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語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語文。
作文是語文學科中佔分比例最大的一道題,近年來隨著我國對文史類課題研究的深入和重視,作文的分量在歷年考試中的比例越來越重,甚至在這幾年出現了分數不夠、總分不多,偏偏作文寫得好而被破格錄用的例子。
而中小學統編版教材總編溫儒敏老師說過語文高考會讓15%的學生做不完題,語文考試的難度必定會逐年增加。
而且,這些問題逐漸在初中和小學高年中顯露出來,語文試卷越來越難,想得高分越來越難。那麼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怎樣讓孩子的寫作水平逐步提高呢?
一、多讀書,增加素材:
語文學習的本質還是閱讀,而且,閱讀能為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培養語感。這就是為什麼對一年級的小學生反覆強調學好拼音,並且新的統編版語文教科書對於一年級拼音學習的課時減少到了8個章節,而增加了識字的課程。識字的目的還是為了閱讀做準備,小學語文學習的本質就是閱讀。
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二、學會觀察,用心表達:
最好的素材來源於生活,作文是對生活的總結,自己感情的表達。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孩子觀察生活的能力,要善於引導,發現不同,有表面逐漸深入本質。
所謂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培養起來的,需要長期的學習和堅持。
三、分階段,逐步提高:
作文大目標的逐年級分解:
一年級字詞,二年級句子,三年級片斷,四年級篇章,五年級綜合,六年級提高。
四、要學會自己批改作文,這是進步最重要的環節
實行「互評互改」,培養學生思維獨立性和創造性。作文寫好後,組織在小組內講評。先學習別人作文的優點,再用批評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點,並指出改進意見。在此基礎上重新再寫,從而使學生每寫一篇都有收穫。
作文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悅文心語,從看圖寫話到話題作文,幫助小學生從說好每一句話開始,用正確的語言邏輯表達自己的心聲。文由心生,自由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