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書法作品四幅,皆博物館館藏,兩幅真跡,您能看出哪兩幅為真

2020-12-12 陳天哲

天哲按:劉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勳長子。祖籍安徽碭山,出生於山東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於世。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嘉慶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時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子太保,賜諡號文清。

主要成就

政治

劉墉出身名門相府,祖上數輩都是進士出身。父親劉統勳更是官居宰相,深得乾隆皇帝倚重,因此劉墉走上仕途具備深厚的家族淵源。劉墉一生為官五十餘載,宦海沉浮,幾經起落,官職最高時做到體仁閣大學士,總體而言清正廉潔,繼承了父親劉統勳的衣缽,成為乾隆、嘉慶朝的重要大臣。

書法

劉墉不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書法家,是帖學之集大成者,被譽為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其餘三人為成親王、翁方綱、鐵保)。清朝徐珂稱讚劉墉:「文清書法,論者譬之以黃鐘大呂之音,清廟明堂之器,推為一代書家之冠。蓋以其融會歷代諸大家書法而自成一家。所謂金聲玉振,集群聖之大成也。其自入詞館以迄登臺閣,體格屢變,神妙莫測。「劉墉是一位善學前賢而又富有創造性的書法家,師古而不拘泥。劉墉書法的特點是用墨厚重,體豐骨勁,渾厚敦實,別具面目。劉墉之書尤善小楷,後人稱讚其小楷不僅有鍾繇、王羲之、顏真卿和蘇軾的法度,還深得魏晉小楷風致。劉墉還兼工文翰,博通百家經史,精研古文考辨,工書善文,名盛一時。

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宰相劉羅鍋》!

劇情簡介

清朝乾隆年間,山東青年劉墉進京趕考,在京城因緣際巧的碰上了當今皇上,劉墉並與皇上下了一盤棋,沒想到從此與皇上的寵臣禮部侍郎和紳結下了不解怨恨。因為背負羅鍋,劉墉又稱「劉羅鍋」。在比棋招親中,戰勝各方棋手,被招為六王爺的女婿,相約中了狀元就成婚。劉墉果然不負眾望高中狀元,並被派往江寧任知府,政績卓著。自從京城結怨之後,和紳念念不忘要致劉墉於死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對劉墉百般刁難。自此,劉墉與和紳在朝廷、在民間,對公事、對私事發生了一系列鬥智鬥勇的故事。

這一次天哲編發劉墉書法作品四幅,皆博物館館藏,兩幅真跡,您能看出哪兩幅為真?

相關焦點

  • 王羲之4幅書法作品,有幅真跡珍藏在日本,名氣不輸《蘭亭序》!
    王羲之的大名在中國的書法界非常的有名氣,因為王羲之的《蘭亭序》寫得好,所以也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當大家看到上面的這幅《蘭亭序》以後是不是也體會到了王羲之行書筆法的藝術精髓呢?那真的是太漂亮了,這樣的書法作品絕對能稱得上是天下第一行書。
  • 濟南展出近40幅明清書畫真偽對比展,鄭板橋真跡在此
    濟南市博物館正在展出的《正本溯源——濟南市博物館藏明清書畫真偽對比展》,目的就是「正本溯源」,讓觀眾一睹真偽之面目,提高鑑別和欣賞書畫作品的能力。該展覽展期半年,展出近40幅館藏明清書畫真偽之作。其中包括戴進、高鳳翰、高其佩、鄭板橋、王翬、李鱓、黃慎、汪士慎、王鐸、劉墉、何紹基、董其昌等明清書畫大家的真跡20餘幅,以及10餘幅後人的仿作。
  • 流失日本的4幅書法作品,一幅是王羲之真跡,如今價值連城!
    第四幅:智永《真草千字文》首先小七想到的一幅書法作品是智永和尚的《真草千字文》,這幅作品被一位日本的私人收藏家所收藏,智永和尚那在古代非常的有名,他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孫,他的書法作品完全得到了祖先王羲之書法藝術精髓,所以我們看到上面的這幅《真草千字文》以後是不是也體會到了書法的藝術美呢
  • 真跡欣賞:劉墉、紀曉嵐、和珅、乾隆,誰的書法驚豔了你?
    以下四幅書法為乾隆皇帝真跡欣賞:有其君則必有其臣,清朝的文化氛圍雖然不能與唐宋相提並論,但乾隆身邊倒也不乏書法精湛的臣子相伴,後世知名度最高的劉墉、紀曉嵐、和珅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那麼,此三人又是誰的書法水平更勝一籌呢?我們不妨一一介紹對比一番。
  • 劉墉真跡、武中奇作品接連現身
    在鑑寶活動環節,一件劉墉的真跡讓專家直呼「難得」。「今天見到的精品還真不少。」昨天下午活動結束後,專家興奮地表示。  鑑寶現場,來自濟南文物保護與收藏協會的5位專家為藏友們鑑定、評估,回答藏友們的問題。
  • 馬未都:古董作偽手段中,把真畫一揭為二,兩幅都當成真的賣
    雖說有的文物是假的,但是嚴格來講作品本身是真的,卻很容易在細節上有著一些殘缺,就連一些收藏家也都一同被疏忽過。本身就是一件珍品,經過造假人進行一些細節處理後,就能將一件文物變為兩件,甚至三四件。這樣一來可以瞬間翻倍,原本一件文物的錢就可以收穫到更多都錢,這就是一種另類的騙錢方式。
  • 大叔花費6年時間,花100萬買幅書法,專家:珍品,上交博物館吧!
    文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當我們談到中國的書法文化時,大家都會想到自己喜歡的書法家,有的網友喜歡書聖王羲之的書法,特別是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更是每天都會臨摹學習,為的就是能學到書聖王羲之書法藝術精髓,還有的書法愛好者喜歡顏真卿的楷書,我們都知道楷書是每一位書法愛好者必學的一種字體
  • 爺爺留的書法稱劉墉真跡,小哥自估20萬,專家:千萬別小瞧他的字
    之前小編為大家介紹了一幅愛國將領李準寫給朋友的對聯,大書法家總是能夠把自己的一些特點融入到自己的字中。今天要再為大家介紹一幅字,只是這幅字上有三種風格的字體,看上去十分少見又大氣,上面的落款是「劉石庵」。
  • 這2幅硬筆書法作品什麼水平,能考幾級?
    這2幅硬筆書法作品什麼水平,能考幾級?有網友問下面這兩幅硬筆書法作品什麼水平,能考幾級?仔細看了這2幅書法作品,作者用硬筆楷書寫了兩首古詩,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和杜甫的《望月》,格式書寫很標準,書寫態度很認真,但是從書法的角度來說,還並不是很好,算是入門的初級水平吧,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 瀋陽故宮精選36幅館藏清代書法、繪畫作品在師善齋、協中齋集中展出
    當日,瀋陽故宮精選36幅館藏清代書法、繪畫作品在師善齋、協中齋集中展出,在寒風凜冽的冬季,為民眾奉上「一齋春色」的節日暖意。 1月17日,瀋陽故宮精選36幅館藏清代書法、繪畫作品在師善齋、協中齋集中展出,為民眾奉上「一齋春色」的節日暖意。
  • 濟南市博物館簡介以及館藏精品鑑賞
    濟南市博物館現擁有各類館藏文物二萬餘件(套),善本書二千多冊。藏品主要來源於考古發掘、國家調撥、社會團體和各界人士的捐贈以及市政府的撥款徵購等。2011年,濟南市文物店整建制併入濟南市博物館,舊藏8萬餘件各類文物使濟南市博物館藏品更加豐富。此批文物正在清點、鑑定、登記過程中。
  • 宋美齡最精美的4幅書法作品,字字瀟灑自如,寫出藝術美!
    ,今天小七也為大家找到了宋美齡的4幅書法真跡,看到這裡以後我想很多書法愛好者都想欣賞一番吧? 再看宋美齡的第二幅書法作品,這幅書法作品給人的感覺是非常的大氣,和第一幅書法作品完全不一樣,這幅書法作品在用墨中非常的濃重,因此看到這幅書法作品的時候給人一種力透紙背的感覺,
  • 近代思想家梁啓超,12幅書法真跡作品欣賞,雄強粗獷、方筆按捺
    梁啓超梁啓超的書法亦楷亦隸,亦莊亦謔,結體周正大方,筆畫生動有趣。梁啓超的字宗法魏碑,臨習過《十七帖》。這種字體頗為難寫,凡練此者,皆大手筆者,鐵骨錚錚者也。「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其子女們人人卓越,個個不凡。字如其人,梁先生的字確實好,顯得人正直有內涵,看了讓人心情愉快。
  • 陳果夫的11幅書法真跡展,他的字寫得絢麗多彩,顏筋柳骨好書法
    陳果夫陳果夫的書法有古帖的風範,顏柳之精髓,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顏柳的影子,在書寫時略帶隨意落筆之姿態。細看陳果夫的書法的確是清秀俊雅,古韻氣華,是當今多數書法家不可企及的水平。陳果夫今天我們為大家帶來的正是陳果夫先生的11幅書法真跡,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古代十大書法家的書法各有各的形神,例如趙孟的行書書法與其他書法家的行書書法的形神不同,這就是他吸取前人的妙處,創立自己新的風格。
  • 兩幅感恩作品送抵援鄂醫療隊 柳長忠:中國文字的精氣神,讓「書法抗...
    創作完畢,已經到了3月18日凌晨兩點,因為作品還需裝裱,且黑龍江援鄂醫療隊離開孝感的時間是3月21日,所以這兩幅作品必須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孝感。但當時,武漢尚未解封,找快遞送出又怕耽誤時間。最終,柳長忠跟朋友於3月18日一早相約在漢孝交界處的界河。
  • 李白唯一書法真跡,雖25個字卻是無價之寶,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館
    不過今天我們說的這幅書法作品卻是李白的書法真跡,這幅書法作品叫《上陽臺帖》,也是李白唯一的一幅書法真跡。李白大家都不陌生,談到李白我們都知道他是唐朝著名的詩人,他的很多詩都被納入了我們的教材中,每當詩到李白的詩大家的腦海中也會幻想出夢幻一般的美景吧?可是很多人聽到李白還會寫書法就有點驚訝了,難道李白還是一位書法高手嗎?
  • 巾幗英雄何香凝先生,16幅書法真跡欣賞,網友:不愧是大家閨秀
    何香凝何香凝先生的書法給人一種力透紙背的渾厚,又能體現女性書寫的柔美和字字體的飄逸。看過何香凝先生的書法,讓我相信了書法是另一種顏值從古至今,所有的大家書法,都有其獨樹的風格,自成方法,能被公眾所接受,顏值不可或缺,書法不拘門派,在於興趣,用心堅持,還要有些許天賦,當你準備好提起筆,那一刻你即入門了。何香凝先生在書法方面的成績在全中國來說還不能算一流的。 但是對於女性政治家來說,何香凝的書法絕對是屈指可數的,甚至沒有其超越者。
  •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我國兩幅牛轉翻車圖研究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我國兩幅牛轉翻車圖研究 史曉雷 摘要: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手鑑《筆耕園》收錄有60幅我國宋代至明代的繪畫。其中傳郭忠恕繪的《柳龍骨車》和傳李嵩繪的《龍骨車圖》描繪有我國傳統的農具「牛轉翻車」。
  • 清代著名書法家趙之謙,精選14幅立軸真跡欣賞,運筆勁媚真書法也
    前言: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
  • 爺爺給的字,稱劉墉真跡,自估價20萬,專家:你小瞧了劉墉的字
    爺爺給的字,稱劉墉真跡,自估價20萬,專家:你小瞧了劉墉的字這次的藏品是一幅字,是三種不同風格的字,看上去非常的大氣,上面的落款是劉石庵,如果是真跡那應該是劉墉的真跡了,是一位小哥帶來的,小哥:這幅字是我爺爺生前給我的,當時我爺爺說是劉墉的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