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藝術史:日本浮世繪早期代表畫家 鈴木春信

2020-12-17 藝術寶庫美術

亞洲美術

日本美術

公元17世紀日本社會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財富的集聚和城市享樂生活的盛行,表現歌舞伎演員、藝妓、歌女和市民階層生活、名勝風景等的人物畫、風俗畫、風景畫發展起來了。這些畫除單幅原作而外,還大量雕板印刷。因為它的內容反映市井社會生活,所以被稱為浮世繪和浮世繪版畫。

這一畫種以江戶(現在的東京)為中心,持續了約200年左右。出現了鳥居清長、鈴木春信、懷月堂安度、喜多川歌磨、葛飾北齋、歌川豐國、安藤廣重(歌川廣重)等許多重要畫家和流派。

鈴木春信(Suzuki Harunobu,1725-1770年)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早期代表畫家。本名穗積次郎兵衛,號長榮軒、思古人。致力於錦繪(即彩色版畫)創作,以描繪茶室女侍、售貨女郎和歌舞藝妓為多。受中國明末清初「拱花」印法的影響,在拓印時往往壓出一種浮雕式的印痕,自成風格,稱為「春信式」。

有兩種不同風格:①取材於古典和歌而表現當世風俗的作品,流露出受宮廷審美意識支配的優雅的餘韻。②描繪純真愛情和表現市井和諧的日常生活的作品,又散發著市民清新爽人的情感。

他的代表作有《座敷八景》(1765)、《雪中相合傘》(1765~1769)、《夜雨美人圖》(1766)。另外,在《吉原美人集》(1770)等畫冊中也有他的一些優秀作品。

《兩少女》

鈴木春信的錦繪使浮世繪超越菱川師宣,色彩豐富燦爛起來。他的美人畫如弱柳,腰肢纖細婀娜、弱不禁風、手足纖巧,體態輕盈,有點溫文爾雅和秀美。畫中女孩的姿態都透露著一股青春氣息,性格活潑俏皮似少女。春信筆下的男女都長著一模一樣的古典鵝蛋臉,並沒有太多的情緒表現。

他的背景多用自然風景或建築物,無論是室內或室外,都沉浸在一種抒情風味及詩的美麗意境中。通過自然景物烘託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俏麗動人的梅花櫻花暗示少女懷春的嬌羞,夏日水岸邊的鳶尾寓意戀情,秋天的梧桐和晚楓則有寂寥傷感的意味。沒有宏大的敘事和露骨的豔情,通過四時花草和季節變換來表現靜謐唯美的氣氛。

《風俗四季哥仙 卯月》當時江戶和平年代對男士的審美傾向於文雅俊秀,出家當虛無僧的人為避免有人認出,要戴上罩住整個頭部的草編罩子:天蓋。畫面上年輕的虛無僧,摘下天蓋拿在手裡,抬頭仰望飛鳥。窗內兩位姑娘驚嘆於他的俊美,竊笑議論著。

《風俗四季哥仙 卯月》1768年

《焚紅葉的女人》:《平家物語》中有段"仕丁焚紅葉"故事,說有位年少的高倉天皇酷愛楓葉,女子在席牆內燒楓葉給天皇看,牆外的童子正給女子遞上一份短折。

《焚紅葉的女人》

《見立孫康》"見立"的意思是畫當時的景象人物以歷史事件故事關照,孫康寒窗映雪刻苦讀書的故事。畫面描繪了在冬天寒冷飄雪的深夜,一位姑娘不畏嚴寒拉開窗子,借著雪光忘我讀著長折。

《見立孫康》1765年

《女三宮和貓》天皇的女兒女三宮非常優雅地牽著花貓站在室內面向門外,外面櫻花盛開。

《女三宮和貓》1767年

《宮女》這是一位高貴的女性,梳著長發,化著"眉妝",拿著繪扇,穿著象徵尊貴女性的小袿服裝。畫面造型優美,華麗奪目。

《宮女》1767年

《夕立》傍晚突然雷陣雨,一位少女慌忙去收衣物,情急中跑掉一隻鞋,大風掀起了她衣和裙擺,晾衣杆上的衣物也快要吹落,場面動感十足,少女姿態優雅有趣。

《夕立》1765年

《浮世美人寄花 笠森的女子 卯花》是借用一首和歌命名的美人畫。明和年間平民中有三位著名美女,其中開茶館的小仙人氣最高。小仙體態修長,臺布上放著她的煙杆,還有客人留給她的信。據說鈴木春信畫了許多幅小仙的畫,使小仙愈發有名氣,很多人慕名去茶館看她。

《浮世美人寄花 笠森的女子 卯花》1769年

《"當世七福神"惠比壽與本柳屋小藤》小藤也是明和年間三美女之一,她開了間"本柳屋",賣牙籤和能染黑牙齒的牙粉(江戶那時以黑牙為美)。惠比壽是掌管買賣興隆的守護神,七福神之一。畫面描繪了正月初惠比壽來到小藤的店裡,腿上放著大福帳,與小藤兩人抽菸說話。

《"當世七福神"惠比壽與本柳屋小藤》1769年

《蒼鷺少女》

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的美術介紹,詳見本公眾號其他文章:

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海北派」海北友松【103】

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宗達光琳派」尾形光琳【104】

西方藝術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琳派」復興畫家 酒井抱一【104】

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派【103】

藝術寶庫帶您進入藝術的神聖殿堂,領略藝術的美,生活的美!藝術寶庫是美術愛好者的福地,古今中外藝術的集大成者,美術資料豐富全面,供藝術家們學習研究的交流平臺。

相關焦點

  • 暮春的大阪,屬於浮世繪:從葛飾北齋看到鈴木春信、歌川國芳
    以《神奈川沖浪裏》為代表的「富嶽三十六景系列」是他的傳世經典,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谷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曾臨摹過他的作品。4月17日,「江戶的戲畫——從鳥羽繪到北齋、國芳、曉齋」在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開展。4月24日,「鈴木春信——波士頓美術館浮世繪名品展」在大阪阿倍野HARUKAS美術館開展。
  • 作品欣賞:浮世繪人物畫
    日本的浮世繪藝術,總讓人聯想到情色。然而,「春宮」僅是「浮世繪」的一部分。浮世繪不僅是江戶時代最有特色的繪畫,而且還對西方現代美術具有推進作用。19世紀後半期,浮世繪被大量介紹到西方。當時西方的前衛畫家,如馬奈、惠斯勒、德加、莫奈、勞特累克、凡高、高更、克裡木特、溥納爾、畢卡索、馬蒂斯等人都從浮世繪中獲得各種有意義的啟迪,如:無影平塗的色彩價值,取材日常生活的藝術態度,自由而機智的構圖,對瞬息萬變的自然的敏感把握……代表畫師:鈴木春信 東洲齋寫樂 歌川廣重 葛飾北齋 喜多川歌麿 菱川師宣 月岡芳年 溪齋英泉日本90後女畫家——松浦,浮世繪人物畫
  • 浮世光陰繪不盡 樂享當下且珍惜
    兩個小時的導覽活動中,劉德江老師娓娓道來,分享了鈴木春信的漢風古典美人繪、喜多川歌麿風靡日本的唐韻大首繪、鳥居清長的九頭身「清長風」美人繪、東洲齋寫樂傳神寫意的役者繪、葛飾北齋徵服世界的《神奈川衝·浪裡》、歌川廣重傳遞詩意鄉愁的名所繪以及這些浮世繪大師的藝術人生。
  • 浮世繪與年畫:東方版畫花開兩朵
    早期風俗畫中多以女性群像的形式出現,到後來突出單獨形象,從中可以觀察到女性在社會變遷中被賦予的期許。日本「美人繪」的開端始於出生在1618年的菱川師宣,他被尊為浮世繪的祖師。他受明清版畫的影響,創造了版畫與繪畫相結合的技法,代表作為《回首美人圖》。與之相匹敵的另一位大師是杉村治兵衛,他對人物的處理更加柔和細膩,比如其手繪的《立姿美人圖》。
  • 日本文化成熟期的藝術,歌舞伎、金漆、陶器、浮世繪
    日本原始形態的歌舞伎是穿著絢麗服裝的婦女跳的一種舞蹈,江戶時代起源於京都的這種舞蹈,人們把它叫做歌舞踴,它動作自由,創新多變和卑俗,令人注目。這種早期的舞蹈和諷刺發展成為有一定戲劇結構的舞劇。於是日本繪畫史打開了新的境界。浮世繪版畫的大量銷售是和印成書的文學作品,稱為浮世草紙的普及相似的一種現象。浮世繪的主題是大眾所熟悉的:遊樂場所,劇場和相撲摔跤。鳥居派中有鳥居清本和清信等藝術家,他們對發展浮世繪中名叫「役者繪」的分支起過重大作用,因此對江戶時代歌瓣伎的發展也多助益。
  • 一種西方顏料拯救了日本浮世繪
    浮世繪是日本藝術的瑰寶,它細膩的畫風,豐富的題材,以及對於顏色選擇的考究,不僅增加了日本美術史的「厚度」,對西方美術史也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影響。當時,一種西方傳來的顏料,讓葛飾北齋看到了希望。「普魯士藍」與風景畫在各種美術作品中,描述自然萬物的風景畫總是受歡迎的一種,風景畫審美層次高,立意好,總能給欣賞者帶來美的享受。然而,風景畫的繪畫難度也很高,除了要求畫家具有極高的創作技巧,同時對於作畫的顏料也有要求。
  • 日本浮世繪竟然和中國的木版年畫同源
    近期,中國美術館甄選館藏的一百餘幅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作品,組成「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
  • 重點作品賞析|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
    浮世繪是17至19世紀流行於日本的風俗版畫,生動記錄了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和遊樂活動,反映了新興市民階層的審美意識,具有普遍的人文價值和時代精神。浮世繪在長達兩個多世紀的發展中湧現出了為數眾多的優秀畫師,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是其中最為傑出的代表,被稱為「浮世繪六大家」。
  • 日本古代浮世繪春宮畫亮相香港
    簡介:  日本古代浮世繪春宮畫亮相香港  (解說)六十件日本江戶時代的春宮畫版畫和畫冊7月17日在香港亮相,展現了數百年前日本人的社會文化和生活場面。   這些是多位日本古代著名畫師的作品,包括生於約250年前的喜多川歌麿和葛飾北齋等。
  • 對話|日本西洋美術館館長:浮世繪、型紙如何影響了西方藝術
    在此之前,「融合的視界——亞歐經典版畫展」國際論壇在上海大學舉行,來自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館長馬淵明子女士在接受「澎湃新聞·古代藝術」分享了孕育日本主義(Japonism)的浮世繪版畫、繪本、型紙,以及日本主義對西方現代藝術的影響。
  • 今天也是被浮世繪擊中靈魂的一天
    今年一月,作家鈴木由紀子出版了新書《浮世繪裡的女人們》,書中介紹了八位日本浮世繪大師與其畫中女子或神秘助手的故事,講述浮世繪作者曾經歷的創作磨難,以及背後不為人知的八卦趣談。 鈴木由紀子在前言裡埋下了一個疑問:為何浮世繪能如此直指人心、深入靈魂呢?
  • 歌舞伎的由來,又如何與浮世繪結下不解之緣?!
    出自《坐鋪八景》 鈴木春信1760年代錦繪發明,大眾將目光轉向鈴木春信等畫師,美人畫席捲浮世繪領域,鳥居派役者繪繁盛了一個世紀後落入低谷,鳥居清滿注意培養後來者,擅長美人畫的鳥居清長和鳥居清廣都是他的弟子。
  • 藝術|為什麼日本浮世繪能火遍全球?
    這幅畫以及背後代表的日本「浮世繪」到底有什麼樣的淵源和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道說道。浮世中的「浮世繪」實際上,《神奈川沖浪裏》這張畫,只是《富嶽三十六景》中的一張。借著1867年巴黎世博會的東風,首次以國家館名義參展的日本,就面對了西方人的消費狂潮。包括浮世繪、和服、漆器、瓷器等在內的1356箱展品銷售一空。1867年世博會 日本館日本人呢,也完全不把浮世繪當寶貝。
  • 清代木板年畫與日本浮世繪 「異域同繪」
    近日,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兩者代表作品一百餘件展出,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清代木版年畫部分選取了天津楊柳青、江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河北武強、福建漳州等重要年畫產地的代表性作品。
  • 在19世紀,浮世繪是怎樣影響西方現代藝術的?
    從主觀條件上來說,一方面,日本的浮世繪藝術家是以繪畫謀生的,而版畫的無限複製屬性也使得作品的廣泛流通成為可能,同時其價格也並不昂貴。另一方面,當時的法國藝術家正在尋找突破傳統的方法,浮世繪藝術中明亮的顏色、平面的透視以及具有裁剪效果的構圖,正是法國藝術家們尋找的可以突破傳統的激進因素。於是,浮世繪的表現手段很快就被印象派和後印象派藝術家們「為我所用」了。
  • 異域同繪——當清代木版年畫遇上日本浮世繪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凱風快晴 25×38cm 紙本 1831年 中國美術館藏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展覽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作品129套(138件),其中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明清時期中國畫2件。展覽分為「同源與流變」「形象與風格」「技藝與受眾」「生產與發行」四個部分;從淵源、技術、發行及風格等方面探討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的異同。
  • 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等浮世繪亮相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十七世紀後期,被後世成為「浮世繪之祖」的日本版畫家菱川師宣 (ひしかわ もろのぶ,Hishikawa Moronobu) 將剛剛普及的版畫印刷技術第一次運用到藝術中,並以作品《見返り美人圖(回眸美人圖)》震驚了日本藝術界,隨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運用版畫印刷的手法進行創作,日本藝術史中著名的」浮世繪「時期也正式開始了。
  • 國際知名畫家晨嫣曌畫展掀起梵谷後印象致敬浮世繪葛飾北齋浪潮
    繪畫風格堪稱東方女梵谷的晨嫣曌既是國際知名畫家,又是因作為沿襲中國婉約派古詞而獲得當代李清照美譽的不可多見的雙語詩人。晨嫣曌豐富的旅日、旅歐海外經歷使其潛心致力於國際藝術交流與創新!晨嫣曌無論從藝術史還是藝術風格與創意上都有深厚的造詣。可以說,中國繪畫藝術對日本繪畫發展的影響自始至終,幾乎每一步都烙下深淺印痕。
  • 「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開展
    此次展覽作品精彩紛呈,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清代木版年畫部分選取了天津楊柳青、江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河北武強、福建漳州等重要年畫產地的代表性作品。
  • 東京神保町覓浮世繪春畫
    初次驚豔浮世繪春畫,是某年在柏林洪堡大學門前的舊書攤偶遇畫冊《朝露》,薄薄小書印刷質量一般,但收入江戶時代浮世繪名家的美人和情愛代表作,包括菱川師宣、鳥居清滿、鈴木春信、勝川春潮、喜多川歌麿、歌川豐國、歌川國芳等大師。幾乎所有著名浮世繪畫家都創作過大量春畫,喜多川歌麿創作的春畫數量甚至超過其他題材,他最著名的《枕邊詩》現由大英博物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