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縣考古發現九座古炮臺 呈圓形環繞疑似古城遺址

2020-12-12 紅網

大郎城村稻田環繞的2號炮臺。

南縣考古堪查現場。

紅網時刻10月10日訊(通訊員 胡建根 陳莉 益陽分站記者 劉慧婷)近日,南縣在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塗家臺遺址開展考古勘查時,發現塗家臺遺址附近原大郎城的九座古炮臺。炮臺均勻分布在近似圓形的大郎城周圍,在炮臺圍起的圈內,當地村民房前屋後隨地可見厚大的古代青磚老瓦。考古專家表示大郎城極可能存在古代城址。

塗家臺古文化遺址,位於南縣南洲鎮大郎城村,臺地高出周邊稻田約1至2.5米,遺址面積達3萬平方米,經專家考證遺址距今7000年以上,屬新石器中期偏早時期。塗家臺為洞庭湖區迄今為止探明的一處規模最大的古文化遺址,填補長江中下遊地區新石器早期時段空白。

此次考古勘查發現的九座古炮臺位於塗家臺遺址北邊不遠處,當地地名為「大郎城」。據1929年成書的《南縣鄉土筆記》記載:「大郎城在二郎城(實為三郎城)之南,現存土堡八九處,高四五丈不等。如連珠式。」民間傳說大郎城系宋朝農民起義領袖楊么所建,又說是宋將嶽飛領兵鎮剿楊么時所建。

堪查中,考古人員發現,這九個古炮臺均為人工堆土形成,相鄰兩個炮臺之間的土埂子也是人工堆土形成,初步確認為城牆。九個炮臺呈圓形分布,圍出了一個高出周圍地面約2至3米的土臺。隨著造田、建房、修路等人類活動的頻繁開展,這九座古炮臺目前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

「從衛星地圖上看,大郎城這裡有一個近似圓形的城圈,村民們說的那些『炮臺』剛好就均勻的分布在這個圓圈上。」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考古學主任向桃初說,這些炮臺之間都有土埂子連接起來,這些土埂比內、外兩邊要高出幾米,應該是城牆,而在土埂外側鑽探到幾米深、二十多米的淤泥溝,很可能就是城外的護城河,那些「炮臺」最高的還有4至5米高,勘探顯示它們是人工運土堆起來的,這些現象與古代城址的情況均吻合。

據當地村民介紹,此前周圍有十幾個「炮臺」,後來陸續被毀掉了幾個,以往建房修路過程中還時常挖出青磚、銅劍等。只是這些磚上沒有花紋,還不能準確地斷代,唐宋至明清都有可能,但不早於唐宋時期。這與傳說是嶽飛或楊么的城在年代上也不矛盾。

南縣地處洞庭腹地,於1895年設縣建制,是中國唯一人工圍築而成的純移民湖區縣。此次勘查發現無疑對探索該縣的地方歷史文化底蘊有重要意義。發現炮臺後,南縣文物部門已對古城遺蹟進行搶救性保護,並邀請考古專家對大郎城古城開展深度考古勘探。

相關焦點

  • 湖北襄陽鳳凰咀遺址考古:發現五千多年前的古城牆
    中新社襄陽12月12日電 (胡傳林 張攀)武漢大學考古系鳳凰咀遺址考古執行領隊單思偉博士12日向中新社記者介紹,經過近3個月的考古發掘,在該遺址新發現了一千五六百米長的古城牆,初步判斷距今已有五千多年。
  • 高青西周古城遺址震動考古界 與姜太公有關(圖)
    高青西周古城遺址震動考古界  本報記者 卞文超  2月4日,記者從省文物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高青縣陳莊遺址的考古勘探和發掘取得重大成果。該項發現引起考古學界的高度關注,今年1月份,被中國社會科學院評為「 2009年度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之一。
  • 考古隊龍門山脈尋覓古城 意外發現古蜀「高速路」
    "古道尋蹤"  龍門山脈探索古蜀道  6月5日,阿壩茂縣,「古蜀文明早期遺址調查-穿越龍門山脈」考古行動啟動。行動的實踐者,是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德陽、阿壩等地文博機構組成的「古蜀文明先遣隊」。他們要共同調查龍門山脈遺址,探索古蜀文明的萌芽之路。  第一站,土門鄉。
  • 走馬觀花古羅馬:邂逅古羅馬鬥獸場與古城遺址
    走馬觀花古羅馬 邂逅古羅馬鬥獸場與古城遺址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鬥獸或奴隸角鬥的地方。 建於72-80年間,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徵。遺址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廣場的南面,古羅馬市場附近。 從外觀上看,它呈正圓形;俯瞰時,它是橢圓形的。
  • 中哈聯合對絲路上重要遺址哈薩克斯坦拉哈特古城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央廣網西安1月12日消息(記者雷愷)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今天(12日)透露,2019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伊塞克國家歷史文化博物館,在2017、2018年工作的基礎上,第三次對拉哈特(Rahat)古城等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與發掘工作。
  • 鳳凰咀遺址考古有重大發現
    去年,位於襄州區龍王鎮的鳳凰咀新石器時代遺址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的神秘面紗開始揭開。眼下,隨著武漢大學考古系對鳳凰咀遺址南部的發掘,一座距今五千年的古城走入人們的視線。
  • 清澈見底的撫仙湖,真的藏著一座史前古城?專家稱疑似史前遺址
    為了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中國水下考古隊正式進駐撫仙湖,水下考古就此拉開了帷幕。2001年6月3日,央視對水下古遺蹟考察進行直播。考古人員發現古城是有8座建築組成的古建築群,這些古建築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其中一座高20米、相於十層樓高的金字塔形建築物最引人注目。
  • 西周古城驚天下,考古探秘之「娘娘寨遺址」
    關於這座土城,當地百姓傳說,北朝時期有一位漂亮勇敢、武藝高強的女將軍在此駐紮,故名曰娘娘寨。至於這座土城真正建於何時,從無人考證過,以致1984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把它歸入與之相去不遠的索河上遊南岸的黑寨、烏雲寨一類,屬無重大學術價值的古城堡。
  • 良渚古城也有衛星城,也要建成遺址公園
    2008年10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中國江南水鄉文化博物館合作,對玉架山遺址開始全面鑽探調查與發掘,共發現由6個相鄰的環壕圍溝組成的良渚文化完整的聚落遺址。這不僅是良渚文化的首次發現,也是長江流域史前考古的新發現,是田野考古上的一次新突破。2012年,它評上了「全國十大考古發現」,錢報記者曾第一時間去現場探訪,並獨家專訪了考古領隊樓航。
  • 陝西考古遺址新發現:西安遠古時期或有野生鱷魚出沒
    2017年1月11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2016年鎬京遺址考古發掘收穫,遺址中間一灰坑裡發現的12塊鱷魚骨板,為這樣一幅水澤汪國景象提供了佐證。灰坑裡首次發現鱷魚骨板鎬京遺址是西周王朝的都城所在地,位於現在的西安市長安區西北。鎬京遺址發掘從上世紀三十年代就已開始,2012年至今,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其連續進行考古發掘。
  • 嚴州古城西水門考古遺址公園近期開工 系列考古成果為嚴州「千年古...
    杭州日報訊 日前,記者從市運河集團了解到,為更好地保護好、展示好嚴州古城的歷史文化遺產,近期啟動了西水門考古遺址公園項目建設工作,目前已完成28根混凝土灌注樁澆築及鋼結構施工圖紙二次深化設計,計劃9月底完成施工。
  • 濰坊考古新發現!?t邑古城及昌邑古鹽業遺址探明
    原標題:濰坊考古新發現!?t邑古城及昌邑古鹽業遺址探明   近日,昌邑古代鹽業遺址龍池片區勘探在龍池鎮委鎮政府的積極協助下,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工作,完成預期任務,標誌著2017年11月啟動的昌邑古代鹽業遺址勘探及保護規劃編制項目野外階段工作勝利收官(下營片區勘探已於2017年11月中旬至2018年1月下旬勘探完畢),此後將轉入勘探報告及保護規劃編制階段。
  • 石峁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綜述
    內城將「皇城臺」包圍其中,城牆依山勢大致呈東北—西南向分布,面積約210萬平方米;外城利用內城東南部牆體再向東南方向擴築一道弧形石牆形成封閉空間,城內面積約190萬平方米。內、外城各發現四座城門,多數城門地表仍可見墩臺、甕城等石構建築;在城牆的拐折處和鄰近城門處修建有角臺和馬面等城防設施,可辨識的角臺與馬面總數已超過20座。
  • 內蒙古:西夏黑城遺址,古絲綢之路第一古城
    黑城(黑水城)遺址,位於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南偏東方向約22公裡處,古弱水河東岸。黑城(黑水城)始建於公元九世紀的西夏政權時期,公元1226年,是西夏設在北部邊境的一座重要軍事城堡。直到1886年被俄國學者波塔寧在額濟納考察發現時,黑城已經沉睡了的近700年。黑城遺址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遺址,有極高的考古價值,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其巍然聳立在沙漠之中,成為人們感受古城氣息,領略居延文化的旅遊勝地。
  • 重大考古發現!梁王遺址發現戰國時期城址,為濟南城區迄今發現最早...
    濟南考古又有重大發現。7月24日新時報記者獲悉,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濟南梁王遺址發現戰國時期古城遺址,為濟南城區迄今發現最早古城,一下子將濟南城區古城的歷史提前了大約1700年。同時發現的唐代遺址、遺物亦證明唐代此地繁華,證實了「王舍人鎮」名字的來歷。
  • 河北康保興隆遺址等五項考古新成果揭示早期中國的文明基因
    2018至2019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張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遺址進行發掘,發掘總面積約1100平方米。2018年度田野工作初步弄清遺址面積、堆積類別與分布情況、絕對年代範疇等,發現一類以圓形(或近圓形)房址和圓坑墓為代表的遺存。
  •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之後,玉架山考古遺址公園今年開建
    通過對玉架山遺址分類展示(復原展示、標識展示,公共考古等),一方面可以保護遺址本體,防止遺址受到破壞,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公眾更好地理解遺址、感受良渚文化,實現遺址的社會價值。遺址公園的建設,不僅將填補良渚古城村落遺址展示空白,豐富良渚古國形象,還將增加區域文化底蘊,提供休憩、娛樂場所,提升周邊市民生活品質。
  • 秦漢櫟陽城遺址2018-2020年考古收穫發布 秦漢都城「後宮」首次被...
    近日,西安市文物局公布秦漢櫟陽城遺址2018-2020年考古收穫,首次發現2000多年前秦漢都城的「後宮」區域。據文獻記載,櫟陽城在秦獻公孝公時期、秦末楚漢相爭之際塞王司馬歇、漢初劉邦都曾以之為都城,是西安附近秦鹹陽、漢長安外的第三座秦漢都城。
  • 江蘇泗洪發現8000年前古村落 "村民"住圓形窩棚
    碳化稻樣本檢測距今8000多年  經上級批准,南京博物院聯合泗洪縣博物館於2010年起對順山集遺址進行鑽探發掘。歷時三年的考古發掘,取得了重大收穫,共發掘面積2500平方米,發現長1000餘米的環壕,墓地兩處共計92座墓葬,房屋5座,灰坑26座,灶類遺蹟3處,大面積紅燒土堆積及狗坑各1處,出土陶、石、玉、骨器近400件以及碳化稻等。
  • 深入解讀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第二站:中山王厝墓
    平山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作為14個重點觀摩項目之一,整體環境與內涵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山國王陵陳列館地下一層文化專題展示、王厝墓的保護展示工程、中山國文創園、考古探索中心、漫畫中山國等項目一一亮相。上一期小編帶領大家深入遊覽了中山國王陵陳列館及地下一層新增的中山國文化專題展,本期將帶大家遊覽中山王厝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