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一上幼兒園就生病?
專家: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接種疫苗可提高孩子抵抗力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9月11日訊(全媒體記者 徐媛 實習生 劉元元)「孩子上幼兒園沒幾天,除了學校和家裡,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醫院了。」豆豆的媽媽在朋友圈發出這段話後,幾名「同病相憐」的奶爸奶媽紛紛在朋友圈留言。
每年孩子入園的時候,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入園第一個月,寶寶最容易生病,還有部分孩子在幼兒園幾年生活中大病小病不斷。為什麼在家很少生病的孩子,上幼兒園後就扛不住呢?湖南省兒童醫院兒童保健所副主任醫師朱莎表示,家長要有心理準備,孩子進入幼兒園或學校等集體環境,生病可能比以往頻繁,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能夠大大減少患病的機率,在入園前接種有關疫苗可以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A 幼兒入園後為何頻頻「中招」?
3歲女孩星星(化名)入幼兒園才十來天就發燒咳嗽,去醫院看病後在家休息了幾天,重新上幼兒園後又開始咳嗽。「以前一直認為我家寶寶抵抗力好,幾乎很少感冒,看來幼兒園是孩子免疫力的『試金石』。」星星媽媽說。
為什麼進入幼兒園,寶寶就開始反覆生病?「剛入園的孩子一般是2至3歲,其免疫系統發育不夠完善,特別是少數有免疫缺陷的孩子抵抗力更差,更容易被病原體感染,也可能感染別人。」朱莎表示,家庭環境單一,孩子被保護得很好。但在幼兒園,小朋友互動頻繁,一起睡覺、上課、吃飯,接觸各種病原體的機會增多,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朱莎介紹,孩子從出生到6月齡前,主要從母親體內獲得免疫力。6月齡後,孩子自身的免疫力是在與各種致病因子(細菌、病毒等)不斷鬥爭過程中激發免疫系統逐步形成的。正因為有了這些小病,孩子的免疫力不斷得到提高。
心理、生活等因素也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幼兒離開熟悉的環境和家人來到陌生的環境,難免會恐懼、害怕、焦慮,不思飲食,不願喝水,甚至不停哭鬧,進而導致身體持續處於應激狀態,身體抵抗力下降。朱莎表示,這是一種典型的分離焦慮。
「飲食不當、睡眠不足同樣會增加幼兒患病風險。不少孩子有挑食、強迫餵食、邊吃邊玩等不良飲食習慣,進入幼兒園的集體環境後,這些不良飲食習慣可能導致孩子進食不好,從而引發營養攝入不足、吸收不好。」朱莎表示,部分幼兒因為在新環境中貪玩、好奇,不能適應幼兒園的午睡,回到家後玩得很累了才睡覺,無法適應幼兒園的節奏,久而久之便因疲乏過度容易生病。
此外,有的寶寶被媽媽裹得嚴嚴實實的來到幼兒園,但是幼兒園活動多,老師不能時刻照顧到每一個孩子,寶寶也不會自己增減衣服,容易因一冷一熱導致生病。
B 五種疾病,家長要早期識別
初入園的寶寶最容易患哪些疾病?朱莎介紹,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感染的疾病最容易找上寶寶。呼吸系統最常見的疾病是感冒,其次為化膿性扁桃體炎、手足口病、皰疹性咽頰炎等;消化系統疾病最常見的表現是腹瀉、腹痛、嘔吐、便秘等。
「有五種疾病在幼兒園孩子中易發並且傳染性很強,家長需警惕,並注意早期識別。」朱莎提醒,一是流行性感冒,冬春季節尤其要注意。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通過飛沫傳播,易在幼兒園感染,表現為畏寒、高熱、頭痛、全身酸痛、乏力等,伴流涕、咳嗽、鼻塞,病程一般為1周以內;二是水痘,水痘具有高度的傳染性,多見於兒童,可通過皰疹漿液汙染物、飛沫等途徑傳播,易造成流行(水痘初為紅色丘疹,繼而變成「露珠」狀皰疹,伴癢感,1至2天後結痂,以髮際、胸背較多,四肢較少見);三是手足口病,5歲以下寶寶易感,手足口病患兒會出現口痛、厭食和低熱,口腔可見小皰疹和潰瘍,手腳有斑丘疹,繼而轉為皰疹;四是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傳染性強,臨床表現為發熱、流鼻涕、咳嗽、麻疹黏膜斑、皮膚斑丘疹等,少數可引起嚴重併發症;五是流行性腮腺炎,學齡期兒童易感,經唾液和飛沫傳播,患兒腮腺腫大疼痛,常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後、下腫大,有微熱及觸痛,多伴發熱。
C 入園後,如何讓孩子少生病
「幼兒園裡環境相對複雜,傳染源多,勤洗手、不亂用別人的清潔用品、打噴嚏時用紙蓋住口鼻然後丟入垃圾桶等,這些良好的衛生習慣能夠降低孩子患病機率。」朱莎建議,父母應從日常生活細節中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讓孩子儘快適應新環境,也是讓孩子少生病的前提條件。朱莎建議家長做好三點:一是提前告訴寶寶為什麼要去幼兒園、幼兒園有老師和很多小夥伴、哪些方面比家裡更有趣等,使寶寶對幼兒園生活產生好奇和嚮往;二是用講故事、過家家等形式帶寶寶提前進入幼兒園小朋友的角色,最大限度地降低寶寶對新環境的恐懼與焦慮心理;三是提前幫寶寶以幼兒園的作息時間為參考,在家就建立規律的作息,多做戶外活動,早睡早起,三餐定時,儘量培養寶寶獨立進食、如廁、午睡等習慣。
「在生活中,應儘早培養幼兒獨立表達自己需求的能力,教會孩子遇到困難時第一時間向老師或父母等人求助。」朱莎說。
孩子一到幼兒園就生病,是否可以經常給孩子喝點板藍根?「是藥三分毒,孩子沒有任何感染症狀的話,就不需要長期服用這些藥物。」朱莎提醒,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抵抗力差,自行購買免疫調節劑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其實免疫力不是由家長判斷的,而是有評估的醫學標準。此外,家長試圖通過藥物或營養保健品提高孩子抵抗力的做法也是不明智的,因為藥物對免疫系統的幹擾較大,尤其不應未經醫生指導隨意服用激素類藥物或濫用免疫球蛋白。
「注射疫苗是更靠譜的提高免疫力的方法,孩子在入園前接種有關疫苗,如水痘疫苗、麻腮風疫苗、手足口病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結合疫苗等,可以提高孩子的抵抗力。」朱莎提醒家長,如果孩子所患疾病有傳染性或尚未完全痊癒,應讓孩子去醫院治療或在家裡休息隔離,這樣既讓患病的孩子能夠得到更好的照顧,又避免了病毒在幼兒園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