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王
世說新語《任誕》篇中有: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人物介紹:
戴安道:即戴逵,安道是他的字。譙國(今安徽省北部)人。學問廣博,隱居不仕。
左思:西晉文學家,字太衝。招隱:田園詩名,旨在歌詠隱士清高的生活。
地名介紹:
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
剡:指剡縣,古縣名,治所在今浙江嵊州。
本著做學問的精神,想探究一下從紹興到嵊州,行船一夜能到嗎?導航看了一下,紹興市區到嵊州市約160裡,晚間行船的話,路況比較好,每小時20裡應該沒問題,還有一個有利條件是大雪夜,照明情況也還是不錯的,所以8個小時就能到,王公子半夜12點出發,早上8點到達目的地,看來所言不虛,劉義慶沒有忽悠我們。
接下來我們再來分析一下王子猷不進戴門的原因:
第一, 王子猷視角。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不必多言。
第二, 船夫視角。媽的,大半夜的叫我起床,累死累活地趕到,還吃了閉門羹,你是玩我吧?
第三, 戴安道視角。關老子什麼事,我是隱士,根本不想蹭熱點。再說,有這事嗎?我怎麼不知道。
第四, 老王視角。王子猷338年生人,戴安道326年生人,在古代應該算晚輩求見長輩,你這冒冒失失的大冷天一大早跑來,把老爺我叫起床,好意思嗎?人家戴安道好歹也是隱士,都是有脾氣的,再說,隱居總是深居簡僕的,戴老先生在裡屋根本聽不見有人叫門。王大公子也許是扛不住凍,趕緊打道回府的吧,也許戴老先生也半夜興起,驅船雪夜訪友去了呢,又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