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後裔助海外滿族人士尋根 籲拯救瀕危滿語

2020-12-19 中國網

中新社吉林10月24日電題:乾隆後裔助海外滿族人士尋根 籲拯救瀕危滿語

中新社記者 蒼雁

「王爺駕到!」但凡認識愛新覺羅·恆紹的人,見面時都會調侃著說上一句。這個有著清代皇室家族血液的男人,也已經習慣這樣的「問候」。作為乾隆皇帝第七世孫,身為吉林市滿族聯誼會會長的他,現在已成了海外滿族人士「尋根問祖」的紐帶。

「我們每年都會接待上百位來自海外的滿族人士,他們都是飄洋過海來尋根的。」恆紹說,全球有很多滿族同胞,「尋根」意在了解自己的祖先。「他們希望知道自己的滿姓,知道自己的祖先是做什麼的。」

吉林市是滿族發祥地,在清代曾是重要的後方補給基地,有著濃厚的滿族文化底蘊。目前,吉林市存有滿族家譜2900多冊,吉林地區檔案館也存有大量滿文資料,已經能夠滿足海外滿族同胞尋根問祖的需求。

但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這些滿文資料,幾十年也翻譯不完。「主要是現在會滿文的人太少了。」恆紹說,目前在全國範圍內,能夠通曉滿文滿語的不足百人,並大多年事已高。

「拯救滿族文化,現在已十分迫切。」恆紹說。

中國歷史上,滿族是唯一兩度建立中原王朝的少數民族,滿族的前身女真族建立了金朝,滿族建立的清王朝則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滿族文化的淵源肅慎文化當時可與中原文化相媲美。

恆紹表示,拯救滿族文化,建設滿族文化基地,是全球滿族同胞的心願。

「有一位在美國居住的老華僑曾專程來到吉林市,他希望了解自己祖先的歷史,不遠萬裡過來查看家譜。」恆紹說,他的滿姓是赫舍裡,當他查到自己的家譜後很激動,流淚不止。

恆紹稱,海外很多滿族同胞對家譜看得很重,其中包括20幾歲的年輕人,都曾輾轉來此尋根。

「對於滿族文化的保護和挖掘,現在官方和民間都已經有所行動。」據恆紹介紹,當地學者正在整理《滿族說部》,這是由滿族民間藝人創作並傳講的一種長篇散文體敘事文學。

「我們從記錄每一個滿族英雄故事開始,以此讓即將消失的滿族文化生動起來,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恆紹表示,希望全球有更多的人關注滿族文化,並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興辦滿族學校,讓滿語和滿文化得以傳承。

他透露,目前吉林市滿族聯誼會正與南方一家企業合作,準備重建吉林地區的小白山望祭殿,讓這處滿族心中的「聖地」恢復到清朝時期的原貌,讓更多的滿族同胞前來尋根,進而促進滿文化的傳承發展。(完)

相關焦點

  • 滿語滿族丨滿語錫伯語同義詞近義詞詞典
    女真是我國東北地區一個古老的民族,女真人經過與周邊民族不斷融合,最終在17 世紀上半葉,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滿族,滿語之名隨之出現。滿語脫胎於女真語,在形成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民族語言成分。本書是對滿語、錫伯語中意思相等或相近的詞彙進行的一次系統梳理。全書共有條目904條,收入的主詞條及派生詞達4800 餘條,內容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醫藥、衛生、歷史、法律、軍事等方面。本詞典作為一部專門性詞典,開創了滿語錫伯語詞典編纂的新思路、新方法,書中滿文選詞和漢文對譯準確、全面、規範,是滿漢文同義詞、近義詞對譯的首部工具書,對傳承滿語、滿文和發揚錫伯語、錫伯文,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 滿語曾是大清的國語,為何大清才滅亡一百來年,滿語幾乎消失殆盡
    隨著女真族和其他民族的不斷融合,最終形成了滿族,滿語便是在這過程中繁衍出來的。隨著滿族的入關,滿語一度成為清朝的貴族語言,人人都以會說滿語為榮。然而,這種語言的光榮卻並沒有維持多久,隨著大清王朝的落幕,滿語也開始逐漸衰退。如今,清朝不過才滅亡一百多年的時間,全國竟然找不到幾個會說滿語的人了。
  • 大力加強滿語研究傳承發展 | 祖國萬歲
    因此,豐厚的滿族語言文化遺產是我國乃至世界文化遺產中的珍寶,滿族語言文化保護調研與開發利用成為國際學術熱點。滿語是滿族文化的載體,承載著深厚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在清代268年歷史中,匯集了浩如煙海的滿文檔案史料。
  • 清朝皇帝上朝,說滿語還是漢語?
    滿族和漢族的語言不同,那麼作為統治者,皇帝跟大臣在交流時候,用的是什麼語言?漢族和滿族大臣本身就存在溝通障礙,語言是很大的問題。更何況,皇帝是滿族出身,是否都能精通兩門語言,還是旁邊有類似的翻譯者?一、清朝前期,滿語為主皇太極時期 ,大部分權貴都是滿族的親貴,此時的清朝就像皇太極的家族聚會,所以不存在溝通障礙,大家都說滿語。
  • 滿語滿族丨日本、日耳曼的滿語文研究與近世歐亞
    不僅如此,德川幕府雖然對於日本民間與海外國家的貿易交流,採取了一定的限制規範,但德川幕府自身出於軍事與外交需求的考量曾積極探求關於海外的相關情報。對於江戶日本對清朝情報搜集的相關議題,大庭脩(《日中交流史話―江戸時代の日中関係を読む》燃焼社,2003)等前輩學者已經有所涉及,然而這些情報具體的傳遞脈絡乃至歷史意義,則仍有進一步闡發的空間。
  • 清朝皇帝上朝時到底說滿語還是漢語?
    影視劇中的多爾袞與皇太極多爾袞認為學習漢文化會極大削弱滿族本身文化傳統所建立起來的優勢,包括滿族打天下的騎射精神,因此要固守滿族優秀的文化傳統,避免被漢族同化。雍正本人也精通漢語,據說只有在罵人時候才說滿語。到了乾隆時期,雍正的這項命令被廢除。但是畢竟已經推廣一段時間,導致滿族官員對滿語的讀寫能力開始大幅度下降。但是乾隆沒有意識到滿語被淘汰是趨勢,仍然不遺餘力地推廣滿語,在多個正式場合,乾隆都說滿語。
  • 外媒稱中國滿族文化認同重新覺醒:年輕人開始學滿語
    參考消息網12月12日報導 外媒稱,一股對滿語、滿族文化重燃興趣的潮流,悄悄在中國滿族人群體中形成。滿族專家認為,滿族年輕人自發學習滿語、關心滿族文化,反映出滿族身份認同的覺醒,而全球化是滿族意識強化的主因,其中網際網路起了很大作用。
  • 距離清朝滅亡不過一百餘年,上千萬的滿族人,那為什麼滿語就迅速...
    固守滿族優秀的文化傳統,避免被漢族同化 。雍正本人也精通漢語,據說只有在罵人時候才說滿語。 到了乾隆時期,雍正的這項命令被廢除。但是畢竟已經推廣一段時間,導致 滿族官員對滿語的讀寫能力開始大幅度下降 。
  • 滿族姓氏的起源,演變及地理分布
    慈禧太后就是這個氏族的後裔。另一個大姓覺羅氏也包括很多分支,皇族愛新覺羅氏就是它的一個分支。    沿用舊姓。這一部分是指沿用金代女真人的姓氏,如完顏氏,富查氏、鈕祜祿(女奚烈)氏等。據《清朝通志·氏族略》稱,滿族共有姓氏647個,其中3/10是見於《金史》的。借用漢姓。歸附滿洲的漢軍旗人,一般都在本姓上加「佳」或「爾佳」,成為佟佳氏,王佳氏,張爾佳氏等。
  • 俄國間諜筆下新疆滿族:滿族人都說滿語
    原先滿族僅指支持清朝徵服中國的諸部落中的一個部落,而後其他講滿語的部落如錫伯索倫達斡爾也開始稱為滿族。所以現時在中國西部地區有四個滿族部族,或稱部落。這些部落各自都知道自己與其他部落相異之處,但同時又都意識到滿埃的共同之點,並以此區別於漢族和其他鄰族。
  • 大清亡了,滿語也消亡了,漢語中保存的滿語詞彙,有哪些?
    直至1644年入關前,這一個甲子的時間,是滿族形成,活動範圍日益擴大,與其他民族尤其是漢族交往越來越頻繁的時期。在這段歷史時期中,滿族作為一個新興民族,充滿活力,蓬勃向上,不斷開拓自己的視野,接受新鮮事務,學習了不少新的生產技術和科學知識。為了適應新的形勢,適應自己的發展,向其他先進民族學習、借鑑是必不可少的。滿語中大量漢語借詞的出現,是順應這種形勢發展的必然結果。
  • 大清亡了,滿語也消亡了,漢語中保存的滿語詞彙,有哪些....
    直至1644年入關前,這一個甲子的時間,是滿族形成,活動範圍日益擴大,與其他民族尤其是漢族交往越來越頻繁的時期。在這段歷史時期中,滿族作為一個新興民族,充滿活力,蓬勃向上,不斷開拓自己的視野,接受新鮮事務,學習了不少新的生產技術和科學知識。為了適應新的形勢,適應自己的發展,向其他先進民族學習、借鑑是必不可少的。滿語中大量漢語借詞的出現,是順應這種形勢發展的必然結果。
  • 國際惟一滿通古斯語研究期刊《滿語研究》創刊20周年
    東北網1月15日電(記者高長利)15日,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省社科聯等國內學術界、期刊界的專家學者120餘人聚集哈爾濱,慶祝黑龍江大學《滿語研究》創刊二十周年。  《滿語研究》創刊於1985年,是國內外唯一的一部滿通古斯語言研究的學術刊物,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盛譽。
  • 滿族風俗考—滿族的歷史文獻(三)
    成書於乾隆9年(1744),詳細記載八旗滿洲各姓氏族源流世系、最初住地及歸附鼻室時間、地點、情由.凡清朝前期得姓及該姓之代表人物之原籍、官階、勳績各立小傳。不收皇族愛新覺羅氏,所載新老滿洲氏族厲史較為完備,為研究滿族族源史必備資料。有乾隆內府刊本傳世,另有阿桂、和坤奉救輯編《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輯要)2卷,於乾隆57年(1792)成書,亦有內府刊本。
  • 認識中國56個民族:「誕生於白山黑水的民族」滿族
    在祭祀祖先時跳神唱滿語神歌,歌頌一年的豐收,或讚頌祖先的功德。薩滿教3、語言文字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滿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滿族文字創立於16世紀末。清中期以後,滿語逐漸被放棄,滿族基本上使用漢語北方方言,只有旗人內部和旗籍官員,在一些特定的場合仍然必須使用滿語。到20世紀80年代,除了東北個別邊遠地區和新疆的錫伯族少數老人尚能使用滿語外,滿語已經消失了。但是,作為曾經廣泛使用的語言,滿語在許多地方的漢語方言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今天東北各地和北京等地的漢語中,還保留有大量的滿語語音和詞彙。
  • 北方方言當中保留的滿語及滿語詞彙
    )中國滿學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20年大多數滿族人已經不懂滿語了。二是大部分滿族人都於乾隆、嘉慶年間從北京遷來拓墾戍邊的,問其祖籍,大部分人便回答:「北京順天府宛平縣轆轆把街、朝帽胡同」。也有少部分人直接回答:「祖籍是長白山」的。因為長白山是滿族的發祥地。    四、八旗是滿族集政治、軍事、生產為一體的社會組織。八旗即正黃旗、正白旗、正藍旗、正紅旗、鑲黃旗、鑲白旗、鑲藍旗、鑲紅旗。
  • 滿族的八大姓氏後來都分別改成了什麼漢姓?看一有沒有你知道的
    事實上在滿族歷史上,愛新覺羅並不算是一個特別有名的滿清八大姓,而是在清朝建立成為國姓,才逐步提高到滿族八大姓的地位,在之前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姓。愛新覺羅他並不是像我們的趙錢孫李一樣,愛新事實上是指部落名字,而覺羅才是真正的姓氏。
  • 清朝皇帝說滿語還是漢語
    毫無疑問是滿族。除了長期佔據電視屏幕的列祖列宗,1990年代後大量冒出的愛新覺羅後裔,也足以讓不屑、驕傲、憂傷等多種情緒在他們心中同時翻湧。不過,與母語的疏離不免讓他們略感尷尬——滿語作為一門基本失去交流作用的死語言,除黑龍江個別地區外,現在絕大多數滿族人都對其非常陌生。 一種流傳於網際網路多年的說法或許會給他們少許安慰——乾隆之後的旗人已全盤漢化,連皇帝自己都不太講滿語了。
  • 滿語消失的最後一瞬
    作為滿族文化的最後遺存地,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三家子屯真正在日常生活中仍以滿語為首選語言的老人不過3位,而且都已經年過八旬。他們去世之時也就是滿語退出歷史舞臺之日。世界上將再沒有活的滿語存在。
  • 滿族八大姓氏都改成了什麼漢姓?其後裔很多成為了明星
    滿族八大姓是指滿族內部八個非常有權勢的姓氏,這些部族屬於滿族內部的貴族階層,擁有很大的權勢,它們緊密圍繞著皇族愛新覺羅形成一個勢力集團,相互利用,形成一股核心的滿族政治力量。如其中的鈕祜祿氏被戲稱為「皇后專業戶」,因為這個姓氏出了6位皇后以及大量的嬪妃,其地位之顯赫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