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故宮精選36幅館藏清代書法、繪畫作品在師善齋、協中齋集中展出

2020-12-20 騰訊網

農曆臘月二十三,正值中國傳統「小年」。當日,瀋陽故宮精選36幅館藏清代書法、繪畫作品在師善齋、協中齋集中展出,在寒風凜冽的冬季,為民眾奉上「一齋春色」的節日暖意。

1月17日,瀋陽故宮精選36幅館藏清代書法、繪畫作品在師善齋、協中齋集中展出,為民眾奉上「一齋春色」的節日暖意。 瀋陽故宮供圖

現場展出了一幅乾隆皇帝御筆親書的春帖子——清弘曆行書壬申春帖子詞軸,上書「壬日立新春 重重吉並臻 百昌欣律轉 萬福自天申 喧鳴臘鼓發韶妍 遅日罘罳揚瑞煙屏彩祥徵勝銀裡 盤辛芳獻頌椒前」。據介紹,春帖子是立春之日,宮中詞臣向皇上恭進的詩作,詩詞多為絕句,內容大多為歌功頌德、勸誡規諫,這一習俗起源於宋代。

據《國朝宮史》記載,清宮定製,凡是在新年之前立春,春帖子須在立春前20日恭進,若是新年之後立春,春帖子則在立春之日20天以後進呈。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春帖子詞確定為五言絕句二首、七言絕句一首;嘉慶年間規定,每年如舊式作三言絕句。

春帖子不僅是朝中詞臣恭進,皇帝有時也會親書絕句。乾隆皇帝就十分熱衷於親書春帖子,並將御製春帖子發給大臣恭和。史料記載,乾隆自己曾說過,「歲歲隨安室,親揮帖子更。仍居養心殿,依例順輿情」。

瀋陽故宮博物館館長李聲能介紹說,小年一到,馬上就是春節了,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掃塵、祭灶迎接春節,民間素有「過了小年就是年」的說法。在農曆新年來臨之際,瀋陽故宮精選館藏以春為題材的書畫作品,展示清代帝王、文人墨客對春的祝福和抒懷,讓觀眾在充滿「春意」的書畫中感受農曆新年,迎接新春。

相關焦點

  • 瀋陽故宮四季主題書畫展收官 館藏冬景作品展出
    瀋陽故宮四季主題書畫展收官 館藏冬景作品展出 發布時間:2020-12-20 00:27: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韓宏)「冬雪妖嬈
  • 劉墉等翰林書法作品亮相瀋陽 盡展清代書法魅力
    瀋陽故宮供圖劉墉等翰林書法作品亮相瀋陽 盡展清代書法魅力中新網瀋陽10月8日電 (韓宏)「濃墨宰相」劉墉、關東才子王爾烈等清代翰林的書風,對當時的清代書壇影響巨大。10月8日,正在瀋陽故宮舉辦的「館藏清代翰林書法展」上,41件翰林書法作品齊齊亮相。
  • 康熙臨董其昌行書現身,瀋陽故宮藏清宮珍品在國博展出
    瀋陽故宮博物院以盛京皇宮為基礎建立,典藏有十分豐富的清代宮廷藝術珍品。澎湃新聞獲悉,近日,「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在國家博物館展出,本次展覽是歷年來瀋陽故宮博物院在國內舉辦的文物展覽中文物數量最多、類型最為豐富的一次展覽,是系統展示其館藏清宮藝術珍品的一次大型文物展覽,包括200多件清代宮廷藝術品,既有製作精良的官窯瓷器(御用器、陳設器),又有錦繡華美的衣物帽冠,以及康熙、雍正、乾隆等的書法等,如康熙臨董其昌行書詩軸,詩後署款「臨董其昌」
  • 濟南展出近40幅明清書畫真偽對比展,鄭板橋真跡在此
    該展覽展期半年,展出近40幅館藏明清書畫真偽之作。其中包括戴進、高鳳翰、高其佩、鄭板橋、王翬、李鱓、黃慎、汪士慎、王鐸、劉墉、何紹基、董其昌等明清書畫大家的真跡20餘幅,以及10餘幅後人的仿作。  明清書畫為館藏大宗更有宋元時期佳作  濟南市博物館創建於1958年12月,現擁有各類館藏文物5萬餘件(套),善本書2千多冊。藏品主要來源於考古發掘、國家調撥、社會團體和各界人士的捐贈以及市政府的撥款徵購等。其中,經國家鑑定確認的國寶級文物3件(套),一級文物56件(套),三級以上文物近2000件。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 今年聯辦特展
    今年,瀋陽故宮將與北京的優質文化資源展開對口合作,故宮學院瀋陽分院將完成揭牌。同時,瀋陽故宮與首都博物館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今年「五一」就將迎來首博的「佛造像精品展」。同時,力爭與北京頤和園、園林博物館開展館際交流與合作。  昨日,瀋陽市政協委員、瀋陽故宮博物院院長白文煜接受遼瀋晚報採訪。去年,經國家文物局公示,瀋陽故宮博物院成功晉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 瀋陽故宮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合作辦展——金滿堂,玉滿堂擺駕進京展典藏
    1月7日,記者從瀋陽故宮了解到,「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展」自2020年12月31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以來,大受觀眾的歡迎。在為期3個月的展覽期間,將為觀眾揭開中國最後一個皇朝的神秘面紗,展現清代宮廷藝術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最高工藝。
  • 臺北故宮的宮廷家具,蘇博展廳的古代佳麗
    上海博物館除供石大展外,即將開幕的有「無盡意——趙樸初書法藝術展」,浙江省博物館呈現的「徐謂禮文書」猶如一部南宋官制百科全書,為世人開啟了一扇回望南宋的門扉;臺北故宮博物院「貴冑榮華─清代宮廷的日常風景」則藉由家具之精與文物之好,體現宮廷生活之精好。
  • 一周觀展指南|臺北故宮的宮廷家具,蘇博展廳的古代佳麗
    上海博物館除供石大展外,即將開幕的有「無盡意——趙樸初書法藝術展」,浙江省博物館呈現的「徐謂禮文書」猶如一部南宋官制百科全書,為世人開啟了一扇回望南宋的門扉;臺北故宮博物院「貴冑榮華─清代宮廷的日常風景」則藉由家具之精與文物之好,體現宮廷生活之精好。
  • 一周觀展指南|臺北故宮摹山水實景,巴黎蓬皮杜憶大地藝術
    湖州之遠——絲筆茶瓷文化特展地點: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展期:2020年5月22日—7月12日展覽圍繞「絲」「筆」「茶」「瓷」四大主題展開,精選展品近百件,包括明代考古出土的絲綢服飾、趙孟頫、吳昌碩書法作品、歷代珍貴茶具、原始瓷禮樂器等,揭示文物背後所承載的湖州人文底蘊和匠心精神。
  • 劉墉書法作品四幅,皆博物館館藏,兩幅真跡,您能看出哪兩幅為真
    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嘉慶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時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子太保,賜諡號文清。主要成就政治劉墉出身名門相府,祖上數輩都是進士出身。書法劉墉不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書法家,是帖學之集大成者,被譽為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其餘三人為成親王、翁方綱、鐵保)。清朝徐珂稱讚劉墉:「文清書法,論者譬之以黃鐘大呂之音,清廟明堂之器,推為一代書家之冠。蓋以其融會歷代諸大家書法而自成一家。所謂金聲玉振,集群聖之大成也。其自入詞館以迄登臺閣,體格屢變,神妙莫測。「劉墉是一位善學前賢而又富有創造性的書法家,師古而不拘泥。
  • 清代宮廷珍品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瀋陽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開幕以來受到觀眾熱捧。該展通過「皇權與秩序」「生活與習俗」「陳設與清供」「藝術與信仰」「文治與武備」五個單元,集中展示瀋陽故宮博物院典藏的200餘件(套)清代宮廷藝術珍品,同時還精選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30餘件(套)清宮器物參與展覽。圖片來源:ic photo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瀋陽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開幕以來受到觀眾熱捧。
  • 瀋陽故宮典藏清宮珍品亮相國博
    畫琺瑯三羊開泰六角盆景以盛京皇宮為基礎建立的瀋陽故宮與北京故宮並列為目前中國僅存的最完整的兩大古代宮殿建築群,典藏有十分豐富的清宮珍貴文物。此外還精選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30餘件(套)清宮器物同場展出。值得一提的是,展覽一改常規曬寶式展陳,將清代宮廷藝術品展示與複雜的清代歷史斷面緊密地結合,通過代表性展品向觀眾介紹清代宮廷的禮儀、生活、習俗、信仰、文化、武備等諸多層面。而且,對清代冠服制度、帝後御用等級制度等專業性問題,均給予相應知識普及,尤其對大眾感興趣的后妃生活、皇帝大婚用瓷給予專題展示,增添了趣味性。
  • 一周觀展指南|清代潘氏收藏漸次呈現,義大利純美木雕將落幕
    此次展覽將匯集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15個海內外重要收藏機構的董其昌相關藏品,共計154件(組)。展覽通過「董其昌和他的時代」「董其昌的藝術成就與超越」和「董其昌的藝術影響和作品辨偽」三個部分,系統梳理並重新詮釋董其昌的藝術成就。這是上博首次系統、完整地展出館藏漆器。
  • 清代著名書法家趙之謙,精選14幅立軸真跡欣賞,運筆勁媚真書法也
    趙之謙的書法很多的網友都把他排除在欣賞書法之外,其原因是不夠秀麗。這裡我想說的是:懂的人終究會懂,不懂的人終究不懂。趙之謙還是著名的篆刻大師,這裡我想借趙之謙說一說書法和篆刻。書法篆刻也一樣,只是手段含蓄,不如音樂影像來得直接。對於作品了解得越多,越容易透過表面提取出更多的信息,我示範了一個常規流程,至於提取出什麼東西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