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A帕哈|獨家呈現「生生·浮世之光:浮世繪大展」

2020-12-14 中國財富網官方

由ZENA帕哈主辦的「生生·浮世之光 | 浮世繪大展」是迄今為止在國內舉辦的規模最大、展品最為豐富的「浮世繪」主題展覽,此次展出的100餘件作品幾乎囊括了近400年來浮世繪發展史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尤其是難得一見的名師名作。

ZENA帕哈「生生·浮世之光:浮世繪大展」現場圖片

圖片由ZENA帕哈提供

展覽聚焦了包括日本江戶時代葛飾北齋、歌川國芳、歌川廣重、喜多川歌麿和東洲齋寫樂等大師的名作,也突出呈現當代浮世繪代表藝術家川瀨巴水、北野武等現代佳作;觀眾不僅可以一覽浮世繪傳世名作,如《神奈川沖浪裏》《富嶽三十六景》《寬政三美人》和《江戶百景》等,還可以欣賞融合動漫等元素的浮世繪當代作品,如受到《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啟發創作的《幅嶽異世界少女百景戀夢》等。本次展覽不僅是浮世繪集中大賞,也是民間社會圖景的再現,包括社會生活、民間傳說、歷史掌故、戲曲場景和山川風光等主題,將浮世繪關注社會百態的藝術精神內核完整詮釋。展覽由東京傳統木版畫協會提供作品和內容支持。

ZENA帕哈「生生·浮世之光:浮世繪大展」現場圖片_「俗-江戶風情」展區

圖片由ZENA帕哈提供

ZENA帕哈「生生·浮世之光:浮世繪大展」現場圖片_「景-江戶勝景」展區

圖片由ZENA帕哈提供

ZENA帕哈「生生·浮世之光:浮世繪大展」現場圖片_「空-大師古蹟」展區02

圖片由ZENA帕哈提供

ZENA帕哈「生生·浮世之光:浮世繪大展」現場圖片_「虛-浮世異聞」展區

圖片由ZENA帕哈提供

ZENA帕哈「生生·浮世之光:浮世繪大展」現場圖片_「虛-浮世異聞」展區

圖片由ZENA帕哈提供

在發布會上,高橋工房第六代傳人,東京傳統木版畫工藝協同組合理事長高橋由貴子女士,作家、單向空間創始人、《十三邀》主創許知遠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導、中國魯迅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董炳月先生展開了精彩的對談,就浮世繪的淵源、浮世繪與中國傳統藝術、近現代生活的關係、浮世繪對於西方藝術史有著怎樣的影響等議題深入探討,為傳統藝術走入現代生活這一深刻議題提出創造性闡釋。

ZENA帕哈「生生·浮世之光:浮世繪大展」策展人、ZENA帕哈創始人程鵬子

ZENA帕哈創始人、本次展覽策展人程鵬子女士表示:「『浮世』源於佛教用語,本意指人的生死輪迴和人世的虛無縹緲。『必須是描繪平民百姓生活的木刻版畫才是浮世繪』,這也是日本傳統工藝界對於『浮世繪』的定義。 這也是這次展覽的中心理念,我們的每一刻都屬於浮世,但同時我們的每一刻都要尋找浮世之光,這是我們這次展覽的一個主題。希望大家通過此次展覽不僅能看到浮世繪本身藝術的美麗,更能發現「浮世繪」背後的意義表達,以及傳統工藝在現代生活裡面、環境裡面怎麼去延續下去。」

ZENA帕哈「生生·浮世之光:浮世繪大展」現場圖片_浮世繪匠工現場演示製作

展覽以各個時期名家名作為觀展線索,劃分為畫作區、互動區、影像區、周邊區、課程區五大區域。其中畫作區與互動區通過「起(浮世繪的誕生與發展)」、「俗(江戶人物風情)」、「景(江戶勝景)」、「空(大師古蹟)」、「虛(浮世異聞)」等主題環狀分布,表達「浮世裡,起點皆終點,終點亦起點,起點亦虛空」的哲思理念。

展覽中另一大亮點是揭秘浮世繪幕後創作機制和製作工藝,同期推出戶浮世繪相關的工作坊和課程等,讓觀眾可以親身學習,並親身體驗藝術創作的技藝與樂趣。

名家名作 來自民間的藝術

畫作區集中呈現葛飾北齋、東洲齋寫樂、喜多川歌麿、歌川廣重、歌川國芳、月岡芳年等20多位浮世繪大師作品,作品包括《相馬之古內裡》《神奈川沖浪裏》《富嶽三十六景》《寬政三美人》《江戶百景》等。

ZENA帕哈「生生·浮世之光:浮世繪大展」現場圖片1_「景-江戶勝景」展區《神奈川沖浪裏》

圖片由ZENA帕哈提供

ENA帕哈「生生·浮世之光:浮世繪大展」現場圖片_「空-大師古蹟」展區《三世大谷鬼次的奴江戶兵衛》

圖片由ZENA帕哈提供

其中30多幅江戶時代古蹟作品將首次在國內亮相,觀眾可以在大師作品中探尋創作蹤跡。而東洲齋寫樂的《三世大谷鬼次の奴江戸兵衛》和北野武解構版作品將首次同時呈現,實現兩幅作品的跨時空對話。

超次元重現江戶浮世街景

「在某種意義上,我們都是別人眼中的浮世繪」。

ZENA帕哈「生生·浮世之光:浮世繪大展」現場圖片_「浮世街景」

圖片由ZENA帕哈提供

展覽通過鏡面互動裝置、超次元重現江戶街景等形式,以「人在鏡中」「人在夢中」「人在畫中」的多維沉浸體驗,讓觀眾身處浮世,感受江戶時代的浮光掠影。

藝術體驗

此次展覽期間,ZENA帕哈聯合版畫、藍染、手鞠、竹編、羊毛氈、插花等手工藝藝術家們,給大家帶來了各類手工藝課程,讓大眾可以進一步體驗浮世繪中所描繪的生活美學。其中,獨特的浮世繪版畫啟蒙課,大眾可以學習浮世繪創作和版畫製作流程,創作自己的浮世繪作品。

限量浮世繪文創

展覽將推出近百種浮世繪文創商品,首批推出的限量文創商品包括多用途浮世繪布料、圍裙、膠帶、明信片、摺紙、信封、摺扇、胸針、和紙燈、便籤、卡片和明信片等,其中既有日本進口限量版商品,又有國內手工藝人和設計師聯手之作。

浮世繪五問

何為浮世繪?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興起的風俗畫、木版畫,意為「描繪虛浮世界的畫」。在當時,浮世繪是一種記錄民間日常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它以接地氣的主題和風格,受到江戶時代人們的廣泛歡迎,是一種來自大眾、賞於大眾的藝術。

如何創作浮世繪?

江戶時代是浮世繪創作的鼎盛時期,創作過程分工明確。這一時期誕生了決定創作內容的「版元」、製作原畫的「繪師」、依照原畫打版的「雕師」、利用刻板進行印刷的「摺師」等藝術分工。創作一幅浮世繪作品,需要「版元」提出創作方向,「繪師」創作,「雕師」打版,「摺師」印刷。自此,浮世繪作品得以廣泛流傳。

浮世繪的題材有哪些?

浮世繪可以說是日本江戶時代民眾生活的百科全書。通過浮世繪,觀眾可以清晰地看到江戶時代的人間百態:武士、美人、動物、「妖怪」、社會生活、民俗傳說、歷史典故、戲劇百藝、山川河流……現代浮世繪結合時代元素繼續延伸,許多動漫人物也成為浮世繪的創作的主題,本次展覽中的現代浮世繪作品亮點之一是以現代動漫形象為主題的作品!

浮世繪與中國傳統藝術的淵源?

早期浮世繪受中國版畫的影響,「雕師」也多來自古代中國,而浮世繪的創作內容也深受華夏文化影響,《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都曾是浮世繪大師們鍾愛的創作內容。

魯迅先生是浮世繪收藏大家,魯迅博物館是國內浮世繪館藏作品最多的博物館,魯迅先生也曾創作過浮世繪作品。

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的幕府政權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確立了以長崎為口岸,只對荷蘭和中國維持貿易往來的體制。17世紀下半期到18世紀上半期,長崎居住著許多旅日的蘇州人,他們保留著家鄉過年的習俗和對本土藝術的眷戀。「姑蘇版」年畫首先通過居住在長崎的蘇州人傳入日本,許多畫工、雕刻工和拓印工帶著工具材料到長崎,直接在當地製作「姑蘇版」年畫,也深受日本民眾的歡迎。這些來自中國民間的木版年畫,被江戶畫師們視為珍品。

中國古代版畫從唐開始發展至元代期間,在雕印水平上有已經非常成熟的程度。從取材到印刷數量都有大規模發展。明時期文學、戲曲、小說在民間的興起,促成對有關讀物的大量需求。書商們為吸引讀者,加入大量版畫,由此大大的擴展了版畫技術的空間。為了競爭,提高版畫插圖的質量,坊間刊印的戲曲、說及各種民間散調,無不加入精美的版畫插圖。這些膾炙人口的印刷品,也通過江戶時代唯一一個通商口岸——長崎,傳入日本。對浮世繪的誕生和發展起了引玉之用。

哪些東西方藝術家受到了浮世繪的影響?

19世紀中期開始,浮世繪濃烈的風格迅速影響當時的印象派畫家,並在西歐產生了日本主義熱潮,推動了從印象主義到後印象主義的繪畫運動。馬奈、惠斯勒、德加、莫奈、勞特雷克、梵谷、高更、克裡姆特、博納爾、畢卡索、馬蒂斯等人都從浮世繪中獲得啟迪。

其中,梵谷可能是受浮世繪影響最深的人,不僅臨摹過多幅歌川派畫作,還將浮世繪元素融入他之後的作品中。在音樂方面,古典音樂的印象派音樂家阿希爾-克勞德·德彪西也受到《神奈川沖浪裏》的啟發,創作了交響詩《海》(La Mer)。

主辦:ZENA帕哈

承辦:繁景文化

作品、內容支持:東京傳統木版畫協會

展覽時間:2019.8.12 - 2019.10.13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10:00—19:00(18:30停止售票/入場)

原文轉自:雅昌藝術網

相關焦點

  • 當動漫再次遇見浮世繪,「生生浮世」尋找遺忘的江戶文化
    動畫電影:《至愛梵谷》截圖 背景為梵谷臨摹的浮世繪在現代,浮世繪除了被創作成帶有現代氣息的作品之外,好多藝術家也將浮世繪結合經典動漫人物也進行了再創作(例如日本藝術家中川貴雄筆下的人物既保留了傳統浮世繪的經典之美,又不失角色的本來的特質。)
  • 【大家】浮世春夢——浮世繪中的春畫
    作為浮世繪中的春宮,春畫有枕繪、勝繪、濡繪、笑繪、秘畫、秘戲畫、偃息圖、豔畫、豔本等形形色色的別稱,以枕繪最為通俗(本文權且以此作為浮世繪春畫的通稱)。一代繪師喜多川歌麿(Utamaro Kitagawa,1753~1806年)一生創作了大量枕繪,被看成此類繪畫中的「絕品」,其中最有名的系列作品,名為《歌枕》,意為「歌麿版枕繪」。浮世繪中到底有多少春畫?
  • 清代木板年畫與日本浮世繪 「異域同繪」
    兩者歷史淵源深厚、製作工藝相近,又各具藝術風格與民族特色,在17至19世紀的東方世界裡大放異彩、相映成趣。近日,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兩者代表作品一百餘件展出,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 浮世光陰繪不盡 樂享當下且珍惜
    究竟是怎樣的文化土壤孕育了日本浮世繪這朵豔麗之花?興起於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藝術近年來在中國的熱度一直攀升,各種關於浮世繪的展覽和書籍層出不窮。自今年8月開展以來,「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備受關注和好評,原定10月18日結束的展覽兩度延期閉展至12月20日正式結束。
  • 「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開展
    2020年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既是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也是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的又一重要展覽。
  • 溪山翰跡|「浮華塵世」日本浮世繪經典作品線上展(一)
    8月31日下午,「浮華塵世——北京春秋版畫博物館收藏日本浮世繪精品展」在貴陽孔學堂藝文館開幕,此次展覽將持續至9月15日。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的風俗版畫,多色套印,絢麗如錦,所以也稱為錦繪。其題材取自山川景色、民間風俗、市井人物等等,妙趣盎然。
  • 異域同繪——當清代木版年畫遇上日本浮世繪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凱風快晴 25×38cm 紙本 1831年 中國美術館藏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表示,近年來,中國美術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讓美育融入公共生活,讓藏品走出庫房,組織了「典藏活化」系列展。展覽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作品129套(138件),其中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明清時期中國畫2件。
  • ZENA帕哈「生生和紙與生活」藝術展——升級生活美學新概念
    作為生活美學平臺,ZENA帕哈致力於將東方傳統技藝帶入現代生活方式,通過藝術展覽、教育課程和文獻出版等向大眾傳播美學,引領消費升級新風向。「和紙與生活」藝術展以紙為線索,呈現紙的源起、傳承與創新等主題和以紙為媒介創作的藝術作品,詮釋紙在設計、家居、生活和藝術的多元應用。
  • 你能看懂日本浮世繪嗎?先明白「浮世」二字
    (摘自淺井了意的《浮世物語》)浮世繪,因為起於民間,商人為了追求讀者的感官刺激增加商業利潤,情色、春宮等題材的畫作較為多見,出版商委託作者或自製一些世俗歡愉為主題的作品。因此,在後世研究中,常有人把浮世繪與春宮圖畫等號,這其實是一種單一素材的片面看法。
  • 一種西方顏料拯救了日本浮世繪
    另外,「普魯士藍」十分厚重,適合呈現天空及水色,葛飾北齋敏銳地察覺到這種外國顏料的巨大潛力,開始將「普魯士藍」應用在浮世繪風景畫上,不出所料,新的顏料創造出了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1820年,有了「普魯士藍」的助力,已經邁入不惑之年的葛飾北齋毅然改名「為一」。所謂「為一」就是「成為一」,象徵回歸初心,全力以赴創作浮世繪。
  • 江戶時代風情華麗再現 貴州首個日本浮世繪精品展亮相孔學堂
    8 月 31 日下午,由貴陽孔學堂藝文館與北京春秋版畫博物館合作推出的 " 浮華塵世——北京春秋版畫博物館收藏日本浮世繪精品展 " 在孔學堂藝文館開幕,貴州美術界多名知名藝術家及上百名來自高校藝術學院的學生參加了開幕式並參觀了展覽。
  • 浮世繪與年畫:東方版畫花開兩朵
    《歌撰戀之部——物思戀》 喜多川歌麿《一團和氣》 蘇州桃花塢 清代晚期展覽: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展期:2020.8.5 至 2020.10.18地點:中國美術館正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展覽從淵源、技術、發行及風格等方面探討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的異同。
  • 日本浮世繪竟然和中國的木版年畫同源
    近期,中國美術館甄選館藏的一百餘幅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作品,組成「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
  • 作品欣賞:浮世繪人物畫
    日本的浮世繪藝術,總讓人聯想到情色。然而,「春宮」僅是「浮世繪」的一部分。浮世繪不僅是江戶時代最有特色的繪畫,而且還對西方現代美術具有推進作用。19世紀後半期,浮世繪被大量介紹到西方。當時西方的前衛畫家,如馬奈、惠斯勒、德加、莫奈、勞特累克、凡高、高更、克裡木特、溥納爾、畢卡索、馬蒂斯等人都從浮世繪中獲得各種有意義的啟迪,如:無影平塗的色彩價值,取材日常生活的藝術態度,自由而機智的構圖,對瞬息萬變的自然的敏感把握……代表畫師:鈴木春信 東洲齋寫樂 歌川廣重 葛飾北齋 喜多川歌麿 菱川師宣 月岡芳年 溪齋英泉日本90後女畫家——松浦,浮世繪人物畫
  • 當浮世繪和桃花塢相遇,中國美術館展中日木版畫
    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作為中日兩國民族藝術的代表,有許多相似之處,二者由於社會功能、藝術傳統方面的差異,又各自呈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和審美趣味,並反映出不同的心理訴求和民族性格。中國美術館藏有豐富的清代木版年畫和珍貴的日本浮世繪作品。
  • 今天也是被浮世繪擊中靈魂的一天
    《裡雀巢之暫居所》,歌川國芳作品。彼時日本藝術界如果論資排輩,浮世繪的創作者們是完全不在視野範圍內的。 御廄川岸之圖 可是,新的藝術語言總是誕生於不同文明的誤讀之中。
  • 日本浮世繪中的中國小說圖像
    作者簡介: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期(1603—1867)流行於民間的木刻版畫,在世界美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江戶後期,隨著中國小說的傳入,日本出現了大量中國小說浮世繪。這些浮世繪的主要形式包括中國小說日語譯本的插圖、獨立的錦繪,還有散見於畫冊、像讚、遊戲圖紙中的版畫等。值得注意的是,與中國小說插圖的畫師、刻工往往湮沒無聞不同,這些浮世繪畫師名聲顯赫,且大多兼有文學家和畫師的身份。他們用浮世繪表現中國小說文本、繡像及譯文時,主張通俗讀物也要有教化作用,同時,也需努力使通俗讀物更為高雅。
  • 暮春的大阪,屬於浮世繪:從葛飾北齋看到鈴木春信、歌川國芳
    4月17日,「江戶的戲畫——從鳥羽繪到北齋、國芳、曉齋」在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開展。4月24日,「鈴木春信——波士頓美術館浮世繪名品展」在大阪阿倍野HARUKAS美術館開展。兩個展覽讓觀眾可以通過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及其作品,直觀地了解17世紀至19世紀日本浮世繪的風格門類與發展歷史,進而領略浮世繪風靡一時的魅力。毫不誇張地說,四五月暮春的大阪藝術,應該屬於浮世繪。
  • 展演|再展一個月!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作品亮相美術館!
    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展覽日期-2020年8月5日-10月15日-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五層19、20、21展廳中國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歷史淵源深厚、製作工藝相近,又各具藝術風格與民族特色,在17至19世紀的東方世界裡大放異彩、相映成趣,成為東方藝術寶庫中的兩顆璀璨明珠。
  • 看展 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近日在中國美術...
    近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一百餘件作品展出,為觀眾帶來美的盛宴。中國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歷史淵源深厚,各具藝術風格與民族特色,在17至19世紀的東方世界相映成趣。展覽分為美人、戲劇、風景三個板塊,展示了日本浮世繪與清代木版年畫在題材選擇和形象塑造方面的異同。浮世繪中的美人往往姿態曼妙、衣衫華美,而清代木板年畫中的女性姿態端莊、溫柔嫻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