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退場」之後

2020-12-17 澎湃新聞

3月10日,家住華中地區W市的劉星月和女兒小雨(化名)剛收拾好書包準備出門,走到玄關時劉星月看了一眼微信群,「今天世奧賽五六年級考試取消」 。

劉星月愣在那裡,一時不知該作何反應。小雨今年上六年級,原定在這一天要和W市其他數萬名小學生一同參加「數學創新討論大會」,即更名後的世界奧林匹克數學競賽(H省賽區)選拔賽。這一天,她原本還有另一場考試——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但在一周之前,劉星月就收到了華杯賽停賽和退費的公告。

如今世奧賽也「黃了」,小雨知道後什麼也沒說,默默地放下書包走進屋內。

「減負」下的焦慮

雖然小雨嘴上什麼都沒說,但劉星月知道,女兒多少還是有些失落的。

對於面臨升學的六年級學生來說,三、四月是極為重要的「杯賽月」,這是他們拿到競賽獎項最後的機會。平日裡小雨不僅要上數學培優班,整個寒假她也都在刷題。

「雖然孩子不是『牛娃』,參加了也不見得能拿獎,但感覺付出的努力都白廢了。」劉星月說,這一天女兒哪也沒去,就待在家裡做作業。而她拿著手機,看著群裡閃過的各種停賽通知、競賽現場圖片,很是迷茫,「沒有了杯賽,我的孩子該如何競爭升學?」

這個問題,華東A市的媽媽胡蘭也曾焦慮過——2017年,當地的幾大奧數杯賽逐一被取消或暫停。她的女兒小柚(化名)今年上五年級,如今到了「小升初」擇校的關鍵時期,此前,她已經在奧數班培訓四年。

在小學之前,小柚上的是一家民辦幼兒園,從那時起胡蘭就給女兒報了英語培訓班。等到幼升小的節骨眼,小柚的幼兒園同學有八成去了民辦小學,她自己根據片區劃分上了一家公辦小學,胡蘭形容其為「菜小」,意思是並不那麼出色的小學。

選擇公辦小學,胡蘭是想給女兒一個快樂的童年,她覺得「小學的知識點就那些」,就算學校教學水平有差異,也不會太大。

在小柚開學前一周,由教育部擬定的文件《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於2013年8月22日起開始實施。小柚成了第一批「減負」的孩子。文件中要求學校零起點教學、不留書面式家庭作業、考試取消百分制改用等級評價制(優良合格待合格)等。

上了一年級的小柚每天都早早地被奶奶接回家,不用做作業,也沒有多餘的習題,看電視、在繪本上塗塗寫寫成了她的「課餘生活」。到了晚上,胡蘭下了班把女兒接回家,問她今天有什麼作業,小柚總是說在學校就做完了,然後讓胡蘭在備忘錄上簽字。

起初胡蘭也沒在意,覺得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每天都輕輕鬆鬆也很正常。但時間久了,她開始犯嘀咕:女兒到底學了多少東西?能掌握嗎?

直到某次「質量調研」考試,胡蘭把女兒的試卷與往年對比,發現有些題目難度還是減負前的。等到了二年級,小柚說班裡不少同學的英語卷子算下來都不及格。

「卷子難度一點沒降低,但作業沒有了」,胡蘭有些著急了,她開始給女兒買課外練習,但小柚明顯有些抗拒。

胡蘭憂心忡忡,覺得自己不能什麼也不做,任由女兒「放養」。她開始在各種微信交流群裡分享自己的困惑,向一些「過來人」尋求經驗。在這個過程中,她聽說了一條「遊戲規則」:到三四年級考奧數杯賽,以備上好的初中。

A市約20年前就取消了「小升初統一入學考試」,取而代之的是「就近入學」。這項政策的初衷是提供普惠的教育。

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曾表示,「小升初」要防止簡單地照搬高考選拔性考試的做法,因為小升初是義務教育的一個階段,帶有強制性的,並非選拔制的教育。它與高考在目標、方向、人才培養的模式上都有所不同。公辦教育之外,1997年國務院發布的《社會力量辦學條例》鼓勵社會力量辦學,俗稱「民辦教育」。此前十多年裡,湧現了一批優秀的民辦中學。A市不少民辦初中的升學率高於公辦中學。

胡蘭想上好的民辦中學。她決定拼一把。

「遊戲規則」

小柚一年級下學期開學時,胡蘭在培訓機構報了一個數學提高班,每周上一次課,學的練的都是奧數題。

培訓機構的家長群裡很有些硝煙味。一位二年級孩子的母親表示,她的近期目標是小升初,中期目標是中考,終極目標是高考。胡蘭形容,小升初是「必爭之地,無處可逃」。

小柚以前幼兒園的同學大多都在校外的培訓機構報了班,為 「小升初」這場硬仗做準備。一年級就報班是想「佔個坑」,「學校老師也說了,有能力就去考考」,胡蘭盤算著,奧數杯賽的獎項不好拿,等到三四年級再去準備就來不及了,

她記得,有一次某培訓機構報名日,一位同齡孩子的媽媽給她打來電話,電話那頭的聲音十分著急,「我搶不到名額啊,怎麼辦?我急得都要哭出來了。」 胡蘭勸她,「搶不到就搶不到,換一個地方再試試。」

「不行啊,我一定要讀那家。」問她為什麼非得選那家,她也說不上來,就覺得大家都去報,自己也不能落後。胡蘭說,她理解那個媽媽的焦慮,「如果連個名額都搶不到,會讓我們做媽媽的感覺到自己很沒用。」

胡蘭搶到了入場券。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小柚每周末上45分鐘奧數課程,結束後有六道課後練習題。每次上課,胡蘭就坐在教室最後面,一起跟著上課、做筆記。在她看來,培訓班「上課氛圍很好,學一學感覺還不錯」,但女兒並不是很喜歡。

到了三年級,母女倆因為奧數題發生了很大的分歧。一是上課時長變成了一個半小時,二是難度加大,小柚很多題都聽不懂。「她學不會我教給她,她還是聽不懂。」

母親和女兒都滿是挫敗感。小柚覺得自己很笨,開始變得自卑,對上課愈發抗拒;而胡蘭一遍兩遍講下來女兒還是不懂,快要抓狂,「我不行了,你教吧。」但換作小柚的父親來講,她還是聽不懂,家人都備受「折磨」,胡蘭形容整個場面「雞飛狗跳」。

在二年級的那個暑假裡,課程安排變成了連上五天,小柚再也跟不上進度,壓力越來越大。陪著小柚一起上課的也換成了她68歲的奶奶。

某天晚上胡蘭去婆婆那接小柚回家,婆婆偷偷把胡蘭拉到一邊,「別去學了,孩子昨天晚上在被窩裡哭了,鬧脾氣不想學了。」婆婆說,小柚沒辦法吸收課堂上的內容,有些題目連她也聽不懂。

胡蘭聽完很觸動,再一看小柚的臉色,滿臉的不高興和不情願。她就和女兒說,「我們再試試看,如果你覺得還是不行,我們就不學了。」

小柚勉強答應了。然而結果依舊不盡如人意。有次胡蘭拿出小柚在學校裡的數學卷,「2+3本來應該等於5,她會出來6。」她覺得,這不是看錯的問題,是孩子的基礎沒打好,對數字和符號的感覺很差,學的東西都混到了一起。她下定決心,「是時候停下來了」。

三年級開學後一個月,胡蘭帶著小柚一起去培訓機構把錢退了,回頭就帶她去公園玩。退費的時候,小柚歡喜的不行,在一旁又蹦又跳。在接下來的一個學年裡,胡蘭給小柚請了語文和數學的私教,回歸課本鞏固基礎知識。之後小柚的數學試卷準確率提升了一些。

但家長群裡關於奧數杯賽和升學面試的討論,就像海浪般一波一波拍打在胡蘭的心頭。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各個杯賽之間奔波努力,她緊張焦慮,又一次想到了培訓班。

在小柚四年級的時候,她和女兒商量,「我們再試一次看看」,這次她選擇了另一家培訓機構,「純屬心理安慰」。

等到小柚五年級,她們還是放棄了。胡蘭說,她不覺得奧數有什麼問題,但的確不適合自己的女兒。

「敲門磚」

一間教室裡,70多名學生正在上課,用的是奧林匹克數學教材。政府部門的檢查人員和補課老師發生了如下對話。

「你是老師還是辦學的?」

「我是辦學的。」

「你是辦學的?」

「沒有,沒有,什麼手續都沒有。」

在接受檢查的時候,一個女孩一邊喝水一邊走到當地媒體的一位女記者面前,把水往記者身上一潑。這位記者說,在檢查奧數班之前,原以為孩子們看到我們會非常高興,這樣他們就不用上奧數了,沒想到情況截然相反。

記者問孩子:「你喜歡上奧數班嗎?」孩子回答:「我不喜歡,但是我們都想上好學校」。

這是中央電視臺《新聞1+1》欄目在2011年播出的一期節目,陝西西安的七個主管部門聯合檢查奧數班,卻遭遇了尷尬一幕。

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發布了奧賽成績不得與招生掛鈎的「奧數禁令」;2013年教育部重申,必須斬斷奧數與招生掛鈎的利益鏈。但「遊戲規則」仍在繼續。

在A市,民辦初中通常早於公辦招生,家長可以向心儀的民辦學校投簡歷,學校會擇優通知面試。如果孩子的簡歷足夠「豪華」,那麼不僅獲得面試的概率增加,順利錄取的可能性也會加大。

怎樣的簡歷算是優秀?「考到奧數杯賽的獎狀啊!」

奧數獎狀的得之不易使它被賦予亮眼的光環。半個世紀以前,華羅庚等數學家把奧林匹克數學從蘇聯帶到中國,為的是提高數學科學興趣、發現和培養人才。作為一種特長選拔,「奧數本來就不是給大多數學生準備的。」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多屆IMO國家隊領隊熊斌曾表示,資優生在同一個年齡段大概只有5%。他補充說,這不代表資優生就要去學奧數,「只有課堂上學數學比較紮實,學有餘力同時對數學又特別感興趣的學生才適合學。」

但奧數比賽發展至今已被功利化,成為升學「敲門磚」。在小升初的圈子裡有一個名詞叫「口奧」,意思是口頭回答奧數題。叫停奧數賽後,一些熱門民辦初中在面試中將「口奧」作為考察孩子的形式之一。

「『雞娃』(望子成龍)的心不會因為杯賽禁停而停止啊」 ,一位二年級孩子的媽媽張女士說,家長們都在猜以後選拔會不會在品牌機構的培訓班裡推優?她甚至看到有機構推出了少兒編程課程,「這是炒IT的節奏嗎?」

2018年3月16日,某培訓機構暑秋入學評估報名在線進行。胡蘭所在的家長交流群,一二年級的家長們紛紛抱怨,金牌班和創新班都報不上,網站幾度崩潰。「哪裡是報名,每次都是要命」。

競爭是如此激烈。胡蘭不無擔憂,今天奧數沒了,明天會不會還有另一個「奧數」?

後奧數時代

胡蘭今年給小柚報了兩所民辦初中,在學校官網報名並發送小柚的簡歷後,她看到群裡的家長在討論要不要去學校寄一份紙質的。

一年多前,A市要求嚴禁將各類競賽獲獎證書作為義務教育學校招生錄取依據。但家長們心裡打起了鼓。「嘴上說不收,最後萬一還是看,那我們沒寄的不是虧了嗎?」

最後,胡蘭還是列印了兩份簡歷裝進信封,特地晚上跑到第一家學校門口,「白天人多太顯眼」,她把簡歷默默放在門衛信箱準備走時,值班室的一位保安走了出來。

對方一看就知道她「是怎麼回事」,「說學校不收紙質簡歷,關注學校官網在網上投」,保安大叔比較熱情,還安慰她不要著急不要焦慮。

胡蘭也不好意思再為難人家,只能將簡歷拿回去。等到了第二家學校門口,她直接把簡歷放下掉頭就走,保安也沒追出來。「就為了一個心安,至於怎麼處理(簡歷)就是他們的事了」。

小柚的簡歷上除了綜合素質評定和四五年級的成績之外,僅有的獎項是作文徵文比賽的。胡蘭寄望,小學期間的「大隊長」身份能為女兒博得多些關注。

最後,小柚能否「上岸」(被民辦初中錄取),結果將在今年5月的最後三天揭曉。

和胡蘭一樣在觀望等待的還有許多家長。葛女士的兒子可可正在讀四年級,從一年級他就在各種培訓機構裡度過自己的周末、寒暑假。幾年前,他也是各大奧數杯賽的常客,還拿過奧數「小機靈杯」一等獎。

葛女士更關注今後的政策動向,「教育資源向哪傾斜,我們明年就報什麼初中」。

2018年2月,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總局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提出將「進一步提高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完善學校服務、強化學校育人功能,緩解廣大學生和家長對校外培訓的依賴」。不久後,教育部再下文,全面取消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

女孩小藝(化名)今年上二年級,父親朱先生既不打算讓她去學奧數,也不會逼著她上民辦初中。

當初在選擇小學的時候,他就沒有衝著民辦小學去,而是選擇就近入學,「希望孩子可以自然發展,讓孩子快樂一些」。

一年級的小藝和當初小柚一樣,回到了家沒有作業,每天看看電視跳跳繩。多餘的時間參加了學校的民樂團學習琵琶。每次她考了幾分,學習怎麼樣,朱先生與妻子並不是特別在意。

等二年級,課程壓力稍有加大,小藝明顯有些落後,別的孩子的作業上經常有五角星,但她拿不到,情緒也受到了影響。朱先生覺得,要改變學習策略了,「她不是學習不紮實,是學習習慣的問題,我們決定幫她糾正過來。」

為此,夫妻倆每晚都陪著小藝一起交流作業,還給她最薄弱的英語報了輔導班。在陪伴的過程中,朱先生夫妻與女兒間有了更多的交流和了解,他們能發現小藝身上的問題,小藝也能從某次成績提高過後收穫信心。

至於未來,朱先生不會讓小藝去上奧數班,因為不適合;他與妻子也不苛求小藝考到名牌大學,只希望她快樂成長,有一技之長。他知道,「大多數孩子都過著普通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奧數天才墜落之後
    付雲皓——這個曾佔領IMO(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高點的、備受期待的奧數天才——在接下來的十五年中,意外地在學術界消失了。天賦曾經給付雲皓帶來過好運氣,又讓他在之後的人生中吃盡苦頭。在一次奧數比賽獲獎後,他父親有個剛懷孕的同事找到他母親,詢問懷著付雲皓的時候愛吃什麼,他母親答,「愛喝玉米粥」,孕婦立刻去超市買了一箱玉米面。絕大多數孩子會在攀登奧數高峰的半山腰掉下懸崖,付雲皓是那個稀有的倖存者。在和奧數相伴的青少年時代,他參加過四十次左右的大型比賽,得了二十多項大獎。與奧數相關的書籍疊起來比他本人還高。
  • 公民同招之後小學生是不是就沒必要學奧數了?
    那麼在公民公招的模式下,得當孩子小升初升學從看成績到看運氣轉變之後,小學生們還有必要學奧數嗎?我個人認為只要孩子課內數學學習成績還不錯,對數學也有興趣,那麼我個人認為是個孩子就都有必要學奧數!請注意,我說的是「學奧數」,而不是「搞奧數競賽」!
  • 小學奧數題並不難,無非就這些知識點,記住之後簡單考高分!
    而學數學最有用的一點當屬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面對一道道數學難題,我們絞盡腦汁,用各種方法知識將這些難題解答出來之後,對於人邏輯思維的提升是相當巨大的。再加上數學題是一步都不能錯的,所以也會讓學生的心思越來越縝密,這種思維模式對人以後來講有很大的益處。
  • 樸樹錄節目中途退場回家睡覺:人生需要有「中途退場」的底氣
    在這些應酬中,我總是會陪著領導和客人到最後,哪怕有時家裡有事,也不好意思中途退場。其實現在看來,我在不在場根本不重要,因為我又不是活動的主角。但是當時,我總擔心中途退場會讓領導和客人對我有看法。能像樸樹這樣,為了回家睡覺就中途退場的,有幾人呢?上面說的只是狹義的「中途退場」。其實,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需要「中途退場」的底氣。最近熱播的動畫電影《哪吒》,其導演餃子就是在人生的中途退場,在另一條道路重新開始。
  • 是奧數害了孩子,還是減負害了奧數?
    對於奧數:有一種觀點認為:奧數害人,不值得讓孩子學!真正的奧數杯賽只是為2%-3%的孩子準備的,也就是說,一個50人的班,只有一兩個孩子適合考杯賽。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奧數適合所有孩子學,因為奧數是開發數學思維的課程。現在小學的數學內容太簡單,不足以開發孩子的創新創造能力,如果不學奧數,孩子的寶貴時間等同荒廢。
  • 師生教科書式退場是什麼意思?近3千名師生幾十秒完成退場
    「這個快閃厲害了,簡直是教科書式退場。」日前,一段小學生退場視頻在網上流傳,不少網友都為學生能夠在突降暴雨時依舊保持良好的秩序點讚。經求證,這段視頻來自常州市鐘樓區鄒區實驗小學,反映的是該校近日舉行迎六一活動時,突降大雨,近3000名師生家長有序退場的畫面。  在視頻中,一群小學生在突降大雨時沒有四散跑開,而是排著隊有序地撤離。
  • 解密奧數國家隊: 「全民奧數」與「精英奧數」不應混為一談
    競賽奧數與全民奧數熱區別在哪兒?只有5%的人適合學奧數?奧數中國國家隊是如何煉成的?7月16日,第56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在泰國清邁落下帷幕。在參賽的104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隊以4分之差落後美國隊,取得團體第2名。參賽的6名中國隊員中,俞辰捷、賀嘉帆、王諾舟、高繼揚獲得金牌,謝昌志、王正獲得銀牌。
  • 高中奧數競賽保留 小學初中還要「追」奧數嗎
    高中奧數競賽保留 小學初中還要「追」奧數嗎時間:2019/2/28 8:24:57 來源:新民網    作者:王蔚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奧數可以學了?""奧數到底要不要學?""參加奧數比賽有用嗎?"
  • 「希望杯」變「絕望杯」,是奧數害了孩子,還是減負害了奧數?
    很多孩子其實對奧數不感興趣,也缺少那種天賦,但是在家長的壓力下,最後還是被拖進了奧數的深淵。實際上,真正的奧數只是為2%-3%的孩子準備的,也就是說,一個50人的班,只有一兩個孩子適合學奧數,眼下這麼多的孩子上奧數班,顯然有點揠苗助長的意思。在學奧數的孩子裡,大約只有30%的孩子不至於產生太大的困難和心理上的困擾,中上遊的孩子通過學習可達到基本掌握的水平,剩下的70%都是在」陪太子讀書」。
  • 美國隊奪冠震蕩奧數圈 中式教育教出奧數強人
    [摘要]九年級後,劉洋每天放學之後晚7點~12點的時間基本都奉獻給了奧數, 周末更甚。九年級的劉洋「深刻意識到, 奧數競賽不是稍作努力就能完成的, 所以他甚至放棄了那些年最愛玩的遊戲」。 之後, 他「全力以赴」追求最鍾愛的數學夢想。
  • 清華大學教授批評奧數,10歲孫子的奧數作業,我不會做
    說到奧數,相信很多家長一定很熟悉,現在很多家長都會在課餘的時間,給孩子報名奧數班,正所謂學好數理化,走到哪裡都不怕。奧數是數學的一部分,只是奧數的解題思維比較難,學好奧數可以開拓思維,但是真正學好奧數的孩子卻很少。
  • 為什麼讓孩子學奧數?奧數是不是套路?看看這位家長的理解!
    上學之前,從來沒有想過要上奧數班。但就在開學前半年,孩子媽媽卻鬼使神差的給他報了學而思的奧數班,其實那個時候,我的內心是反對的。我的孩子要去上奧數班,這是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但其實,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事情還有很多。為什麼讓孩子這麼小學奧數?奧數是不是套路?我想先和大家交流一下學習奧數有什麼作用。
  • 學奧數和不學奧數的區別是什麼?要不要讓孩子學奧數?
    尤其是在我國,早些年甚至有「沒上過奧數班,就沒有讀過小學」的說法,足見奧數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學奧數和不學奧數的區別是什麼?要不要學奧數?我想這個問題本身無解,因為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我們先來看看學奧數和不學奧數的區別是什麼。一、應試能力不一樣學奧數的應試能力比不學奧數的應試能力要強很多。
  • 一年級數學下冊:奧數思維訓練及答案,期末複習搞定奧數也很重要
    一年級數學下冊:奧數思維訓練及答案,期末複習搞定奧數也很重要前段時間,有很多家長都在問,期末複習要不要複習奧數相關題型?小編老師建議,期末複習奧數也很重要。當然,也有家長說,培養孩子學奧數,最關鍵的是看孩子的學習興趣,期末複習暫時就把奧數放在一邊。小王老師建議,我們學奧數,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孩子在學奧數的過程中,鍛鍊孩子的解題思維,讓孩子掌握更多的解題技巧,這些對孩子之後的期末考試,以及今後的學習幫助深遠。
  • 美國奧數為何能夠連續奪金?美國奧數總教練解密
    我以前也是在美國學習奧數,所以看到現在的這些奧數隊員,就感覺看到了以前的我。奧數對於我而言非常重要,我是通過奧數走到了現在,之前學習奧數的經歷讓我有了很多的經驗,我希望給下一代學生有機會去參與奧數的同時可以獲得我的經驗。所以,當我發現我有機會擔任美國代表隊領隊的時候,我就很願意去接受這個機會 。
  • 小學一年級奧數「100」題,列印出來讓孩子練習,培養奧數思維!
    學習奧數對於小學數學的提升是有一定幫助的,而這份小學一年級奧數「100」題,可以列印出來讓孩子練習,培養孩子的奧數思維,對於以後的數學學習也有非常大的幫助!一些家長認為孩子學習奧數並沒有什麼用,其實小學要不要學奧數,見仁見智,但要說奧數鍛鍊思維,說真的,大家只要去現在的奧數補習班做做就知道了,機械式學習,完全不考慮大部分孩子思維發展,專門練習熟練度,不管你懂不懂,大部分依樣畫葫蘆,在你孩子某年某月某一天突然懂了之前,先記下來。
  • 「10歲孩子的奧數題,我都做不出來」,清華教授直言奧數題太難
    文/樺樺教育說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在上網衝浪的時候,看到這篇報導:清華教師怒批奧數。我在看過這篇報導之後也開始有些疑惑,現在小學生的奧數到底是有多難?就連教授都做不出來?當我看了一道奧數題的時候,我還覺得可能只有這道題比較難,但是接下來越看越覺得「頭暈目眩」。這哪是小學生的題,相信很多大學生看到之後都不一定能夠解出來。很多家長已經告別校園好多年了,很多知識點都忘得差不多了,自然也無法輔導孩子寫作業。
  • 奧數到底應該怎麼學? 「瘋狂奧數」下孩子或學的是假奧數
    那麼,問題的癥結到底是不是由於「禁奧令」所導致的小學生、初中生學奧數的「塔基」在萎縮呢?答案是否定的。一個最直觀的解釋是「此奧數並非彼奧數」。上海中學原校長唐盛昌在接受採訪時說,國內目前「禁奧令」所限制的奧數,與真正國際比賽上的奧數是兩回事,國際賽的水平遠高於國內很多孩子在學的奧數,甚至可以說,在上海真正能教像羅馬尼亞大師賽這類水平的數學國際奧賽的人不會超過100人,但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在機構裡教奧數,他們所教的都是些靠刷題就能完成的數學題,帶有很強的升學功利性,這當然要歸於禁止之列。
  • 丁學良:如果中國選擇 「不退場 」……
    [摘要]一個國家在人口的結構、素質和總量三大方面越來越呈現不佳趨勢的時段裡,是選擇「集體退場」還是選擇「國際移民」,是一個本體論的兩難境況。大約25年之後,內地的總人口開始減少。假如這減少的數量是已經喪失了勞動能力的那一部分,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當然不是什麼壞事。但恰恰相反,減少的是即將成為勞動人口的那一部分,因為出生的新人越來越少!兩相比較,就造成雙重意義上的人口「消極變化」大趨勢——越是不能工作和生活自理的人,越來越多,而同時越是能夠工作和照顧別人的人,卻是越來越少。
  • 到底什麼是奧數?為什麼要學奧數?
    藍天奧數開始報名後,家長們諮詢了很多問題,現在我們就來一個標準答案:到底什麼是奧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