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系列之有巢氏:華夏第一人文始祖的歷史探源

2020-12-20 騰訊網

有巢氏,又稱「大巢氏」或「巢皇」,被譽為華夏「第一人文始祖」 。關於有巢氏的記載,最早見於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據《莊子·盜蹠》載:「古者禽獸多而人民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拾橡慄,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另據《韓非子·五蠧》載:「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

秦漢以後,關於有巢氏的記載層出不窮,並不斷延伸和擴展,逐漸演化為「三皇」之首。北宋李昉《太平御覽·皇王部四》載:「有巢氏已降至黃帝,為三皇,號中古」。南宋鄭樵《通志·三皇世譜》載:「有巢氏,謂之始君,教民巢居」,並將燧人氏視為有巢氏之子,伏羲氏和女媧氏視為有巢氏之孫。

有巢氏並不是特指某個人,而是指一個延續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氏族部落。有巢氏的貢獻在於教會族人隔空建屋、襲葉為衣、食果為糧、發明土葬、族外通婚等。這些發明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漫長的過程中逐漸發明和創造的。那麼有巢氏部落最早可追溯至何時呢?

有學者根據人類居住方式由巢居、穴居進化到地面房屋的演化過程,進而指出有巢氏發明的「巢居」應該很早,大約可追溯至距今18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並用雲南元謀人遺址未發現洞穴來佐證巢居的可能性。

我認為有巢氏發明的巢居並非是穴居之前的巢居,而是地面房屋的一種,南方的幹欄式建築就是其原型。這種幹欄式建築和北方的半地穴式建築都是距今一萬年前才出現的地面居住房屋,因而有巢氏應該指的是距今一萬年前,南方地區最早摒棄穴居方式而在地面建造幹欄式建築的族群。

有巢氏最早出現於距今約一萬年前的南方地區,那麼具體居住在什麼地方呢?目前學術界主要有七種觀點:一曰安徽,二曰山東,三曰湖南,四曰內蒙古,五曰云南,六曰四川,七曰蒼梧。其中有巢氏祖籍在安徽巢湖的說法佔據主流,原因有三:

其一,安徽巢湖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古人類遺蹟最為豐富和文明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安徽發現的和縣人和銀山人,距今已有30-20萬年。後來又在巢湖附近發現了距今五六千年前的薛家崗遺址和凌家灘遺址,凌家灘遺址出土了許多和有巢氏有關的文物,其中一枚「玉制杉樹雕塑」最具代表,表明凌家灘先民非常崇拜樹木,他們很可能就是早期的有巢氏部落。

其二,歷史文獻中有很多有巢氏活動在安徽巢湖地區的記載。堯舜時期,有巢氏部落已成為長江下遊地區族群繁盛的部落群,其中的一支在巢父的率領下,參與帝堯的陶唐氏政權,後來隱居山東,成為北方有巢氏部族的鼻祖。而留在巢湖的有巢氏,後來被夏禹分封而建立巢國。據鄭樵《通志·氏族略》載:「巢氏,有巢氏之後,堯時有巢父,夏商有巢國,其地在廬江,子孫以國為氏」。廬江即安徽巢湖附近,說明鄭樵也支持有巢氏祖籍在安徽巢湖的觀點。

其三,有巢氏最主要的貢獻是發明幹欄式建築,而幹欄式建築主要適用於南方地勢低洼之地,目前我國最早的幹欄式建築就發現於靠近安徽巢湖地區的浙江省。1978年,考古學家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村發現了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該文化中出土了大量的動物骨骼化石,證明了「禽獸多而人民少」的現象,而且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幹欄式建築,佐證了安徽巢湖地區及周邊地區是有巢氏部落策源地和主要居地的假設。

我們可以這樣復原有巢氏部落的發展軌跡。距今一萬年前,安徽巢湖地區禽獸橫行,當地穴居的有巢氏部落率先別出心裁,發明了在樹上結廬而居的技術,從此使族人擺脫野獸的困擾,族眾日漸繁衍,並向四周擴展,距今七八千年前,擴展至浙江餘姚河姆渡。距今四五千年前,帝堯成為北方華夏部落首領,有巢氏一支在巢父率領下北遷至山西,參與帝堯政權,後來又遷居山東,這支成為北方有巢氏部落的源頭。

安徽巢湖的有巢氏在夏商周時期建立巢國,亦稱「南巢國」。夏桀鳴條戰敗後,所逃的「南巢」就是安徽巢湖的「南巢國」。南巢國延續一千五百多年。春秋後期,隨著吳國的崛起,巢國在吳楚兩大強國之間徘徊。公元前518年,吳國滅巢國,據《左傳·昭公二十四年》載:「吳人踵楚,而邊人不備,遂滅巢及鍾離而還」。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名建築師,燧人氏之父,五氏之首——最遙遠的有巢氏
    ——聽,歷史的迴響,美麗而令人哀傷。我看歷史的輪迴,諸君且坐下聽我述說。「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盤古開天地後,是上古「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據說三皇的稱號由來已久,伏羲等人只是繼承了遠古三皇的稱號,最早的天皇時代距今已有大約三百多萬年,最晚的泰皇(也就是人皇)距今也有大約三十多萬年。)而後「三皇」進入「五氏」,「五氏」為: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且傳言,有巢氏為燧人氏之父,女媧和伏羲之祖父。為第一個出現的偉大氏族。
  • 三皇五帝之三皇篇,三皇不是三個個體,而是遠古部落首領
    華夏民族,源遠流長。 未曾斷絕的悠長歷史,作為華夏民族的底蘊,亦是每個華夏兒女的驕傲。 翻開古書,順著隻言片語來到上古,仿佛可以看到太古先賢與天鬥,與地鬥的不屈身影。 三皇五帝之說流傳已久,版本眾多,這裡只述其一種。
  • 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你知道幾個?中華民族經久不衰的原因!
    燧人氏鑽木取火,教人熟食,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華夏文明,被後世奉為「火祖」,位列三皇之一,尊稱「燧皇」。燧人氏為有巢氏之子。2、伏羲畫卦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書記載其為創世神,是中國最早的有文獻記載的創世神。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佔卜八卦。
  • 逛七臺山廟會,邂逅人文始祖「女媧」娘娘
    每年農曆四月二十七日,定西七臺山公園將迎來最盛大的興雲寺廟會,祭祀人文始祖「女媧」娘娘,其規格和禮遇堪比天水伏羲大典。七臺山文化公園是安定區近年來花大力氣打造的集旅遊、休閒、娛樂、商貿、文藝交流為一體的文化實體,主體建築為興雲寺。
  • 2020海峽兩岸共祭人文始祖伏羲典禮在新北市舉行
    新華社臺北6月22日電(記者吳濟海、傅雙琪)2020(庚子)年海峽兩岸共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典禮22日在臺灣新北市舉行。這是兩岸連續第七年跨海同步共祭伏羲。當日大陸公祭伏羲大典在甘肅省天水市伏羲廣場舉行。
  • 中華人文始祖伏羲的歷史意義與價值
    伏羲氏—— 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伏羲是中華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伏羲的「開天明道」之功,奠定了幾千年中華文明繁榮昌盛的根基,伏羲氏得到了子孫世代崇敬,被尊稱為「人祖」、「人宗」 「人皇」、「羲皇」,成為中華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
  • 「中華母親節城市聯盟」河北探源之行
    走進邯鄲市中國女媧之鄉媧皇宮寒冬雖至,熱情不減,12月14日至15日,由西安市社會科學院和西安市華胥文化研究會組成的 「中華母親節城市聯盟」河北探源之行聯合課題組赴河北邯鄲市考察學習,這是繼山西、甘肅探源之行後又一次尋根探祖之旅
  • 回首千古事——中國篇: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人王伏羲的故事
    在這份帛書上,記載著中國最早的創世神話體系,在這個故事體系中,提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中國傳說中人文始祖,位列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人王伏羲。而有了文字的人類,在文明的傳承與創造上更加方便和快捷,也更加深了華夏各部族之間的聯合與統一的進度,為後來輝煌的華夏文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伏羲氏所繪畫出的河圖洛書以及八卦圖,也成為了後世中國文化的文明源頭,在哲學、政治學、軍事學、倫理學、美學、文學諸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是中華文明歷史乃至世界文明歷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
  • 中國歷史上的超級天團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大家很熟悉的一個詞語,很多人都知道指的是中國歷史上很有名的幾個人,但是如果讓你具體地說一下,你又能說出多少呢?從今天開始咱們就來了解一下那段歷史,那些人和那些故事。比如傳說黃帝之妻嫘祖教人們養蠶,而在現代考古中多次發現距今約四五千年前的蠶繭,蠶絲製品以及有蠶的紋飾的陶器。再比如有巢氏教人築房,凌家灘遺址已經被學者們基本認定為有巢氏的部屬。所以這段時期的傳說故事,更多的是在事實基礎上的神話,甚至比此後所出現的一些神話故事更加符合真實情況。三皇五帝時期的情況我們已經有了大概的認識,那三皇五帝到底指的是誰呢?
  • 先秦史話 丨1.自開闢至三皇(1)
    在遠古傳說中,我國的歷史依次經歷了盤古氏、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其中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又合稱為「三皇」。 本節就先從盤古氏以及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等開始講起。
  • 探文明之源 尋民族之魂——解碼「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
    28日,由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牽頭,聯合近70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地方考古研究機構共同參與的「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簡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發布成果,揭開中華文明源頭的神秘面紗,書寫華夏兒女共同的「家譜」。
  • 「音」同「意」不同,切勿混淆「黃帝」與「皇帝」之不同
    簡單地說,「黃帝」與「皇帝」兩者的最大不同是:黃帝是我國遠古傳說中部落聯盟的首領、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華夏始祖」和「人文初祖」;而皇帝則是我國封建帝制時代歷朝歷代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專稱和統稱)。黃帝是傳說中我國黃河流域炎黃部落聯盟的一個首領,是「三皇五帝」之中的五帝之首,是中國遠古時期華夏民族的共主,是我們中華民族「華夏始祖」和「人文初祖」。
  • 廉江市河唇鎮東村劉姓始祖廷金公源流的聲明
    衣綿還鄉我們東村劉氏始祖劉廷金,從明朝中葉從福建進入廉江東村開基創業以來,至今約有五百年左右的時間,後裔約有萬人之眾,主要分布在現在廉江市河唇鎮,禾寮鎮,石角鎮,塘蓬鎮,石嶺鎮,石城鎮由於舊時社會經濟落後,交通不暢,訊息閒塞,直到目前為止,這個問題仍然是一個不解之謎。
  • 古華夏文明-盤古王表
    記述了從盤古到大禹時代的歷史年表。相傳是上古帝禹所寫的。說大禹治水成功之後。約西元前2070年。大禹接替舜帝登上帝王之位。但他十分思念家鄉西陵氏人民曾經作出過的巨大犧牲和貢獻。約西元前2045年。大禹親自來到盤古王的誕生之地天垣盤埡村。在盤母石旁立下一方經他多年考證的王表龜碑。記下了從盤古到大禹四千多年間中華帝王的更代情況。這就是後人所稱的盤古王表。但是因為並沒有相當的證據證明此碑是大禹所立。
  • 巢湖有巢氏文化主題公園雕塑群驚豔亮相
    有巢氏文化主題公園項目位於安成路東側,北至世紀大道,南至抱書河,總佔地面積15公頃。該項目以「有巢氏文化」為主題,緊緊圍繞「構木為巢」的理念,採用「敬巢」「禮巢」「頌巢」三個部分進行詮釋,通過四個地塊,不同空間,烘託主題文化,進行有巢氏文化的序列展示,對現有公園進行文化及景觀提升。
  • 華夏族出現:就存在的20個上古姓氏,第一個姓氏出自三皇
    華夏族出現:就存在的20個上古姓氏,第一個姓氏出自三皇文|草莓很暖百姓百姓,雖然人們把姓氏稱之為百家姓,但是中國的姓氏太多了,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有記載的就有五千多個姓氏,而且這些還沒將少數民族的姓氏算到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