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猷雪夜訪友 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真相可能是這樣

2021-01-15 豈獨文採傳三世

作者:老王

世說新語《任誕》篇中有: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人物介紹:

戴安道:即戴逵,安道是他的字。譙國(今安徽省北部)人。學問廣博,隱居不仕。

左思:西晉文學家,字太衝。招隱:田園詩名,旨在歌詠隱士清高的生活。

地名介紹:

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

剡:指剡縣,古縣名,治所在今浙江嵊州。

本著做學問的精神,想探究一下從紹興到嵊州,行船一夜能到嗎?導航看了一下,紹興市區到嵊州市約160裡,晚間行船的話,路況比較好,每小時20裡應該沒問題,還有一個有利條件是大雪夜,照明情況也還是不錯的,所以8個小時就能到,王公子半夜12點出發,早上8點到達目的地,看來所言不虛,劉義慶沒有忽悠我們。

接下來我們再來分析一下王子猷不進戴門的原因:

第一, 王子猷視角。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不必多言。

第二, 船夫視角。媽的,大半夜的叫我起床,累死累活地趕到,還吃了閉門羹,你是玩我吧?

第三, 戴安道視角。關老子什麼事,我是隱士,根本不想蹭熱點。再說,有這事嗎?我怎麼不知道。

第四, 老王視角。王子猷338年生人,戴安道326年生人,在古代應該算晚輩求見長輩,你這冒冒失失的大冷天一大早跑來,把老爺我叫起床,好意思嗎?人家戴安道好歹也是隱士,都是有脾氣的,再說,隱居總是深居簡僕的,戴老先生在裡屋根本聽不見有人叫門。王大公子也許是扛不住凍,趕緊打道回府的吧,也許戴老先生也半夜興起,驅船雪夜訪友去了呢,又也許……

相關焦點

  • 「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王子猷
    在我看來,這種獨來獨往、獨享獨樂的興致,魏晉時期有一個名人算是做到了極致,「乘興而行,興盡而返」,隨心所欲。大雪紛飛的夜晚,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子猷,從睡夢中醒來,打開窗戶,看見漫天飛雪,天地白茫茫。有人問他為何這樣,他說:「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冒著嚴寒,跑了一夜,都到了老友的家門口卻不入,這樣白折騰一場,值得嗎?魏晉時期,社會動蕩,人人自危,因而,那時的一些文人雅士,便形成了活在當下、及時行樂的處世風格。
  • 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王子猷雪夜訪問的戴逵,究竟是誰?
    談及魏晉「名士」,人們往往第一印象就是「竹林七賢」,再往後則是琅邪、太原王氏,陳郡謝氏,但從更廣闊的的視角來看,「王子猷雪夜探望戴安道」故事中的配角戴安道,才是魏晉風度的集大成者。說起戴逵,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但《世說新語》中「王子猷雪夜探望戴安道」的故事大家想必都耳熟能詳。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王子猷一覺醒來,打開房門,只見雪地白茫茫一片,皎潔明亮。
  • 「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灑脫
    南北朝劉宋時的劉義慶有篇短文,寫的是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灑脫。
  • 成語故事:山陰乘興
    乘興:乘著興致。乘著興致去訪友,後指訪友。也稱「扁舟乘興」。 近義詞:山陰夜雪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yóu)居山陰,夜大雪……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shàn),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
  • 山陰乘興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山陰乘興,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陰,夜大雪……忽憶戴安道(戴逵),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後因以「山陰乘興」指訪友。
  • 渡水復渡水,完美再現王子猷乘興而行、興盡而返意境
    在《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中,描寫了這樣一個小故事,說的是住在山陰的王子猷,在一個大雪天,獨自一人自斟自飲,望著四周白茫茫的一片,吟誦著左思的《招隱詩》。也許,是純淨無垠的世界觸發了他的思緒,他不知怎地,就想起了遠在剡的老朋友戴安道,於是,顧不上時間已晚,披星戴月地就乘坐著小舟前去拜訪。
  • 劉義慶《子猷訪戴》乘興而行,興盡而返《周處》改惡從善忠臣孝子
    《子猷訪戴》選自於《世說新語》,記載了王徽之於大雪之夜,喝酒、看雪,詠《招隱》詩,訪隱士戴安道,「乘興而行,興盡而返」。劉義慶《子猷訪戴》(一)思想內容記載了王徽之此類生活片段。大雪之夜,喝酒、看雪,詠《招隱》詩,訪隱士戴安道,「乘興而行,興盡而返」。 他生活中追求的是「興」,即興味與意趣。
  • 「乘興而來,興盡而返」
    在車船之便的今天,從山陰到剡溪不到兩百裡的路程,從城市的這邊到城市的那邊,不過一個小時的車程……王子猷雪夜「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與格調,已成絕響。公元一千六百多年前的那個雪夜,灰磚綠瓦,茂林修竹的山陰城外,紛紛揚揚的大雪終於風停雪住,窗外銀裝素裹,一派妖嬈。天空此時出現了一輪明月,皎潔的月光照在白雪上,交相輝映,天地一色,好像到處盛開著晶瑩耀眼的花朵,潔白可愛。
  • 中考文言文《興盡而返》全文詳細翻譯
    《興盡而返》譯文 選自《世說新語》 作者:劉義慶 王徽之字子猷,棄官後住在山陰,一天夜晚下大雪,他睡覺醒來,打開房門,命僕人酌酒,四周望去,白茫茫一片。就起身徘徊,吟詠左思的《招隱詩》,忽然想起戴安道(戴速字安道)。當時戴安道在剡縣,王子猷就在夜晚乘小船到戴安道那裡去。
  • 興盡晚回舟 人生不必有太多的意猶未盡
    祖詠「意盡則止」歷史稿本往前翻,還有一位奇人做到了意盡則止。他便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五兒子王子猷(王徽之)。王子猷「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故事,在《晉書》和《世說新語》中均有記載: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 使山景富詩情畫意、人文氣息和內涵,可能這才是該詩的絕妙之處
    山中茅屋丘為(703?-798?),吳郡嘉興(今浙江嘉興)人。早年曾屢試不第,遂歸隱山中讀書。詩人透過柴門往屋裡看此番塵的世外高人,發生了眼前這樣的事情,一般的人都會有無盡的遺憾,但詩人卻反作想像之辭:「若非巾柴車,應是釣秋水。」
  • 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王徽之雪夜訪故友不入而返!
    今天這個故事就是王徽之雪夜訪故友,一個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的典故。下雪的夜晚總是能發生一些浪漫而雅致的故事。王徽之大家都知道,他聰明伶俐,特別喜好交友,性情也十分豪放,生活更加是十分浪漫,追求放蕩不羈的生活品質。話說有一天,在一個大雪初霽的夜晚,他見月色清朗,長空無雲,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一個朋友戴逵。
  • 乘興而行,興盡而返
    或許最美好的旅行,就是能夠乘興而行,盡興而返,能夠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發現一種久違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