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插管有後遺症?

2020-12-20 多彩貴州網

  張秀花 張平

  最近,一位男患者因聲音嘶啞、呼吸困難,不能平臥入睡而就診。最終被醫生診斷為氣管切開術後喉氣管重度狹窄,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氣管插管也有後遺症?北醫三院耳鼻喉科副主任王麗介紹,氣管插管造成喉氣管狹窄的原因比較複雜,大致有四類。

  器械因素 選用的插管太粗、管芯太長,插管外套囊充氣過多,插管的質量不好,浸泡的消毒液或塗抹於其表面的潤滑劑直接刺激喉氣管黏膜等,都容易造成喉內創傷。

  技術因素 技術不熟練,操作粗暴,麻醉不充分是造成喉插管創傷的常見原因。

  患者因素 患者咳嗽、吞咽,吸痰使喉內插管錯位;留置插管後,患者咽喉分泌物增多、瀦留,藥物毒副作用或細菌汙染,使喉黏膜表面的纖毛清潔功能受到損害;胃內容物反流至咽部並進入喉部,引發感染、形成潰瘍及生長肉芽組織;鼻胃管的存在,促使酸性液體反流,導致環狀軟骨板區域的壓迫性潰瘍和壞死;氣管切開術的創口發生感染。

  插管留置時間 儘管插管留置時間過久是引起喉內創傷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對於留置的「安全」時限,尚無完全一致的意見。一般認為,成人插管後留置5天至7天就應考慮改行氣管切開術。

  王麗稱,喉氣管狹窄是耳鼻喉科的難治性疾病,表現為呼吸困難及發音功能障礙。它分為先天性和後天獲得性狹窄(又稱:瘢痕性狹窄)。目前,導致後者出現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各種意外,如交通事故、頸部刀割傷等造成的喉氣管外傷;二是喉氣管插管導致的插管損傷。以往,喉氣管狹窄的治療需在頸部開口,放置喉模,現在採用較多的是微創氣囊擴張術,創傷小、恢復快,一周左右即可出院。

相關焦點

  • 插管後氣管狹窄的危險因素及其處理
    良性氣管狹窄常見的原因是氣管插管後、氣管切開、氣管結核及肺移植術後等,國外氣管狹窄的主要原因是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及肺移植術後,而國內氣管狹窄主要的原因是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術後和氣管結核,氣管插管是良性氣管狹窄最主要的原因,約佔所有病因的 1/3。
  • 術中不需插管呼吸 摘除氣管腫瘤
    南都訊 記者侯玉曉 通訊員遊玉華 手術中病人不需要呼吸,不需要氣管插管通氣,竟能生命平穩!近日市中醫院在ECMO輔助下,成功救治一例氣管腫瘤幾乎完全堵塞管腔的病例。這是近年來國內罕見、省內首例由ECMO輔助下完成的氣道腫瘤切除手術。
  • 氣管插管引起唇部壓力性損傷,護士哪裡做錯了?
    完善術前相關檢查,於2020-6-22在全麻下行橋腦小腦角病損切除術,術畢帶氣管插管返回病房,持續心電監護及呼吸機輔助呼吸,神志鎮靜狀態。2020-6-23 00:00,患者神志模糊,遵醫囑試脫呼吸機,予氣管插管處氧氣吸入,於2020-6-23 08:00拔除氣管插管。
  • 極限狀態下,氣管插管會有難度嗎?
    拋出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最近發現很多年輕醫生在全麻誘導插管的時候對麻醉的安全性完全把關不足。為了達到最大的肌松效果,他們往往在給入各種藥物很長時間才進行氣管插管。殊不知,給入誘導藥物後的每一秒鐘都是最危險的時刻。從安全角度,我們應當儘量縮短這個時間。因此,才有人把這個階段形象比喻為飛機的起飛階段。
  • 與生命競速——記武漢新冠肺炎救治氣管插管小分隊
    與生命競速——記武漢新冠肺炎救治氣管插管小分隊新華社武漢3月7日電 題:與生命競速——記武漢新冠肺炎救治氣管插管小分隊新華社記者黎昌政、廖君「要插管了!」裹著隔離服、戴著護目鏡,氣管插管小分隊隊員、麻醉醫生王晶晶,示意其他人退到病房另一邊。
  • 學會這招 氣管插管併發症發生率分分鐘下降
    經過全體圈員投票,最終選出本期活動主題為:降低NICU患者氣管插管併發症發生率。名詞定義:氣管插管即臨床上為促進患者氣道通暢,將一種特製導管經聲門置入氣管的技術,包括經鼻氣管插管和經口氣管插管。氣管插管併發症即患者留置氣管插管期間,出現與之有關的異常情況,包括堵管、移位、感染、口唇擠壓傷、脫管、氣道黏膜損傷等。
  • 英語視頻-氣管插管和機械通氣
    醫學英語-聽聽WHO怎樣介紹新型冠狀病毒英語視頻-ECMO體外膜肺氧合學學發表在新英格蘭雜誌上關於新冠肺炎的文章英語視頻-WHO解析新冠病毒(附視頻文本和解析)醫學英語-「超級傳播者」You may receive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氣管內插管
  • 醫生腦洞有多大?她借用胸罩帶發明改良式氣管插管固定帶,一個成本...
    插過氣管插管的人都知道,那滋味,是一種痛苦的回憶。氣管插管,不僅讓人喉嚨痛,傳統的固定導管用的膠布、寸布帶,也讓人十分不適。而對於醫護來說,清理氣管插管患者的口腔,也是件繁瑣的事情。另外,氣管插管固定不當,後果嚴重時甚至導致患者死亡。
  • 全球及中國氣管插管固定裝置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2017...
    第七章 ,本章重點分析氣管插管固定裝置上下遊市場情況,上遊市場分析氣管插管固定裝置主要原料供應現狀及主要供應商,下遊市場主要分析氣管插管固定裝置的主要應用領域,每個領域的消費量(萬臺),未來增長潛力。
  • 慢阻肺出現肺性腦病、意識不清就應選擇立即氣管插管嗎?
    ,尤其是二氧化碳分壓高達80mmHg且意識不清,這是氣管插管的適應症,所以應該選擇「立即氣管插管進行機械通氣」,而不是"低流量持續吸氧"。之所以不首選氣管插管,而是首先採用吸氧、無創呼吸機等方式,那是因為:1、患者發生病情變化並非是感染、多痰等原因,而是服用了地西泮加重了呼吸衰竭,治療上能維持生命體徵、加快消除鎮靜劑的副作用,如果能採用無創方法,有創方法不作為首選。
  • 【頭條】2015 DAS指南更新:非預期困難氣管內插管的管理
    神經肌肉阻滯劑可促進面罩通氣和氣管內插管的進行。每一次喉鏡檢查和氣管內插管的嘗試都可能損傷氣道,且當插管失敗後,後續嘗試的成功率也會逐漸降低,同時會降低使用SAD裝置進行氣道復甦的有效性。因此,指南建議,一名醫師插管嘗試最多3次,第4次應由一名更有經驗的醫師完成。若第4次插管也失敗,則要宣布插管失敗,並執行B計劃。下面具體介紹A計劃。
  • 一項使用機器人內窺鏡在人體氣道模型中的自動氣管插管的概念證明
    摘要通過喉鏡自動進行氣管插管的機器人內窺鏡(REALITI)現已開發來實現自動氣管插管。這項概念驗證的研究使用了簡便的參與者樣本抽取,包括受過訓練的麻醉醫生和未經醫學訓練的非專業參與者,用來評估機器人設備將氣管插管插入人體模型的性能。7名麻醉醫生和7名沒有接受過醫學培訓的參與者,將一個機器人內窺鏡裝置原型插入到氣道假人的氣管中。
  • 世界首創 西安交大一附院全磁導航氣管插管技術成功應用於臨床
    央廣網西安7月25日消息(記者雷愷 劉昱 通訊員劉炳圻 王睿)由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呂毅教授團隊首創的全磁導航氣管插管技術於7月23日成功應用於臨床,據了解,該項技術為世界首創。全磁導航氣管插管技術模擬人現場演示 央廣記者 劉昱 攝傳統氣管插管方式需要使用喉鏡,將特製的氣管內導管通過口腔或鼻腔,經聲門置入氣管或支氣管內,操作者與患者呼吸道的近距離接觸易導致呼吸道分泌物汙染操作者。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部分危重症新冠患者需要進行氣管插管以提高氧飽和度,然而新冠病毒主要依靠呼吸道飛沫傳播及強傳染性的特點,給操作者帶來極大的感染風險。
  • 羅庫溴銨院外快速順序氣管插管成功率低於琥珀膽鹼
    羅庫溴銨院外快速順序氣管插管成功率低於琥珀膽鹼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20 13:27:55 法國留尼旺大學Xavier Combes聯合聖丹尼急診科Bertrand Guihard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研究,
  • 西安交大一附院世界首創全磁導航氣管插管技術無需開放患者氣道 極...
    傳統方式易導致呼吸道分泌物汙染操作者什麼是氣管插管?據介紹,氣管插管是一種搶救急危重症患者的措施,主要是將特製的氣管軟管通過口腔、鼻腔、聲門置入氣管或者支氣管內而提供空氣,吸引呼吸道分泌物,從而保持呼吸道通暢的措施。
  • 使用視頻喉鏡對嬰兒進行氣管插管可提高初次成功率
    使用視頻喉鏡對嬰兒進行氣管插管可提高初次成功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6 14:31:21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Annery G Garcia-Marcinkiewicz團隊研究了嬰兒進行視頻喉鏡檢查的首次嘗試成功率
  • 根據吸氧頻率來決定氣管插管拔管時機可改善臨床預後
    根據吸氧頻率來決定氣管插管拔管時機可改善臨床預後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2 22:29:12 西班牙聖女德拉薩魯德大學醫院Gonzalo Hernández Martínez團隊比較了高流量氧療封閉管道或吸氧頻率來評估氣管切開插管患者拔管的效果
  • 為什麼急診插管大多數情況會比麻醉插管容易?
    插管容不容易,最有話語權的是麻醉醫生。如果你把插管只當成一項醫療操作,麻醉醫生幾乎每天都要進行插管,論熟練度,麻醉醫生是當之無愧的插管冠軍。但插管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在麻醉醫生眼裡,氣管插管是生命通道,更是一次了解生命狀態的過程。通過建立人工氣道,麻醉醫生可以了解到病人此時的生命狀態。
  • 極高危 | 氣管插管、吸痰……他們的拼,全寫在臉上、護目鏡內和...
    &nbsp&nbsp&nbsp&nbsp氣管插管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提高血氧濃度的有效手段,但卻是治療新冠肺炎的極高危操作。患者口腔、氣管開放瞬間,病毒會隨呼吸噴湧而出,瀰漫在插管醫生周圍。
  • 直擊氣管切開插管手術!70歲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獲救
    江蘇援湖北醫療隊員、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中心主任醫師喬莉正在為一名70歲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進行氣管切開手術。手術開始前,江蘇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齊栩向現代快報記者介紹,氣管切開手術在平時並不困難,但為新冠肺炎患者手術時,醫護人員的工作難度就大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