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等翰林書法作品亮相瀋陽 盡展清代書法魅力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清劉墉行書七言聯。瀋陽故宮供圖

劉墉等翰林書法作品亮相瀋陽 盡展清代書法魅力

中新網瀋陽10月8日電 (韓宏)「濃墨宰相」劉墉、關東才子王爾烈等清代翰林的書風,對當時的清代書壇影響巨大。10月8日,正在瀋陽故宮舉辦的「館藏清代翰林書法展」上,41件翰林書法作品齊齊亮相。

瀋陽故宮所藏的翰林書法作品數量眾多,基本上涵蓋了清代書壇各個時期的流轉變化,也包含了帖學和碑學著名書家的精品及代表作品。通過研究這些翰林書家的作品,可以清晰看到清代書法藝術發展的脈絡,也為探求中國古代書法藝術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清王文治行書軸。瀋陽故宮供圖

據介紹,清代翰林書風之所以對清代書壇影響大,一方面是翰林們身居科舉頂層,在「學而優則仕」的科舉選拔人才時代是對整個士人階層的引領。另一方面,鑑於翰林院的特殊地位和翰林與帝王特殊的關係,使得翰林們在領會帝王審美傾向上具有其他士人階層無可比擬的優勢。

當天,在瀋陽故宮師善齋展廳,「濃墨宰相」劉墉、「淡墨探花」王文治的書法作品引來觀眾駐足圍觀。

瀋陽故宮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說,劉墉的書法在中華書壇上絕對算得上是一朵不折不扣的奇葩。墨色濃重,筆畫豐圓,猶如珠圓玉潤的唐朝美女。喜歡的人贊他的字是「厚味深藏,雍容華貴」。

相對劉墉而言,「淡墨探花」王文治在歷史上知名度較小,但這並不意味著其書法功力不好。據介紹,他少年成名,二十歲左右便已經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了。王文治喜歡用長鋒羊毫蘸青黑色淡墨寫字,其書法結體勻淨,蕭疏秀美,有一種清雅的韻致。

冠絕乾、嘉時代的關東才子王爾烈,其書法文章也在現場展出,文勢跌宕,縱橫開闔,字字如珠似玉,其書法初學顏真卿,得其雄厚雅健的結構與風骨,繼學王右軍,取其神韻流暢之美,加之筆法透徹,大氣磅礴,有芙蓉出水祥雲捧日之妙。

據悉,此次書法展將持續至12月28日。

相關焦點

  • 被市場遺忘的劉墉書法
    劉墉的書法用墨厚重,體豐骨勁,渾厚敦實,別具面目,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與成親王、翁方綱、鐵保並譽為清代四大書法家。2015年春拍,嘉德、保利、匡時等各大拍賣公司都將推出劉墉的書法作品。   價格低於價值   隨著拍賣市場走高,劉墉的書法作品的價格相比前些年有所漲幅,但仍遠遠不能體現其價值。
  • 帖學四大家之一劉墉的書法作品欣賞!
    乾、嘉兩朝是清代帖學書法的盛極時期,在審美取向上獲得突破性的發展,一改人清以來以董、趙書風為宗的單一局面。這時期不僅有以劉塘、梁同書、王文治、翁方綱為代表的帖學四大家,而且還出現了書風穩健渾厚的梁讞、骨力雄強的錢灃、婉轉流美的永理、氣息平和的鐵保、宕逸態肆的姚誦等一大批書家。
  • 綿裡藏針貌豐骨勁 劉墉書法藝術
    至晚年,劉墉的書法變得「超脫極瘦」。與同時翁方綱、梁同書、王文治齊名,並稱「翁劉梁王」,亦有將其與翁方綱、成親王永瑆、鐵保並稱「翁劉成鐵」者。劉墉書法較有創造性,在當時「館閣體」大肆流行的時代背景下,較其他三家而言,更顯灑脫,甚至擺脫「館閣牢籠」禁錮,筆墨揮灑儘是心聲自然流露,不做作、有膽有識,實屬難能可貴。
  • 劉墉的字被人稱為「墨豬」,其書法好在哪裡呢?
    劉墉書法作品話歸正傳,劉墉家學淵源,不僅是個政治家,是中國歷史上有名且有才的一代大臣,雖然清代沒有宰相這個官位,但是他的職權就相當於宰相,所以電視劇取名叫《宰相劉鑼鍋》。劉墉的書法初學趙孟、董其昌,後學顏真卿、蘇軾,直追二王,終於形成自己的獨特書法風格,他書法功力深厚,是帖學之集大成者,與成親王、翁方綱、鐵保並稱為「清代四大書法家」。清朝徐珂稱讚劉墉:「文清書法,論者譬之以黃鐘大呂之音,清廟明堂之器,推為一代書家之冠。蓋以其融會歷代諸大家書法而自成一家。所謂金聲玉振,集群聖之大成也。其自入詞館以迄登臺閣,體格屢變,神妙莫測。」
  • 遼寧省博物館藏明清書法作品概述 |【藝術品 · 典藏】
    清中期後碑派書法逐漸繁盛,從而扭轉了傳統帖學書派的取法範圍和審美取向,為清代書法開闢了一片更為廣闊的發展天地。 遼寧省博物館所藏明清書法作品,可以反映出明清兩朝書法發展的基本面貌。本文選取代表人物之經典書作,以時代及藝術特點為序列分為九個部分來全面解析、品鑑欣賞精彩紛呈的明清書法。
  • 玥美茶亮相高進軍東京書法作品展開幕式
    幾位嘉賓就高進軍展覽做了重要發言,肯定了高進軍在書法藝術上取得的成就以及展覽對促進中日兩國的文化藝術交流、兩國人民和平友誼做出的積極貢獻。憲政紀念館二樓常年展出歷屆日本首相的書畫作品,是外國使節出訪日本的常備參觀行程,非官方活動不可預約,非常具有象徵意義。作為日本重要的國家單位,這裡第一次舉辦藝術家的個人展覽,這也是日本政府為紀念中日和平條約締結四十周年舉辦的最高規格的文化藝術交流展。
  • 漢陰書法東進瀋陽 在全國展臺大放異彩
    8月13日,第五屆全國九城藝術聯展暨陝西漢陰旅遊文化宣傳周在遼寧省美術館盛大啟幕,漢陰書畫作為九城聯展的平行展之一,剛亮相全國巡展平臺,就驚豔四座,「三沈故裡、人文漢陰、鳳堰古梯田……」瞬間成為人們關注的「熱詞」,搶灘登陸全國書畫家、收藏家和廣大群眾的鏡頭,成為大眾視野最耀眼的風景。
  • 劉墉書法作品四幅,皆博物館館藏,兩幅真跡,您能看出哪兩幅為真
    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嘉慶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時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子太保,賜諡號文清。主要成就政治劉墉出身名門相府,祖上數輩都是進士出身。父親劉統勳更是官居宰相,深得乾隆皇帝倚重,因此劉墉走上仕途具備深厚的家族淵源。劉墉一生為官五十餘載,宦海沉浮,幾經起落,官職最高時做到體仁閣大學士,總體而言清正廉潔,繼承了父親劉統勳的衣缽,成為乾隆、嘉慶朝的重要大臣。書法劉墉不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書法家,是帖學之集大成者,被譽為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其餘三人為成親王、翁方綱、鐵保)。
  • 瀋陽故宮精選36幅館藏清代書法、繪畫作品在師善齋、協中齋集中展出
    當日,瀋陽故宮精選36幅館藏清代書法、繪畫作品在師善齋、協中齋集中展出,在寒風凜冽的冬季,為民眾奉上「一齋春色」的節日暖意。 1月17日,瀋陽故宮精選36幅館藏清代書法、繪畫作品在師善齋、協中齋集中展出,為民眾奉上「一齋春色」的節日暖意。
  • 欣賞劉墉信札書法有感
    近日,欣賞劉墉寫的六封家書之一,寫給十三弟的一封信,打動我的除他的書法以外,還有信札中所反映的中國士大夫平淡而優雅的生活,與他們瑣碎、細緻的情感。人生的溫暖與真實,一個京官的鄉愁與生命悲情,真是歷歷在目。其中對家人的那一片手足之情,真讓我感動。現代的人們手足之間,遠沒有古人那般融洽,各人都在忙自己的,平時聯繫太少,相互關心也不那麼多了,讓人羞對古人!
  • 歐體楷書高手書法作品欣賞
    《楷書行書》 書法作品欣賞(1837--1918),字敬輿,號澹叟,湖南安化縣龍塘鄉人,清末書法家,實業家
  • 「魅力鰲峰坊主題楹聯書法作品展」在福州鰲峰坊開展
    10月12日,為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宣傳展示鰲峰坊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和人文景觀,值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由福建省書法家協會、福建省楹聯學會指導,福州市鼓樓區宣傳部、福州市鼓樓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福州市鼓樓區政協文史委員會、福州市楹聯學會主辦,鰲峰坊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管委會、福建鰲峰坊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魅力鰲峰坊主題楹聯書法作品展
  • 頂級官二代,清代書法第一人!
    書法史翻到清代,就不能不提何紹基。何紹基始終被當代學界認為是清代書法第一人,無論是書法創作成就還是對後世的影響,清代書法恐怕沒有第二人超越他。曾國藩曾經說何紹基:「其字必千古無疑」。這句評價,在百年之後得到驗證。出身顯赫,頂級官二代!
  • 平谷四中舉辦學生書法作品展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普及書法教育,該校近日舉辦了書法小組作品展覽,引導學生了解中國書法藝術,感受中國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學生們駐足在一幅幅作品前,興致勃勃地欣賞該校書法小組同學的作品,語文教師張紅豔老師以學科知識為出發點,結合展覽作品,講解中國書法之書體演變及特點。書法小組指導教師王東紅老師,通過筆墨、筆法、布局、章法等技巧,給同學們滲透書法的藝術性。
  • 墨韻溢校園,書法顯魅力
    ——梅山路小學舉行2020年暑期「翰墨中國」書法作品展評活動近日,梅山路小學舉行了2020暑期「翰墨中國」學生書法作品展評活動,旨在進一步弘揚中華書法傳統文化,豐富學生暑期生活,培養學生書法興趣,提高學生書寫水平,展示學校書法教學成果。
  • 翰林書法中心練字班常年招生
    現在就有一個好機會,26年來一直專注於書法培訓的翰林書法中心推出:周末學生練字班,家長們趕快幫您的孩子報名吧!本中心是經市教育部門審核批准的一所正規鋼筆書法中心,由我市知名青年硬筆書法家林恩顯先生創辦於1995年,為汕頭市首家專業鋼筆書法中心。
  • 張家川首屆少兒美術書法作品展精彩紛呈
    非常感謝縣文化館和雪峰畫室為孩子們搭建的平臺,使他們的書法美術作品展示給全縣人民欣賞,此次展覽活動對孩子們的藝術教育有促進和鼓勵作用。」一位參加張家川縣首屆少兒美術書法作品展的老師對張家川在線小編高興地說。
  • 讀其字,可識人,紀曉嵐、和珅、劉墉三大中堂書法賞析!
    意思就是說書法是人的心理描繪,是以線條來表達和抒發作者情感心緒變化的,就是說字如其人。今天,我們就結合紀曉嵐、和珅、劉墉三大中堂的書跡,來看看他們的為人處世觀,他們的品行修養。,我們再來看看劉羅鍋劉墉的書法。
  • 真跡欣賞:劉墉、紀曉嵐、和珅、乾隆,誰的書法驚豔了你?
    縱觀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王朝史,乾隆不僅是寫詩最多的皇帝,同時也是留下題字最多的皇帝,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歷代帝後法書中,有將近一半都是乾隆的作品。劉墉,字崇如,號石庵,大學士劉統勳之子,家學淵源深厚,書法造詣極高,是帖學之集大成者,位居清朝四大書法家之一,有「濃墨宰相」之稱。劉墉的書法,用墨厚重,體豐骨勁,渾厚敦實,師古而不拘泥,吸取各家所長,同時又很有自己的風格。各種字體中,劉墉尤善小楷,後人推崇備至,稱其兼具王羲之、鍾繇、顏真卿、蘇軾的法度。
  • 和珅、紀曉嵐、劉墉的書法比較,人品真的可以代表書品嗎?
    從和珅的書法看,字裡行間流露出紮實的功底,和珅在書法、詩文上有很高造詣,他的字和乾隆相似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其實和珅很有才華,聰明過人,精明權術。但恐怕鮮少有人知道他的另外一重身份,那邊是文學大家,不光是在文字編輯能力上的卓越,更兼在整個文學史上的貢獻,還有人說紀曉嵐的書法也算當時一絕,那麼紀曉嵐的書法到底水準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