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作用嚴重!這類常用藥2歲以下兒童不能用了

2020-12-24 網易新聞

整理:Яна

來源:健識局

健識局昨天發布了關於國家藥監局藥品藥品評價中心發布《藥物警戒快訊2018年第4期(總第180期)》的相關內容,不少朋友覺得意猶未盡。

尤其是對於第一代口服鎮靜抗組胺藥,還存有不少爭議和問題,今天健識君就在和大家詳細討論一下這個話題。

第一代口服抗組胺藥有啥副作用?

第一代口服抗組胺藥於上世紀40年代已作為非處方藥進入臨床應用。但由於其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和抗膽鹼作用較大,使患者產生嗜睡、視力模糊、口乾和尿瀦留等不良反應。有報告顯示,服用鎮靜抗組胺藥後,發生工傷事故的機率上升1.5倍。同時,藥物通過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而產生心動過速、QT間期延長和心率失常等副作用的報告也屢見不鮮。

第一代口服抗組胺藥都有啥?

我國常用的第一代口服抗組胺藥包括:馬來酸氯苯那敏(撲爾敏)、苯海拉明、溴苯那敏、曲普利啶和異丙嗪等。

目前,這些藥物多數已退出市場,以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等更安全,副作用更少的抗組胺藥替代。但並未被完全淘汰,應謹慎使用。

哪些暢銷藥裡含有第一代口服抗組胺藥?

第一代口服抗組胺藥中,最耳熟能詳,目前市場上留存最多的應該是撲爾敏。單獨使用時,撲爾敏一般治療蕁麻疹、溼疹、皮炎、藥疹、皮膚瘙癢症等各種過敏症。健識君查詢了原食藥監總局數據,目前共有國產撲爾敏藥品批號共有315種。

作為原料藥時,是撲感敏片、氨酚黃敏膠囊、氨金黃敏顆粒、感康、感冒靈、感冒清等感冒藥和鼻炎藥的常備成分。

抗感冒藥應該怎麼吃?

常用的抗感冒藥多是由幾種成分加在一起的複方藥,其中經常含有撲熱息痛、阿司匹林、雙氯芬酸、布洛芬、撲爾敏、苯海拉明等,這些藥物本身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應,常見的不良反應有皮疹、嗜睡、消化道症狀等;極少數患者使用還可能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如撲熱息痛,曾有人報告發生了嚴重的肝臟損害、大皰性皮疹等,甚至有引起昏迷的;再如感冒通,少數人特別是兒童服用後出現血尿,應該引起重視。此外,抗感冒藥多是複方製劑,使用時要避免含相同成分的不同藥品聯合使用,這種使用會加大抗感冒藥的安全風險。

附警示原文:

澳大利亞禁止2歲以下兒童使用第一代口服鎮靜抗組胺藥

澳大利亞治療產品管理局(TGA)近期在《醫藥安全信息更新》上提示醫務人員,包括異丙嗪口服液產品在內的第一代口服鎮靜抗組胺藥未被批准在2歲以下兒童中使用,原因是潛在的致死性呼吸抑制不良反應。同時,也鼓勵醫務人員教育兒童父母和監護人員並告知此項安全性信息。

異丙嗪為吩噻嗪衍生物,具有長效抗組胺和微弱類阿託品抗膽鹼類效應,同時也有一定的抗5-羥色胺(5-HT)效應。在澳大利亞,OTC類藥品中屬於第一代鎮靜抗組胺類藥物包括:異丙嗪、溴苯那敏、氯苯那敏、右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多西拉敏、非尼拉敏、異丁嗪、曲普利啶。

在涉及1例74天嬰兒給予異丙嗪口服液後導致死亡的死因聽證會之後,TGA於近期就此類藥品安全性的議題開展了評估。儘管該嬰兒的死亡原因沒有歸因於服用異丙嗪產品,但TGA仍擔憂嬰兒給予異丙嗪導致的呼吸抑制風險。截至2017年11月15日,TGA的藥品不良反應資料庫中收到45例2歲以下兒童的不良事件報告,在這些報告中第一代口服鎮靜抗組胺類藥被列作唯一懷疑藥。在這些報告中,記錄了一系列的不良事件,包括超敏反應、焦慮(躁動)、異常運動、嘔吐和腹瀉。新南威爾斯州毒藥信息中心也提供給TGA關於在2歲以下兒童中持續故意使用異丙嗪口服液類產品的證據。在國外報告中,亦有涉及使用異丙嗪導致2歲以下兒童致死性呼吸抑制的報導。

此外,TGA的此項評估發現大多數的異丙嗪口服液產品依據澳大利亞對於OTC類藥品監管指南中的附錄5,在他們的標籤中已加入了警告項註明在2歲以下兒童中禁止使用。其他國家的藥品監管機構,例如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加拿大衛生部、歐洲藥品管理局和紐西蘭藥品安全管理局,也禁止異丙嗪在2歲以下兒童中使用。其他第一代口服鎮靜抗組胺藥也同樣可導致嬰幼兒的呼吸抑制風險。

針對此項安全性問題的回應,TGA將擇機發表聲明,即在第一代口服鎮靜類抗組胺藥的OTC類液體口服劑標籤中強制加入「禁止在兩歲以下兒童中使用」的描述,而在目前該警告僅在OTC類藥品監管指南中。

TGA將於生產企業合作,督促其在相關藥品的產品信息和消費者用藥信息文件中加入關於此風險的警告。同時,鼓勵醫務人員告知患兒父母及其監護人員該類藥品的相關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這種常用的退燒藥已被禁!中國18歲以下兒童都不能吃,父母千萬要注意!
    同日發文,對安乃近片說明書修訂提出要求,明確指出,妊娠晚期婦女、18歲以下青少年兒童禁用!沒錯,就是安乃近!那個我們非常熟悉,曾經也最常用的退熱神藥。回顧藥監局近幾年對藥品的整改,尤其是在兒童用藥這一塊,力度還是很大的,C爸就和大家一起捋一捋,那些上榜黑名單的常用神藥,你還在給孩子用嗎?01家中常備藥——艾暢這真的是一款曾經在中國做得風生水起的兒童用藥。為什麼強調中國呢?
  • 這2大鼻炎常用藥,副作用高達22種
    而且即便沒有鼻炎,這冷颼颼的天氣也讓寶寶的鼻子吭哧吭哧喘不過氣,堪稱一年一度遭罪時刻!這不,就在鼻炎季到來之際,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又發力,一口氣修訂了2種鼻炎用藥的說明書,分別是鹽酸西替利嗪和鼻炎康。圖片來源: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尤其是鹽酸西替利嗪,作為過敏性鼻炎的主力藥物,到底還能用嗎?
  • 2歲以下禁用!這種兒童常用藥,別亂吃了
    過去,歐美等國也廣泛使用過複方感冒藥,但大規模臨床證據表明這類藥不僅沒多大作用,反而容易帶來更大風險。 複方感冒藥並沒有適合兒童的標準計量,通常是根據成人劑量推算的兒童劑量,沒辦法保證兒童用藥安全。
  • 十類常用藥兒童禁忌多
    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如慶大黴素、鏈黴素、阿米卡星等,由於存在腎毒性、耳毒性,6歲以下兒童應當禁用。這類藥物可以引起聽力下降,甚至導致不可逆性的耳聾和耳鳴,且與呋塞米等強效利尿劑合用會加大其腎毒性和耳毒性,與頭孢唑啉合用時還可引起腎衰竭。
  • 兒童常用藥 艾暢「註銷」 生產商:不是因為質量問題下架
    原標題:兒童常用藥 艾暢「註銷」   本月初,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的一則公告在兒科醫生和家長們的微信朋友圈裡刷了屏。公告的內容是關於註銷5個藥品註冊批准證明文件,艾暢這款兒童感冒藥就在其中。在國內,艾暢作為兒童感冒常用藥,是很多家庭藥箱裡的常備藥。
  • 這2大鼻炎常用藥,副作用高達22種!慎用
    而且即便沒有鼻炎,這冷颼颼的天氣也讓寶寶的鼻子吭哧吭哧喘不過氣,堪稱一年一度遭罪時刻! 這不,就在鼻炎季到來之際,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又發力,一口氣修訂了2種鼻炎用藥的說明書,分別是鹽酸西替利嗪和鼻炎康。 尤其是鹽酸西替利嗪,作為過敏性鼻炎的主力藥物,到底還能用嗎?
  • 十類常用藥兒童禁忌多 這張清單家長請牢記
    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如慶大黴素、鏈黴素、阿米卡星等,由於存在腎毒性、耳毒性,6歲以下兒童應當禁用。這類藥物可以引起聽力下降,甚至導致不可逆性的耳聾和耳鳴,且與呋塞米等強效利尿劑合用會加大其腎毒性和耳毒性,與頭孢唑啉合用時還可引起腎衰竭。
  • 18歲以下禁用含可待因感冒藥 這些常用藥裡就有
    9月6日下午,國家藥監局發布了《關於含可待因感冒藥說明》的公告,要求含可待因藥物需在「禁忌症」及「兒童用藥」一欄中,必須修訂為「18歲以下青少年兒童禁用」。今年初,美國FDA梳理了阿片類藥物(尤其是可待因)用於兒童鎮咳的治療背景、臨床應用趨勢、嚴重不良反應及濫用情況。
  • 兒科常用抗過敏藥有嚴重神經和自殺風險!除了它這些藥兒童都需慎用
    沒錯兒,這個藥是兒科常用藥,不少家長會把這個當做家庭常備藥,用來預防過敏和治療感冒。 當這個消息一出,不少家長很慌亂,這麼嚴重的副作用,那還能給孩子吃嗎? 今天嘟媽就給大家講講除了孟魯司特鈉之外,還有一些需要特別注意的藥物。
  • 央視調查:感冒藥對兒童有嚴重副作用
    本報訊 昨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報導稱,經過調查發現,國內市場上銷售的絕大多數感冒藥含有多種會對兒童產生嚴重副作用的成分,嚴重時有可能造成兒童的死亡,建議2歲以下兒童儘量不要使用感冒藥,6歲以下兒童應在醫生指導下謹慎使用。報導說,這些成分目前來說對成年人是安全的。
  • 這4種兒科常用藥效果差、副作用大,卻還在被當神藥給孩子吃
    所以,後臺常常收到媽媽們詢問各種各樣藥能不能給寶寶使用。其中,不少藥都是所謂的「兒科神藥」。 殊不知,這些藥根本不是所謂的「對症治療」,不僅效果差,還有很大的副作用,這事兒醫生不說,但家長一定要知道。
  • 這6種常用藥,被許多人當「神藥」,卻不知它們背後的副作用!
    「兒童應慎用利巴韋林,這種抗病毒性藥物對正常細胞也有損害,風險大。」陳月提到,對於很多像感冒,手足口病等只要不出現併發症就能自己好的自限性疾病,根本沒必要使用利巴韋林。對兒童和成人來說,最明顯的副作用是容易造成溶血性貧血,在口服治療後最初的1~2周內出現血紅蛋白下降,其中約10%左右的病人可能伴隨心肺方面的副作用。2.
  • 這6種常用藥,被許多人當「神藥」,卻不知它們背後的副作用
    「兒童應慎用利巴韋林,這種抗病毒性藥物對正常細胞也有損害,風險大。」陳月提到,對於很多像感冒,手足口病等只要不出現併發症就能自己好的自限性疾病,根本沒必要使用利巴韋林。對兒童和成人來說,最明顯的副作用是容易造成溶血性貧血,在口服治療後最初的1~2周內出現血紅蛋白下降,其中約10%左右的病人可能伴隨心肺方面的副作用。
  • 合理選藥應對兒童秋季過敏
    組胺是過敏反應時釋放的致敏物質,這類藥能阻斷組胺Ⅰ型受體,減輕過敏反應,主要用於蕁麻疹、過敏性皮炎以及過敏性咳嗽等。它們的不良反應是嗜睡、精神不振、口乾,偶見粒細胞減少。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於2006年發表藥物安全警告,要求醫生和父母不要給2歲以下兒童服用非那根以及其他含有鹽酸異丙嗪的抗過敏藥物。FDA稱,他們收到了多例2歲以下兒童服用含鹽酸異丙嗪抗過敏藥物出現嚴重呼吸困難甚至致死的報告。
  • 美敏偽麻溶液因副作用註銷 部分兒童藥安全性不明確
    偽麻黃鹼可以緩解鼻塞,但副作用有頭暈嗜睡、緊張失眠、幻覺、腹痛發熱等;氫溴酸右美沙芬是中樞性鎮咳藥,作用強,但副作用有頭暈嗜睡、胃腸道紊亂等。根據Grugs.com信息,艾暢僅在中國生產,在美國等國家該藥早已被禁用於4歲以下兒童,但是在註銷前,艾暢在中國仍廣泛用於4歲以下兒童甚至嬰幼兒,其說明書也顯示0至3個月的嬰幼兒可一次服用0.3毫升。
  • 兒童開學用藥黑名單:這些藥真的要慎用
    2.中成藥這類藥物副作用較大,容易產生不良反應,還有些沒有適合兒童的標準劑量,沒辦法保證用藥安全。代表藥品:蒲地藍國家藥監局公告明確指出,孕婦慎用,兒童、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02.退燒藥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退燒藥是布洛芬(如:美林)或對乙醯氨基酚(如:泰諾林),但並不推薦兩種藥同時重複使用。兩種安全退燒藥物使用比較如下:哪些退燒藥兒童不能用呢?
  • 這些兒童禁用藥,千萬別給孩子用,尤其第一種!
    心急能理解,但如果用藥不當,不僅白搭,還延誤了病情,甚至還可能產生嚴重的副作用。 最近看到一則關於兒童用藥的宣傳片,我哭得不行。 這是一個真實的事件。
  • 兒童退熱藥的選擇
    為幫助各位家長做好退熱藥的「選擇題」,現將臨床常用的幾種退熱藥作一下介紹:  ◆阿司匹林  是一種古老的退熱藥,1899年開始使用,其退熱作用較強,但副作用大,主要為胃腸道出血,血小板減少,其最嚴重副作用是瑞氏症候群,病死率為30%。英國明確規定,16歲以下兒童禁用阿司匹林。目前該藥在國內兒科也趨於淘汰。
  • 一大波「兒童藥」被禁用,家長千萬別再亂餵藥
    喹諾酮類:如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這類抗生素是成人細菌感染常用藥,但它可導致軟骨發育障礙,影響孩子生長發育,一般不用於18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靜滴或口服。 但它副作用和阿司匹林一樣,容易引起瑞氏症候群,在2018年1月31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公告,決定對注射用賴氨匹林說明書增加警示語,其中「兒童用藥」條目修改為:「16歲以下兒童慎用,3個月以下嬰兒禁用。
  • 這41種常用藥孕婦兒童禁止用,但很多醫院還在開,別吃!
    2014年,美國有1519起濫用感冒藥而急診的嬰幼兒病例,其中3名嬰兒因服用了相當於2歲-12歲兒童建議用藥量14倍的感冒藥後,直接導致死亡。含有偽麻黃鹼成分的藥物,寶寶不要吃,因為這是一種神經興奮劑,是可以用來製造毒品的。2. 不能同時服用多種感冒藥,特別是含有對乙醯氨基酚成分的,藥物劑量一疊加,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肝臟損傷,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