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管後氣管狹窄的危險因素及其處理

2020-12-20 騰訊網

氣管狹窄是呼吸系統疾病中最常見的急重症之一,可引起呼吸困難、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良性氣管狹窄常見的原因是氣管插管後、氣管切開、氣管結核及肺移植術後等,國外氣管狹窄的主要原因是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及肺移植術後,而國內氣管狹窄主要的原因是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術後和氣管結核,氣管插管是良性氣管狹窄最主要的原因,約佔所有病因的 1/3。

目前,低壓高容性帶套囊導管得到廣泛使用,國外報導仍有 1% -4% 患者發生插管後氣管狹窄,國內尚未有相關發病率的報導。

隨著各種醫療技術的開展,各級醫院已加強了對重症患者進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等救治,但對氣管插管相關併發症及危險因素的認識不足,可以預計,插管後氣管狹窄仍有增多的趨勢,我院近年來診治的插管後氣管狹窄患者也逐年增多。

由於插管後氣管狹窄的危害大且治療難度高,值得我們重視和進一步研究。

一、發病機制

肉芽組織增生和氣管軟骨破壞塌陷是插管後氣管狹窄的兩個重要因素。當氣囊和氣管壁之間的張力超過氣管黏膜毛細血管的灌注壓 (20 - 30 mmHg,1 mmHg=0.133 kPa) 時,氣管黏膜即發生缺血性損傷,繼而出現局部水腫及細菌炎症刺激後黏膜潰瘍。

當氣管壁壓力持續升高,對軟骨環的機械壓迫導致軟骨膜血流中斷,同時黏膜潰瘍以及炎症細胞侵蝕軟骨膜,引起軟骨膜炎及軟骨炎,進一步發展則導致軟骨壞死和吸收,出現肉芽組織增生修復和(或)軟骨支架結構破壞,最終導致氣管狹窄。

其中,成纖維細胞增生、炎症細胞浸潤(包括嗜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分泌轉化生長因子 -β(TGF-β)、血小板衍生因子 (PDGF)、表皮生長因子(EGF)、IL-1 及腫瘤壞死因子(TNF) 等,均參與肉芽組織的增生過程。

二、危險因素

插管後氣管狹窄主要的危險因素是插管套囊壓力、插管時間、導管型號大小以及其他因素。

1.插管套囊壓力和插管時間:氣管插管後並發氣管狹窄主要與插管套囊壓力過大或留置時間過長有關。球囊壓力越大,氣管壁損傷的發生率越高,氣管壁損傷程度和氣管狹窄的形成與氣管插管球囊壓迫的時間呈正相關。

當套囊對氣管壁的壓力達到40 - 80 mmHg,氣管黏膜缺血壞死脫落、氣管軟骨間血流中斷,甚至造成氣管壁穿孔、破裂等嚴重的併發症;而當氣囊壓力達到 100 mmHg 維持 15 min,基膜開始分離,黏膜基質暴露,4h 後損傷和炎症則可侵入滲透至軟骨,臨床上,氣管插管留置時間更多是決定於患者基礎病的情況;

而對於導管套囊的囊內壓,多數醫師熟知充氣壓力不能過大,但由於絕大多數醫院沒有常規採用測壓儀進行壓力監測,並且往往過於信任目前普遍使用的低壓高容套囊的安全性,導致對氣管插管套囊壓力監測的重視不夠。

2.導管型號:插管導管型號大小是插管後氣管狹窄另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危險因素,但大多數醫師對導管型號大小在氣管狹窄發生中的地位認識和重視不足。

我們通過動物試驗發現,在一定的導管型號和留置插管時間條件下,單純加大氣管插管導管套囊壓力並不能導致實驗動物氣管狹窄,套囊內充氣壓力並非插管後並發氣管狹窄的唯一危險因素。

而在相同的加大氣管插管壓力和插管時間的情況下,導管型號越大,對氣管壁損傷越大,越容易導致插管後氣管狹窄。

另外,我們對 17 例插管後氣管狹窄的患者危險因素進行回顧性分析顯示,使用插管導管型號分別為 I.D.7. 0(1 例)、I.D.7.5(11 例)和 I.D.8.0(5 例),也提示型號偏大的插管導管與插管後狹窄密切相關,但由於例數少,尚需進一步觀察。

雖然目前國內外鮮有這方面的研究,但我們現有的研究資料表明,導管的型號大小是插管後狹窄發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選擇合適型號的氣管插管導管可避免或減少氣管狹窄的發生。

3.其他:插管後氣管狹窄的潛在危險因素還包括感染、氣管黏膜損傷或創面癒合不良、遺傳因素及瘢痕體質等。

三、處理

外科切除狹窄段和端端縫合術是治療氣管狹窄的經典方法,根據病變範圍,外科切除氣管狹窄段 1-5 個軟骨環,手術成功率可達 92. 8%。但若狹窄範圍過長、狹窄段接近聲門或伴有複雜的基礎疾病等因素則不適合手術治療,且術後的吻合口也有再狹窄的可能。

另一方面,患者的意願、手術的創傷風險及併發症等情況也是外科手術需要考慮的因素。近年來隨著呼吸內鏡技術的迅速發展,多種、聯合的介入治療方法可供選擇。

1.球囊擴張:經支氣管鏡下球囊擴張術主要用於纖維瘢痕收縮後的狹窄,由於操作簡便、併發症少、可重複進行、效果良好,可作為插管後氣管狹窄的首選手段之一。應用球囊治療插管後狹窄的長期療效根據不同的狹窄類型可達 30% -70%,並且其併發症明顯低於外科手術。

但球囊擴張治療後常常發生再狹窄,對於多次球囊擴張後臨床症狀仍未緩解或反覆出現氣道再狹窄甚至合併氣道軟化或塌陷的患者,則需考慮支架等其他方法。

2.冷凍治療:凍融療法治療氣道狹窄的最大優勢是可改善膠原的合成,使瘢痕性成纖維細胞向正常的成纖維細胞分化,從而減輕瘢痕組織、肉芽組織增生,因此適用於治療肉芽組織增生及瘢痕收縮性狹窄。

3.雷射:雷射具有方向性好、功率高、起效快,而且對周圍的組織刺激較小等優點,適用於瘢痕組織增生等,但相關併發症的發生率較高,如氣道損傷、出血、感染、著火等。目前可用於氣道的雷射有 Nd:YAG 雷射、鈥雷射、CO2 雷射等,常作為綜合治療的方法之一。

4.APC 及高頻燒灼:由於對局部的刺激較大,促進肉芽增生明顯,不宜作為常規的狹窄消融技術。

5.支架:支架是治療氣管狹窄的重要手段之一,可分為金屬支架和矽酮支架。金屬支架能通過可彎曲支氣管鏡快速、便捷置入,解除氣道阻塞,遠期併發症主要有肉芽組織增生(12. 8% - 36. 7%)、支架斷裂 (3.2% -5.1%) 及支架移位等。

其中肉芽組織增生是最常見的併發症,並有可能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使其在臨床應用中受到了限制,2005 年美國 FDA 提出在良性氣道狹窄中,金屬支架置入只能在應用其他治療方法(如外科手術及矽酮支架置人)無效後才能選擇,不推薦其作為過渡性的治療手段。

但近年來,國內學者對金屬支架進行改良,如「李氏」可回收支架、二端內凹的支架等,並且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但仍需慎重使用。矽酮支架組織相容性好,不容易刺激肉芽組織增生 (7% - 20%) 且容易取出,療效確切,已廣泛應用於良性氣道狹窄的治療。

2014 年國內已引進使用矽酮支架,但其需要全身麻醉經硬鏡下操作,有一定創傷性。近年開發的新型氣道支架亦顯示了其良好的療效,如絲裂黴素 C 洗脫生物降解支架和高分子共聚物可吸收支架等。

6.局部藥物治療:目前常用的藥物有絲裂黴素 C 和長效皮質類固醇(曲安奈德等),可通過局部注射、塗搽等方法處理氣道局部肉芽或瘢痕組織。絲裂黴素 C 通過抑制纖維母細胞增殖和細胞外基底蛋白的合成,從而可調節傷口的癒合及瘢痕形成。

曲安奈德能抑制成纖維細胞增生,減少膠原合成,同時可增加膠原酶活性,加速膠原纖維及基質降解。

我們對 17 例經包括 APC、高頻電刀、冷凍、球囊擴張等常規的呼吸介入綜合治療效果不良的創傷性氣管狹窄患者局部注射曲安奈德 (3 次,每次 40 - 80 mg,平均注射間隔時間 19 d),氣管狹窄率改善 50. 6%(20% - 90%)。

再狹窄的治療間隔時間由術前的 (11±5)d 增加到術後的 (99 ±56)d,結果提示局部注射曲安奈德聯合常規呼吸介入方法,可明顯延長難治性良性中央氣道狹窄再狹窄的時間,且安全性高。

Ortiz 等報導對插管後氣管狹窄的 18 例兒童患者早期採用支氣管鏡下球囊擴張 + 局部應用絲裂黴素,平均隨診 36 個月,效果良好。

7.綜合治療:近年來,出現了不少新的氣道介入方法,原有的介入方法也在不斷改進、完善,但單一療法的療效不佳。因此,根據氣道狹窄的病變基礎,綜合選用多種針對性的介入治療方法、揚長避短是目前氣道介入技術治療插管後氣管狹窄的趨勢。

一般來說,對病變較局限(不超過 4 cm)、沒有合併氣管軟化等非複雜性氣管插管後狹窄,可根據病變情況綜合採用球囊擴張、冷凍、雷射、局部藥物治療等方法,必要時結合氣道支架,大多數患者可獲得良好的效果。

同時,治療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根據情況適時調整方案,也是取得滿意療效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已有報導對插管後氣管狹窄患者採用多種氣道介入方法並取得較好的療效。

綜上所述,插管後狹窄是良性氣管狹窄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的危險因素包括氣管插管套囊的壓力、插管時間、插管導管型號等,尤其需重視插管型號在發生插管後狹窄中的作用。

外科手術仍然是目前治療插管後氣管狹窄的經典方法,近年來隨著對插管後氣管狹窄病變基礎的認識不斷深入、各種氣道介入方法的不斷出現及完善,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根據狹窄病變的性質以及各種介入方法的作用機制和特點,針對性聯合多種介入方法治療插管後氣管狹窄可取得良好的療效,同時,治療過程中需密切觀察、根據情況適時調整方案。

文章作者:李時悅蘇柱泉

文章摘自《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2014年8月第37卷第8期 P561-562

相關焦點

  • 氣管插管有後遺症?
    最終被醫生診斷為氣管切開術後喉氣管重度狹窄,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氣管插管也有後遺症?北醫三院耳鼻喉科副主任王麗介紹,氣管插管造成喉氣管狹窄的原因比較複雜,大致有四類。  器械因素 選用的插管太粗、管芯太長,插管外套囊充氣過多,插管的質量不好,浸泡的消毒液或塗抹於其表面的潤滑劑直接刺激喉氣管黏膜等,都容易造成喉內創傷。
  •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首例先心病合併氣管狹窄患兒的同期矯治手術
    由於室間隔缺損巨大,心臟擴大很明顯,除此之外,CT顯示小雪聲門下氣管有嚴重的狹窄,最窄處不到3毫米。治療變得更加棘手,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風險。但我院心外科團隊並沒有因此退縮,因為大家深知,如果放棄手術治療,小雪將隨時面臨生命危險。在吳清玉教授和張明奎院長的指導下,心外科團隊決定為小雪同期進行先心病矯治和氣管成形,一次性徹底解決困擾孩子已久的兩個疾病。
  • 【頭條】2015 DAS指南更新:非預期困難氣管內插管的管理
    麻醉誘導前,所有患者體位擺好,並進行預充氧(preoxygenated)處理。神經肌肉阻滯劑可促進面罩通氣和氣管內插管的進行。每一次喉鏡檢查和氣管內插管的嘗試都可能損傷氣道,且當插管失敗後,後續嘗試的成功率也會逐漸降低,同時會降低使用SAD裝置進行氣道復甦的有效性。因此,指南建議,一名醫師插管嘗試最多3次,第4次應由一名更有經驗的醫師完成。若第4次插管也失敗,則要宣布插管失敗,並執行B計劃。
  • 術中不需插管呼吸 摘除氣管腫瘤
    南都訊 記者侯玉曉 通訊員遊玉華 手術中病人不需要呼吸,不需要氣管插管通氣,竟能生命平穩!近日市中醫院在ECMO輔助下,成功救治一例氣管腫瘤幾乎完全堵塞管腔的病例。這是近年來國內罕見、省內首例由ECMO輔助下完成的氣道腫瘤切除手術。
  • 氣管狹窄一線天,呼吸猶如拉風箱,上海專家讓一歲的甘肅寶寶重生了!
    圖說:術前術後的氣管對比圖 來源/醫院供圖1歲大的嘉嘉來自甘肅,患有嚴重的先天性氣管狹窄,剛出生便有嚴重的氣急症狀。反覆發作的肺炎,讓嘉嘉每次都要用呼吸機才能搶救過來,唯一的希望是手術治療。去年底,嘉嘉一家來到了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在兒中心氣管治療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嘉嘉手術順利,趕在春節前出院了。
  • 【愛兒小醉】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氣道異常:發生率和相關因素
    與獲得性氣道異常發生率增加相關的獨立危險因素有:體重<10 kg,早產,存在基因遺傳症候群,主動脈弓離斷,雙主動脈弓,主動脈弓畸形,肺動脈畸形,以及心臟發育不良(右心或左心)(表5)。通過PeDIR來確認是否多次操作會增加困難插管的發生率,結果發現,困難插管的發生率在第一次醫療操作和之後的醫療操作中均為1.1%。
  • 與生命競速——記武漢新冠肺炎救治氣管插管小分隊
    與生命競速——記武漢新冠肺炎救治氣管插管小分隊新華社武漢3月7日電 題:與生命競速——記武漢新冠肺炎救治氣管插管小分隊新華社記者黎昌政、廖君「要插管了!」裹著隔離服、戴著護目鏡,氣管插管小分隊隊員、麻醉醫生王晶晶,示意其他人退到病房另一邊。
  • 學會這招 氣管插管併發症發生率分分鐘下降
    統計科室2016年9月-11月共收治1 268位患者,其中氣管插管人數為454人,插管率為35.80%。據臨床觀察,患者留置氣管插管時間多數超過5天,拔管後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口唇潰爛、血性分泌物、聲音嘶啞等現象。對此類患者常規行氣管鏡取樣痰培養,結果顯示,感染率明顯高於無人工氣道患者。且留置氣管插管患者多數比較煩躁,脫管風險較高。科室經過臨床實踐,採取了相應預防措施,但效果欠佳。
  • 氣管插管引起唇部壓力性損傷,護士哪裡做錯了?
    完善術前相關檢查,於2020-6-22在全麻下行橋腦小腦角病損切除術,術畢帶氣管插管返回病房,持續心電監護及呼吸機輔助呼吸,神志鎮靜狀態。2020-6-23 00:00,患者神志模糊,遵醫囑試脫呼吸機,予氣管插管處氧氣吸入,於2020-6-23 08:00拔除氣管插管。
  • 氣道狹窄患者的圍術期麻醉管理
    麻醉誘導予咪達唑侖2mg、丙泊酚100mg、羅庫溴銨30mg、舒芬太尼20ug、地塞米松10mg誘導,面罩通氣1級,可視喉鏡暴露聲門,經口順利插入ID 6.0螺紋氣管導管,插管過程無阻力,導管固定於距門齒25cm處,纖支鏡觀察定位導管順利通過氣管狹窄處。聽診雙肺呼吸音對稱,連接呼吸機,VT 400ml、f 12bpm、PEEP5cmH2O ,氣道壓維持於16-17cmH2O 。
  • 全球及中國氣管插管固定裝置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2017...
    第八章 ,本章分析中國市場氣管插管固定裝置的進出口貿易現狀及趨勢,重點分析中國氣管插管固定裝置產量、進口量、出口量(萬臺)及表觀消費量關係,以及未來國內市場發展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等。  第九章 ,重點分析氣管插管固定裝置在國內市場的地域分布情況,國內市場的集中度與競爭等。
  • 極限狀態下,氣管插管會有難度嗎?
    拋出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最近發現很多年輕醫生在全麻誘導插管的時候對麻醉的安全性完全把關不足。為了達到最大的肌松效果,他們往往在給入各種藥物很長時間才進行氣管插管。殊不知,給入誘導藥物後的每一秒鐘都是最危險的時刻。從安全角度,我們應當儘量縮短這個時間。因此,才有人把這個階段形象比喻為飛機的起飛階段。
  • 病例分享丨剖宮產硬膜外麻醉異常廣泛阻滯致氣管插管全麻手術1例
    本文將對我院近期在連續硬膜外麻醉下實施剖宮產術時,導致異常廣泛阻滯行氣管插管全麻1例患者進行臨床分析,觀察剖宮產患者實施硬膜外麻醉時出現異常廣泛阻滯時的臨床表現及處理,探討硬膜外麻醉用於臨床剖宮產患者導致異常廣泛阻滯的有效預防方法。現將結果報導如下。
  • 離危險最近的人:「插管敢死隊」為患者搏一線生機
    --------------------------醫生們清楚,新冠肺炎患者最危險的地方是口腔:口腔張開時,帶有病毒的高濃度氣溶膠會從氣道噴湧而出。為患者實施氣管插管術的醫生此時首當其衝,成為離險境最近的人——二三十釐米的距離,最大範圍的暴露。在武漢多家醫院,為插管組成的醫生團隊被稱為「插管敢死隊」。這份工作需要如臨大敵的謹慎,也需要一點視死如歸的勇氣。
  • 北京哪個氣管狹窄醫院好
    北京哪個氣管狹窄醫院好,當氣管切開部位過高,損傷第1軟骨環,可引致環狀軟骨糜爛、炎性病變和難於糾治的環狀軟骨下重度狹窄。  氣管切開時,切除過多的氣管前壁組織,日後可形成大量肉芽組織和纖維瘢痕組織,氣管導管壓迫氣管前壁,引致切口上方組織向內塌陷以及氣管導管外連接的管道過重壓迫氣管壁,致組織受壓糜爛,日後均可形成纖維瘢痕組織。  此外,用以封閉氣管腔的氣管導管外氣囊充氣過多壓力過高,亦可壓迫氣管壁全周,引致組織糜爛壞死,嚴重者日後形成環狀瘢痕性狹窄,甚或產生氣管食管瘻和氣管無名動脈瘻。
  • ICU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及防護措施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是指原無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氣管插管和機械通氣治療後48 h 或原有肺部感染用呼吸機48 h 後發生新的病情變化,臨床高度提示為一次新的感染,並經病原學證實,或在人工氣道拔管48 h 以內發生的肺部感染
  • 英語視頻-氣管插管和機械通氣
    醫學英語-聽聽WHO怎樣介紹新型冠狀病毒英語視頻-ECMO體外膜肺氧合學學發表在新英格蘭雜誌上關於新冠肺炎的文章英語視頻-WHO解析新冠病毒(附視頻文本和解析)醫學英語-「超級傳播者」You may receive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氣管內插管
  • 專業英語學習:Laryngotracheal Reconstruction(喉氣管重建)
    聲門和聲門下狹窄,雖然很少見,但無論從外科醫生還是麻醉師的角度來看,都可能危及生命,難以處理。先天性喉閉鎖和先天性喉蹼可能致命,除非在出生時進行緊急氣管切開術。當產前診斷時,這種幹預可以在胎盤分離前進行,稱為胎盤支持手術,或宮內分娩手術治療。未被識別的喉蹼可能導致分娩後不久死亡。治療取決於喉梗阻的嚴重程度。在某些情況下,缺損嚴重到需要立即插管或氣管切開術。
  • 她借用胸罩帶發明改良式氣管插管固定帶,一個成本...
    插過氣管插管的人都知道,那滋味,是一種痛苦的回憶。氣管插管,不僅讓人喉嚨痛,傳統的固定導管用的膠布、寸布帶,也讓人十分不適。而對於醫護來說,清理氣管插管患者的口腔,也是件繁瑣的事情。另外,氣管插管固定不當,後果嚴重時甚至導致患者死亡。
  • 直擊氣管切開插管手術!70歲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獲救
    江蘇援湖北醫療隊員、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中心主任醫師喬莉正在為一名70歲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進行氣管切開手術。手術開始前,江蘇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齊栩向現代快報記者介紹,氣管切開手術在平時並不困難,但為新冠肺炎患者手術時,醫護人員的工作難度就大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