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濤的育學園
說到感冒藥,大家應該並不陌生。
在育兒生活裡,它算得上最有爭議的藥品之一了。
有些家長覺得感冒了就該吃藥,症狀一緩解孩子少遭罪;也有些家長雖然知道吃藥不好,但總擔心不吃藥會耽誤病情。
今天小編就請我們育學園診所的藥房主任逄毅藥師,和大家好好聊聊關於感冒藥的事兒。
逄 毅
北京崔玉濤育學園兒科診所藥房主任
畢業於中國藥科大學的逄毅,曾就職於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和北京和睦家醫院,後被育學園兒科診所聘為藥房主任,被就診的孩子們親切地稱為「逄藥師」。十餘年的臨床工作經驗使她熟悉各類藥物的藥效、藥理及不良反應等。2012-2014年,逄毅曾參加北京藥學會主辦的「紫禁城國際藥師論壇」,擔任國外講者的同聲傳譯工作,並作為主題講者進行報告演講。
感冒藥並不是針對病因進行治療的藥物,它的作用僅僅是用於緩解症狀,並不能縮短病程。
不光如此,隨意給孩子使用複方感冒藥,壞處也是不少。
01
—
影響孩子的肝腎功能
藥物進入血液後,主要通過肝臟代謝,經腎臟排出體外。
小孩子的肝腎功能發育還不成熟,使用複方感冒藥會增加肝腎的代謝負擔,長期或過量使用,甚至會對肝腎造成損傷。
過去,歐美等國也廣泛使用過複方感冒藥,但大規模臨床證據表明這類藥不僅沒多大作用,反而容易帶來更大風險。
複方感冒藥並沒有適合兒童的標準計量,通常是根據成人劑量推算的兒童劑量,沒辦法保證兒童用藥安全。
美國曾經有多名兒童由於過量服用複方感冒藥死亡的報導,因此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要求複方感冒藥的說明書上,嚴格標註限制使用的年齡段:
2歲以下禁止服用;
4歲以下不推薦服用;
4~6歲的孩子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02
—
容易造成過量用藥
下圖是市面上常見的兒童複方感冒藥中所含的主要成分。
很多複方感冒藥中都含有對乙醯氨基酚,就是大家熟知的退燒藥裡所含的成分。
不少家長會認為感冒藥和退燒藥是兩種類型的藥,可能給孩子吃完感冒藥,又單獨吃了對乙醯氨基酚來退燒,這麼做就會造成對乙醯氨基酚用藥過量。
除此之外,像馬來酸氯苯那敏(俗稱「撲爾敏」)、苯海拉明等屬於抗過敏成分,主要用於緩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打噴嚏等症狀。
這兩種藥如果與其他抗過敏藥同服,比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也會導致用藥過量。
中成藥也要格外注意,很多中成藥中也會添加西藥的成分。比如感冒靈和維C銀翹片,除了中藥成分外,其中還含有對乙醯氨基酚和馬來酸氯苯那敏。
03
—
這些成分對孩子有害
金剛烷胺
部分感冒藥中會添加金剛烷胺的成分,用來抗病毒,但它主要針對甲型流感病毒,對鼻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是沒有用的。
且目前研究也都表明,金剛烷胺對流感病毒耐藥率很高,使用不久就會出現耐藥,即對流感病毒不再有效,因此也不再作為治療流感病毒的首選藥物。
2012年,國家藥監局就發布了通知,因缺乏新生兒和1歲以下嬰兒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證據,新生兒和1歲以下嬰兒禁用含鹽酸金剛烷胺的非處方藥。
右美沙芬、異丙嗪
這2種成分都有中樞性鎮咳的作用。
右美沙芬使用不當會引起頭暈、口乾,甚至呼吸抑制等問題。
異丙嗪(俗稱非那根),副作用大,可能導致2歲以下孩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世衛組織曾明確警告:禁止作為2歲以下兒童的鎮咳藥物來使用。
傷風止咳糖漿、複方桔梗枇杷糖漿等藥物中就含有異丙嗪。
可待因
可待因也屬於中樞性鎮咳藥物,但它最大的危害是具有成癮性。
2018年國家藥監局發布公告,提出「18歲以下青少年兒童禁用含可待因的感冒藥」。
西藥中一般會在藥名或成分表中體現「可待因」3個字,需要警惕的是一些中成藥。
要小心成分中含有罌粟殼、阿片粉、樟腦酊等的中成藥,這些成分中也含有可待因或可待因類似物。長期不規範使用,一樣會引發成癮或其他不良反應發生。
04
—
孩子感冒了要這麼護理
感冒藥並不能縮短病程,只能緩解相應的症狀,這樣的功效其實正確的護理也能達到。
發燒
孩子的腋下溫度沒有超過38.5℃,且精神狀態比較好,可以先不吃藥重護理。
比如適當提高室內溫度,減少孩子的衣物;讓孩子多喝水,水分代謝的過程也能帶走一部分熱量;用溫溼的毛巾給孩子擦額頭、頸部、腋下和四肢等,毛巾的溫度控制在37℃左右。
如果孩子腋溫超過了38.5℃,且精神萎靡,可以遵醫囑使用單一成分的退燒藥,比如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
首選對乙醯氨基酚,兒童日常每次最大劑量為每千克體重15毫克,每4小時一次,一天最多5次;
服用布洛芬時,兒童日常每次最大劑量為每千克體重10毫克,每6小時一次,一天最多4次。
鼻塞流涕
可以使用生理鹽水滴鼻或者海鹽水噴鼻劑,清潔鼻腔,保持通暢,同時有利於促進分泌物的排出;也可以用溫熱的毛巾敷在鼻根部;晚上睡覺時將床頭墊高30°,都可以緩解鼻塞。
咳嗽
使用加溼器控制室內溼度在50~60%之間,55%最適宜,要保證呼吸道溼潤。
6月齡以內:多吃母乳,通過增加液體攝入稀釋痰液,緩解咳嗽。
6~12月齡:除了多喝奶以外,也可以多喝溫開水、米湯、稀釋的蘋果汁等來增加液體攝入。
1歲以上:可以直接喝2.5~5ml的蜂蜜緩解咳嗽,不要加水稀釋,喝完之後也不要立刻喝水。要注意別喝得太頻繁,蜂蜜含糖量較大。
霧化吸入生理鹽水也能很好地緩解咳嗽、鼻塞等症狀,霧化完記得空心叩背促進痰液排出。
05
—
必要時遵醫囑
使用單一成分的藥
看到這兒很多家長可能會說,我就是按照上述方法護理的,但孩子還是很難受,這怎麼辦呢?
如果孩子打噴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狀很嚴重,普通護理無法解決,可以遵醫囑使用單一成分的藥物進行緩解。
一定要遵醫囑,不可以自行使用哦。
以下建議供大家參考,具體使用什麼藥物還是要聽醫生的。
流鼻涕、打噴嚏
對於6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含單一抗過敏成分的藥物,比如氯雷他定糖漿或者西替利嗪滴劑。
鼻塞
鼻黏膜水腫嚴重的話,可以遵醫囑使用羥甲唑啉等促血管收縮劑,通過促進鼻黏膜血管收縮來緩解鼻塞。但需要注意的是,不適合頻繁使用和長期使用。
咳嗽
如果是乾咳,可以直接霧化生理鹽水;如果咳嗽有痰,可以遵醫囑選用單一成分的化痰藥物進行霧化,比如乙醯半胱氨酸、氨溴索等。不過要注意選擇使用的是專門的霧化劑型。
目前沒有哪種藥能直接將痰液變沒,這些化痰藥的原理也是將痰液稀釋,促進痰液排出。
「感冒到底能不能用藥?」這不是個單純的是非題,答案也絕對不是簡單的「是」或「否」。
它需要我們在掌握了一定的用藥知識後,初步建立起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能做到不隨意使用複方感冒藥、會科學的護理,也能做到在感冒症狀嚴重影響到孩子正常生活時,合理使用一些能緩解症狀、成分單一的藥物。
不濫用但也不害怕用,才是我們家長在面對給孩子用藥時該有的姿態。
點個轉發
科學用藥,從現在做起!
參考資料
1 國家藥監局:
http://www.nmpa.gov.cn/WS04/CL2042/
2 《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9年版)》
3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