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醫學博士:0-12歲孩子大腦發育期,父母別忽略8件事

2020-09-05 綠葉媽咪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聰明的孩子讓人喜愛,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娃有個聰明的大腦。雖然智商是天生的,但後天的培養也不容忽視,0-12歲這個大腦發育期,父母一定要把握好。

美國著名積極心理學家丹尼爾•西格爾(Daniel J. Siegel),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專長在家庭互動研究和青少年心理治療,他對兒童大腦的運作模式做出總結,給出8個關於兒童大腦發育的建議。這8件事,父母可別忽略。

第一件事:孩子哭鬧時,請給他一個擁抱

嬰兒時期,孩子尚未具備說話能力,此時哭鬧和肢體動作是他們表達需求的唯二途徑,所以父母要及時給予關注和處理;

而到了幼兒時期,尤其是3歲以下,孩子雖然能夠用語言表達了,但大腦還是容易被情緒左右。這時,右腦會佔據主導地位。

為了讓孩子的左右腦協調工作,家長不妨在孩子哭鬧時給他們一個擁抱,讓他的情緒穩定下來,再跟他討論如何解決問題。

第二件事:引導孩子複述

複述這個行為,可以讓孩子運作自己的左腦,逐漸清晰地回憶發生的事情。

比如,在給孩子讀繪本之後,父母可以讓孩子複述方才聽過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動用自己的大腦進行回憶、組織語言,思維和語言能力都得到發展。

此外,孩子受到挫折或者被小朋友欺負的時候,往往會陷入難過的情緒中,大腦也變得混亂。這時,我們可以逐步引導他複述發生了什麼事,這樣孩子會明白髮生了什麼,情緒和得以穩定下來。

第三件事:孩子亂發脾氣時不妥協

丹尼爾•西格爾將人的大腦分為左右腦和上下層大腦,他在《全腦教育法》一書中提到:無論是兒童還是成年人,當情緒失控時,往往是我們的右腦和下層大腦出了問題。

左腦負責:邏輯、語言和求真。

右腦負責:情緒、感受、非語言的信息(如語氣、表情等)。

上層大腦負責:控制情緒、身體等分析思維能力。

下層大腦負責:強烈的情感,如憤怒、驚懼等。

當孩子胡亂發脾氣時,他的思維被右腦和下層大腦壓制,跟他們談判是沒有用的。所以,我們要冷靜地表示:&34;

並且,我們要說到做到,讓孩子逐漸學會平衡左右腦、上下層大腦,不讓衝動控制自己。

第四件事:儘量用疑問句代替祈使句

疑問句提供了更多可能,使得孩子動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問題,讓大腦得到良好的運作。

比如,父母想要讓孩子給自己倒杯水,與其說&34;,不如說&34;孩子的行為是自主驅使的,也會感受到自己被父母尊重著。

疑問句也可以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在給孩子穿衣服時,給出幾個選項,問他想穿哪一件,孩子會思考和分析不同的選擇。

第五件事:讓孩子知道身體影響情緒

情緒能控制我們做出行為,而身體的感受也能反過來影響情緒。

平常我們上學、工作煩悶的時候,往往覺得大腦一片空白,這時都會選擇站起來走走,或者打開窗呼吸一下新鮮空氣,讓大腦&34;過來。

所以,當孩子沒有思路、緊張焦慮時,父母不妨引導他們活動一下筋骨,或者出去走走,使緊繃的大腦得到放鬆,讓思維變得活躍。

第六件事:幫助孩子攻克&34;

孩子好奇心強烈,什麼事情都想去嘗試,可是有些父母會發現,孩子出現了反常的情況。以往喜歡做的事,說什麼也不願意去做,這就有可能是出現了心理陰影。

有些心理陰影是在明處的,孩子知道自己在害怕什麼;而有些心理陰影在暗處,孩子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害怕。

我們的大腦存在&34;,對於那些令人恐懼、害怕的事,它會啟動安全機制,通過不安等抗拒的情緒,來避免我們再次經歷。

如何攻克心理陰影?

在孩子放鬆的狀態下,父母耐心引導他們回憶發生過的事,從中找到線索;得知真相後,再給予孩子幫助和建議,讓他們了解自己,並變得更加快樂和勇敢。

第七件事:教孩子正確形容情緒

大家都知道,心理暗示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當孩子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人時,他會給自己下定義:我無論怎麼努力都不行。這讓孩子越來越自卑,甚至自暴自棄。

所以,我們要教孩子正確形容情緒,說&34;而不是&34;,說&34;而不是&34;

正確地認知和形容自己的情緒,有助於讓大腦安定下來,正確地處理負面情緒。

第八件事:愉快的親子時光

丹尼爾•西格爾表示,孩子有安全型依戀關係,就會引起大腦的整合,從而讓大腦得到良好的發展,具備更好的自控力。

而安全型的依戀關係,需要愉快的親子時光作支撐。

①讓孩子&34;

父母要看到孩子的內心,關注和了解他們的感受、意圖、思維。孩子得到父母的關注,是良好親子關係建立的基礎。

②給孩子&34;

作為父母,要保護孩子,不能讓他們對自己感到恐懼。這樣,孩子會建立起對父母的依賴,內心有安全感,能夠促進大腦的良好發育。

③及時&34;孩子

當孩子情緒低落,比如出現不自信、不安等表現,父母應該採取行動使其平靜下來,治癒孩子的焦慮。

育兒寄語

孩子就像一棵小樹苗,需要陽光和雨露才能茁壯成長,而父母的培育正是這些必不可缺的存在。陪伴孩子經歷酸甜苦辣、度過成長中的挫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父母卻會從中獲得幸福感和滿足感。

今日互動話題:以上這8件事,你有做到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醫學博士:0-12歲孩子大腦發育期,父母別忽略這8件事
    聰明的孩子讓人喜愛,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娃有個聰明的大腦。雖然智商是天生的,但後天的培養也不容忽視,0-12歲這個大腦發育期,父母一定要把握好。 美國著名積極心理學家丹尼爾 西格爾(Daniel J.
  • 哈佛大學醫學博士:0-12歲孩子大腦發育期,多少家長忽略了8件事
    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在25歲以前都不算發育成熟。但是,很少父母會顧及到孩子的大腦發育。事實上,大腦幾乎在每一個重要的方面都發揮著核心的作用:遵守紀律、制定決策、培養自我意識、提高學習能力、發展人際關係等。
  • 哈佛全腦教育專家:12歲前是娃大腦發育期,多數家長忽略了8件事
    相信很多家長的答案都會是: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成為所有家長共同的心願,所以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家長們就恨不得把孩子的每一天都安排的妥妥噹噹,想通過各種興趣班學習班,讓孩子學習到更多的東西,但卻忽略了孩子大腦發育的規律眾所周知大腦似乎管理著方方面面
  • 哈佛醫學博士:這7件事有助於大腦發育,父母要多做,孩子會聰明
    其實,孩子的大腦發育是有一定規律的,父母抓住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對孩子有針對的開發,才會讓孩子變得更聰明,提起高等學府哈佛大學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是國外一個很有名的學校。如果聽說哪個家庭培養出了一個哈佛大學的高材生,大家一定很羨慕,都很知道父母是怎麼培養的,能讓孩子變得這麼優秀。
  • 哈佛研究:孩子0-12歲為大腦發育期,分3個高峰期,家長要注意
    孩子的大腦發育是在0-12歲,而美國哈佛大學理察教授研究表明:在人的一生中,大腦的發育只有3次高峰期,如果家長利用好這三個高峰期,那麼很容易拉開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的差距,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身為家長務必幫助孩子抓住一次。
  • 6歲前,這8件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事,你忽視了幾件?
    你想要幫助孩子的大腦發育得更好嗎?相信每個家長的答案都是YES。其實,大腦發育在6歲之前特別重要,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全腦教育專家丹尼爾·西格爾經過多年研究,總結出了兒童大腦的運作模式,提出8件有助於兒童大腦發育的事情。不用讓孩子背古詩或者學計算,只要在日常生活中這樣做,不知不覺,寶寶的大腦就得到了鍛鍊。
  • 哈佛:0-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高速期,做好4個方面,一次性抓住
    哈佛研究表明,在0-3歲期間,寶寶的大腦高速發展,充滿可塑性。這段時間,給予更豐富的體驗和互動,寶寶大腦的神經元就越強壯,表現出來看,就是越聰明、反應越快、越有創造力。到孩子三歲的時候,大腦已經發育到成人85%的水平了,這以後趨於平穩,這段黃金時期
  • 哈佛研究:兒童大腦發育一生只有3次高峰期,家長務必抓住一次
    哈佛大學研究兒童心理學教授理察,經過多年的探索研究表示,孩子的一生只有3次大腦發育的高峰期,分別是孩子0-3歲之間,3-7歲之間和8-10歲之間。家長在孩子這3個大腦發育的黃金期中,我們要教會孩子必須學會的技能,引導他們心理健康成長,讓大腦受到更多的刺激,合理的開發孩子的大腦,慢慢就會拉開孩子之間的距離。孩子在發育期的階段,大腦受到外界刺激時會連接大腦中的神經元,速度最快可以達到700-1000個/秒。
  • 美國神經生物學家:0-5歲是大腦發育黃金期,家長務必幫寶寶抓住
    今天想和大家說一說「大腦發育」這件事。莉絲·埃利奧特(Lise Eliot)畢業於哈佛大學,是哥倫比亞大學生理學和細胞生物學博士,現任美國羅莎琳德富蘭克林醫科大學芝加哥醫學院神經學系教授,就職於埃裡克·坎德爾實驗室。
  • 哈佛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腦發育高峰期一生只有3次,家長請抓住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幾乎喊出了每個家長的心聲。如今孩子的起跑線也越來越提前,隨著科學家對大腦的深入研究,很多家長發現,孩子早期教育的投資回報率最高。尤其家長若是能抓住大腦發育的高峰期,對於孩子的大腦發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0-3歲智力發育對照表,沒達標的孩子,多半是父母做錯了3件事
    0-3歲智力發育對照表其實無論是說話還是走路都是受大腦控制的,寶寶的智力是否達標也的確與其有著一定關係。新生兒剛出生時大腦的重量只有成年人的1/4,一直到3歲左右,寶寶的智商才直達到成人的一半。沒達標的孩子,多半是父母做錯了3件事除了寶寶生病的原因以外,如果你家寶寶沒有達標,那麼很可能是你做錯了這3件事情。首先,孩子的智力發育一定離不開營養的補充,在腦組織中有60%以上都是由脂肪組成。
  • 哈佛研究:兒童大腦發育重點在右腦,黃金期一生只有一次,別錯過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孩子的大腦發育幾乎是所有家長最關心的問題。為了讓孩子有一個發育良好的大腦,父母非常重視孩子早期的大腦發育訓練。可有些專家卻明確指出,80%的父母其實都是在做無用功。
  • 哈佛研究:孩子大腦發育有3次「高峰期」,父母抓住一次也好
    哈佛大學教授理察,在一項研究中就發現孩子的大腦發育有三個高峰期,如果父母能夠幫助孩子抓住這三次機會,就能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家長可不要錯過了。高峰期一:3歲之前哈佛大學教授明確的指出,孩子第一次大腦發育高峰期是在0-3歲這個階段。
  • 你還在「辱罵孩子」?哈佛醫學博士:語言暴力會改變孩子大腦結構
    父母都想把孩子送到重點學校,讓他們接受最好的教育,但是卻往往忽視了家庭教育。看著別人家的孩子一個比一個優秀,有的家長開始抱怨甚至言語辱罵孩子,卻沒考慮到自己教育方式的錯誤。許多對自家娃恨鐵不成鋼的家長,隔三差五就要罵孩子一頓。作業寫錯了,罵;成績退步了,罵;其他方面表現不夠好,罵。以為這樣能激勵孩子奮發圖強,卻沒想到孩子越來越糟糕。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不是閱讀,而是遊戲
    當今社會,每一個孩子都可以說是家長的心肝寶貝,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壞了,幾乎是給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尤其是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方面更是十分重視,害怕孩子大腦發育慢,從小就給孩子吃各類營養品,並堅持讓孩子閱讀,只為讓孩子的大腦發育更快一些,從而贏在起跑線上,但是家長們不知道的事閱讀並非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
  • 哈佛研究發現:幼兒大腦一生只有3次發育高峰,錯過可能影響學習
    1997年美國哈佛大學腦神經學科查得博士在研究人腦功能時發現:大腦發育是有不同的過程階段,到發育成熟時,總共有3次黃金期,在這3次黃金期中哈佛大學查得教授在研究人腦功能發育時,發現孩子出生時大腦就有1000億個神經元,之後大腦處於快速發育階段,到了3歲時,大腦腦重可以達到成人的60%到85%。
  • 哈佛研究指出:孩子有三次大腦發育的高峰期,父母起碼要抓住一次
    當孩子進入到快速發育的階段時,孩子的大腦也在逐漸地發育,在孩子3歲左右時,孩子的平均腦重已經達到了成年人的80%。抓住孩子大腦的重要發育階段成為了每位父母必須要放在心上的內容。,父母起碼抓住一次●6個月到3歲在序言中提到,剛出生的孩子的大腦發育僅為成年人的25%,等到孩子到3歲左右,孩子的大腦發育已經達到了成年人的80%。
  • 哈佛研究發現:兒童大腦發育一生有3次黃金期,父母注意別錯過
    一個孩子是否聰明關鍵在於孩子大腦的發育程度,而且孩子的大腦發育是有高峰期的。哈佛大學研究兒童心理學教授理察,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孩子的一生有3個大腦發育黃金期」。
  • 控制不了情緒總罵孩子?醫學博士:語言暴力影響大腦發育
    01語言暴力充斥著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而且美國愛荷華大學也曾做過一項研究,上面顯示大部分的父母每天和孩子交談的話語中只有20%是積極和充滿鼓勵的,剩下的基本上全是負面的情緒。例如:你怎麼那麼笨呢?我怎麼會生出你這樣的弱智。別哭了聽見沒,再哭就不要你了。
  •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腦只發育一次,但智商的提高卻不是
    >,哈佛大學的研究早就對孩子的智力發育給家長們指出了一條明路:孩子的大腦發育只有一次,但是智商的提高卻並不只是一個方法。而哈佛大學根據對7500名不同年齡的孩子進行的大腦掃描,得出了這樣的統計結果:新生兒的大腦平均重量僅有320克,還不到成年人的1/4;但在三歲的時候,孩子的大腦就會成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