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杭州10月24日訊 借鑑遠古人類的建築文明,打造「幹欄式建築」;讓「移動森林」走進校園,營造健康、時尚的校園風景線……
今天,2102世界屋頂綠化大會在杭州舉行。如何讓我們的生活多些綠色呢?各種綠色「金點子」在現場進行碰撞,迸出的,是智慧的火花。
綠色環保的「幹欄式建築」
四川省綿陽市翼泉村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受到了傷害。如何為當地村民提供安全住所呢?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根據當地情況,並結合綠色環保和綠色能源應用,設計出一套非常有趣的方案。
說它有趣,是因為整個設計概念源於遠古人類的建築文明,借鑑河姆渡文化中以載樁木架的「幹欄式建築」中一些元素,例如建築中運用的木架三角形的結構。
「構建上有卯、企口、銷釘等元素,以原始的形態來打造具有現代感的生態建築空間。」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說,簡單的三角幾何形體為田園風光增添新的視覺層次。
另外,整個設計還結合了綠色能源的應用,比如,沼氣用於家庭的炊事並逐漸發展到照明;太陽能應用於家庭的供暖等。
「移動森林」讓校園變得「小清新」
上海理工大學則提出了「移動森林」的設想,為學校營造形象清新、健康時尚的校園綠色景觀形象,並塑造成為生態型「森林」景觀。
那麼,什麼是「移動森林」呢?其實,就是通過單元組合、配件更換的形式達到形態的靈活性、多樣性和可變性。
通過介紹,記者發現,做一個「移動森林」只需要生態環保木、螺絲釘、六孔角碼、環保磨砂塑料這四樣材料即可。
有了這四種材料可以做成不同造型的架子,比如正方形、長方形、梯形等,然後在框架上設置安裝軌,這樣就可以在上面擺放不同的植物,而且整個架子也可以移動到所需的位置。
「宜居」將成為杭州小區特色
作為東道主的杭州,也將現代化小區的綠色理念搬到了現場,通過展板的介紹,可以看出杭州在小區綠化中,主要體現「宜居」和「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注重人們在小區中的活動心理和行為特徵,創造出多樣化的活動空間,以滿足人們的各種需要,從而體現了小區的人性化設計。」工作人員介紹說。
比如,設計中的小區儘量保留居住區原有的積極元素,在各處的景觀設計上賦予他最樸實的大自然的感覺,突顯「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
還有在小區內道路設計中,都是人車分流,讓居民安全而且更加接近綠色,讓每一個居住的居民都感到家園的愜意,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