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中國跌入低生育率陷阱,未來低生育率危機比日本嚴重

2020-12-20 和訊網

作者 梁建章

最近,民政部部長李紀恆撰文表示,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要引導生育水平提升並穩定在適度區間,增加勞動力供給。

日本、韓國的低生育率危機是前車之鑑

李紀恆的文章引發媒體廣泛解讀。一般認為,總和生育率低於1.5,就算是跌破警戒線——因為生育率一旦跌到1.5以下,就掉入了低生育率陷阱,如果不大力鼓勵生育,生育率很難再回升到1.5以上。

考慮到中國、日本和韓國都屬於東亞國家,在傳統上也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所以下面舉日本和韓國的例子來說明低生育率危機。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1946年至1948年出現了短暫的嬰兒潮,總和生育率超過4.0。從1948年開始,日本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節育的措施。隨後日本生育率逐步下降,到1950年代末,日本生育率已降至2.1的更替水平。之後一直到1970年代中葉,日本生育率都在更替水平上下波動,沒有明顯的變化。1989年,日本生育率創下1.57新低時,震動了日本政府和國民,被稱為「1.57危機」。到1995年,日本的生育率首次低於1.5,並在2005年跌到1.26。隨著鼓勵生育政策的實施,日本的生育率在2015年回升到1.45,但一直未能提升到1.5以上。近年來,日本的生育率在1.4左右。

為了應對少子老齡化問題,日本的退休年齡已經不斷上調,目前,日本退休年齡為65歲,將於明年4月實施的一項法律修訂案呼籲企業允許員工工作到70歲,以部分緩解勞動力短缺問題,日本政府甚至提出了「終身不退休」的規劃。另外,《出入境管理及難民認定法》已於2019年4月1日正式生效,日本政府試圖引進外國移民來填補本國勞動力缺口。

韓國是一個地狹人稠的國家,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韓國的生育率高達6.0。在這種人口壓力下,韓國從1962年開始全面推行鼓勵少生的政策。隨後,韓國的生育率急劇下降,到1995年,總和生育率降到1.63。在這種情況下,韓國政府於90年代中葉批准了人口政策的轉變,取消鼓勵少生的政策,防止生育水平進一步下降。然而,政策調整後,韓國的生育率並沒有回升,2004年生育率進一步下降到1.2。極低的生育率引起了韓國朝野的極大憂慮,不得不於2005年通過並實施了「低生育率與人口老齡化基本法」,成立由總統親自擔任主席的「低生育率與人口老齡委員會」,實行鼓勵生育的政策。2010年,時任韓國總統李明博宣布撥款3.7萬億韓元(約合37億美元)以提高生育率。這一數字約合37億美元,不到韓國GDP的0.5%,與歐洲國家相比,仍是相對較低。

儘管已經開始實施鼓勵生育的政策,但韓國的總和生育率長期以來在經合組織(OECD)國家中墊底。2017年韓國的生育率降至1.05,2018年更是跌破了1,成為全球生育率唯一進入「零字頭」的國家。2019年,韓國的生育率跌到0.92,依然是全球最低。

去掉二孩堆積,中國的生育率只有1.1-1.2

近幾年,由於存在二孩堆積效應,中國的生育率略高於日本。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至2019年中國的生育率分別是1.58、1.495和1.47,但其中有0.3-0.4的生育率可歸因於二孩堆積效應,所以,如果扣除二孩堆積效應,這幾年的生育率僅為1.1-1.2之間。

比如,在2017年1.58的總和生育率中,一孩、二孩、三孩+的生育率分別為0.67、0.81、0.11。其中,二孩生育率比一孩生育率還高,甚至佔到總和生育率一半以上。實際上,由於生了一孩才能生二孩,所以在生育狀況穩定時,二孩生育率必然低於一孩生育率,可見這幾年的數據存在著特殊性,是在剛剛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後所產生的特定情況,並不具備長期的可複製性。如果去掉二孩堆積因素,即使假定生有一孩的父母中有高達60%的母親會生育二孩,那麼2017年的自然總和生育率也只有1.18(即0.67+0.6*0.67+0.11)。

因此,隨著二孩堆積趨於消失,總和生育率將快速跌落到1.2甚至更低的水平,將遠低於歐洲和美國,也顯著低於日本,與韓國、新加坡等東亞國家和地區同處世界最低之列。中國掉入低生育率陷阱確鑿無疑。

這一趨勢早就體現於一孩生育率的持續低迷。從2010到2015年,抽樣調查的一孩生育率分別僅0.73、0.67、0.80、0.78、0.72、0.56。由於對生育一孩從未有限制,不存在瞞報一孩的動機,所以低估一孩生育率可能性很小。

婦女推遲或放棄生育都可能拉低一孩生育率。如果只是推遲生育,那一孩生育率會先降後升,但如果是放棄生育,那一孩生育率下降之後不會回升。實際情況可能介於兩者之間,特別是很多推遲生育的婦女,在未來即使想生也未必如願。從近年一孩生育率總體不斷走低且持續如此之久的情形來看,未來的生育率回升空間十分有限。

中國未來的低生育率危機比日本更嚴重

生育率低迷的根本原因,是生育意願低迷。根據KGSS(韓國綜合社會調查)和世界銀行的調查數據,從2006年至2014年,韓國人平均的理想子女數為2.45~2.55個。根據JGSS(日本綜合社會調查)和世界銀行的調查數據,從2000年至2012年,日本人平均的理想子女數為2.41~2.60個。而根據國家衛計委在2017年進行的全國生育狀況抽樣調查數據,2006~2016年,中國育齡婦女平均理想子女數為1.96個,而育齡婦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為1.75個,可見,中國人的平均生育意願不但顯著低於日本,也顯著低於韓國。

中國人的生育意願低迷,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中國大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偏高。比如,根據《2019年全國50城房價收入比報告》的數據,深圳房價收入比是35.2,也就是說,對於深圳的普通家庭來說,不吃不喝,平均需要35.2年才能買得起一套房子。上海、北京的房價收入比分別為25.1和23.9。高房價極大地壓抑了城市夫婦的生育意願。

第二,中國的育兒成本過於高昂,原因可能是中國人特別注重教育,除了孩子的衣食住行之外,具有中國特色的應試教育迫使家長不得不花錢上各種課外培訓。在一個典型的中產家庭,養育一個孩子平均每年的花費是3萬元,從出生到18歲就需要50多萬元。在一二線城市,育兒成本更高。比如最近媒體報導,據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的調查研究,在上海養個孩子從出生到初中要付出約80萬元,堪比發達國家撫養一個小孩的成本。然而中國一二線城市的白領工資還不到發達國家的1/3。而且,在中國養育孩子還面臨嚴重的看護困難。相對於其他國家,中國的託兒所奇缺。據原國家衛計委2015年的調查顯示,0—3歲嬰幼兒在各類託幼機構的入託率僅為4%,遠低於一些發達國家50%的比例。

第三,中國女性參加工作的比例高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許多職業女性面臨要升職還是要生孩子的兩難選擇。在職場上,女性被要求和男性付出的一樣多;而女性在生育和家務的角色上,社會也要求女性付出更多。女性的高工作率加上託兒所奇缺,使很多雙職工家庭擔心無人看護小孩,從而壓抑了這些家庭的生育意願。

第四,中國的流動人口特別多。雖然中國的整體城市化率只有百分之五六十,但是農村戶口的年輕人已經普遍在城市裡打工,他們的生育意願更接近於城市裡的年輕人,所以生育的壓力和意願都不容樂觀。

第五,中國至今存在歧視非婚生育的政策。西方國家近年生育率的提升與非婚孩子比例的增加也有關係。比如,2016年歐盟國家非婚子女比例達到了43%,其中法國非婚子女比例最高,高達60%。這些國家保障未婚女性的生育權以及非婚生子女的平等權利。儘管中國沒有這方面的官方數據,但可以肯定中國的非婚生子女比例遠遠低於西方國家。中國對非婚生育仍然存在一些歧視性的政策,比如有些地方的計生條例規定,非婚生育要繳納社會撫養費。

綜合以上幾點,可以說,要提升中國的生育率困難重重。而且,中國的現在人均GDP只有一萬美元,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只有60%左右,未來隨著人均GDP和城市化率的進一步提高,生育率將會進一步下降。

現在日韓都在大力鼓勵生育,但仍然無法把生育率提升到1.5以上。有人說,鼓勵生育也沒用,日韓不是例子嗎?但如果日韓不鼓勵生育,現在的生育率會更低。生育率的下降,沒有最低只有更低,所以可以稱為「低生育率深淵」。媒體上總在說日韓少子化問題多麼嚴重,生育率多麼低,但事實上,由於中國人的生育意願比日韓低得多,中國將來的生育率也會比日本更低,或許會與韓國和新加坡持平(新加坡近年來的生育率在1.1左右)。按照現在韓國和新加坡的生育率,每代人口會減少一半。況且,人口急劇萎縮,也意味著規模效應的持續弱化和綜合國力的衰退。因此,要緩解未來的低生育率危機,中國必須儘快放開限制並大力鼓勵生育。

新浪網

相關焦點

  • 梁建章:中國跌入低生育率陷阱確鑿無疑 五大原因致生育意願低迷
    日本、韓國的低生育率危機是前車之鑑李紀恆的文章引發媒體廣泛解讀。一般認為,總和生育率低於1.5,就算是跌破警戒線——因為生育率一旦跌到1.5以下,就掉入了低生育率陷阱,如果不大力鼓勵生育,生育率很難再回升到1.5以上。
  • 梁建章批翟振武:中國掉入低生育率陷阱確鑿無疑
    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後,總和生育率有所上升,超過1.7以上,並沒有達到國際學術界認為的『低生育率陷阱』臨界值(1.5以下)。」這一斷言嚴重誤導輿論。翟振武是中國人口學界核心人物,曾在2011年4月26日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中,講解人口問題。他自2014年擔任中國人口學會會長,2018年連任該職,並被國家監察委員會聘為特約監察員,聘期至2023年3月。
  • 我們已經跌入「低生育率陷阱」了嗎?
    然而,當輿論熱議「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意味著什麼」之時,卻鮮有人意識到,我們有可能已經一隻腳邁進了「低生育率陷阱」。 一、「低生育率陷阱」是什麼?  在解釋「低生育率陷阱」之前,有必要先來簡單科普一下啥叫總和生育率。
  • 中國或已掉入「低生育率陷阱」(組圖)
    面對即將消失的紅利盛宴,面對即將到來的人口負債,中國將如何應對,來確保經濟列車繼續保持相當的速度?人口紅利的消失不可避免,人口負債的到來同樣不可避免,在低生育率已經持續了十幾年之後,生育政策應該做怎樣的調整,以延長紅利期,推遲負債期的到來?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國面臨的一個危機,而低生育率陷阱,中國是站在邊緣還是已經掉入?日前,南京大學社會學系人口學者陳友華向《第一財經日報》闡述了對這些問題的思考。
  • 低生育率逐漸嚴重!可能引發社會危機,全中國都被影響
    由於生活壓力和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近幾年結婚率一直在持續下跌,結婚率不斷下跌,那麼國內的新生兒出生率自然也就跟著下降,不少專家都發出預警,我國正在面臨著低生育率所引發的危機。眾所周知,我國是人口大國,人口基數也是相當龐大,但現在我國卻面臨著人口數量下降的危機。第一,就是低生育率危機。衡量人口的未來發展趨勢的唯一指標就是生育率。
  • ​「低生育率陷阱」純屬忽悠:如何科學地看待人口數據差異
    最近,今年4月15日梁建章與黃文政先生寫的文章「中國是否跌入低生育率陷阱?」再次引起一些關注。該文可以說是他們的核心論據之一。該文基本觀點簡單一句話總結就是:中國人口學者翟振武教授對中國人口數據(主要是總和生育率數據)的估計一直偏高。
  • 低生育率堪憂 是什麼阻礙你生孩子?
    【低生育率堪憂 是什麼阻礙你生孩子?】如今,無論在一線城市,還是廣大農村地區,育齡婦女普遍出現了生育意願下降的現象,導致我國正在從「政策性低生育」進入「內生性低生育」。雖然是否已經跌入「低生育陷阱」還沒有定論,但生育率處在一個很低的水平已被廣泛認可。是什麼阻礙了生育意願?生育成本居高不下、生育年齡延遲、受教育程度提高、生育喪失機會成本、自我意識甦醒等都是原因。
  • 我國總和生育率跌破警戒線:低生育率是社會進步進程中的必經階段
    報導稱,如今,無論在一線城市,還是廣大農村地區,育齡婦女普遍出現了生育意願下降的現象,導致我國正在從「政策性低生育」進入「內生性低生育」。雖然是否已經跌入「低生育陷阱」還沒有定論,但生育率處在一個很低的水平已被廣泛認可。
  • 低生育率是樓市的「灰犀牛」?馬光遠:或刺破房地產泡沫
    對此,我國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近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最終壓垮房地產泡沫的是低生育率陷阱。在馬光遠看來,目前我國多數城市房地產市場已經明顯過剩,住房空置率較高,如果未來生育率持續走低,房地產泡沫大概率將破滅。 研究表明,我國每個家庭平均需要生育至少2.2個小孩,才能保持人口不衰減。那麼,如今我國生育率現狀究竟如何?數據顯示,我國近5年來實際生育率約不足1.4,遠低於國際水準,這意味著我國已經進入低生育國家行列。
  • 我國生育率跌破警戒線
    學界通常將總和生育率達到2.1界定為世代更替水平,也就是能維持人口總量不增不減的生育率水平。而1.5被公認為是總和生育率的警戒線,因為一旦總和生育率降到1.5以下,再想重新回升至1.5以上就會變得非常困難,宛如掉入陷阱一般難以自拔。學界稱為「低生育率陷阱」。
  • 專家:中國跌入低生育率陷阱確鑿無疑,這五大問題亟待解決
    如今,我國生育率逐年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我國的平均生育意願不但顯著低於日本,還顯著抵於韓國,可見,大家越來越不願意生育了。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有專家分析稱,主要是因為5個方面的問題:中國大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偏高。房子,儼然已經成為很多人結婚和生孩子的絆腳石,因為解決不好房子的問題,也就意味著居無定所,孩子上學住的環境成問題。中國的育兒成本過於高昂。
  • 低生育率堪憂 女性為什麼不願生娃?
    如今,無論在一線城市,還是廣大農村地區,育齡婦女普遍出現了生育意願下降的現象,導致我國正在從「政策性低生育」進入「內生性低生育」。雖然是否已經跌入「低生育陷阱」還沒有定論,但生育率處在一個很低的水平已被廣泛認可。民政部部長李紀恆近日撰文指出:「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是什麼阻礙了女性的生育意願?
  • 梁建章:放開二孩只是中國人口政策調整的開始
    梁建章看來,如今中國人口狀況面臨更大的困境是很多壓低生育率的因素會不斷自我強化,形成惡性循環。首先養育成本太高,是很多人不敢多生的原因,而高養育成本背後的原因恰恰是社會平均生得太少,生育率越低、家庭平均孩子越少,每個孩子的平均養育成本越高,又導致很多家庭不敢多生,反過來又導致了更低的生育率。
  • 中國生育率跌破警戒線——房價是避孕的「良藥」
    中國的總和生育率首次跌破警戒線了?我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人口危機,前段時間的《十四五規劃建議輔導讀本》中提到,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一跌破警戒線。總和生育率(英文中稱:total fertility rate,簡稱TFR),也稱總生育率,是指該國家或地區的婦女在育齡期間,每個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一般來講如果總和生育率小於2.1(對已發展國家來說),新生人口是不足以彌補生育婦女和其伴侶數量的。
  • 中國生育率跌破警戒線,原因是什麼?什麼樣的生育率,才是正常?
    我們先說什麼是跌破生育率警戒線?一般認為,總和生育率低於1.5的時候,就算是跌破生育率警戒線了。1.5就是指的每一個家庭擁有1.5個孩子。這個很好理解,因為生育率一旦跌到1.5以下,想要恢復到1.5以上,基本上是很難達到的了。這個在日本和韓國,都已經是驗證了的。
  • 專家:中國或已掉入「低生育率陷阱」,生育權應交給家庭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尊重家庭生育意願任澤平在報告中預測,中國人口將在「十四五」時期陷入負增長,2050年左右開始,中國人口總量將急劇萎縮,2100年中國人口將降至不到8億,屆時中國人口佔全球比例將從當前的約19
  • 低生育率問題引發擔憂,為啥現在的中國女性都不願意生娃了?
    如今,無論在一線城市,還是廣大農村地區,育齡婦女普遍出現了生育意願下降的現象,導致我國正在從「政策性低生育」進入「內生性低生育」。雖然是否已經跌入「低生育陷阱」還沒有定論,但生育率處在一個很低的水平已被廣泛認可。民政部部長李紀恆近日撰文指出:「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
  • 北京總和生育率比韓國還低? 專家:北京、上海和江蘇等經濟發達地區...
    我國在2018年和2019年的生育率分別為1.495和1.47,已經跌破1.5的警戒線,更遠遠低於世代更替水平。但是相比世界上國家,我國的總和生育率還不是最低的。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韓國總和生育率僅為0.92,世界最低;而日本2019年總和生育率為1.36,接近「低生育陷阱」。
  • 聽聽丨亞洲國家生育率為什麼越來越低了
    但是在我們的鄰國日本,他們的生育率之低,少子化,老齡化,一直是日本政府非常頭痛的一個問題。經濟壓力是日本男女不願結婚的主因。日本的公公婆婆們可沒有給兒女帶孩子的傳統呀。 簡單總結:沒錢 沒時間最後順便一提,日本第二次嬰兒潮中的1966年,為何出生率會突然一落千丈?因為迷信。1966年是丙午年,日本依據中國的五行學說,認為丙午年出生的女性會非常「強硬」,有克夫或克自己家的傾向。上推60年,1906年,出生率也異常地低,只有4%。
  • 人們不生娃的背後,生育率可能會快速下滑
    由於生活壓力以及多方面的影響,近幾年結婚率一直在下滑,隨著結婚率的持續下滑,國內的出生率也出現了下滑的趨勢,不少網友表示,國內已經迎來了低生育率危機。,首先,就是低生育率危機。但有網友表示,雖然全面放開了二孩政策,但未來中國的生育率可能會更低,一方面中國的人口總量在不斷的下滑,另一方面,目前的生育率一直低於更替水平,也就是說中國的人口將會持續下滑,除非引進大量的移民,但從目前來看,這個方案並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