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書法家趙之謙,精選14幅立軸真跡欣賞,運筆勁媚真書法也

2020-12-15 清雅閣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

趙之謙的字給人一種厚重的感覺,說實話在入行之前,筆者也沒有聽說過,後來的編輯工作讓我接觸到趙之謙,也搜集了一些關於趙之謙的資料,讓我大有收穫。趙之謙的書法很多的網友都把他排除在欣賞書法之外,其原因是不夠秀麗。這裡我想說的是:懂的人終究會懂,不懂的人終究不懂。趙之謙還是著名的篆刻大師,這裡我想借趙之謙說一說書法和篆刻。書法篆刻也一樣,只是手段含蓄,不如音樂影像來得直接。對於作品了解得越多,越容易透過表面提取出更多的信息,我示範了一個常規流程,至於提取出什麼東西因人而異。從「看起來不錯」到「篆法刀法邊款俱佳」到「有種想哭的衝動」是我提取出的信息;從「上面兩個字不錯」到「下面小字無感」再到「故事完全打動不了人」是你提取出的。

清代著名書法家趙之謙精選14幅立軸真跡欣賞:

書者介紹:

趙之謙,初字益甫,號冷君;後改字撝叔,號鐵三、憨寮,又號悲庵、無悶、梅庵等。所居曰"二金蝶堂"、"苦兼室",官至江西鄱陽、奉新知縣,工詩文,擅書法,初學顏真卿,篆隸法 鄧石如 ,後自成一格,奇倔雄強,別出時俗。善繪畫,花卉學 石濤 而有所變化,為清末寫意花卉之開山。篆刻初學浙派,繼法秦漢 璽印 ,復參宋、元及皖派,博取秦詔、漢鏡、泉幣、漢銘文和碑版文字等入印,一掃舊習,所作蒼秀雄渾。青年時代即以才華橫溢而名滿海內。他在書法方面的造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隸、篆的 筆法 融為一體,相互補充,相映成趣。趙之謙曾說過:"獨立者貴,天地極大,多人說總盡,獨立難索難求"。他一生在詩、書、畫、印上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為一代大師。

相關焦點

  • 清代著名書法家鄭板橋,14幅精品書法對聯欣賞,筆勢奇古格韻別趣
    書法藝術的發展是和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秘法不可分的,五千年來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對書法的研究和創新一直就未停歇過。書法發展是一個循環操作步驟,臨帖+創作的過程。那麼想學書法就必須看真跡,臨真跡,有名師指點如何臨真跡,三者缺一不可。在古代,真跡的代名詞就是孤品。
  • 中書協書法名家亢銀中,精選23幅立軸行書欣賞,字字皆是神來之筆
    書法創作的形式當中據不完全統計,大部分的書法家都偏向於書法的立軸創作,立軸書法的創作能夠更好地進行內容的字數的布局和掌控,而立軸書法創作中最為常見的則是行書和草書的書寫,是因為行書草書的書寫是上下呼應,筆勢虛實相連,能夠更好地掌握立軸書法創作的脾性。橫幅多為字數少的書作,布局要求更為簡單,連筆的運用較少。
  • 著名書法家胡問遂,精選31幅簡體立軸行書字帖欣賞,學行書必選
    對於非書法的一般人來講,硬筆執筆方式比毛筆難掌握,硬筆一般書寫較快,硬筆橫撇豎捺因為執筆方式不夠靈活往往讓人感覺心有餘力不足,硬筆寫不好一般是執筆的控制問題。練字只有兩種方法,臨帖和結構歸納。根據你的要求你可以找一本喜歡的行書字帖臨。
  • 晚清書法家傅增湘,16幅精品行書立軸書作欣賞,筆法厚重結體挺拔
    傅增湘的書法我們在前期的內容裡有提及過,很多網友對這位晚清的進士的書法給予很大的讚許。對此我們今天再一次地將這位才子的書法真跡精選整理,精選出16幅行書立軸對聯分享給大家,希望您能夠喜歡。傅增湘的書法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顏體的風格,但是又有別於顏體的厚重,看上去多了幾分秀氣。
  • 當代書法名家丁立田,28幅《立軸行書》欣賞,筆力遒勁,行雲流水
    丁立田老師的書法在前幾期的內容裡,我們已經做了介紹,今天主要是針對網友的創作需要,我們再一次的將丁立田老師的立軸行書作品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在進行書法創作的時候能夠有所啟發。很多的朋友表示學習書法的初衷沒有想過要去創作,直到近期寫春聯,我發現自己只能去臨集字的春聯,沒有辦法自己寫出來。也沒有嘗試過,總感覺很害怕,害怕自己寫不出來。
  • 中書協書法家郝天明,精選18幅行書立軸欣賞,筆方勢圓儒雅風流
    郝天明的書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到趙孟的影子,在古帖的基礎上進行了入微的修復,可以說是從裂變到質變的偉大飛躍。同時郝天明老師的書法也受到廣大網友的青睞,在前期有關郝天明老師的內容,都得到了書友的一致好評。我們為了應邀網友的需求,今天給大家帶來了郝天明的精品書作18幅供各位書友品鑑。希望能對螢屏前的您有所幫助。
  • 流失日本的4幅書法作品,一幅是王羲之真跡,如今價值連城!
    文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在我國的古代就非常的受歡迎,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大家都喜歡中國的傳統書法文化吧?要問我國古代著名的書法家有哪些人?大家肯定會想到書聖王羲之,還有楷書鼻祖鍾繇,趙孟等知名的書法家,正是在這些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不僅影響著我國的後世書法愛好者,就連日本這樣的國家也非常的喜歡收藏中國古代的字畫。今天小七就給大家介紹4幅流失日本的古代名家作品,其中一幅那可是王羲之書法真跡,如今價值連城。
  • 劉墉書法作品四幅,皆博物館館藏,兩幅真跡,您能看出哪兩幅為真
    天哲按:劉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勳長子。祖籍安徽碭山,出生於山東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於世。
  • 清代書法大家程韋華,行書真跡鑑賞,筆勢秀麗,結體幽古,好書法
    書法藝術的發展離不開歷代書法家的專心的耕耘,可以每一代人的書法發展都是在前人的書法藝術的造詣上砥礪前行的。最好的書法傳承就是學習前人的書法,所以臨帖就產生了。到目前為止臨帖依然是書法學習的最好的辦法。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帶來了值得臨習的好帖,他就是清代書法家程韋華的行書真跡,關於這誒清代的書法家我們在文末做介紹。
  • 王羲之4幅書法作品,有幅真跡珍藏在日本,名氣不輸《蘭亭序》!
    文 / 小白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當我們談到中國書法文化時,大家肯定也會非常的感興趣,在我國的古代就有很多著名的書法家,比如楷書鼻祖鍾繇、唐朝的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歐陽詢、張旭,這些書法名家的名氣那也是非常的大,要說哪位書法家的名氣最大,那當然是書聖王羲之了
  • 趙之謙此《桓子新論》有黃庭堅的影子嗎?
    清,趙之謙,楷書桓譚《新論》,四屏立軸,紙本,成交價644萬元。這件楷書四條屏是趙之謙寫贈「壽陽相國」祁寯藻的。祁秀聞與祁寯藻同為山西壽陽人且相互熟知,此時的祁寯藻正官禮部尚書,很可能此時趙之謙通過祁之的引薦認識了祁寯藻,並在此時或此後的兩年之內為「壽陽相國」創作了該幅作品楷書桓譚《新論》。也就是說此幅作品約創作於趙之謙三十六歲到三十八歲之間,而作品中兩方圖章的使用恰好在另一角度為筆者的這一論斷做了佐證,即此二方圖章約創作於趙之謙三十七歲左右。
  • 書法大咖楊再春,精選10幅絕筆行書欣賞,行雲流水入眼生愛,好字
    書法既然是藝術,那麼就有它的審美過程。就像音樂的靈魂是能讓聽者身臨其境,沉醉於旋律,放飛自我。書法亦是如此,一幅好的作品絕對不是書者的獨角戲,而是依託書法的內涵和眾多的觀賞者建立起心靈相通的橋梁。書法欣賞的審美標準,是正確進行書法欣賞的基礎;掌握書法欣賞的方法,是進行書法欣賞的關鍵。
  • 著名女書法家閆雅琴,精選18幅傑出楷書欣賞,典雅遒麗,超邁瀟灑
    楷書最為著名的書法學習理論無外乎當數《永字八法》,此法對楷書的各個筆畫的技法的詮釋精妙而實用,就連書壇大師田蘊章老師都多次講述永字八法的技術魅力。永字八法就是清晰的演示和歸納楷書書寫的基本筆法的筆法。而用字八法也是圍繞漢字的以基本筆畫為基礎。基本筆畫分為永字八法。主要動作有提按,轉鋒,收筆,頓筆只出現在捺中。
  • 真跡欣賞:劉墉、紀曉嵐、和珅、乾隆,誰的書法驚豔了你?
    以下四幅書法為乾隆皇帝真跡欣賞:有其君則必有其臣,清朝的文化氛圍雖然不能與唐宋相提並論,但乾隆身邊倒也不乏書法精湛的臣子相伴,後世知名度最高的劉墉、紀曉嵐、和珅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那麼,此三人又是誰的書法水平更勝一籌呢?我們不妨一一介紹對比一番。
  • 中書協著名書法家錢沛雲,精選16幅行書欣賞,行雲流水自然秀逸
    錢沛雲是任政老先生的弟子,其書法風格繼承了任政的特點,錢沛雲在書法修為上講究每一個字的用筆都有他的寓意,第一眼我也會贊同你說的,但仔細看後,發現不對,很顯然虞世南的字,不呆滯,有動性,仒,第一筆撇短的原因是因為避開和左邊的一撇的雷同。
  • 著名書法家劉炳森,精選11幅行草書作欣賞,用筆瀟灑、結字準確
    劉炳森先生真正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真正的書法大家,他不僅有獨特的劉隸,揩書行書草書均好,令人讚嘆,而不象現在的有些人,連揩書寫不了,草書又不讓人認識,自已極不規笵漢字傳統而光吹牛為創新。有網友留言說,劉先生行草:「個人客觀看,其心中懂書法而已,屬聰明之書,個性結法罷,少功帖學,寫多熟練就是,對其行草不能高贊!當然,他的隸書在當今書法界,很少人可同其媲美!此話不過。」看官老爺您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 幾幅「楷書字帖」分享給學習書法的小夥伴們
    歷史上寫楷體好的書法家有很多,堪稱「創造小楷啟蒙第一帖」的鐘紹京,「楷書鼻祖」鍾繇,「楷書四大家」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以及唐代褚遂良等等書法大家,下面我們就來一一欣賞他們的書法作品。宋代曾鞏評:「紹京字畫妍媚,遒勁有法,誠少與為比。」書帖:《淳化閣帖宣示表》書法家:晉 鍾繇規格:碑拓 小楷 29x69釐米收藏: 故宮博物院
  • 原教育部部長馬敘倫,15幅書法真跡鑑賞,網友:字體充滿生機
    馬敘倫 馬敘倫是儒雅的學者,書法家。馬敘倫的書法不僅僅是個性的外露,更是觀眾認識和學習的風向標!馬敘倫絕對是一個有風骨,有品位的書法家,即尊重傳統,運筆,間架有法度。同時,一筆一畫有自己百味人生,一筆一畫抒發自己情感,情懷,喜怒哀樂在筆畫之中。書法就活了,就美了。古有顏真卿,近代有毛主席。所以,書法也是有生命的。 馬敘倫的書法是碑帖界的成功案例,他取法北碑,線條有些古拙的東西,剛柔相濟,結構也典雅有古意,字形並非四平八穩,而是險中求穩,這就是功夫和趣味。
  • 從金農到趙之謙——楹聯裡的清代書法演變之跡
    這個現象的發生,除了和朝野悉同的由彼時帝王喜好趙(孟頫)董(其昌)書法而起的習慣欣賞方式直接相關外,當然還源自於帖學書法的自身發展狀況以及人們審美觀念的根深蒂固。償若歷史地看,代代相傳的藝術創作,必然也會產生不同時期的代表書家,此猶如唐有顏、柳、懷、張,宋有蘇、黃、米、蔡,元有趙孟頫、鮮于樞、楊維楨,明有文徵明、王寵、董其昌等等,此中人物,真可謂好手迭出不勝枚舉。 在帖學書法創作領域,身處清代前期書壇的張照(1691—1745),不能不說是一位繼往開來引領時風的前驅人物。
  • 近代高僧弘一法師,17幅書法真跡欣賞,專家:此字堪為國之至寶
    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的字是真的好,簡,淡,散,空靈,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過目不忘,不是大氣磅礴,也不是故作柔美,不是劍拔弩張,更不是刻意雕琢,不在乎形,不在乎法,不在乎意,不在乎韻,就這麼自然而然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