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欣賞:浮世繪人物畫

2020-12-11 奇天CG學院

日本的浮世繪藝術,總讓人聯想到情色。然而,「春宮」僅是「浮世繪」的一部分。浮世繪不僅是江戶時代最有特色的繪畫,而且還對西方現代美術具有推進作用。

19世紀後半期,浮世繪被大量介紹到西方。當時西方的前衛畫家,如馬奈、惠斯勒、德加、莫奈、勞特累克、凡高、高更、克裡木特、溥納爾、畢卡索、馬蒂斯等人都從浮世繪中獲得各種有意義的啟迪,如:無影平塗的色彩價值,取材日常生活的藝術態度,自由而機智的構圖,對瞬息萬變的自然的敏感把握……

代表畫師:鈴木春信 東洲齋寫樂 歌川廣重 葛飾北齋 喜多川歌麿 菱川師宣 月岡芳年 溪齋英泉

日本90後女畫家——松浦,浮世繪人物畫

浮世繪人物畫

浮世繪人物畫

浮世繪人物畫

浮世繪人物畫

浮世繪人物畫

浮世繪人物畫

浮世繪人物畫

浮世繪人物畫

浮世繪人物畫

相關焦點

  • 梵谷愛臨摹誰的作品?近距離欣賞166件浮世繪作品
    「浮世繪大師展」 9月21日在上海新華中心揭開了序幕,展出的166件浮世繪作品,從浮世繪的發展,版畫技藝的探索以及名師解讀等方面,全方位地展現浮世繪藝術的豐富性和歷史價值,展品均來自國內學術機構李可染畫院的收藏。
  • 【大家】浮世春夢——浮世繪中的春畫
    作為浮世繪中的春宮,春畫有枕繪、勝繪、濡繪、笑繪、秘畫、秘戲畫、偃息圖、豔畫、豔本等形形色色的別稱,以枕繪最為通俗(本文權且以此作為浮世繪春畫的通稱)。一代繪師喜多川歌麿(Utamaro Kitagawa,1753~1806年)一生創作了大量枕繪,被看成此類繪畫中的「絕品」,其中最有名的系列作品,名為《歌枕》,意為「歌麿版枕繪」。浮世繪中到底有多少春畫?
  • 日本浮世繪竟然和中國的木版年畫同源
    近期,中國美術館甄選館藏的一百餘幅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作品,組成「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
  • 不了解他,怎麼能說了解浮世繪?
    左為歌川廣重《龜戶梅屋》,右為梵谷臨摹作品1894年前後,一位售賣浮世繪版畫的美術商人林忠正向歐美輸出了約十六萬幅浮世繪版畫,我們熟知的浮世繪三傑——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歌川廣重即為當時最受歡迎的浮世繪畫家。
  • 日本浮世繪著名大師喜多川歌麿80幅高清作品欣賞
    喜多川歌麿(1753年-1806年),是日本浮世繪最著名的大師之一。他是「大首繪」的創始人,也就是有臉部特寫的半身胸像。他對處於社會底層的歌舞伎、大坂貧妓充滿同情,並且以纖細高雅的筆觸繪製了許多以頭部為主的美人畫,竭力探究女性內心深處的特有之美。代表作品有「江戶寬政年間三美人」。喜多川一生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浮世繪美人畫。作品追求合乎理想和社會風尚的美,對社會底層的歌舞伎乃至妓女充滿同情,善於刻畫人物心理活動。
  • 浮世光陰繪不盡 樂享當下且珍惜
    此次展覽重點展出了美人繪、役者繪(戲劇演員)和名所繪(風景名勝)三大主題類別的浮世繪作品,它們畫出了江戶時代日本生活的不同側面。不過,這些作品只是浮世繪掠影,蔚為大觀的浮世繪內容豐富和複雜程度遠不止於此。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在日本江戶時期(1603-1868)興起的風俗版畫,浮世繪是日本市民文化發達的產物。
  • 你不知道的另類浮世繪......
    這一現象起因於「為了娛樂而工作」的西方人的思想,與「為了工作而稍稍娛樂」的日本人的思想之間所存在的根本性差異。直至今日,「慢慢地享受時間」「從容地生活」「重視個性」「重視休閒」「應該連休」「珍惜娛樂時間」等口號以驚人的速度進入了日本人的視野,令人不知所措。那些所謂的為生活而進行的設計也都是從合理性、功能性、生產性等與人的心靈無關的角度著手。
  • ZENA帕哈|獨家呈現「生生·浮世之光:浮世繪大展」
    由ZENA帕哈主辦的「生生·浮世之光 | 浮世繪大展」是迄今為止在國內舉辦的規模最大、展品最為豐富的「浮世繪」主題展覽,此次展出的100餘件作品幾乎囊括了近400年來浮世繪發展史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尤其是難得一見的名師名作。
  • 今天也是被浮世繪擊中靈魂的一天
    江戶時代 大百科全書 浮世繪名字的含義已經充分地描述了這類繪畫作品的世界觀:浮世專門指短暫的時興,換到現在的說法,就是指「快時尚」。 不難想見,浮世繪的題材包含了世俗所有的生活。
  • 你能看懂日本浮世繪嗎?先明白「浮世」二字
    在日本美術史中浮世繪作為一定時期日本流行的美術風格,曾風靡於全日本,行銷至海外後更是讓歐美大國為這樣一種他們從未見過的藝術形式而震驚,從而成為日本美術的代表作品形式。◎ 「浮世繪」為何獨特江戶幕府的建立,讓百年間混亂的日本終於得到了統一,穩定促使了國家的發展,中產階級紛紛湧現。
  • 當動漫再次遇見浮世繪,「生生浮世」尋找遺忘的江戶文化
    動畫電影:《至愛梵谷》截圖 背景為梵谷臨摹的浮世繪在現代,浮世繪除了被創作成帶有現代氣息的作品之外,好多藝術家也將浮世繪結合經典動漫人物也進行了再創作(例如日本藝術家中川貴雄筆下的人物既保留了傳統浮世繪的經典之美,又不失角色的本來的特質。)
  • 暮春的大阪,屬於浮世繪:從葛飾北齋看到鈴木春信、歌川國芳
    以《神奈川沖浪裏》為代表的「富嶽三十六景系列」是他的傳世經典,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谷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曾臨摹過他的作品。4月17日,「江戶的戲畫——從鳥羽繪到北齋、國芳、曉齋」在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開展。4月24日,「鈴木春信——波士頓美術館浮世繪名品展」在大阪阿倍野HARUKAS美術館開展。
  • 清代木板年畫與日本浮世繪 「異域同繪」
    近日,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兩者代表作品一百餘件展出,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此次展覽作品精彩紛呈,共展出作品129套(138件),其中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明清時期中國畫2件。
  • 浮世繪與年畫:東方版畫花開兩朵
    正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展覽從淵源、技術、發行及風格等方面探討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的異同。
  • 日本文化成熟期的藝術,歌舞伎、金漆、陶器、浮世繪
    歌舞劇中首先重視的是演技,因此演員家傳的姓氏和演技的傳統極受重視人民大眾能欣賞藝術之後,江戶的藝術家受到空前的歡迎,頗為壯觀。狩野派成了政府贊助的畫派,生活安定舒適,因此他們的藝術漸漸變得平庸。未受政府贊助的藝術家們反對狩野派的統治,形成不少新的團體.例如宗達,光琳派和圓山,四條派,文人畫,新大和繪,浮世繪以及西洋畫派。
  • 「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開展
    自古以來,兩國人民保持著文化與藝術領域的密切交流,日本浮世繪的興起與發展即與中國明清繪畫有著緊密聯繫。中國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是中日兩國民族藝術的瑰寶。二者同源於明代書籍版畫的興盛,同樣以多色木版套印為主要製作工藝,都是由人民大眾創造、使用和欣賞的民間藝術形式,反映了人民大眾的審美需求;同時,由於浮世繪與木版年畫在社會功能、藝術傳統方面的差異而呈現出不同的藝術特色,在東方世界裡交相輝映。
  • 彩墨女生——臺灣師大吳宥鋅寫實彩墨人物畫作品欣賞(圖)
    彩墨女生——臺灣師大吳宥鋅寫實彩墨人物畫作品欣賞彩墨女生——臺灣師大吳宥鋅寫實彩墨人物畫作品欣賞彩墨女生——臺灣師大吳宥鋅寫實彩墨人物畫作品欣賞彩墨女生——臺灣師大吳宥鋅寫實彩墨人物畫作品欣賞彩墨女生——臺灣師大學吳宥鋅寫實彩墨人物畫作品欣賞
  • 西方藝術史:日本浮世繪早期代表畫家 鈴木春信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公元17世紀日本社會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財富的集聚和城市享樂生活的盛行,表現歌舞伎演員、藝妓、歌女和市民階層生活、名勝風景等的人物畫、風俗畫、風景畫發展起來了。因為它的內容反映市井社會生活,所以被稱為浮世繪和浮世繪版畫。這一畫種以江戶(現在的東京)為中心,持續了約200年左右。出現了鳥居清長、鈴木春信、懷月堂安度、喜多川歌磨、葛飾北齋、歌川豐國、安藤廣重(歌川廣重)等許多重要畫家和流派。
  • 一種西方顏料拯救了日本浮世繪
    有了「普魯士藍」的幫助,葛飾北齋的創造力達到了一個巔峰,陸續發表了其他名作,如《諸國瀧廻》《諸國名橋奇覽》及《千繪之海》。每一次出新作品,都是大眾對於浮世繪的一次重新認識。浮世繪這個行業本身來自市井藝術,所以對流行的東西十分敏感,看到葛飾北齋大受歡迎,立刻有其他畫師跟著使用「普魯士藍」,這其中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歌川廣重。歌川廣重作為浮世繪的另一位宗師級人物,對於「普魯士藍」的使用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1833年,他出版了名為《東海道五拾三次》的系列作品,立刻風靡日本。
  • 異域同繪——當清代木版年畫遇上日本浮世繪
    展覽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作品129套(138件),其中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明清時期中國畫2件。展覽分為「同源與流變」「形象與風格」「技藝與受眾」「生產與發行」四個部分;從淵源、技術、發行及風格等方面探討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的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