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上出現的重要音樂機構

2020-12-11 藝術考研情報局

中國歷代音樂機構的建立,是為上層統治階級、為帝王權貴服務的,都是以雅樂、燕樂、祭祀郊廟、儀仗鼓吹等音樂為其內容,也是我國古代實行音樂教育活動的主要機構和場所。歷代音樂機構在音樂管理、音樂教育、音樂表演等方面,都建立了完備的規章制度和實施法則, 而且在音樂機構的構建上分設其它管理機構,形成規模龐大、結構複雜的音樂教育組織和體系,有效地實施了音樂傳播與教育活動。

據現存的音樂考古資料和歷史文獻記載分析來看,在我國原始社會就已經有了最古老的音樂教育活動。《呂氏春秋·古樂篇》記載的 「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葛天氏之樂;先秦典籍《尚書》中記載的由夔編制的 「擊石拊石,百獸率舞」樂舞;其中提到的夔,是舜時的專職樂官, 主管樂舞之事,是氏族社會樂舞的組織者、指揮者,而且具有高超的音樂演奏技能,可以說他是原始氏族社 會早期的一位音樂教育家。《呂氏春秋·古樂篇》中也提及到的眾多專職樂官、樂工等等,足以說明這時的樂舞教習和樂事管理,已經有了相當的規範,出現了一些高水平的樂師。

在先秦時期,音樂教育已獲得了它的重要地位,如《周禮》中就把音樂作為教育內容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之一。西周王朝的建立後,制定了十分完備的「禮、樂」制度。周初時建立的宮廷音樂機構「春官」,可說是我國古代最早的音樂教育機構和第一所音樂學校。其中的「大司樂」的重要職能之一就是實施音樂教育 (以 「禮樂教育」為其主體),培養的對象主要是 「世子」(王、諸侯的長子)、「國子」(公卿大夫子弟)和 「學士」(平民青年),並且按照「樂德」、「樂語」、「樂舞」三種施教內 容,系統化、程序化的進行音樂教育。周代的音樂教育已經有了相當嚴格的教育程序和教育目標,但是「春官」的真正作用,是為了配合禮樂教育,維護周王朝的最高統治。

在秦統一六國之後,建立了名為 「樂府」的音樂機構,「樂府」的興盛是在漢武帝時期。「樂府」作為宮廷音樂機構,其主要職能是大規模、大範圍地採集民間歌謠,創作、填寫歌辭,創作樂曲進行演奏、演唱活動。此外,還研究音樂理論、製造樂器等等。對少數民族地區的音樂以及外域音樂,也加以吸收、利用並進行改編創作。

漢代「樂府」的樂官、樂師,主要是由出身「倡門」的樂人和來自各地的樂人組成,他們都是很有才華、技藝精湛的音樂家。「樂府」中還有許多「師學」(學員),他們以「樂府」中的樂官、樂工為師,接受器樂、聲樂等各種演奏、演唱技能的訓練,並參與宮廷的各種演出活動。漢代協律都尉李延年,是樂府中最重要的音樂家,善長歌唱和創作,很受漢武帝的賞識,被任命為協律都尉,主持樂府工作。他根據西域音樂創作出「新聲二十八解」,這是汲取西域音樂的精華進行創作的最早記錄。公元前7年,漢哀帝對樂府機構進行了裁減,致使樂府由盛變衰。樂府的設立,雖然在主觀上是為了適應統治階級宮廷享樂的需要,但是通過對各地民歌的採集,客觀上也促進了民間音樂的發展,起到了保存民間音樂的作用,促成了漢代民間音樂的繁榮,對其後音樂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隋、唐時期的音樂教育機構,分為政府管轄和宮廷管轄兩個不同系統,樂工人數有數萬人之多。在政府管轄的系統中,太常寺是掌管禮樂的最高行政機關,由太常卿主管。其下有大樂署和鼓吹署兩個音樂機構,前者兼管雅樂和燕樂,還主管對藝人的訓練與考核,是太常寺的主體機構之一;後者專門管理儀仗中間的鼓吹音樂和一部分宮廷禮儀活動,也即是滷簿與軍樂的官署。由宮廷直接管轄的音樂機構有教坊和梨園。所謂教坊就是宮中訓練、培養樂工的場所。唐玄宗開元年間,教坊空前發展,共有教坊五處,分別是宮中的內教坊、西京的左右教坊和東京的左右教坊。左右教坊各有分工,右多善歌、左多工舞,相因成習。內教坊的伎女分為內人、宮人、搗彈家三類,是專為御前供奉的伎女,也是歌舞藝人中的出類拔萃者。梨園是唐玄宗在內廷設立的音樂機構,與專習歌舞的教坊不同,梨園以教習法曲為主。內廷的梨園由宮廷派內監主管,宮外有分屬兩京太常寺的梨園,人員從太常樂工中精選出來,人數多達千人。唐代的音樂機構是唐代優秀音樂人才的匯集之地,對人才的選拔和培養起到了重要的保證作用,並在教育、表演、組織、管理方面為後世積累了可供借鑑的歷史經驗。

宋、元、明、清時期,音樂文化發展的重心移向了民間,音樂活動不再以宮廷為主,而是以宮廷與民間共同發展為其特徵,民間的音樂活動則顯得更加繁盛,說唱藝術、戲曲藝術也得以確立和發展,並逐漸走向成熟。此時,音樂社會生活發生了重大變化,音樂的活動中心開始分化,多種藝術形式呈現出嶄新的面貌,宮廷音樂機構逐漸消解,規模也沒有前世那麼龐大,傑出的宮廷音樂家越來越少,音樂教育行為逐漸轉向民間,音樂教育活動呈現出廣泛的社會性。這個時期的宮廷音樂機構,基本上沿襲了隋唐時期的模式,設有太常寺、大樂署、鼓吹署、教坊等音樂機構。太常寺主要掌管、演奏宮廷雅樂,用於郊廟祭祀、朝賀典禮等場所,同時還教習音樂、編寫教材、制定考績制度,把教習雅樂作為一項重要的音樂教育活動。

宋代教坊初期完全沿用舊制,分為四部———大曲部、法曲部、龜茲部、鼓笛部。後又陸續從各地吸收了許多優秀樂工,隨之教坊規模不斷擴大,藝術質量明顯提高。宋代教坊的主要任務是為宮廷演奏燕樂、創作燕樂。

南宋教坊幾經興衰,撤而復置,名存實亡。到了宋孝宗時,教坊機構才被廢止。元代宮廷設太常寺、大樂署等機構,分別管理執掌雅樂、郊社宗廟之樂。音樂的教育活動也是以雅樂為其主要內容。明代的太常寺仍然掌管雅樂,教坊掌管宴饗之樂,民間俗樂大量滲透宮廷雅樂和燕樂之中,俗樂成為宮廷音樂傳教的主要內容。清代宮廷只保留太常寺音樂機構,僅有少量的雅樂傳教活動。

中國古代音樂教育機構的建立,促使了宮廷音樂、文人音樂、民間音樂相互融合與進一步延續和發展,中外音樂文化在此也得以廣泛地傳播和交流,與此同時,音樂教育機構和體制本身也更加完善和健全。音樂教育機構還為宮廷和民間培養了諸多優秀音樂人才,在教育、表演、組織、管理等方面,都為後世積累了豐富的可供借鑑的歷史經驗。

相關焦點

  • 探索中國古代音樂文化,了解歷代音樂機構的設立與發展
    中國的音樂文化光輝燦爛,這就需要相應的機構對其進行管理,於是樂府、教坊等音樂機構應運而生。它們主要由宮廷設立,規模宏大、結構嚴整,極大地促進了音樂的發展,並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音樂人才,為中國的音樂藝術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早在周朝,中國就已經出現了禮樂教育機構「大司樂」,不過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音樂機構出現在漢唐兩朝。漢朝最高的音樂機構是樂府。其實樂府在秦朝就已設置,1977年在秦始皇的陵墓區中發現了一件刻有「樂府」二字的錯金銀鈕小鍾。
  • 中國中古音樂——音樂機構(公元前255年至公元960年)
    公元前221年,請滅六國後,統一了中國封建政治制度的中央集權國家,開始形成秦所建立的大一統的封建國家,從客觀上為中國的音樂發展奠定了基礎。我國真正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到漢朝才逐漸鞏固並得到發展。從秦至五代十國的滅亡,歷史1000餘年,中國由奴隸社會急速向封建專制社會過渡,這是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一個大動蕩,大融合的時代,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大的變化時期,也是自先秦以來在哲學解放、思想活躍、收穫甚為豐碩的時期。大部分的學者都是以秦嶺淮河為界分為南北方,卻又很難用語言和概念把古代中國南北音樂文化的特點說清楚。
  • 宋時期的流行音樂:中國古代「歌曲」文化的發展與特點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鼎盛繁榮的封建時代,唐宋時期的音樂藝術頗受現代藝術家以及史學家、音樂學家的關注與研究。自隋朝滅亡之後,唐朝繼承了隋朝大部分的政治文化制度,在宮廷禮樂方面更是尤為突出,而宋朝同樣繼承了唐朝以及五代十國歌曲文化的全部。
  • 盤點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造紙術:它的發明是歷史上的一項重要成就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圖為古代勞動人民在造紙的畫面。【盤點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造紙術:它的發明是歷史上的一項重要成就】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在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圖為古代勞動人民在造紙的畫面。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
  • 從儒道相合:淺析中國古代音樂中蘊含的深刻思想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誕生出無數璀璨的文化。而中國古代音樂,則是其中十分特立獨行的一種。從先秦時期開始,諸子百家都有屬於自己的音樂思想。但其中的墨家、法家、兵家……等,對後世的影響並不明顯。而陰陽家的音樂思想雖然在漢代盛極一時,卻在此後被儒家與道家兼併吸收!
  • 古代的特務機構最早產生於何時?歷史上有哪些特務機關?
    在中國古代,有一群非常特殊的人,他們行走於黑暗之中,為帝王服務。他們就是帝王們的官方特工。古代的特務機構可以說是層出不窮,在歷代都有大量的特務機構花樣翻新一般湧現出來,那麼他們都是如何選拔?他們又是如何工作的呢?
  • 教師招聘音樂備考資料——中國古代音樂史問答題(二)
    我國西周宮廷音樂機構始於何時?如何進行?我國古代音樂教育制度始於周代,周初建立了宮廷音樂機構——大司樂。它的一個重要職能是音樂教育。它承擔著培養貴族子弟—一世子(王和諸侯的長子)、國子(公卿大夫子弟)和學士(從平民中選出的青年)的音樂教育任務,並按一定的學習程序進行。《禮記·內則》曰:「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十五歲),舞《象》,學射徹;二十而冠,始學禮。」
  • 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根文化」
    劉慶柱:河洛文化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區域文化之一,學術界一般認為河洛地區以今洛陽為中心,地理範圍包括今豫西、晉南一帶。河洛文化不是一般的中國古代區域文化,它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區域文化中的「核心區域」文化,屬於中國古代歷史文化中的「根文化」。所謂「核心區域」文化,就是影響整個國家的文化;所謂「根文化」,就是國家的文化之「根」。
  • 流行音樂與中國古典詩詞
    但在歷史上,這三者是順延的過程,並不是同時產生的。  民族音樂伴隨著農業文明一路走來,歷史非常悠久。西方工業文明時代,產生了古典音樂,至今已有幾百年歷史。從全球範圍來看,流行音樂只有100多年的歷史。流行音樂的特點是城市化和商業化,發展迅猛,擁有最多的受眾和最大的傳播量。  中國現代流行音樂出現的時間,一種說法是1917年,一種說法是1927年,都是在上海。
  • 高三歷史教案:《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教學設計
    4.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主要考查方向是明清君主專制高度強化的表現,如廢丞相、設內閣、司禮監、廠衛特務機構、南書房、軍機處等。本課還需從整體上把握中央集權制的政治制度的演變過程與歷史特點,以及其歷史作用與社會影響。
  • 中國古代歷史上被天氣扭轉的戰爭有哪些?
    原標題:中國古代歷史上被天氣扭轉的戰爭有哪些?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人、無數家國的命運因為一場雨、一陣風、一次寒冷的天氣而得到延續,或者走向結束,抑或開啟新篇章。 草船借箭,歷史上卻有其實,但主要人物並非諸葛亮,而是孫權,不過有兩個版本的。據《三國志·吳主專》裴松之引注《吳歷》,孫權屢屢向曹操軍挑戰,曹操堅守不出。孫權就親自乘了一艘輕船,從濡須口進入曹操軍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孫權來了,是孫權要親自來看看曹軍的陣勢(欲身見吾軍部伍也),下令軍隊嚴加戒備,箭弩不得妄發。孫權再曹操面前走了五六裡路,才返回。走的時候還向曹軍擊鼓奏樂。
  • 中國古代扇面與扇子歷史
    中國扇文化中,古代扇子藝術之美受到了廣大藏家的一致讚許。這種高雅之物也是國人引以為傲的藝術佳品。中國古代扇面與扇子的歷史非常悠久,讀紫色百合香的文章與您一一解讀。一、中國扇文化中國扇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素有「制扇王國」的雅稱,以江蘇檀香扇、廣東火畫扇、四川竹絲扇、浙江綾絹扇最為馳名,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扇。因為歷代書畫名家都喜歡在扇面上繪畫或者留下其書法,及賦詩一首等,這樣的扇面也是古代文人饋贈親朋好友最為雅致的佳品。
  • 地圖上的中國:帶你看看中國古代地圖製作的歷史
    ,那麼我們中國古代是如何繪製出地圖的?(關注微信公眾號「水經注GIS」,回復「下載器」獲取插圖所示地圖軟體)中國古代地圖學原理的規範化始於西晉的裴秀。唐宋時期,隨著地圖學技能的不斷提高,出現了越來越多超越上一代的地圖和地圖學理論,標誌著我國地圖學水平的開始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 高中歷史丨高考重要考點: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大全
    (8)結束於1912年辛亥革命結束了清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三省為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是中央最高政府機構。中書省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核政令;尚書省負責執行國家重要政令,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六部即吏、戶、禮、兵、形、工六部,是尚書省的下設機構。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彼此相互監督和牽制,使封建官僚機構形成一個嚴密完整的體系,有力地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的統治力量。相權一分為三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
  • 中考歷史專題一: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
    (3)影響:行省制度在歷史上影響深遠。2.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1)原則:為了對遼闊疆域進行有效的治理,根據各地區情況,採取因地制宜的方式。(2)措施①在東北、西北、東南、西南等地區設置相應的管理機構,加強中央對這些地區的統治。如在東南地區,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這是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
  • 中國古代歷史分期
    2021年高考歷史知識點整合 緒 論一、中國古代朝代更替表 母系氏族公社原始社會(距今約170萬~約公元前2070年前):原始人群→氏族社會 父系氏族公社 春秋 581~618年)→唐(618~907年) 五代十國(907~960年)—→ 北宋(960~1127年) 南宋(1127~1276年)元(1271~1368年) 明(1368~1644年)—→清(1636~1840年) 二、中國古代歷史分期
  • 中國古代陶瓷歷史
    中國古代陶瓷歷史非常悠久,歷代都不乏有精品出現。紫色百合香為您細說中國歷代陶瓷發展史,使您對古陶瓷歷史有著更為清晰的認識。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陶瓷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陶瓷業發展迅猛,出現了越窯等著名窯址。當時的器物精工細做,造型精美,可與貴重的金銀器相媲美,也是當時王權貴族比較偏愛的日用品。
  • 中國古代十大名曲及其背後的歷史典故
    中國古代十大名曲是中國傳統音樂的精髓,由漢族傳統樂器演奏,聲音優雅,盡現中國韻味之美,是漢族傳統音樂的精髓。這些樂曲以歷史典故為旁襯,借古人之舊事以壯聲勢。大多數人並非行家,雖偶爾聆聽古曲,覺得好聽,卻不知其深刻內涵。今日知行君與大家共聽名曲,了解其背後的那些故事。
  • 中國古代重要歷史事件排序
    ,正式在臺灣設立行政機構元末農民起義朱元璋推翻元朝 明 朱元璋建明朝靖難之役,朱棣遷都北京鄭和七下西洋仁宣之治土木堡之變戚繼光抗倭張居正改革李自成起義,崇禎自縊煤山 清 女真族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皇太極改國號大清吳三桂引清入關順治入關鄭成功收復臺灣康乾盛世鴉片戰爭
  • 中國古代歷史上名相,你了解多少呢?
    關於中國古代歷史上名相,你了解多少呢?宰相是中國古代對於輔佐君主並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官員的一種俗稱,不是具體的官名。宰相是中國封建社會輔佐君主總攬全國政務的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歷史很少作為具體官職的名稱。宰有主持之意,相有輔佐之意。歷史上只有遼以宰相為正式官名,其他朝代卻都另有正式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