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亞洲首位獲領域大獎的科學家!學成回國,造福無數抑鬱症患者

2020-12-25 教育旁觀者

近幾年在科研領域,越來越多的女性擁有了一席之地。她們被稱為美女科學家,顏值與才華兼具。為大家所熟知的比如顏寧、莊小威等。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女性,名叫胡海嵐,她就是榮獲IBRO-Kemali國際大獎的教授。

該獎項旨在表彰全世界範圍內,在基礎與臨床神經科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45歲以下的科學家,每兩年評選一位。

2019年7月15日,胡海嵐因為在抑鬱症治療領域---「情緒和情感行為的神經生物學基本機制」這一腦科學前沿領域的突破性貢獻,斬獲此項大獎。這也是該獎項自1998年該獎設立以來,亞洲首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

2018年,她和團隊在《Nature》雜誌發表了2篇重量級的研究論文,引發業內轟動。其中一篇文章揭示了快速抗抑鬱分子的作用機制,推進了人類關於抑鬱症發病機理的認知,並為研發新型抗抑鬱藥物提供了多個嶄新的分子靶點,被認為解決了世界性難題,給無數抑鬱症患者帶來了福音。

1973年出生的胡海嵐,真可謂是妥妥的超級學霸,從小學到中學,在學業上一路遙遙領先。尤其是在數學領域,天賦異稟。

在高中期間,她在全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中斬獲一等獎,由此被提前保送到北京大學生物系;生物系本科畢業後,她憑藉優異的成績進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28歲時,就取得了神經生物學博士學位。隨後進入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等高校的實驗室進行科研工作。

令人欽佩的是,2008年,35歲的胡海嵐決心回國,「我要回去,為祖國貢獻全部的力量!」

隨後,她被選入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成為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之一。

2015年,胡海嵐加入浙江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並成為該校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這一選擇似乎水到渠成,因為胡海嵐本身就是杭州人,回到自己故鄉所在的高校從教,也是自己的心願。

在浙大,胡海嵐和她的團隊如魚得水,先後發表了數篇重量級的科研成果,也為她贏得了眾多國際認可。

2018年代表中國出席素有「小諾貝爾獎」之稱的加拿大蓋爾德納獎頒獎會議,此次會議邀請了來自全球的6位學者做主題報告,而胡海嵐就是唯一的中國科學家。

該獎項於1959年由加拿大蓋爾德納基金會創設,旨在獎勵在世界醫學領域有重大發現和貢獻的科學家。

然而,令人比較遺憾的是,2019年11月22日,新一屆中科院院士增選名單出爐,胡海嵐落選中科院院士。

胡海嵐的境遇似乎與當年顏寧的有些相似,兩位美貌與才華兼具的科學家,最終都無緣中科院院士。

顏寧在落選中國的院士,兩年之後成為了美國的院士。真是讓人感嘆!

不過,無論怎樣,她們都是值得我們敬重的科學家。感謝他們的科研成果,造福人類!

相關焦點

  • 兩位女科學家,顏值與智慧並存,放棄國外優厚待遇,回國效力!
    學成之後他們放棄了國外優厚的待遇,回到了祖國,為國家的建設做出貢獻。今天我要說的是兩位顏值與智慧並存女科學家。她們去了國外留學,學成之後。放棄了國外優厚的待遇,回國效力。受到了網友的點讚頌揚。一、德國最不想放走的中國女科學家莊曉瑩是我國研究土木工程的女科學家。這是一位長得眉清目秀,皮膚白皙的姑娘,在外人看來,誰也不敢相信這位女神是研究土木工程的專家。
  • 胡海嵐為3.5億人帶來希望,成為「亞洲第一人」,棄美回國的科學家
    旨在表彰全世界基礎與臨床神經科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45歲以下科學家,每兩年才能評選出一位。從而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獎分量有多重,想要獲得有多麼難。由於IBRO-Kemali國際獎設立以來,初次頒給北美和歐洲以外的科學家,胡海嵐也被稱為「亞洲第一人」。有些人可能會問,她是憑藉什麼研究成果獲得這項大獎的呢?原來她的科研成果,為全球3.5億抑鬱症患者帶來了希望和福音。
  • 愛國女科學家學成後回國,研究成果惠及億萬人,如今是亞洲第一人
    早在2008年,她放棄了美國的所有優厚資源毅然踏上了回國之路,這十幾年來,她的研究成果,讓億萬人受惠。年少有為,不懼困難她出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因為她優越的家庭條件以及自身的努力,從小便是一名「學霸」。
  • 袁隆平等7人獲2018未來科學大獎!計算機獎項與臺灣籍晶片科學家
    >今年共有7位科學家獲獎,生命科學領域3位,物質科學領域3位,以及數學與計算機領域1位。其中,最知名的科學家莫過於剛過完88歲生日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計算機科學領域科學家首次獲得大獎,而且也是首位臺灣籍科學家獲得殊榮。
  • 她為3.5億人帶來希望,被稱為亞洲第一人,棄美回國成國人驕傲
    她為3.5億人帶來希望,被稱為「亞洲第一人」提到中科院和工程院,相信很多人內心都非常狂熱,因為它們是我國頂級學者的殿堂。雖說在科學領域顏值不是加分項,但她的科研成就實在是太突出了,獲得的各類獎項更是不計其數。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也是她最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就是為全球3.5億抑鬱症患者帶來了希望。
  • 中國女科學家放棄德國大獎,毅然回國!
    然而,很多人卻鮮少關注那些科研界冉冉升起的新星,他們在各研究領域做出的貢獻,足以推動一國之進步,但許多民眾卻甚至連他們的名字都不甚知曉。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年輕而令人敬佩的中國女科學家,就是莊曉瑩,年紀輕輕已是我國同濟大學副教授和碩士導師,人稱「土木工程界的美女科學家」。
  • 這個北大人才沒留國外,美女教授斬獲國際大獎
    這幾天,浙江大學美女教授胡海嵐,斬獲國際腦研究大獎,十足的為國人長了口氣,多少人感到驕傲。這位美女教授實力爆棚,顏值爆棚,一時間粉絲無數,點讚似海。網友看了她的學習經歷以後,都翹起大拇指說,這次北大為我們自己國家培養了人才,沒有為美國培養人才。看到這句話,很多人都想到了關於清華出國留學的那個86%的百分比。有機構統計,清華大學三十年來,大部分學生選擇出國深造。而令人遺憾的是,有86%的人直接留在了美國工作。雖然這個數據有待驗證,但是歸國率低是不爭的事實。
  • 中國天才美女科學家,32歲獲1300萬元德國大獎,卻毅然回國效力
    不過本文講到的這位美女科學家,可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美女」,她是位不折不扣的美女,而且是美到骨子裡的,美到靈魂裡的。她是標準的天才美女科學家,32歲時獲得1300萬元德國科技大獎,卻謝絕了國外優厚的生活待遇,毅然選擇回國效力,令人尊敬。
  • 又一位華人頂尖科學家回國前被捕,華人科學家回國引國內輿論爭議
    楊振寧學生張首晟,被普遍看好遲早會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在一場演講中說自己即將回國效力,五天後就突然跳樓自殺。美國警方給出的解釋是抑鬱症,可是此前並沒有任何徵兆,箇中貓膩大家細想便明。2008年,我國天才數學家任偉下定決心回國效力,希望能用自己所學為我國的軍事科技發展作出貢獻,於是開始著手安排回國。
  • 年度全球唯一,首位華人:南科大教授獲一國際大獎
    年度全球唯一,首位華人:南科大教授獲一國際大獎 2020-07-14 1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山大彭實戈獲「未來科學大獎」
    表彰其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等研究領域開創性貢獻9月6日上午,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院士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以表彰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 阿米達•巴徹獲亞洲電影大獎終身成就獎
    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3月17日宣布,有「印度寶萊塢影壇教父」之稱的傳奇影星阿米達·巴徹(Amitabh Bachchan),獲得第四屆亞洲電影大獎的終身成就獎。
  • 她獲得1300萬元大獎後,婉拒德國開出的優厚條件,毅然回國效力
    莊曉瑩在自己的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果,她曾獲得居裡夫人獎學金、英國新科維奇最佳博士論文獎等,其中索菲亞科研獎是她取得的最高榮譽。索菲亞獎是德國在2002年設立的,它的獎金高達165萬歐元(折合人民幣1300萬元左右),是世界上獎金第二高的科研獎項。
  • 他學成回國,28歲已是中科大正教授,青年才俊
    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回國,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我國頂尖學府之一,能人輩出。陸朝陽就是其中的一位,劍橋大學博士畢業後,28歲的他已是中科大正教授,並相繼入選優青和傑青,獲獎無數。
  • 王貽芳等4人獲2019未來科學大獎,首位女性獲獎者出現【中國科訊】
    1996年獲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應用化學專業學士學位,1999年獲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分子生物學碩士學位,2003年獲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博士學位。201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從事病原菌和宿主相互作用的機理研究。在病原菌毒力機制和抗細菌天然免疫領域取得系列重要原創性發現。
  • 天才神童莊小威:祖國傾力培養,學成後她卻直接加入美籍
    2015年10月,經過諾獎專業評審的認定,最終向青蒿素的發現者屠呦呦女士,授予了諾貝爾醫學獎,這也是我國第一位獲此殊榮的科研工作者。科學研究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中國的科研水準雖然於國外還有一定差距,可屠呦呦獲獎給予了不少奮戰在一線的科研工作者信心。
  • 學成回國!他32歲入選傑青,如今已是南京大學教授,年輕有為
    在第四次學科評估中,南京大學的物理學獲評A類,並列第三位。高平臺也為王欣然教授的快速成長提供了一方沃土。 攻克石墨烯電子學難題,學成之後他毅然選擇回國 王欣然教授潛心於石墨烯電子學領域的研究,他創造性地實現了高速的石墨烯邏輯器件,有望成為新一代的電子材料
  • 5年前,尹希成為哈佛教授,學成未歸;今曹原拒絕綠卡,堅持回國
    但200多年前,法國著名科學家巴斯德就高喊: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所以,巴斯德拒絕了德國的頒獎,畢生為法國生物科學貢獻力量。因此,有些人沒有忘本,學成後榮耀歸來;而更多的人,數典忘祖,成為異國人。
  • 5年前,尹希成為哈佛教授,學成未歸;今曹原拒絕綠卡,堅持回國
    但200多年前,法國著名科學家巴斯德就高喊: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所以,巴斯德拒絕了德國的頒獎,畢生為法國生物科學貢獻力量。所以,我國「航天之父」錢學森即使被禁足5年,也要誓死回歸祖國效力……個人的成功,永遠離不開從小父母、學校和國家提供的全力教養和環境薰陶。
  • 他是首位獲得阿里百萬大獎的醫生,33歲,曾被認為不適合科研,現與鍾...
    他來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是青橙獎創辦三年以來,首位獲此殊榮的醫學科學家。而且梁文華歸屬的團隊,負責人叫鍾南山。但像梁文華這樣的年輕人,在鍾南山團隊裡並不多。因為醫學專業培養周期長,三十出頭只不過「剛起步」,而在青橙獎35歲的年齡限制裡,梁文華成了所在團隊裡唯一一個符合年齡條件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