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我是大橘,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說到中秋節小夥伴們都不陌生了,這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被稱作祭月節、月光誕等等。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由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早的「祭月節」是在幹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後來調整成了(農曆)八月十五,不過也有些地方將其定在夏曆8月16,它最普及的時候是漢代,定型於唐朝,程星宇宋代。
中秋節的寓意是團圓,古代很多詩人都一次來集團思念家鄉親人的感情,而且人們還會在這一天吃月餅,這也成了我國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
今年的情況比較特殊,中秋節和國慶節是一天,這種「雙節」的情況是比較罕見地,因此不少人都會去買一些月餅用來送人或者自己吃。
可如果大家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中秋節當天超市和商店裡的月餅琳琅滿目,甚至都把貨架給擺滿了,可是過了節日之後工作人員又會把月餅下架。
有些網友對此提出了疑問,既然超市在中秋節當天進了那麼多的月餅,那他為什麼不繼續賣,反而要在節日後下架呢?難道是想保留下來等明年繼續出售給顧客?
其實超市並不會將月餅保留下來繼續加工,畢竟國內對食品安全的監控非常嚴格,這種情況畢本是不可能出現的,而且加工後的月餅一眼就能看出來,超市下架月餅後主要有4種處理方式。
第一種是當作福利送給員工,超市或者商店在中秋節過後會有很多剩餘的存貨,這時候他們一般會將存貨降價出售,而有些公司就會把這些降價月餅買下來,當作福利去送給員工,有些公司甚至還會用它去抵工資或者將近,這樣一來就可以節省一筆資金了。
第二種是月餅盒止損,拋開散裝的月餅不談,那些包裝精美的月餅價格是很高的,有些月餅盒的成本甚至比月餅本身還要貴,這也是為什麼有些盒子看起來很高端的原因之一。
為了保護品牌形象,很多公司都會選擇將月餅盒回收,而超市也能挽回一些損失,這可以說是一個共贏的局面。
第三種是賣給飼料廠,部分廠商會將剩下的月餅賣給養豬專業戶,然後變成豬的食物,這樣一來既不用擔心月餅會過期的問題,還能從這些專業戶手中賺一些錢,而且越是大品牌越不會降價出售月餅。
畢竟大品牌也得考慮到品牌的形象和價格,要是今年把價格降得特別低,那來年恢復原價後就沒人購買了,大家都想著打折後購買,這樣一來就會影響到以後的銷量。
而根據某位家裡開糕點廠的網友介紹,沒有賣完的月餅廠家一般會用機器去皮,把削下的皮加工成桃酥,月餅餡放起來冷凍,等袁小姐誒的時候做成元宵或者明年繼續做。
第四種是低價處理給一些餐廳、茶樓或者放到網上低價銷售,讓他們當成甜點提供給顧客,此外還能送到孤兒院或者敬老院去做福利,這樣一來月餅就能夠充分利用了,各位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