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科學育兒編輯部 科學家庭育兒 收錄於話題#娃最常見的疾病,應對措施都在這了64個
眼瞅著天氣越來越冷了,家有鼻炎寶寶的媽媽們,簡直是瑟瑟發抖。
據統計,全球過敏性鼻炎患者已經超過5億人。
在我國,平均每10個寶寶中就有1個患有過敏性鼻炎,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升!
而且即便沒有鼻炎,這冷颼颼的天氣也讓寶寶的鼻子吭哧吭哧喘不過氣,堪稱一年一度遭罪時刻!
這不,就在鼻炎季到來之際,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又發力,一口氣修訂了2種鼻炎用藥的說明書,分別是鹽酸西替利嗪和鼻炎康。
圖片來源: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尤其是鹽酸西替利嗪,作為過敏性鼻炎的主力藥物,到底還能用嗎?
說明書具體修改了哪些內容呢?
過敏性鼻炎的寶寶該如何正確治療和用藥?
科大大(ID:kexueyuer2012)今天就一次說清!
1
說明書到底改了啥?
鹽酸西替利嗪是抗組胺藥物,通常會用來治療過敏疾病,比如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可以說是兒童常備藥。
這次它做了哪些修訂呢?
1.鹽酸西替利嗪
這次的修訂中,新增了幾項不良反應:
信息來源: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有不良反應還能給孩子吃嗎?
當然可以吃。
雖然新增了不良反應,但這些不良反應發生的概率較小且沒有嚴重副作用,所以可以遵醫囑給寶寶服用。
2.鼻炎康片
鼻炎康片的修訂中我們能看到,它有高達22種不良反應: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而且它的成分屬於中西成分混合,比較複雜,通常情況並不是寶寶鼻炎用藥的首選。
除特殊情況外,科大大不建議家長給寶寶用鼻炎康片。
如果一定要用的話,也要遵醫囑服用,注意藥與藥之前的相互作用,避免「混搭」用藥,比如不要與複方感冒藥、苯海拉明(暈車藥)一起吃。
那麼問題也就來了,過敏性鼻炎反覆發作太磨人,嚴重時還會引發支氣管哮喘、中耳炎等疾病,甚至因呼吸受阻導致慢性缺氧,出現精神、神經系統方面問題。
可以說是娃遭罪,媽憂心!
那麼面對過敏性鼻炎,如何用藥治療是最靠譜的呢?
且聽科大大繼續支招!
2
對付過敏性鼻炎,首選激素鼻噴劑
如果你還不確定自己娃是不是過敏性鼻炎,那麼你可以點開這個視頻來判斷一下:
如果你家娃已經確診了過敏性鼻炎,那麼趕緊往下看!
過敏性鼻炎可以先用生理鹽水洗鼻,如果洗鼻還不能緩解,就必須要請出「鼻炎主力藥物」——激素鼻噴劑了。
激素鼻噴劑是治療過敏性鼻炎的首選藥物,可以有效緩解鼻塞。
很多家長一看到「激素」兩個字,都會產生一種本能排斥。
實際上,鼻部糖皮質激素噴劑是治療過敏性鼻炎的一線藥物,短期使用是安全有效的。
而且激素鼻噴劑主要在鼻腔局部起效,所以副作用也局限在鼻腔,全身反應不大。
噴鼻後可能會有鼻腔乾燥、鼻腔少許出血等,只要稍微停藥,症狀就可以得到緩解。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激素鼻噴劑的常用品種有:
一代:布地奈德鼻噴劑(≥6歲)
二代:丙酸佛替卡松鼻噴劑(≥4歲)
糠酸莫米松鼻噴劑(≥2歲)
抗酸扶梯卡松鼻噴劑(≥2歲)
劃重點:二代比一代全身不良反應更小,給寶寶使用建議優選二代。
鼻噴劑使用時要注意:
① 在噴藥前,先用生理性海鹽水洗掉寶寶鼻腔內的鼻涕和鼻痂。
② 注意看藥品說明書中的年齡限制。
③ 用前搖勻藥液,噴頭的方向朝向鼻腔外側,不要直接噴向鼻中隔。
④ 噴藥時寶寶的頭要向前微傾,告訴寶寶像聞花香那樣輕輕吸氣,不要猛吸氣。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⑤ 不要噴完藥把頭馬上仰回來,可能會導致藥物從鼻子流到喉嚨。
⑥ 如果有藥液流到喉嚨要立即吐出去。
治療周期:
如果寶寶是輕度過敏性鼻炎,每天噴鼻1-2次,療程不少於2周;如果是中到重度持續性過敏性鼻炎,療程應在4周以上。
講到這裡可能就有媽媽問了,激素也噴了,但沒效果怎麼辦呀?
嚴重的過敏性鼻炎一定要配合口服藥物!
跟著科大大往下看!
3
終極大招:口服抗組胺藥
如果做好了鼻炎的相關護理(如避免過敏原),但在使用鼻噴劑後,孩子的症狀還是沒有緩解,就需要聯合口服藥物了。
可以口服的藥物有下面這幾種:
✔ 輕度和一部分中重度間歇性過敏症狀的患兒,可以服用第二代H1抗組胺藥鹽酸西替利嗪、氯雷他定。
✔ 合併有下呼吸道的症狀,如哮喘、過敏性咳嗽,可以選擇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如順爾寧。
✔ 重度持續性過敏症狀的患兒,可以聯合使用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以及白三烯受體拮抗劑,與鼻部糖皮質激素噴劑,如內舒拿、雷諾考特、伯克鈉等。
✔ 需要注意的是,撲爾敏等第一代H1抗組胺藥物,不建議四歲以下的寶寶服用。
因為治療過敏性鼻炎時,口服藥的時間較長(一般在2周左右),所以很多爸媽擔心這類藥物的副作用。
但實際上,目前並沒有證據表明長期服用抗組胺藥會產生藥物依賴、心臟受損等嚴重副作用。
最多只是服用後可能會有睏倦、眼乾等不適,但這些都是可以很快調節過來的。
而且就緩解鼻子癢、打噴嚏、流鼻涕這些症狀而言,抗組胺藥物的療效會更好一些。
其實,時間過得很快,小小的人兒需要全身心依賴父母的時間只有那麼幾年。
當TA開始長大,當TA振臂高揮想要走出自己的那一片天之前,科大大希望所有爸媽都能在這裡學習到足夠的知識,把最好的愛與細心都留給孩子。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 本文涉及的相關知識已由專家審核:
王冬辰:三甲醫院兒內科主治醫師,兒科碩士,從事兒科臨床工作五年,專業方向為兒童呼吸系統疾病,擅長兒童內科常見疾病及新生兒常見病的診療。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