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啟是誰?渡水復渡水,完美再現王子猷乘興而行、興盡而返意境

2020-12-20 駭氏傳奇

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裡,在網絡上看到了一段視頻,在視頻中,一個年輕秀麗的女老師,帶領著一群活潑可愛的幼兒園小朋友,做著韻律體操。體操動作簡單而又活潑,充分展現了孩子們的天真爛漫。

但是,真正吸引我的卻並不是這群可愛的小朋友們,而是這個韻律操的配樂。整首樂曲的曲調十分簡單,是那種循環往復的節奏,只在個別的地方有稍微的變化,但是卻絲毫讓人感覺不到它的單調,反而覺得十分歡快、明晰,透露著無窮的朝氣。

不過,最讓我難以忘懷的,還是它的歌詞,歌詞極其簡單,但是卻充滿了情趣,它唱的是:「渡水復渡水,看花還看花。春風江上路,不覺到君家。」

這首詩,一聽就讓人覺得應該是一首古詩,只可惜,我才疏學淺,當時還並不知道這首詩是出自哪位高人之手。但是,詩中呈現出來的野趣,卻深深滴感動了我。

乍一聽到這首詩的時候,我一下子就想到了那樣一個典故。

在《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中,描寫了這樣一個小故事,說的是住在山陰的王子猷,在一個大雪天,獨自一人自斟自飲,望著四周白茫茫的一片,吟誦著左思的《招隱詩》。也許,是純淨無垠的世界觸發了他的思緒,他不知怎地,就想起了遠在剡的老朋友戴安道,於是,顧不上時間已晚,披星戴月地就乘坐著小舟前去拜訪。

可是,費盡心力到達戴安道的家門口的時候,他卻連門環都沒有敲,轉身就離開了。別人覺得很奇怪,問他這是為什麼,王子猷回答說:「我本來乘興而行,現在興盡而返,那麼,又何必見戴安道呢?」

世人都認為,這是豪放和率性的典範,是豁達與爽朗的表現,我本來也以為,本詩表現的也是這樣一種意境。在渡過了很多條河,看遍了兩岸的鮮花綠樹,作者一路乘風破浪,來到了朋友的家。但是,至於有沒有真的見到朋友,作者並不是特別介懷。所以,詩歌寫到這裡,戛然而止,作者到底有沒有見到朋友呢,留給了觀眾無窮的聯想。

但是,反覆吟誦這首詩之後,我卻隱隱有這樣的感覺,我之前所想,也許並不是作者的真實想法。

於是,我又開始天馬行空,仿佛看到了眼前出現了這樣一個場景。

初春的時節,春風吹開了冰雪覆蓋的大地,萬物復甦,春風也吹開了作者的窗口,他看到了原野上一叢叢茂盛的野花。於是,他合上了書本,推開了柴扉,邁步進入春光之中。

到處都是鳥語花香、桃紅柳綠,作者閒庭信步,這裡看看,那裡嗅嗅,沿著五彩繽紛的小道越走越遠。他來到一條小河旁,冰雪消融,河面上還漂浮著小塊的浮冰,但是,小魚兒卻已經調皮地時常躍出水面,貪婪地吮吸著春天的氣息。一時興起,作者就駕著一葉扁舟,漂流而下。

他就這樣行行重行行,在浪漫的春天,做夢的季節,逍遙自在,隨性而為,也不管腳下的路,究竟通向什麼地方。可是,也許是那位朋友在他心目中佔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吧,又或者是那一瞬間的靈感,讓作者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位朋友,總之,作者是在不知不覺之間,來到了朋友的家門口。

正因為如此,作者才用了「不覺」二字。也就是說,和王子猷正好相反,拜訪那位朋友,並非是作者有意為之,而完全是因為兩人之間那深厚的友情,使得他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地,向著朋友的住處行去。

世人常說「逍遙」,那麼怎樣才算是真正的逍遙?比如王子猷,作為一個魏晉時候的人,他和竹林七賢一樣,把放蕩不羈當做是逍遙,他們或縱酒放歌,或浪跡江湖,或梅妻鶴子,或嘯傲林泉。沒錯,這的確也是一種逍遙。

但是,我卻更欣賞這首小詩的作者所展現出的「逍遙」。他不像王子猷那麼張揚個性,處處體現出自己與眾不同的不凡之處,正相反,他用自己優雅而閒適的田園生活,向人們展現了另一種逍遙。這種逍遙,和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相關焦點

  • 「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王子猷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隨心而行,隨緣而遇,這是王維的出行興致。「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大雪初停,萬籟俱寂的晚上,不懼嚴寒,獨往湖心亭看雪,這是張岱的賞雪興致。
  • 「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灑脫
    南北朝劉宋時的劉義慶有篇短文,寫的是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灑脫。
  • 王子猷雪夜訪友 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真相可能是這樣
    作者:老王世說新語《任誕》篇中有: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 劉義慶《子猷訪戴》乘興而行,興盡而返《周處》改惡從善忠臣孝子
    《子猷訪戴》選自於《世說新語》,記載了王徽之於大雪之夜,喝酒、看雪,詠《招隱》詩,訪隱士戴安道,「乘興而行,興盡而返」。劉義慶《子猷訪戴》(一)思想內容記載了王徽之此類生活片段。大雪之夜,喝酒、看雪,詠《招隱》詩,訪隱士戴安道,「乘興而行,興盡而返」。 他生活中追求的是「興」,即興味與意趣。
  • 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王子猷雪夜訪問的戴逵,究竟是誰?
    談及魏晉「名士」,人們往往第一印象就是「竹林七賢」,再往後則是琅邪、太原王氏,陳郡謝氏,但從更廣闊的的視角來看,「王子猷雪夜探望戴安道」故事中的配角戴安道,才是魏晉風度的集大成者。說起戴逵,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但《世說新語》中「王子猷雪夜探望戴安道」的故事大家想必都耳熟能詳。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王子猷一覺醒來,打開房門,只見雪地白茫茫一片,皎潔明亮。
  • 中考文言文《興盡而返》全文詳細翻譯
    《興盡而返》譯文 選自《世說新語》 作者:劉義慶 王徽之字子猷,棄官後住在山陰,一天夜晚下大雪,他睡覺醒來,打開房門,命僕人酌酒,四周望去,白茫茫一片。就起身徘徊,吟詠左思的《招隱詩》,忽然想起戴安道(戴速字安道)。當時戴安道在剡縣,王子猷就在夜晚乘小船到戴安道那裡去。
  • 「乘興而來,興盡而返」
    在車船之便的今天,從山陰到剡溪不到兩百裡的路程,從城市的這邊到城市的那邊,不過一個小時的車程……王子猷雪夜「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與格調,已成絕響。公元一千六百多年前的那個雪夜,灰磚綠瓦,茂林修竹的山陰城外,紛紛揚揚的大雪終於風停雪住,窗外銀裝素裹,一派妖嬈。天空此時出現了一輪明月,皎潔的月光照在白雪上,交相輝映,天地一色,好像到處盛開著晶瑩耀眼的花朵,潔白可愛。
  • 山陰乘興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山陰乘興,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陰,夜大雪……忽憶戴安道(戴逵),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後因以「山陰乘興」指訪友。
  • 成語故事:山陰乘興
    山 陰 乘 興 山陰:地名。乘興:乘著興致。乘著興致去訪友,後指訪友。也稱「扁舟乘興」。 近義詞:山陰夜雪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yóu)居山陰,夜大雪……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shàn),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 焦作丹河峽谷,博愛的三渡讓人興盡而返樂不思蜀,沁陽九渡又如何
    去三渡之前是不知道三渡的名字的。沁陽人往往要去九渡遊玩,九渡現在旅遊開發有了個新名字叫做丹河風景區。作為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九渡在沁陽是久負盛名的,家裡人也一直想去,所以就排上了日程。可笑的是我們去了三四回都是在三渡興盡而返並沒有到九渡一觀。
  • 興盡晚回舟 人生不必有太多的意猶未盡
    祖詠「意盡則止」歷史稿本往前翻,還有一位奇人做到了意盡則止。他便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五兒子王子猷(王徽之)。王子猷「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故事,在《晉書》和《世說新語》中均有記載: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 乘興而行,興盡而返
    或許最美好的旅行,就是能夠乘興而行,盡興而返,能夠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發現一種久違的感動。
  • 古典詩詞中「渡」字的妙用
    二、一樣的「渡河」,不一樣的心情 在古典詩詞中,「渡」字用的更為普遍的義項還是「渡河」。如: 1.唐代劉皂的《渡桑乾》(又名《旅次朔方》) 客舍并州數十霜,歸心日夜憶鹹陽。無端又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2.明代高啟的《尋胡隱者》 渡水復渡水,看花還看花。
  • 「人物系列」之三:陳新長 ---「興」的美學內涵
    反映魏晉時風的名著《世說新語·任誕》記載著一個堪稱典型的人物和事件: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這就是著名的「雪夜訪戴」的典故。
  • 李白《渡荊門送別》: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渡荊門送別》[唐]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古代舟船至此,往往要先避虎牙而南行,復避荊門而北移。南朝宋人盛弘之在《荊州記》記載甚詳細,形象而生動:「郡西溯江六十裡,南岸有山,名曰荊門,名曰虎牙。二山相對楚之西塞也。荊門上合下開,開達山南,有門形,故因以為名。」——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 西興老街:浙東唐詩之路起點
    西興老街一、吳越爭霸西陵渡 西施梳妝古莊亭「煙波盡處一點白,應是西陵古驛臺。知在臺邊望不見,暮潮空送渡船回。」二、上船下船西陵渡,前纖後纖官道路兩千多年後的今天,走進古鎮,西施的蹤跡已再難尋覓。首先映入眼帘的,只有這條靜靜流淌的官河。這裡是浙東運河的起點,西晉,會稽內史賀循組織開挖蕭紹運河,從蕭山縣城通往紹興西郭門,不久又向西北延伸到西興,東端直通曹娥,成為著名的浙東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