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7 14: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讀著《史記》故事、聽著《史記》名言長大的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從小就對大禹治水、臥薪嘗膽、完璧歸趙、紙上談兵等耳熟能詳,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激勵下前僕後繼,譜寫了偉大而精彩的歷史篇章。《史記》,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
雖然通常介紹《史記》的第一句話都把它稱為「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因為它以「傳」的形式呈現了中國從三皇五帝到漢武年間三千年的歷史,而且被後世尊為二十四史之首,但對更多普通民眾而言,《史記》則是一部文學性帝王將相的傳記,《本紀》《世家》《列傳》無不故事引人入勝、情節跌宕起伏,讓人不忍釋卷。《史記》中的《表》和《書》,雖然「不明覺厲」,但即使是文史研究者初次讀通也絕非易事,普通讀者自然更是繞道而行,因此很多普及本《史記》也直接選擇跳過這些內容。
缺了《表》和《書》,《史記》確實更像歷史故事集。
但是,加上《表》和《書》的完整《史記》會是什麼樣子?《表》和《書》究竟講些什麼內容?這些內容普通讀者能讀懂嗎?
復旦大學陳正宏教授如今給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完整《史記》——《時空:〈史記〉的本紀、表與書》。「不一樣」在哪裡呢?
其一,正如書名,陳正宏教授講的是涵蓋全體的《史記》,包括了《表》和《書》,不是《史記》的名篇節選。用陳老師自己的話說:「為什麼連表和書也要講呢?因為表是《史記》的骨架,書則是中國最早的制度史,不講這兩體,你就看不清《史記》的整體脈絡。」
其二,陳正宏教授在書中不僅講《史記》的歷史故事,還講這些故事的文本來源,講司馬遷根據什麼材料寫《史記》,這些材料的可信度如何,司馬遷又是如何進行甄別選擇的。「探尋被《史記》書寫的歷史,與實際可能存續過的歷史之間,有怎樣的聯繫和區別。」
其三,本書還講《史記》流傳兩千多年過程中,不同時代、不同人眼中的《史記》。也就是說,陳老師不只講司馬遷的《史記》,還講兩千年來中外讀書人共同解讀的《史記》。
找了三點不同,我們再回頭來「找相同」—— 「通古今之變」是《史記》一書的主旨,也是後世諸多《史記》相關著作的一脈之風,《時空:〈史記〉的本紀、表與書》也不例外,力圖以跌宕起伏的古今故事,啟發讀者通達心境、照鑑自我,成就屬於自己的人生。
陳正宏教授
作為一本立足大眾讀者立場的圖書,陳老師在寫作中秉承語言一定要通俗親民的宗旨,雖然講述的是學人的研究成果,但表達卻風趣幽默。我們且從本書的標題目錄來一窺一二:
總 序 通讀《史記》,讓你的視野穿越兩千年
卷 首 司馬遷是一個怎樣的人,《史記》是一部怎樣的書
第一卷 說《本紀》:什麼叫改朝換代,帝王又是什麼東西
《五帝本紀》:為什麼說你我都是炎黃子孫
《夏本紀》:華夏九州在何方
《殷本紀》(上):來自甲骨文的信史證據
《殷本紀》(下):什麼叫「革命」,「革」誰的「命」
《周本紀》(上):文質彬彬,也有野蠻的前身
《周本紀》(下):聚合與分離,都需要一個王
《秦本紀》和《秦始皇本紀》:文明的碾壓與創造
《項羽本紀》和《高祖本紀》:天翻地覆中的超級對手
《呂太后本紀》:改朝換代,跟性別有關嗎?
文、景、武帝三《本紀》:帝王秘史的可說與不可說
第二卷 說《表》:畫一個網格,把歷史填進去,把人填進去
《三代世表》:中國最早的家譜,是胡編出來的?
《十二諸侯年表》:群雄混戰的時空演示圖
《六國年表》:帝國統一的長時段前奏
《秦楚之際月表》:大王輪流做,本月到我家
漢興以來王侯三《年表》:分封制背後的兩難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高官的任期和下場
第三卷 說《書》:制度變遷,有人在為它背書
《禮書》和《樂書》:中國禮儀與華夏排場
《曆書》:老黃曆裡的政治學
《天官書》:科學為什麼要跟神學糾纏
《封禪書》(上):泰山崇拜與地方精靈
《封禪書》(下):行騙的方士與做夢的帝王
《河渠書》(上):漕運,運什麼,運到哪裡去
《河渠書》(下):一條大河波浪寬,洪水來了就翻天
《平準書》:宏觀調控在漢朝
來吧,開啟我們的閱讀之旅,讓我們跟著陳正宏教授去發現不一樣的完整《史記》。
新書推薦
《時空:〈史記〉的本紀、表與書》
陳正宏 著
簡體橫排
32開 平裝
978-7-101-13965-5
45.00元
原標題:《編輯說丨跟著陳正宏教授,發現不一樣的完整《史記》》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