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陳正宏教授,發現不一樣的完整《史記》

2020-12-20 澎湃新聞

跟著陳正宏教授,發現不一樣的完整《史記》

2020-06-07 14: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讀著《史記》故事、聽著《史記》名言長大的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從小就對大禹治水、臥薪嘗膽、完璧歸趙、紙上談兵等耳熟能詳,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激勵下前僕後繼,譜寫了偉大而精彩的歷史篇章。《史記》,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

雖然通常介紹《史記》的第一句話都把它稱為「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因為它以「傳」的形式呈現了中國從三皇五帝到漢武年間三千年的歷史,而且被後世尊為二十四史之首,但對更多普通民眾而言,《史記》則是一部文學性帝王將相的傳記,《本紀》《世家》《列傳》無不故事引人入勝、情節跌宕起伏,讓人不忍釋卷。《史記》中的《表》和《書》,雖然「不明覺厲」,但即使是文史研究者初次讀通也絕非易事,普通讀者自然更是繞道而行,因此很多普及本《史記》也直接選擇跳過這些內容。

缺了《表》和《書》,《史記》確實更像歷史故事集。

但是,加上《表》和《書》的完整《史記》會是什麼樣子?《表》和《書》究竟講些什麼內容?這些內容普通讀者能讀懂嗎?

復旦大學陳正宏教授如今給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完整《史記》——《時空:〈史記〉的本紀、表與書》。「不一樣」在哪裡呢?

其一,正如書名,陳正宏教授講的是涵蓋全體的《史記》,包括了《表》和《書》,不是《史記》的名篇節選。用陳老師自己的話說:「為什麼連表和書也要講呢?因為表是《史記》的骨架,書則是中國最早的制度史,不講這兩體,你就看不清《史記》的整體脈絡。」

其二,陳正宏教授在書中不僅講《史記》的歷史故事,還講這些故事的文本來源,講司馬遷根據什麼材料寫《史記》,這些材料的可信度如何,司馬遷又是如何進行甄別選擇的。「探尋被《史記》書寫的歷史,與實際可能存續過的歷史之間,有怎樣的聯繫和區別。」

其三,本書還講《史記》流傳兩千多年過程中,不同時代、不同人眼中的《史記》。也就是說,陳老師不只講司馬遷的《史記》,還講兩千年來中外讀書人共同解讀的《史記》。

找了三點不同,我們再回頭來「找相同」—— 「通古今之變」是《史記》一書的主旨,也是後世諸多《史記》相關著作的一脈之風,《時空:〈史記〉的本紀、表與書》也不例外,力圖以跌宕起伏的古今故事,啟發讀者通達心境、照鑑自我,成就屬於自己的人生。

陳正宏教授

作為一本立足大眾讀者立場的圖書,陳老師在寫作中秉承語言一定要通俗親民的宗旨,雖然講述的是學人的研究成果,但表達卻風趣幽默。我們且從本書的標題目錄來一窺一二:

總 序 通讀《史記》,讓你的視野穿越兩千年

卷 首 司馬遷是一個怎樣的人,《史記》是一部怎樣的書

第一卷 說《本紀》:什麼叫改朝換代,帝王又是什麼東西

《五帝本紀》:為什麼說你我都是炎黃子孫

《夏本紀》:華夏九州在何方

《殷本紀》(上):來自甲骨文的信史證據

《殷本紀》(下):什麼叫「革命」,「革」誰的「命」

《周本紀》(上):文質彬彬,也有野蠻的前身

《周本紀》(下):聚合與分離,都需要一個王

《秦本紀》和《秦始皇本紀》:文明的碾壓與創造

《項羽本紀》和《高祖本紀》:天翻地覆中的超級對手

《呂太后本紀》:改朝換代,跟性別有關嗎?

文、景、武帝三《本紀》:帝王秘史的可說與不可說

第二卷 說《表》:畫一個網格,把歷史填進去,把人填進去

《三代世表》:中國最早的家譜,是胡編出來的?

《十二諸侯年表》:群雄混戰的時空演示圖

《六國年表》:帝國統一的長時段前奏

《秦楚之際月表》:大王輪流做,本月到我家

漢興以來王侯三《年表》:分封制背後的兩難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高官的任期和下場

第三卷 說《書》:制度變遷,有人在為它背書

《禮書》和《樂書》:中國禮儀與華夏排場

《曆書》:老黃曆裡的政治學

《天官書》:科學為什麼要跟神學糾纏

《封禪書》(上):泰山崇拜與地方精靈

《封禪書》(下):行騙的方士與做夢的帝王

《河渠書》(上):漕運,運什麼,運到哪裡去

《河渠書》(下):一條大河波浪寬,洪水來了就翻天

《平準書》:宏觀調控在漢朝

來吧,開啟我們的閱讀之旅,讓我們跟著陳正宏教授去發現不一樣的完整《史記》。

新書推薦

《時空:〈史記〉的本紀、表與書》

陳正宏 著

簡體橫排

32開 平裝

978-7-101-13965-5

45.00元

原標題:《編輯說丨跟著陳正宏教授,發現不一樣的完整《史記》》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線上共讀 | 陳正宏教授和你一起讀《史記》
    線上共讀 | 陳正宏教授和你一起讀《史記》 2020-10-23 14: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復旦教授陳正宏:30年研究一件事,上課只帶一本沒標點的《史記》
    有那麼一位教授,他花費了自己30年的時間,去研究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巨作《史記》。他把自己人生的一半時間和心血都花在了研究《史記》上,去完成他心嚮往之的學術研究。這位教授叫陳正宏,他的出身就與平常人不一樣,他有著不凡的學術出身,他的師父是蔣天樞等在學術界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者。
  • 陳正宏:今天的《史記》為什麼丟了14651個字?
    本報訊 8月12日,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陳正宏先生攜新作《時空:〈史記〉的本紀、表和書》(中華書局出版)在上海書展與讀者進行交流。    「我講《史記》,關注的問題是:司馬遷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寫作《史記》的?
  • 【研究生課程榜】陳正宏教授:版本學
    陳正宏教授在湖州嘉業堂調查古籍雕版。陳正宏,祖籍浙江海寧,1962年生於杭州。198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1988年在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獲碩士學位(導師:蔣天樞、章培恆教授)。1998年在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導師:章培恆教授)。
  • 跟著韓劇去旅行,從新發現不一樣的首爾
    跟著韓劇去旅行,從新發現不一樣的首爾很多人喜歡看韓劇和韓綜,那如果去到這裡,該怎麼去玩,怎麼去尋找那些韓劇拍攝地,接下來小編跟你介紹去到首爾必去的幾個地方。來到這裡第一站推薦你可以去到位於南山公園的首爾塔,很多韓劇裡面都可以看到,算是一個地標性建築,很多電視劇都曾在這裡拍攝過,前兩年風靡整個亞洲的都教授和千頌伊也曾有片段在這裡拍攝。前往這裡可以選擇坐公交車、纜車或者步行,步行相對來說有點累,雖然海拔不高,但是整個南山公園坡度很大,步行還是有些辛苦。
  • 我有好課:少年讀史記作者張嘉驊趣解史記清晰完整
    分享給你我有好課:少年讀史記作者張嘉驊趣解史記清晰完整高清完整(有需要的私聊我,你馬上能擁有這個課程)課程介紹----我買了這個課程,如果你也有需要,歡迎聯繫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更有海量學習資源與你分享!每周更新100多門課程,全網課程都有!有需要的掃描下面二維碼找我。
  • 有關《史記》的三次哭泣|閱讀《史記》
    壹十五年前的2004年,那年秋天,我還在蕪湖的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讀大四,當時我們剛從市裡的老校區搬遷到新校區,新校區還沒有建好,校園裡還有很多地方是荒田和工地,幾幢先期建好的教學樓像一群孤鬼一樣,飽嘗著田野裡的悲風。大四的必修課不多,選修課多。
  • 新書推介 | 蘇芃:向宗魯《史記講誼》的發現與整理
    本期新書推介欄目,我們介紹近期由中西書局出版的民國時期學者向宗魯先生的《史記講誼》,該書由文研院第四期邀訪學者、南京師範大學教授蘇芃發現、考訂並點校整理。該整理本原為文研院第七期邀訪學者、上海師範大學教授石立善策劃主編的民國古典學大系叢書之一,2019年冬天石立善教授不幸病故,這套叢書僅此一本得以出版。
  • 看百科知識一樣讀懂《史記》,小學生也能不亦樂乎!
    整套書用通俗易懂的現代語言,基本完整地展現了《史記》全貌。像看故事一樣讀懂《史記》小學生也能讀得不亦樂乎全套一共分為六卷,包括12篇「本紀」,30篇「世家」,70篇「列傳」。不止是一本寫給孩子看的《史記》,更是一部微型古代生活圖鑑。孩子不僅能從中汲取傳統文化精華,以史為鑑,見賢思齊,從古人的故事中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還能培養孩子的談吐氣質,積攢一肚子用不完的成語典故,寫作文時就能引經據典,妙語連珠。文言文、閱讀理解也能學得得心應手,融會貫通。
  • 陳正宏│蔣天樞先生與《陳寅恪文集》
    曾任東北大學教授。1943年起,任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1985年後,轉任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先生早年研習清代學術史,在清華研究院畢業時的論文《全謝山先生年譜》,以考據精當而頗受梁啓超先生稱讚。抗戰期間致力於先秦兩漢文學與《三國志》的研究,所撰論文後集為《丁丑丙戌間論學雜著》。50年代起專授《楚辭》,著有《楚辭論文集》、《楚辭校釋》二書,對屈原生平及屈賦系年別具新解。
  • 60位教授聯手,把《史記》逐句譯成白話文,好看好懂
    而讀歷史,《史記》是繞不開的。無論我們看到何種書單,名人推薦,必有《史記》。魯迅給它最高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是中國正史第一部,二十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鑑》並稱為「史學雙璧」。它是司馬遷畢生之作,用人物傳記的寫法,小說的口吻講述,上至上古的黃帝,下至漢武帝,貫穿經傳,諸子百家,3000多年歷史……讀它像讀小說一樣有趣輕鬆,既能了解歷史,知曉人性人心,又得做人處世智慧
  • 臺灣地區60位教授聯手,把《史記》逐句譯成白話文,好看好懂
    而讀歷史,《史記》是繞不開的。無論我們看到何種書單,名人推薦,必有《史記》。魯迅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是中國正史首部,與《資治通鑑》並稱為「史學雙璧」。很多人以為它嚴肅枯燥,但其實它如小說般生動、有趣,情節豐富。
  • 兩千年《史記》研究的集大成,三代《史記》研究學人積十數年之功...
    該書搜集了上自漢代《史記》誕生以來,下至21世紀初,歷代學者關於《史記》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中國歷代和國際漢學界最具代表性的《史記》研究成果,吸收近年來的考古新發現釋證已有研究,同時精選部分歷史地圖穿插其中。
  • 百姓為什麼喜歡《史記》,古代統治者為什麼不喜歡《史記》?
    千百年來,《史記》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其實六個字就概括了「不虛美,不隱惡」。不虛美,就是不向權勢低頭,不美化強者,好的東西不吹上天;不隱惡,就是實事求是,不為尊者諱,壞的東西不藏起來。當然,《史記》的魅力除了價值觀上的「正」,還有寫作技巧上的「神」。
  • 古代漢語零基礎學《史記》之願與君一起讀《史記》②
    我選用的《史記》讀本,是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帶注釋和譯文,工具書用的是《古代漢語辭典》。閱讀之前,我挑選了一個較厚的筆記本,下載了歷代朝代更替大事記和北大教授高明的《中國歷代王朝興亡四字歌》。別問為什麼要做這些準備工作,相信聰明的你是懂得我的。《項羽本紀》是我閱讀的第一篇文章,也是司馬遷最為得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