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林10月24日電題:乾隆後裔助海外滿族人士尋根 籲拯救瀕危滿語
中新社記者 蒼雁
「王爺駕到!」但凡認識愛新覺羅·恆紹的人,見面時都會調侃著說上一句。這個有著清代皇室家族血液的男人,也已經習慣這樣的「問候」。作為乾隆皇帝第七世孫,身為吉林市滿族聯誼會會長的他,現在已成了海外滿族人士「尋根問祖」的紐帶。
「我們每年都會接待上百位來自海外的滿族人士,他們都是飄洋過海來尋根的。」恆紹說,全球有很多滿族同胞,「尋根」意在了解自己的祖先。「他們希望知道自己的滿姓,知道自己的祖先是做什麼的。」
吉林市是滿族發祥地,在清代曾是重要的後方補給基地,有著濃厚的滿族文化底蘊。目前,吉林市存有滿族家譜2900多冊,吉林地區檔案館也存有大量滿文資料,已經能夠滿足海外滿族同胞尋根問祖的需求。
但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這些滿文資料,幾十年也翻譯不完。「主要是現在會滿文的人太少了。」恆紹說,目前在全國範圍內,能夠通曉滿文滿語的不足百人,並大多年事已高。
「拯救滿族文化,現在已十分迫切。」恆紹說。
中國歷史上,滿族是唯一兩度建立中原王朝的少數民族,滿族的前身女真族建立了金朝,滿族建立的清王朝則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滿族文化的淵源肅慎文化當時可與中原文化相媲美。
恆紹表示,拯救滿族文化,建設滿族文化基地,是全球滿族同胞的心願。
「有一位在美國居住的老華僑曾專程來到吉林市,他希望了解自己祖先的歷史,不遠萬裡過來查看家譜。」恆紹說,他的滿姓是赫舍裡,當他查到自己的家譜後很激動,流淚不止。
恆紹稱,海外很多滿族同胞對家譜看得很重,其中包括20幾歲的年輕人,都曾輾轉來此尋根。
「對於滿族文化的保護和挖掘,現在官方和民間都已經有所行動。」據恆紹介紹,當地學者正在整理《滿族說部》,這是由滿族民間藝人創作並傳講的一種長篇散文體敘事文學。
「我們從記錄每一個滿族英雄故事開始,以此讓即將消失的滿族文化生動起來,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恆紹表示,希望全球有更多的人關注滿族文化,並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興辦滿族學校,讓滿語和滿文化得以傳承。
他透露,目前吉林市滿族聯誼會正與南方一家企業合作,準備重建吉林地區的小白山望祭殿,讓這處滿族心中的「聖地」恢復到清朝時期的原貌,讓更多的滿族同胞前來尋根,進而促進滿文化的傳承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