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寫作素材,不僅要勤於觀察,而且要善於觀察。
那麼,怎樣觀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一、要集中目標抓住所觀察的事物
在觀察中,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是,觀察什麼。以到公園尋找春天的腳步為例。公園裡,有房屋,有遊客,有樹木,有花草,那麼多東西,我們應該觀察什麼呢?這要根據觀察的目的來選擇。我們到了公園是為了尋找春天的腳步,因此就要抓住那些能表現春天到來的事物進行觀察。我們應該注意觀察:地上的小草綠了沒有?柳樹發芽了沒有?南方的燕子飛回來沒有?黃色的迎春花開了沒有?因為這些事物都是春天到來的信號,應當著力觀察。早春特點表現得不明顯的事物,就可以少花些工夫,不要分散觀察的的注意力。
二、要認真觀察事物的特點。
選擇好了要觀察的事物,還要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因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只有掌握了事物的特點,才能真正認識這個事物,也才能把事物的真實面貌反映出來。
唐朝詩人駱賓王寫過一首詠鵝詩,僅僅用了十八個字,就把一個在湖水戲水的鵝,形象生動地勾畫出來了。詩人緊緊扣住鵝的特點,白白的羽毛,紅紅的腳掌,這是鵝色澤的特點;彎曲的脖子,頭朝著天,這是鵝形態的特點;鵝—鵝—鵝——地大聲高叫,這是鵝特有的聲音;腳掌撥水悠悠的浮遊,這是鵝特有的動作。如果詩人不是從色澤、形態、聲音、動作幾個方面進行觀察,抓住了鵝的特點,是不可能寫得如此真切動人的。
三、觀察要依照一定的順序。
抓特點,是觀察的關鍵,但是,一個事物出現在你面前,怎樣才能很快抓住它的特點呢?這就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有目的,有步驟地對事物進行全面、細緻的觀察,只有對事物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觀察,才能準確地把握事物的特點。觀察的順序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按照事物的空間順序觀察,一種是按照事物發展的時間順序觀察。先來談談空間順序。
一個整體的事物,都是由若干局部組成。要了解這個事物的特點,就需要按照事物各部分在空間的位置順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進行觀察。比如觀察教室,你就先看教室正面,然後看看教室側面,再看看教室後面,最後透過窗戶看到教室外面。把觀察到的各部分景象,綜合到一起,那麼,你得到一個完整的印象。你就抓住了教室不同於菜市、劇場的特點——個安靜的學習環境。這種對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在空間的位置有次序地進行觀察,就是按照空間順序進行的觀察。
有一些事物,在我們眼前,明顯地在變化發展著。要抓住這一類事物的特點,就要按照事物發展的時間順序,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進行觀察。就說看日出吧,首先看到的,是太陽沒有出來時天空的景象。過了一會,看到太陽噴薄欲出的情景,接著是旭日東升,一輪紅日冉冉升起,這時的天空雲霞、大地萬物,又是一番景象。寫出這樣一個發展變化過程,日出的特點就鮮明地表現出來了。
還有一種情況,你只看到事物的現狀,不了解它的歷史,要完整地認識這個事物,就必須對它的歷史進行調查。比如你想通過記敘學校門前一條街的變化,說明社會的發展。那麼,不僅要細細觀察今天這條街上欣欣向榮的景象,還要調查以前這條街的狀況,只有這樣,才能對這條街舊貌換新顏的大街,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這就需要把觀察和調查二者結合起來。
四、在觀察中要開動腦筋,積極思索。
在觀察中,人既是一個照相機,又是一個加工廠。通過眼睛把外界的事物 ,如實地反映到腦裡,這不就好像是個照舊機嗎?材料到了大腦,大腦對這些材料進行分析,從現象到本質,從局部到整體,從個別到一般,經過思索,對觀察到的事物產生了深刻的認識。大腦這一番工作,就是一個加工廠。
以寫春天為例,假如你到公園裡去尋找春天,你一定會去觀察公園裡的各種事物。當這些事物反映到腦子裡以後,你一定要想一想:這些事物在春天裡有什麼特點,與夏季、秋季、冬季有什麼不同,這些事物是怎樣構成公園裡大地回春,欣欣向榮的景象。經過這樣的深思熟慮,把握了春天的本質,又有具體的感受,一篇好作文便不難產生。這就是說:觀察事物 不僅要看到它們是什麼樣,還要問幾個為什麼,了解它們為什麼是這個樣。只有在觀察過程中,開動腦筋,積極思索,做到:邊看邊想,觀察才能良好的效果,否則就如同一句諺語講的:不思考,眼睛睜得再大也沒有用。
怎樣觀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講了四點意見,不夠全面,同學們可以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摸索出更好更多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