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生育率堪憂 女性為什麼不願生娃?

2020-12-09 第一財經

985名校畢業、在金融企業工作的丁逸走上了一條與她母親完全不同的路:結婚時,她和丈夫決定不生孩子,組建丁克家庭。

遠在四川瀘州鄉下的王蓉生完兩個女兒之後,雖然婆家還想讓她繼續生個男娃,但她下定決心不生了。「即使國家放開三胎也不生了。現在農村養孩子也得吃幾百塊一罐的奶粉,不吃奶粉就是長得慢,孩子多了養不起。」她說。

如今,無論在一線城市,還是廣大農村地區,育齡婦女普遍出現了生育意願下降的現象,導致我國正在從「政策性低生育」進入「內生性低生育」。雖然是否已經跌入「低生育陷阱」還沒有定論,但生育率處在一個很低的水平已被廣泛認可。民政部部長李紀恆近日撰文指出:「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

是什麼阻礙了女性的生育意願?生育成本居高不下、生育年齡延遲、受教育程度提高、生育喪失機會成本、自我意識甦醒等都是原因。中國社會科學院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教育水平提高是近年來影響生育率變化的重要因素,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多孩的比例就會大幅減少。

這項研究的作者之一、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王廣州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稱,未來育齡婦女生育水平超過1.40的可能性不大,當前迫切需要消除影響生育的障礙性因素,採取鼓勵生育的措施。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近日也撰文稱,按照一般規律,我國的總和生育率很難再回到2.1的更替水平,但應該儘可能與經濟發展階段相匹配,如回升到更接近1.8的水平。因此,「十四五」應穩妥推進生育政策改革,儘快實現家庭自主生育。

與此同時,也要推進配套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降低養育孩子的家庭成本,形成育兒友好型的社會環境,提高家庭生育意願和養育子女的能力。

「內卷」的育兒路

丁逸對第一財經稱,雖然覺得孩子可愛,但並不覺得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她對很多方面充滿濃厚的探索興趣,每一個興趣都需要時間和專注度,培養孩子需要大量時間精力,這與個人多元發展和成長衝突。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員張熠對第一財經稱,阻礙女性生育的因素很多,生育成本是首要因素,生育成本包括生育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直接成本有教育成本,目前家庭對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大;有住房成本,多生育子女帶來居住空間減少,房價高企導致成本上升;有照料成本,例如月嫂、聘請保姆、託幼等費用。

間接成本則包括時間成本和職業生涯受損。無論家庭教育還是照料都需要大量時間,根據國際經驗,生育兩個孩子以上會極大影響女性勞動參與率,而且不可恢復。

王蓉告訴第一財經,她是生完兩個孩子後從廣東打工地返鄉的,當她回家探親時看到作為留守兒童的女兒們滿身泥巴地迎接她時,就決定把兩個孩子帶到打工地撫養,但去了廣東之後發現教育費、生活費都大增,最後決定回鄉自己帶孩子。

「村子裡也有生三個的,但也不多見了。大部分都是兩個,如果頭胎生了兒子,有的也只生一個,因為養兒子的成本很高,農村要給蓋房子娶媳婦,父母的負擔很重。」王蓉說。

王蓉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但卻是一位見過世面的「打工人」,她也不想「放養」孩子,也想讓孩子吃得好、長得壯,能夠接受好的教育,而這些無疑都需要錢。

「2017年全國生育狀況抽樣調查」的數據分析報告顯示,在關於育齡婦女不打算生育的原因中,首要原因就是「經濟負擔重」,佔比高達58.9 % ;其次是「沒人帶小孩」,佔27 .0 %, 第三位的原因是「養育孩子太費心」,佔比為26.6%。

張熠認為,影響女性生育觀念的還包括社會觀念和閒暇需求的改變,過去我們認為中國是一個多子多福觀念影響很深的國家,但在新的世代身上,這種觀點已經改變,他們更強調個人的空間、生活品味、閒暇,而不是花在養育子女身上,這些改變是持續的。

育齡女性遭遇「生育懲罰」

劉筠在被裁員之前,在一家國際知名的外企工作。三年前在丈夫的強烈要求之下,她生了第二個孩子。此前她一直都不想要二胎,工作忙、家裡老人年齡大沒法幫著帶孩子,孩子出生之後,她請了阿姨幫忙帶,但沒過多久,她就被裁員了。她給幾家心儀的公司投遞簡歷後,石沉大海,於是她乾脆辭掉了阿姨,自己在家帶老二。

劉筠的經歷用人口學的概念來說,叫做「生育懲罰」,即女性在勞動力市場中由於生育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天津財經大學統計學院姜甜、段志民的一項研究顯示,育兒時間對女性當期收入具有顯著不利影響,生育懲罰效應確實持續性存在,並且持續兩年。

王廣州認為,要想提高生育率,首先要分析是何種因素阻礙其回升。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在於二孩政策出臺以後給女性帶來的更多是損失而非收益。二孩政策的放開,加劇了女性實現自身價值與家庭生育職能的衝突。對於家庭而言,特別是有職業的母親來說,生育將佔用大量的時間,而且還會影響收入。

繼續放開生育?

二孩政策放開以後並沒有想像中的人口激增,2017年出生人數已經比2016年減少,2019更是達到了歷史的低谷。2019年我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4‰,是除1960年外新中國歷史上最低水平。

我國的生育政策已經走到了一個轉折點,蔡昉提出要儘快實現家庭自主生育。恆大研究院任澤平近日發布報告建議先放開三孩。然而在二孩遇冷的大背景之下,放開三孩的效果能有多大,仍然是個問號。

勞動力市場的情況已經證明,全面放開兩孩政策會導致女性在職場中受到更多歧視,對於未生育過的女性來說,她們遭遇更為嚴重的勞動市場性別歧視,女性員工可能會有兩次生育,使企業用工成本增加;對於已婚已育一胎的職業女性,本來就是職場中的弱勢群體,再次生育的可能性會使他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智聯招聘CEO郭盛曾對第一財經稱,在全面二孩之後,很多公司在招聘女員工時更加看重員工的生育狀況,一些女性為了獲得職位,不得不在簡歷中寫明「已婚已二育」。

「從這個層面來說全面兩孩政策對於職業女性來說是十分不利的,為了保障自身利益,女性可能不會選擇生育多個孩子。」王廣州說。

張熠認為,通常中產階層生育率最低,全面放開生育很難激勵中產階層再生育三孩。我國也並非完全的生育控制,主要是通過社會撫養費的方式調控生育,高淨值人群願意生育多子女的部分已經生育了,因此完全放開生育率帶來的生育增加主要來自欠發達農村地區。除非提高這些地區的教育投入,否則會犧牲生育質量來換取有限的生育率提高,對國家長遠發展並不有利。

王廣州表示,中央「十四五」規劃已經提出,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託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關鍵是如何落實。(文中丁逸、王蓉、劉筠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2020生育率再創新低,女性為啥不願生娃
    網上很多說,2020年生育率暴跌的新聞。但是我查閱了很多地方的政府網站的數據。發現公布此數據的並不多,只查到了兩個地方的,發現這兩個地方今年上半年的戶籍出生人口與往年同期相比的確有較大幅度的下降。說明新結婚的女性或者家庭生孩子的意願不高。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的全國死亡人口是998萬。我們假設一下,如果沒放開二胎或者是嚴格執行以前的計劃生育政策,只讓生一個孩子。
  • 韓國出生率0.98%,生育率破警戒線的背後,為何生娃成了女性難題
    其實生育率偏低的現象不僅是「個別現象」,而是具有普遍性,韓國就是其中之一,韓國相關數據表明,他們2018年的生育率已經跌到了0.98%,換個說法就是,一個女性平均生不了一個孩子。為何生娃成了女性的難題呢?
  • 為什麼經濟越發展,生育率越低
    缺失任何一方面,這件事都做不成,生娃也不例外。 在中國目前會把生育率下降原因主要歸結到能力層面,比如養娃成本高,對女性的權益保護不夠方面。但是這種歸因不能解釋一個現象——為什麼經濟越發展,生育率越低?
  • 我國生育率出現「3連跌」,年輕人為何不願生娃?國家出手催生
    我國生育率出現「3連跌」,年輕人為何不願生娃?國家出手催生推薦語: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物質方面也有了極大地改善。按理來說,大家生活越來越好,在生育方面應該是「能生則多生」,但是沒想到現實卻恰恰相反。
  • 低生育率問題引發擔憂,為啥現在的中國女性都不願意生娃了?
    遠在四川瀘州鄉下的王蓉生完兩個女兒之後,雖然婆家還想讓她繼續生個男娃,但她下定決心不生了。「即使國家放開三胎也不生了。現在農村養孩子也得吃幾百塊一罐的奶粉,不吃奶粉就是長得慢,孩子多了養不起。」她說。如今,無論在一線城市,還是廣大農村地區,育齡婦女普遍出現了生育意願下降的現象,導致我國正在從「政策性低生育」進入「內生性低生育」。
  • 聽聽丨亞洲國家生育率為什麼越來越低了
    今天的聽聽,我們來聊一聊:亞洲國家生育率為什麼越來越低了。關於生孩子、養孩子壓力大的話題一直都非常火爆,有的人認為現在養孩子成本太大,教育貴得離譜。有的人認為有了孩子之後生活更家幸福了,你是怎麼看的呢?但是說到生孩子,就不得不提一個重要的數字指標:生育率。
  • 夫妻不願生,女性成突破口?再不生,生娃人都沒了
    可是,如今的現狀卻是,沒多少國人願意生。就算是放開二胎之後,各地都修改了當地的生育政策,但是目前依舊沒有多少人願意多生娃。而之前也有數據顯示,如果想要做到我國的人口不萎縮,每個婦女至少要生育2.1個孩子。很顯然,生2個是「最低標準」。現在,面臨著國人不願生的情況,恆大研究院的任澤平表示,應該儘快「放開三胎」!
  • 低生育率堪憂 是什麼阻礙你生孩子?
    【低生育率堪憂 是什麼阻礙你生孩子?】如今,無論在一線城市,還是廣大農村地區,育齡婦女普遍出現了生育意願下降的現象,導致我國正在從「政策性低生育」進入「內生性低生育」。雖然是否已經跌入「低生育陷阱」還沒有定論,但生育率處在一個很低的水平已被廣泛認可。是什麼阻礙了生育意願?生育成本居高不下、生育年齡延遲、受教育程度提高、生育喪失機會成本、自我意識甦醒等都是原因。
  • 我們已經跌入「低生育率陷阱」了嗎?
    他認為,一旦總和生育率降到1.5以下,再想重新回升至1.5以上就會變得非常困難,宛如掉入陷阱一般難以自拔。正因如此,1.5被公認為是總和生育率的警戒線。 為什麼跌入「低生育率陷阱」就很難爬出來? 上述三個機制,構成了「低生育率陷阱」的核心內容,也解釋了為什麼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家的總和生育率降到1.5以下後就長期難以回升。為此,魯茨等人呼籲,要想擺脫「低生育率陷阱」,必須要想方設法地通過各種政策來提高生育率,特別是在年輕人「理想家庭規模」還不是太低的時候就應該採取措施,否則就晚了。
  • 世界首個0生育率國家,人人都不願生娃,女性開始「復仇」了?
    隨著全球的進程,很多人感受到了生孩子的壓力,導致新生兒的出生率越來越低,甚至一些國家以斷崖式的方式降低。有這樣一個國家,出生率低的可怕,甚至已經達到了&34;的地步,完全可以成為全球首個沒有生育率的國家,連政府實行獎勵機制都沒用!
  • 2019年中國人口出生率創新低,年輕人不願生娃了嗎?得知真相扎心
    在2019年中國人口出生率創新低中,輿論認為跟年輕人的「恐婚恐育」心理有關。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楊菊華告訴記者,2019年生育率下降的首要原因是15到49歲育齡女子減少了500萬人,而20到29歲黃金生育期的育齡女性減少了600萬。育齡女性人口的減少,就造成了出生人口的減少。
  • 人口生育率創新低!什麼阻礙了你生娃?
    受全面二孩政策的影響,人口出生率在2016年達到5.86‰的十年新高后,並未維持,在2018年就急速下跌至3.81‰,直至2019年創下新低。因為人口死亡率一直處於7‰左右,我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也主要受出生率影響。
  • 年輕人不願生娃的背後,不只是高房價?
    2018年,遼寧為了鼓勵大家生二胎,直接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但廈門大學人口研究所彭希哲教授卻認為,即使放開三胎,不想生的還是不想生。 年輕人不願生娃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有專家認為,高房價「功不可沒」。
  • 中國人口生育率破警戒線,送房子、開放三胎能讓年輕人為國生娃嗎
    當前我國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經演變成為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和年輕人不願意生娃之間的矛盾。現在很多年輕人陷入低欲望狀況,不想談戀愛,也不願意結婚,更別說生小孩了。
  • 年薪45萬女碩士拒生二胎,揭開女性不願生娃的真相
    更何況,她也沒看出生了兩個孩子的父母過得比只生了兒子的公婆好,何必讓自己徒添未知的風險。當代社會生育率降低,很大程度上在於女性的崛起,能夠拒絕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01.女性生孩子付出的成本太高現在的社會提倡女性自由、經濟獨立、精神獨立、年輕美麗,而這些哪一個不與生孩子相悖!懷孕後為了生一個健康的寶寶,咖啡酒精麻辣燙所有好吃好喝的垃圾食品都不敢碰,所有空氣不好的地方絕不敢去,化妝品也不大敢用。
  • 賺錢難,住房難,教育難,低生育率真的全怪年輕人嗎?
    在最初推出這一政策時,掀起了一陣"生娃熱",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熱度早已不再。反過來,看看當年生娃的那群人,更多的是70後生二胎。甚至,有學者直接指出,是二胎"擠佔"了一胎的出生機會,社會出生資源再配置,使年輕人似乎不願意生孩子。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年輕人不願生娃呢?
  • 生育率倒數第一,生個娃每月能領30萬,為啥韓國媽媽仍不願懷孕?
    其實不僅僅是我們國家,韓國為了解決自己國家低生育率的問題,也出臺了一定的政策。從2022年起,韓國政府將對有零歲到一歲的嬰兒的家庭每月提供30萬韓元的育兒補助,並在2025年逐步上調到50萬韓元左右。韓國政府不斷地推行政策,想要改變韓國社會低生育率的情況。但是不少專家卻認為,韓國社會的低生育率情況不會因為這些計劃而好轉。因為韓國依舊有很多達到生育年紀的女性不願意生育。
  • 德國人出生率低不願生,移民卻靠生娃「致富」,網友:福利太好
    發達國家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長率的現代型人口模式一直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而低出生率和低自然增長率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增長緩慢。為了改變這種格局,一些發達國家紛紛出臺相關福利,鼓勵生育。那這樣真的有效嗎?以低生育率的德國為例,政府為了鼓勵人口增長,推行了很多生育福利。
  • 「放開三胎能提高生育率嗎」為什麼現在年輕人不願意生?
    有網友認為,放開三胎並不能提高生育率,生育率低的現實原因很多;也有網友認為,將小幅度提高,但放開三胎對刺激生育的紅利有限。小編認為,放開N胎都沒用,因為年輕人頭胎都不願生,婚都不願結。為什麼?很多人覺得既然給不了孩子好的生活水準,何必拉低大寶的經濟條件,逞能而上,讓孩子和家庭都陷入兩難的境況,活得都不自在。而至於很多人說的現在年輕人都嫌帶孩子麻煩,只想自己舒服,不去考慮老了的事情,我倒覺得人生就應該這樣。不要貶低每一段生命的價值,不要讓青春為晚年打工。
  • 這10個原因比避孕藥靈,讓中國女性不願生娃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低生育率」的問題,引發了全民焦慮。從數據表現看,在2016年放開的「全面二孩」,似乎也帶不動中國萎靡的生育率了。如今,無論在一線城市,還是廣大農村地區,育齡婦女普遍出現了生育意願下降的現象,導致我國正在從「政策性低生育」進入「內生性低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