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裡的科學課堂」系列課程之河姆渡幹欄式建築 | 活動[報名]

2020-12-15 浙江在線

2020-10-21 18:01 |浙江省博物館

  博物館裡的科學課堂

  不知不覺,我們的科學課堂系列活動已經走完了三期。

  前三期活動中,我們學習和體驗了新石器時期浙江地區原始的生產生活工具(石鏃、石斧)和原始生產工藝文明(鑽孔技術),本期我們的視角轉移到「住」上,一起探索原始建築的奧秘。

  法國Terra Amata獸皮茅屋(模型)

  根據人類學家們的研究和推算,房屋的歷史起源於80萬年--20萬年前。當天然的居住環境——洞穴無法滿足日益增加的人口需要時,祖先們走出山洞,開始用木頭、樹葉、草和獸皮搭建住宅,以便遮風擋雨、抵擋猛獸侵襲。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茅屋在法國Terra Amata,距今大約40萬年。

  人類搭建篷屋和鳥兒築巢不同,需要很強的技術積累。如果讓現代人在野外徒手露營,估計也只有專業的生存訓練大師可以辦到。比如選址,要靠近水源,又要防止洪水和落石;比如結構,要會搓草繩,打各種死結與活扣,會架設穩固的三角梁;比如屋頂,就地取材草葉,既能抗風颳雨淋,又要通風排煙;再比如安全,設置房屋外圍防野獸和敵人的警戒瞭望裝置、陷阱坑等。

  距今約1.8萬年的人類用猛獁象骨搭建的群落圖

  堅固的房屋不僅是先人們可靠的庇護所,還能讓人類保持聚集和群居,同時也是原始人類劃分財富和建立家庭的起源,是城市文明興起的基礎。

  河姆渡幹欄式房屋(模型)

  距今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了大量的木製建築遺蹟,經過專家們的復原,我們可以在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越地長歌」展廳內一睹河姆渡先民們的居住環境,想像那時的生活場景。

  河姆渡房屋被稱為幹欄式建築,與中原仰韶文化的木骨泥牆建築有明顯差異,它們都是我國古代先民因地制宜,發揮創造力的勞動結晶。

  7000年前還沒有金屬工具,更沒有釘子,在颱風肆虐的浙江沿海,如何讓房屋梁架牢牢相連,光靠麻繩綑紮是肯定不夠的,河姆渡先民是如何攻克這一技術難題的呢?

  幹欄式房屋對後來中國乃至亞洲國家的建築有何深遠影響?

  世界上還有哪些奇妙的原始房屋結構?

  在這堂課中,我們以講解和手工實踐的方式,和大家一起探索原始建築的歷史,了解河姆渡房屋,做一臺自己的幹欄式建築小夜燈模型。

  -時間 -

  2020年10月24日9:30-11:30

  -地點 -

  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

  一樓「越地長歌」展廳、三樓教育活動室

  - 對象 -

  8-12歲兒童

  - 名額 -

  20人

  點擊進入報名連結

  第一部分

  時間:10月24日09:30-09:45

  參觀展廳,了解河姆渡文化及幹欄式建築

  第二部分

  時間:10月24日09:50-11:30

  幹欄式建築夜燈模型製作和體驗

  PS:大家報名成功後,活動日請先到一樓服務臺籤到,無故不參加活動會記入黑名單哦。

  資料 | 浙博宣教部

1603274485000

相關焦點

  • 姚江人物甲天下,東南最名邑,幹欄式建築譽為「建築史上的奇蹟」
    根據考古發掘出來疊加的4個文化層,距今大約有7000年到5000年,河姆渡的先民們在此居住了近兩千年。走進博物館,這裡復原了四個文化層。動物骨頭化石、陶器,儘管大都支離破碎,但大體可以反映出那時的歷史風貌。
  • 泉州舉辦「臺灣少數民族幹欄式建築」體驗活動
    2018年07月12日 10:09:07 來源:中新網福建   中新網福建新聞7月12日電 (呂行)為了讓更多青少年了解臺灣少數民族文化,感受閩臺關係的歷史淵源,9日,泉州市社科聯和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聯合開展「臺灣少數民族幹欄式建築」
  • 姚江人物甲天下,東南最名邑,幹欄式建築被譽為是「建築史上的奇蹟」
    河姆渡遺址博物館 這件作品中間為一組由大小不等的同心圓構成的太陽紋,外圈上端刻有象徵著太陽光芒的熾烈的火焰狀紋,兩側作圓眼、鉤喙、伸脖昂首相望之態的雙鳥紋。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人對鳥的喜愛和對太陽的崇拜。新石器時期原始農業開始萌芽,由於太陽與農業關係密切,以及鳥類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角色,在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豐歉未卜,仰賴天時之時,先民對太陽和候鳥產生崇拜之情不難理解。
  • 寧波發現6000多年的古遺址,出土最早的幹欄式建築,令人驚豔無比
    隨著這些文物不斷的湧現,作為幾千年來建築傑作也映入大家的眼帘,每個時代的建築都有自身的特徵。奉化何家遺址與以往發現的歷史遺址不同的是,此處遺址地域文化特徵顯著,幹欄式建築讓我們再次認識到了河姆渡文化晚期的建築構造。浙江寧波這一帶的氣候是亞熱帶季風多雨氣候,一年四季這裡都是比較潮溼的。
  •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第13集 河姆渡文化
    經過浙江文物工作者歷時4年多的考察、發掘,一個面積2630平方米的古代文化遺址呈現在世人面前,這就是「河姆渡文化遺址」。消息傳出,引起了海內外學術界轟動。河姆渡文化距今已經7000多年,同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一樣古老。
  • 杭州打造現代化綠色小區 借鑑古人引入"幹欄式建築"
    浙江在線杭州10月24日訊 借鑑遠古人類的建築文明,打造「幹欄式建築」;讓「移動森林」走進校園,營造健康、時尚的校園風景線……  今天,2102世界屋頂綠化大會在杭州舉行。如何讓我們的生活多些綠色呢?各種綠色「金點子」在現場進行碰撞,迸出的,是智慧的火花。
  • 幹欄式建築優勢諸多,佔據南方半壁江山,歷經200萬年依然經典
    據我們了解,幹欄式建築是南方少數民族的建築風格,最早的幹欄式建築是河姆渡幹欄式建築,中國古代史書中又有幹欄、幹蘭、高欄、閣欄和葛欄等名。而最為出名的幹欄式建築還是廣南壯族自治區的同胞們所建造的屋宇建造,我們在初中時就已經學習過這種特殊的建築,壯族同胞們使用這種建築由來已久,究其原因:一是壯族同胞居住地多位於崎嶇山區,水資源豐富,村寨大都落建於半山腰,幹欄式建築可以節省大量耕地。
  • 幹欄式建築、失蠟法、扣飾……青銅藝術揭開古滇國神秘面紗
    編者按 即日起,在掌上春城APP「滇印記-讓文物會說話」欄目板塊,「講文物」活動上線。掌上春城和雲南省文物總店將邀請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雲南省博物館等相關領域的專家與廣大市民來一場線上的穿越歷史之旅。
  • 報名|合圖暑期公益課堂·STEAM課程之趣味雜技鳥
    STEAM課程人工智慧套件編程實踐是通過積木式程式語言,結合由英國廣播電視公司(BBC)為青少年編程專門設計的microbit智能套件,將數學、工程、科學、藝術等綜合知識融合在一起的編程教育。合圖暑期公益課堂現開展STEAM課程(人工智慧套件編程實踐),本次課程總共分為6期,8月9日到9月13日的每周日開課,每期課程都需單獨報名,每次限額
  • 青島有了國際標準化博物館課程,課程涵蓋各個學齡段學生
    半島記者  欒英傑許多國家的青少年平日裡會經常到博物館裡進行學習和上課,這種方式既有趣又時尚,博物館課程幾乎成為了中小學生的「必修課」。本月起,青島也有了自己的國際標準化博物館課程,課程涵蓋了各個學齡段學生,可根據需要選擇相應課程。
  • 傣族竹樓——幹欄式建築
    傣族竹樓是一種幹欄式建築,主要用竹子建造,因而稱為「竹樓」,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築,竹樓體現了傣族人民的居住地的氣候和他們獨特的生活習慣。傣族處在亞熱帶,村落都在平壩近水之處,小溪之畔大河兩岸,湖沼四周,凡翠竹圍繞,綠樹成蔭的處所,必定有傣族村寨。大的傣族寨子集居兩三百戶人家,小的傣族寨子只有一二十人家。
  • 井頭山遺址:放羊時意外發現的「河姆渡之祖」
    要是這個名詞還令許多讀者感到陌生的話,我們還可以揭示另一個事實:它已有8000年的歷史,比7000年歷史的河姆渡遺址,還長了1000歲,是「河姆渡之祖」。放羊時的意外發現河姆渡著實有名,有名到「爺爺輩」的井頭山遺址,要靠它的知名度重現人間。
  • 「三皇」系列之有巢氏:華夏第一人文始祖的歷史探源
    據《莊子·盜蹠》載:「古者禽獸多而人民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拾橡慄,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另據《韓非子·五蠧》載:「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
  • 小村:幹欄式建築點靚鄉村畫卷
    筆者了解到,為打造本土特色的幹欄式建築,帶動當地鄉村旅遊業及附加產業發展,小村鄉在原有橋梁結構上進行改建,增設32米廊道,打造民族特色廊橋,連接小村集鎮和生態茶園觀光帶,形成生態產業片區。村民們表示,現在這種榫卯結構的木質廊橋越來越少見了,在鄉村裡木質廊橋還是比鋼筋水泥結構的更加賞心悅目。 近年來,小村鄉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把大力實施特色民居建設、復興幹欄式建築之鄉等工程作為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提升村民居住環境質量和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抓手,進一步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和人文環境。
  • 內蒙古自然博物館舉行五四科普大講堂系列活動
    呼和浩特日報訊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當日,內蒙古自然博物館舉辦了以「探索自然奧秘、科普創造未來」為主題的518國際博物館日暨五四科普大講堂系列活動。來自呼浩特市的中小學生、市民以及社會學者一同走進自然博物館,共同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 【達人活動】親子建築大課堂系列活動四——西方經典建築
    親子建築大課堂趣味性十足,並且能全方位的鍛鍊和培養小朋友,大家期待不~\(≧▽≦)/~本次拼模任務,大家猜猜是哪一個?嘻嘻,52塊木質零件,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築之一哦,小朋友們感不感興趣?那就快點來報名參加我們這一次的親子建築大課堂吧O(∩_∩)O~第一階段:(45分鐘)由達人老師結合3D建築模型,向小朋友展示艾菲爾鐵塔、雪梨歌劇院、聖彼得堡大教堂等西方經典建築,並結合生動的PPT課件以及通過創意泥塑環節,形象的向小朋友演示每種建築的歷史、結構以及特色等。第二階段:(45分鐘)模型助理老師給小朋友進行拼模入門指導並設定拼模任務。
  • 浙江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從河姆渡到民國的浙地留影
    2009年,武林館正式建成並開放,也正值浙江省博物館開館八十周年之際。藉此機會舉辦了「十大鎮館之寶」的評選活動,從館藏文物中選出30件作為備選文物,經觀眾投票和專家品評,共同選出。這十大「鎮館之寶」上自河姆渡文化,下至民國時期,件件精美無比,讓我們可以初步了解浙地幾千年的歷史留影。
  • 知行合一,止於至善——記百賢項目學生赴餘姚調研考察之行
    在餘姚發現的河姆渡遺址證明長江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同學們不僅參觀了王陽明故居、河姆渡遺址博物館,領略了四明山的風光,還親自體驗了寧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梁弄大糕的製作。
  • 啟智科學部落2015年春季課程 (科學趣味探究課程 / 機器人 / 自然課堂) )
    讓孩子們養成探究和記錄的習慣,培養克服困難和敢於探險的科學精神。中年級: 3-4年級 周六下午 13:30-15:30高年級: 5-6年級 周六晚上 18:30- 20:00學費:科學趣味課程(18課時)/1100元 + 3次自然課堂(星期天)/ 600元 四人以上組團報名優惠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