們最愛的人得了抑鬱症,站在他們身邊的我們,又該怎麼做?在一部名為《丈夫得了抑鬱症》的電影中,或許我們可以找到一些答案。不要去想抑鬱症的原因,而是想它的意義影片最後,妻子將陪伴丈夫與抑鬱症鬥爭的經歷用漫畫的形式記錄了下來,漫畫的名字就叫《丈夫得了抑鬱症》。
  • 優秀如你,能否接受孩子得了抑鬱症?
    得了什麼病?又為什麼要自殺?一系列的問題讓人不得不反思,很多事情都有前因,更有後果。而這種情緒不斷積壓,最終會導致孩子抑鬱,厭學,與父母對抗等行為。所以發現孩子的問題根源,其實並不在孩子身上,而在於原生家庭的父母。發現孩子抑鬱、焦慮或其它不良症狀,孩子需要治療,但做為父母更應該一起治療。
  • 天天在家上網課,孩子得了抑鬱症,怎麼辦?
    今天在家長群裡,有一位寶媽表示了自己的擔憂:孩子可能得了抑鬱症!起初我一看,不由得好笑。小小年紀,正是天真爛漫的時候,哪來的抑鬱症?沒想到的是,好幾個家長做出了類似的反饋,都說這幾個月的居家網課,使孩子的性格變化了好多,更「
  • 不愛說話、不想起床……孩子只是懶嗎?小心TA得了抑鬱症
    裡面的小主人公茜茜頂著巨大的壓力學習,最後得了抑鬱症,變得不愛說話、鬱鬱寡歡。很多家長看到這裡滿臉疑惑:抑鬱症不是孕產婦、中年人才會有嗎?孩子怎麼會得?實際上,世衛組織調查顯示,全球3.5億抑鬱症患者呈現低齡化趨勢,抑鬱症已經成為青少年患病和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 抑鬱症越來越年輕化?——家長要留意身邊的孩子
    需要說明的是,抑鬱症≠抗壓能力差,它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雖然抑鬱症的病因還不十分明確,但它可以得到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物理治療等。首先,家長不要過於驚慌,家長的情緒會感染孩子,讓孩子誤以為我得了什麼病了,就會給自己帶上「有病」的標籤,這樣就更麻煩了。
  • 抑鬱症正在成為全球第二大疾病,得了抑鬱症會出現哪些症狀?
    現代社會不斷進步,人們工作生活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各種心理疾病也接踵而來,其中以抑鬱症為高發疾病,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健康第二大殺手,目前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而在中國抑鬱症患病率約5%,患者約4000萬人,其中只有不到10%的人尋求醫生幫助,那麼得了抑鬱症會出現哪些症狀呢?
  • 《丈夫得了抑鬱症》:抑鬱症是「心靈的感冒」
    《丈夫得了抑鬱症》《丈夫得了抑鬱症》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記錄了漫畫家小晴《丈夫得了抑鬱症》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不斷地否定、質疑自己,是一種日常《丈夫得了抑鬱症》電影通過很多好笑又難過的情節表現抑鬱症患者發病時的狀態
  • 我得了抑鬱症,該怎麼辦?
    我得了抑鬱症,該怎麼辦? 文 羊男視角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謝謝讀者朋友的關注!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導語:不同的人生階段,每個人都會有特定的情緒。
  • 得了抑鬱症能不能不吃藥?
    抑鬱症是一種典型的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長時間情緒低落、意志消沉、自卑懦弱甚至悲觀厭世。目前在抑鬱症的治療上主要運用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兩種方式,而且很多時候,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醫生會建議抑鬱患者以藥物治療為基礎,並將心理治療貫穿其中。那麼得了抑鬱症一定需要吃藥嗎?得了抑鬱症能不能不吃藥?
  • "虎媽貓爸"孩子得了抑鬱症 家長預防做到4點
    疑惑:孩子也會得抑鬱症嗎?兒童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期情緒障礙,常以焦慮、煩躁及行為障礙為其主要特徵,對兒童心身健康可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兒童抑鬱症的患病年齡範圍在7~12歲之間,並且發病年齡愈小,女孩多於男孩。兒童抑鬱症如果能夠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預後則較好。細節:關注孩子這些改變情緒上的改變:孩子突然變得情緒低落、沉默少語、有時無故哭泣、易忘事、喜獨處、經常自責,對平常喜歡的活動也不再有興趣。嚴重者可有自傷及自殺衝動。
  • 抑鬱症不是無病呻吟!孩子得抑鬱症的主要原因,家長有必要知道
    很多人認為,抑鬱症只有大人會得,其實不是的,孩子也有患抑鬱症的風險,由於外界環境以及心理變化,很多孩子會因此患上抑鬱症。作為家長,應該先了解孩子為什麼會變抑鬱,是因為大腦中化學失衡,還是由於情緒所致。大人得抑鬱症會出現嗜睡、對任何事提不起興趣、輕生等行為,孩子得抑鬱症的情況很相似。抑鬱症孩子長時間躲在家裡,就算醒了也會在床上不起來,不是在發呆就是在玩手機。進餐的速度也很快,因為他們認為吃飯是種麻煩事,這個時候如果家長願意餵他們,他們會欣然接受。他們不願意出門,就像小嬰兒一般,對外面的世界感到陌生。他們也不願意跟別人交流,仿佛多說一句話就會被別人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