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生命競速——記武漢新冠肺炎救治氣管插管小分隊

2021-01-10 人民日報海外網

與生命競速——記武漢新冠肺炎救治氣管插管小分隊

新華社武漢3月7日電 題:與生命競速——記武漢新冠肺炎救治氣管插管小分隊

新華社記者黎昌政、廖君

「要插管了!」裹著隔離服、戴著護目鏡,氣管插管小分隊隊員、麻醉醫生王晶晶,示意其他人退到病房另一邊。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光谷院區ICU病房裡,躺著一位有多種基礎疾病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王晶晶小心打開患者口腔,觀察氣道情況,將可視喉鏡插入,又快又準地將呼吸機軟管插進患者聲門。

幾乎同時,護士在導管近端接上呼吸機,患者氧飽和度迅速提升,監測儀器提示插管成功……

新冠肺炎救治過程中,無創呼吸機不能滿足病人需要時,需要氣管插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光谷院區、中法新城院區是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定點醫院,是需要插管的病人最多的醫院,兩支插管小分隊冒著風險與死神賽跑,為患者爭取生的希望。

深夜,電話鈴響起。「病人需要緊急氣管插管!」「好,馬上到!」熟練穿上隔離服,戴上護目鏡,套上3層手套,罩上頭罩,插管小分隊隊員很快出現在病人面前。

「要求氣管插管,意味著病人一腳已踏進鬼門關。必須爭分奪秒,從死神手裡搶人。」光谷院區插管小分隊隊長高峰說。

「我們只有一次機會。」高峰說,「平時,在藥物作用下病人自主呼吸暫停後,身體裡氧氣儲備可為醫生操作留下兩分鐘。但新冠肺炎病人身體氧儲備少,從注射藥物到操作結束,留下操作時間不到90秒。」

「給麻醉醫生的機會只有一次,必須一次成功。」高峰說:「插管要快要準。」

而在新冠肺炎這個特殊的戰場上,麻醉醫生穿上防護服,霧氣擋住護目鏡,視線變得模糊不清;戴3層手套,原本靈活的雙手變得笨拙;呼吸困難和心跳加速,也增加了操作難度。

麻醉醫生只能在護目鏡霧氣的斑駁間,尋找較清楚的部分,憑著感覺完成這個「一失萬無」的工作。

遲曉慧和鄭紅波克服種種困難,在ICU病區,從白天一直戰鬥到次日凌晨2點,完成了中法院區最早4例氣管插管任務。

「穿上防護服,戴上3層手套,觸感、視線都差了,動作也變得不流暢。但插管小分隊的操作越來越熟悉,越來越準。」高峰說。

插管還需急中生智。一位肥胖重症患者需要氣管插管,嘴巴不能完全張開,先進的可視喉鏡放不進去。麻醉師錢巍情急之下,換用傳統老式喉鏡,完全靠經驗和手感取得成功。

他們還是生命的忠實守護者。一天,麻醉師王楠在重症ICU內給一名患者順利進行了氣管插管。正當她調整鎮靜藥物劑量、呼吸機參數時,病人心率突然從110次/分快速下降至30次/分,面臨心跳驟停危險……

王楠毫不猶豫衝了上去,給病人實施胸外按壓,同時呼叫周圍護士來同時用藥。2分鐘後,病人心率逐漸恢復正常……

插管隊員每天工作都很累。每次,插完管觀察病人沒有異樣後,會在ICU病區待命,保持原地不動,儘量節省體力。「等休息稍微緩過神來,剛才還悶熱難受,現在卻感覺後腰發涼,裡面衣服被汗浸透了。」那天,錢巍穿著防護服在ICU病區獨自完成4例插管。

同濟醫院麻醉科副主任兼黨支部書記萬裡說,每例氣管插管,都是從「鬼門關」搶生命。麻醉醫生臉貼近病人口鼻處實施氣管插管,近距離直面病人呼吸道。氣管插管暴露聲門瞬間、氣管插管時,病人會噴射出大量病毒氣溶膠。

這背後,是醫護人員一次次身陷感染危境。在這場不見硝煙的戰鬥中,有一種令人動容的「英勇」。

而這在麻醉科醫生看來,是理所當然。「我們不上,誰上?」萬裡說,小分隊隊員徵集令發出後,不到半小時,全院報名人數達100人。

在同濟醫院,目前有40多人的插管小分隊隊員在奮戰,截至目前完成氣管插管近200例,無一例失敗。

雖然很累,但最近令隊員們感到寬慰的是:「更多病人可以拔管,脫離呼吸機輔助啦!」

責編:

31736916,.與生命競速——記武漢新冠肺炎救治氣管插管小分隊,.2020-03-08 11:14:45,.,.

相關焦點

  • 「每例插管,都是從鬼門關搶生命」
    原標題:「每例插管,都是從鬼門關搶生命」   新華社武漢3月7日電(記者黎昌政、廖君)「要插管了!」裹著隔離服、戴著護目鏡,氣管插管小分隊隊員、麻醉醫生王晶晶,示意其他人退到病房另一邊。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光谷院區ICU病房裡,躺著一位有多種基礎疾病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 決戰ICU:全力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
    全力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決戰ICU(報告文學)光明日報武漢一線報導組2月11日,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ICU病房內,來自北京協和醫院的醫護人員在病床旁查房交班。30張病床上躺滿新冠肺炎患者,過半被呼吸機面罩罩住口鼻,氣管插管者不在少數。監測儀的尖銳警報音此起彼伏,屏幕上數字閃爍如同交通信號燈,隨時有「叫停」生命之流的可能。儘管已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工作三年多,但侯果從未面對過這麼密集的危重病人。來不及發怔。
  • 插管小分隊裡的「女戰士」
    來源:央視網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治療當中,關口前移,及時進行氣管插管可以減少病人因缺氧造成的死亡。在武漢的重症醫院裡就有這樣的一支支插管小分隊,冒著風險與死神賽跑,一次次為患者爭取生的希望。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其中的一位麻醉醫生。
  • 勇往直前 守護生命:記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尖刀...
    抗疫期間,同濟醫院主動改造兩個院區,收治了3300多名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成為武漢集中收治重症患者最多的定點醫院。在救治患者過程中,同濟醫院與40支援鄂醫療隊、5000餘名醫務人員一起,組建了插管、護心、中醫藥、康復等8支小分隊,被形象地稱為重症患者救治的「尖刀連」——以「關口前移、多學科合作、精準管理」的科學救治理念,為提高重症患者救治率作出了突出貢獻。
  • 在最後一道防線和「死神」對決 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的驚心搶救記
    「炎症風暴」侵襲、氧合指數跌落至1%、心臟一度驟停……三次死裡逃生後,2月26日,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嚴強,終於在6天後拔除氣管插管,脫離有創呼吸機,迎來新生。在與「死神」的較量中,30多歲的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韓傑是毫不知情的。2月13日,他突發呼吸衰歇,命懸一線。
  • 在最後一道防線和「死神」對決——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的驚心搶救記
    「炎症風暴」侵襲、氧合指數跌落至1%、心臟一度驟停……三次死裡逃生後,2月26日,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嚴強,終於在6天後拔除氣管插管,脫離有創呼吸機,迎來新生。 在與「死神」的較量中,30多歲的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韓傑是毫不知情的。2月13日,他突發呼吸衰歇,命懸一線。
  • 「挽救生命我們義不容辭」——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戰疫掃描
    作為新冠肺炎孕產婦定點救治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成立了孕產婦救治的專門病區,以東院產科醫護救治力量為班底,聯合新疆醫療隊呼吸和內分泌專家以及護理人員,對每一例孕產婦組織多科室會診。截至3月15日,東院區共救治新冠肺炎孕產婦32人,出院30人,迎來了17個新生命,做到了「孕產婦零死亡,新生兒零感染」。
  • 18位麻醉醫生組成「插管敢死隊」,爭分奪秒搶救病人
    楚天都市報2月20日訊(記者李曼英 通訊員童萱)新冠肺炎病情進展快,重症病人會出現嚴重的呼吸衰竭,實施氣管插管進行有創呼吸支持治療,可以搶回更多的生命。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有一支由來自5家醫院的18位麻醉醫生組成的一支混編的「插管敢死隊」。
  • 勇往直前 守護生命(一線抗疫群英譜)——記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同濟醫院醫療小分隊隊員在為患者加油鼓勁。資料照片「無論病情多重,我們都不能放棄。」回憶起抗擊疫情最吃勁的時候,華中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附屬同濟醫院院長王偉感慨萬千。抗疫期間,同濟醫院主動改造兩個院區,收治了3300多名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成為武漢集中收治重症患者最多的定點醫院。
  • 天津一名一線專家確診,曾多次為新冠肺炎患者氣管插管、深靜脈穿刺等
    第136例患者,男,41歲,為天津市海河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在海河醫院參與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診療工作,重點負責危重患者的搶救工作,多次為新冠肺炎患者行氣管鏡、氣管插管、深靜脈穿刺等有創操作。該患者2月25日出現發熱,26日第一次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27日第二次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經市專家組診斷為天津市第136例病例,分型為普通型。
  • ...已能發音並下床行走 武漢協和醫院救治一名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
    近日,在武漢協和醫院ICU,一名患者的成功康復鼓舞著所有醫務人員的心。原來,那是一名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經過治療,他的病情已經逐漸好轉,身體狀況極大恢復。回首從收治到現在的治療過程,多名醫務人員表示如在昨日。
  • 新冠肺炎病例救治中麻醉醫生感染為何遠低於非典?
    在4月3日舉行的中國麻醉宣傳周媒體分享會上,中華醫學會麻醉分會副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王天龍教授表示,麻醉醫生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特別是在給危重症患者插管時十分危險,之所以能將感染風險降到最低,是因為採取了新技術,優化了麻醉方案,防護措施更嚴密。
  • 生命至上——聚焦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攻堅
    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黨中央一開始就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把醫療救治工作擺在第一位,盡最大努力救治患者,最大限度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伴隨時間推移,從武漢到湖北再到全國,治癒患者人數不斷上升。
  • 一線抗疫群英譜:插管小分隊裡的「女戰士」
    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治療中,關口前移,及時進行氣管插管,可以減少病人因缺氧造成的死亡。在武漢的重症醫院裡就有這樣的一支支插管小分隊,冒著風險與死神賽跑,一次次為患者爭取生的希望。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其中一位麻醉醫生。
  • 直擊氣管切開插管手術!70歲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獲救
    江蘇援湖北醫療隊員、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中心主任醫師喬莉正在為一名70歲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進行氣管切開手術。手術開始前,江蘇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齊栩向現代快報記者介紹,氣管切開手術在平時並不困難,但為新冠肺炎患者手術時,醫護人員的工作難度就大了很多。
  • 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 三名危重患者氣管切開手術成功
    黑龍江日報3月9日訊 為有效應對危重症患者的呼吸衰竭,近日,在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哈醫大一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費東生與哈醫大二院重症醫學科A區主任葉明,先後成功為救治中心的三名危重症氣管插管患者實施了氣管切開手術。
  • 「不放棄每一個生命」——湖北成功治癒3600餘名80歲以上新冠肺炎...
    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疫情暴發以來,援鄂醫療隊和湖北武漢醫務工作者並肩作戰,湖北省已治癒80歲以上新冠肺炎患者3600多人。當疫情襲來,一些高齡老人受到新冠肺炎和基礎性疾病的多重侵襲,有的生命垂危。不放棄每一個生命——中國的抗疫鬥爭中,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始終被放在第一位。
  • 記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重症救治醫療隊
    凌晨1時許,47歲的徐玉蘭(化名)輾轉反側,她從床頭櫃裡拿出紙筆,一筆一畫寫著:  「這段日子,我飽受新冠肺炎的折磨,是你們的專業和敬業,一次次把我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這份恩情我無以為報,但我會讓自己的孩子記得,浙江的醫護人員,給了媽媽重生的機會。」  短短幾行字,徐玉蘭寫了很久。15天前,她順利拔除氣管插管,恢復自主呼吸,成功熬過呼吸窘迫期。
  • 西安交大一附院世界首創全磁導航氣管插管技術無需開放患者氣道 極...
    西安發布訊 7月25日,記者從西安交大一附院獲悉,由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呂毅教授團隊首創的全磁導航氣管插管技術,已於7月23日成功應用於臨床。據檢索,該項技術為世界首創,對於新冠肺炎疫情下救治危重患者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