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觀展指南|清代潘氏收藏漸次呈現,義大利純美木雕將落幕

2020-12-22 澎湃新聞

此次展覽將匯集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15個海內外重要收藏機構的董其昌相關藏品,共計154件(組)。展覽通過「董其昌和他的時代」「董其昌的藝術成就與超越」和「董其昌的藝術影響和作品辨偽」三個部分,系統梳理並重新詮釋董其昌的藝術成就。

這是上博首次系統、完整地展出館藏漆器。此次展覽以「漆彩飛揚」「清雅素髹」「雕錦鏤華」「螺鈿萋斐」「金髹彩妝」「閩風瑞光」六個部分,展出281件展品,展品年代跨度從戰國至近代,涉及彩繪、素髹、雕漆、螺鈿等六個門類。以時間為序,以工藝為綱,向觀眾展示了一部簡明的漆器藝術史。

李天馬(1908—1990),室號希逸齋,廣東番禺人。幼承家學,篤嗜書法,曾任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書法教師,1960年受聘為廣州市文史館館員。後移居上海,1961年受聘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上海分會名譽理事。本次展覽展示了李天馬先生不同書體的作品,還有其出版的著作,以及照片資料等,可從中一睹其書法藝術。

參展的上百幅水墨作品中沒有一件是一位藝術家獨立完成的,都是由余啟平、宋克西、柴一茗三位畫家聯合完成,三個男人之間的友誼和奇思妙想如何疊加在畫面上呢?策展人石建邦說:這畫壇三友彼此志趣相投,才藝相埒。日常隔三岔五,一起廝混。相互插科打諢,嬉笑怒罵。各自信筆塗鴉,更見妙趣橫生,在貌似渾不在意的不正經裡頭透出活色生香。此次應德荷之邀,三人兩兩合作,相互搗蛋,以半年之功繪成水墨人物上百幅。臨展之際,召我策展取名。我唯唯諾諾,展示良久,終於脫口而出,「就叫『笑忘錄』吧!」在三位畫師嘻嘻哈哈的畫面裡,筆下的假模假式,荒誕不經,七零八落,諷世自嘲,一出出人間喜劇漸次展開……在大家笑笑之餘,也許還留下一點迷迷糊糊的思緒。

片羽集——薛俊華花鳥畫展

展期:2018年12月15日—2019月1月6日

地點:芊荷藝術空間

長期從事古代繪畫出版、攝影和設計的薛俊華對於花鳥畫的文化有著深厚的興趣以及獨到的見解。他的花鳥畫重在復興唐宋花鳥畫的技藝,同時又賦予花鳥畫詩學的高度與深度。

具象的本質

展期:2018年11月23日 - 2019月1月3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館

本次展覽邀請多媒介藝術家劉穎聰與柳力以「具象的本質」為題,通過膠片、亞克力、互動裝置等多種形式演繹具象與抽象元素的變幻,回應和提出當今世代對事物實存的探討,邀請參觀者共同思考事物的深層本質。

跨越2018 — 2019 中國當代著名藝術家提名展

展期:2018年12月20日-2019年2月20日

地點:上海梧桐美術館

告別2018年,展望2019年。此次展覽呈現了十八位中德藝術家的作品。支持知識,並被知識所支持的新穎的視覺任務,即是此次參展的十八位藝術家共同選擇他們在特定歷史階段形成的藝術言語。

北京

高山仰止:張伯駒、潘素伉儷藝術文獻展

展期:2018年12月13日 – 2019年1月13日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為紀念張伯駒誕辰120周年,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辦本次展覽,共展出張伯駒的書畫作品30餘件、書信文稿30餘件、潘素的畫作十餘件,以及二人的師友作品20餘件,致敬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所做出的貢獻。

於倬雲誕辰百年紀念展

展期:2018年12月15日 - 2020年5月31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

為紀念中國古建築專家於倬雲誕辰100周年,故宮博物院古建部舉辦本次展覽,以「於倬雲的文物建築保護實踐之路」為主題,選取他職業生涯中若干重要事件,置於大時代背景下,講述故宮古建築保護事業的發展,以及於倬雲與同仁們在其中的思考、付出與成就。

生命之樹:中國美術館藏非洲木雕藝術展

展期:2018年12月1日 - 2019年1月21日

地點:中國美術館

此次展覽將展出中國美術館收藏的115件非洲木雕,主要來自坦尚尼亞、莫三比克、象牙海岸、貝寧、加納、肯亞及剛果(金)等國,同時展出的還有2幅畢卡索油畫《花瓶邊的男人和女人》、《抽菸鬥的男人》。

妮基·聖法勒的花園奇境

展期:2018年11月23日 - 2019年3月10日

地點:今日美術館

此次展覽將展出法裔藝術家妮基·聖法勒(Niki de Saint Phalle)的近100件作品,展廳設計以她的大型雕塑項目「塔羅花園」(Tarot Garden)為靈感,輔以自述紀錄片、互動牆等,綜合介紹她的藝術創作與人生歷程。

江蘇

攀古奕世:清代蘇州潘氏的收藏

展期:2018月12月15日 - 2019年3月17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蘇州潘氏是晚清至民國時期的收藏世家。晚清潘祖蔭(1830-1890)在京城府邸設有攀古樓、滂喜齋,分別保存青銅器和古籍善本。展覽展出清代蘇州潘氏一族的珍貴舊藏88件,涵蓋青銅器、陶器、書畫、古籍、碑帖、文房用具等,呈現以攀古樓、寶山樓舊藏為主的潘氏家族收藏概貌,從潘氏個案分析與展示進而窺探蘇州收藏家的日常生活與精神面貌。

世界巨匠: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特展

展期:2018年11月28日 - 2019年2月24日

地點:南京博物院

展覽展出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及其追隨者的68件作品,展品來自義大利佛羅倫斯烏菲齊美術館、都靈皇家圖書館、聖文森佐修道院、米開朗基羅故居博物館等4家機構及部分私人收藏。

琅琊王:從東晉到北魏特展

展期:2018年12月22日 - 2019年4月22日

地點:南京博物院

展覽圍繞琅琊王司馬金龍展開,將江蘇出土的東晉文物與山西出土的北魏平城時代文物進行對比展出,揭示東晉和北魏如何在政治、經濟、文化迥異的背景下,通過不同族群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從而促成5至7世紀的南北方交融與變革,實現平城和建康兩座都城之間的互動。

大筆縱橫——朱恆作品展

展期:2018年12月18日—2019年1月18日

地點:義烏市北苑丹晨二路5號春及草廬美術館

朱恆臨古作品(局部)

朱恆(1916—1993),字展蕉。義烏市赤岸鎮尚陽和尚田村人,生前為浙江美術學院副教授、浙江省文史館副館長。此次展覽展出朱恆代表作近200件,其中有巨幅中堂,精美的寫生冊頁及早期臨摹巨作和山水花鳥課徒手稿、人體寫生稿等。此次展覽由浙江省文史館、中國美術學院、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浙江畫院、中共義烏市委宣傳部、義烏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聯合主辦。


瀋陽

中國古代書法展(第二期)

展期:2018年12月20日 - 2019年3月下旬

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第二期書法展將展出《萬歲通天帖》,以及懷素《論書帖》、朱熹《書翰文稿卷》、趙孟頫《行書秋聲賦》等館藏珍品,以時間為序,呈現中國書法史上不同時期的代表書法家及其重要作品。

浙江

沉默的情感:布魯諾·瓦爾波特作品展

展期:2018年11月29日—12月23日

地點:浙江美術館

布魯諾·瓦爾波特(Bruno Walpoth)被稱為本世紀偉大的木雕藝術家。展覽展出他的25件木雕新作,以及在個展中鮮有展出的繪畫、銅雕和紙雕作品,結合藝術家創作過程的實錄影像,全方位展現他的藝術造詣。

佛影靈奇:十六國至五代佛教金銅造像展

展期:2018年11月29日 - 2019年2月28日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展覽展出中國境內14個省市區出土的佛教金銅造像,年代從十六國至宋初吳越國時期,呈現漢傳佛教金銅造像在歷史上經歷的三個階段:南北朝繁榮、隋唐鼎盛、五代吳越中興。


日本

荷蘭黃金時代畫家維米爾展

展期:2018年10月5日 - 2019年2月3日

地點:上野之森美術館

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的傑出代表,享有世界級的聲譽與地位,同時因存世作品稀少聞名,目前僅能確認35幅真跡,本展展出其中的9幅,是刷新日本美術史記錄的大「維米爾展」。

窮極美麗的中國陶瓷

展期:2018年12月18日 - 2019年2月3日

地點:京都國立博物館

展覽將展示京都國立博物館(Kyoto National Museum)近年獲寄贈的中國陶瓷,呈現其美麗的造型與色彩,同時陳列同為寄贈品的中國青銅器、金工、雕刻等。


英國

亞述之王:亞述巴尼拔展

展期:2018年11月8日 - 2019年2月24日

地點:大英博物館

展覽展出公元前7世紀亞述帝國相關的約200件物品,包括彩磚、石雕、壁畫、金屬器皿、黃金和象牙制家具配件等,呈現了亞述國王亞述巴尼拔的生平與故事。

英國建築博物館學會:「薑餅城市」展

展期:2018年12月8日—2019年1月7日

地點: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薑餅城市」展首次舉辦於2016年,是英國建築博物館學會每年定期舉辦的活動,目的是利用聖誕節文化向公眾介紹建築及行業知識。在歐美文化中,薑餅屋是聖誕節期間的常見節慶裝飾。

本次展覽以「暢想未來都市」為主題,呈現多位建築師、設計師及工程師合作設計的城市模型,包括住宅樓房、公園及各種公共場所等50座建築模型,均使用薑餅製作。


法國

卡拉瓦喬的羅馬時期:他的朋友與對手

展期:2018年9月21日 - 2019年1月28日

地點:雅克馬爾-安德烈美術館

展出9幅義大利巴洛克畫派藝術家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Caravaggio)的畫作以及相關文獻資料,著重關注1592年至1600年卡拉瓦喬在羅馬的藝術生活與人際關係。

美國

抽象的歷史:從 Jackson Pollock 到 Carmen Herrera

展期:2018年12月17日起

地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展覽展示1940年代至21世紀的大尺幅抽象畫作、雕塑和集合藝術(Assemblage),全面展現「抽象表現主義」的發展過程。


講座

上海

丹青寶筏——董其昌的藝術超越及其相關問題

時間:2018年12月20日  周四19:00

地點: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 上海博物館書畫研究部主任凌利中

晚明傑出的上海籍書畫大家董其昌(1555-1636)集前人之大成,融會貫通,洞察畫壇時弊,及時明智地提出畫分南北宗的畫學審美觀,並從實踐加以充分印證,系中國文人畫理論史上又一高峰。董氏拈出「筆墨」論,昭示「筆性」論,翻開了文人畫創作的新篇章,亦造就了其於畫史上自出機杼、承上啟下的重大歷史性意義。其後諸如清初四高僧、四王吳惲、金陵畫派、新安畫派、武林派等,乃至晚清、近代三百餘年畫壇,大都在其理論影響之下而成就,形成了一個群體性的文人畫創作高潮。

實幻之間——戰國至漢代玉器的錯覺藝術

時間:2018年12月15日 周六 14:00

地點: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 臺北故宮博物院器物處館員 蔡慶良

戰國至漢代玉器的藝術形式,是獨樹一幟的錯覺藝術,設計者別具匠心,利用今日心理學所稱的「視覺連續性原理」,以「頻閃效果」創造出動態錯覺。由於戰國和漢代玉器的創作原型分別是蛇和獸,所以雖然兩時代皆以蜿蜒身形來創造動態感,但仍需調整設計原則以符合各自需要。講座將討論錯覺藝術的視覺心理學原理,以及戰國及漢代玉器的設計原則和形式,並比較不同錯覺作品各具特色的不同創意。

戰國漢代玉器賞析——感知世界與物理世界的對話

時間:2018年12月16日  周日 14:00

地點: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 臺北故宮博物院器物處館員  蔡慶良

玉器賞析之所以迷人,是因為可以和兩千年前的藝術巨匠結為神交故舊;而後代子孫能夠超越時空隔閡和先祖契合,在於累代遞接的視覺感知和審美默契未曾改變。本講座將討論你我共有的視覺特性,以及先祖如何應用此種特性創造動態錯覺,並比較不同作品的創意高下。同時簡單回顧兩千多年來的科學成果,說明科學世界和感知世界之間的分歧,並以此為思考基礎,探討視覺、藝術和科學彼此間的關係。


15-19世紀中國繪畫史中的古典復興運動——從吳門到董其昌、四王及其流派

時間:2018年12月23日(周日)下午2:00

地點:上海圖書館正門四樓多功能廳(淮海中路1555號)

主講人:範景中(著名藝術史學者、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白謙慎(著名藝術史學者、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教授)

如何看待中國千年繪畫史上這種獨一無二的現象,這場古典復興運動的意義總體該如何評價?2018年11月,上海書畫出版社歷時7年編輯的《古典的復興——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畫研究》出版,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分析。以本書出版為契機,中國最大的藝術社交媒體與藝術教育平臺在藝App與上海書畫出版社聯手計劃推出一個全國十城的巡迴系列學術講座,再對這一話題進行全面探討,進而分析其當下意義。


常州

從《常州賦》看"詩國常州"的文化精神——以清乾嘉時常州詩群為例

時間:2018年12月22日(星期六)下午14:00

地點:常州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張平生

《常州賦》作為以韻文賦體寫成的地方志,史事翔實,文採斐然,從中可以讓我們領略到常州在長期的歷史積澱中,發展而形成的文化特徵、文化精神與學風之文脈。

清乾嘉時期,以趙翼、「毗陵七子」、張惠言等為代表的常州詩群,在詩詞創作上,呈現出經世實務與創新求變並重的全新特色,最終為常州獲得了「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這樣的美譽。常州先賢留給我們的「兼收並取、務博務通、創新求變」的文化精神和「經世致用」的學風之文化遺產,堪稱是我們要傳承與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內容與深刻內涵之一,亦是我們在學習、研究優秀傳統文化時不能不加以考慮的。

相關焦點

  • 一周觀展指南|日本將迎顏真卿大展,法國聚焦雷諾瓦父子
    攀古奕世:清代蘇州潘氏的收藏展期:2018年12月15日—2019年3月17日地點:蘇州博物館展出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貴州省博物館及蘇州博物館等收藏的清代蘇州潘氏一族的珍貴舊藏88件。通過對清代蘇州藏家藏品與文獻的發掘與展示,在文物收藏的傳承和歷史變遷過程中,去還原清代中後期蘇州的文人生活,以及揭示文人活動對蘇州這座城市的人文影響。
  • 一周觀展指南丨顏真卿楷書將東行,琅琊王司馬金龍已「回鄉」
    遼寧博物館的《萬歲通天帖》剛開始展出,大同市博物館則將聯合上海博物館舉辦「詩中吉金 其華灼灼——渾源彝器回鄉暨《詩經》中的青銅器特展」。南京博物院則已在展示江蘇出土的東晉文物與山西出土的北魏平城時代文物,旨在呈現琅琊王司馬金龍時代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上海博物館「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蘇州博物館「攀古奕世——清代蘇州潘氏的收藏」都是年末跨年大展的重要推薦。
  • 一周觀展指南|顏真卿大展倒計時,維米爾展移至大阪
    新的展覽同時也漸次呈現,其中包括,上海歷史博物館開啟的「鄔達克與近代上海建築」、浦東老宅的「翰青雅集」展等。在海外,東京的「顏真卿」展也即將進入尾聲,將於2月24日落幕。而此前在東京展出的「維米爾」則將移至大阪;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則將呈現倫勃朗的素描。「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特梳理各地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
  • 一周觀展指南丨上博看董其昌丹青寶筏,南博展義大利文藝復興
    展覽中還有有一件特殊的作品——浙江美術館將向社會公開徵集布魯諾先生的首位中國女性模特,為Bruno Walpoth 尋找中國繆斯,由布魯諾先生在杭州完成駐地一件創作,創作成果將在此次個展中呈現。同學們相互交織的情緒與形形色色的記憶也憑藉空間中堆砌的盒子呈現給觀眾。第二個房間呈現的各組藝術作品重新闡釋了此次義大利之旅,也再現了一種新的情感表達。房間中懸掛的條幅強調了中意文化之間的橋梁和連接,在條幅的側面,我們則可以看到8組學生不同的藝術詮釋。
  • 張崟《臨頓新居第三圖》欣賞:蘇州潘氏的收藏特展系列
    此次在蘇博啟幕的「攀古奕世—蘇州潘氏的收藏」特展,蘇州博物館經過兩年多的周密籌劃,成功將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貴州省博物館展覽內容涵蓋了商周青銅器,唐、宋、元、明、清歷代書法與繪畫,以及潘氏一門手稿等。此次「攀古奕世—蘇州潘氏的收藏」分上、下兩期,並將於2019年1月28日換展,持續至2019年3月17日結束。
  • 一周觀展指南|上博將展文房供石,大都會150年線上呈現
    此次歷代繪畫館常設展覽將用於特展的佳作融入常設展,新增書畫精品、新品22件。山西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地點:山西博物院展至5月31日墓葬壁畫是山西博物院的特色收藏。此次展覽集中展示婁睿墓壁畫、九原崗墓壁畫、水泉梁墓壁畫等代表北朝墓葬壁畫最高藝術水平作品,鮮活呈現北朝高超的繪畫藝術和真實的社會面貌。
  • 一周觀展指南|唐招提寺「再現」上博,極簡抽象呈現古根海姆
    展覽包含展品共計163件(套),以竹刻作品為主,還包括木雕、繪畫、印章、拓本、名家題跋、檔案資料等與金西厓藝術生涯有關的文物。作為馬塔-克拉克作品在中國首次大規模的呈現,本次展覽將以400餘件繪畫、攝影、影像及文獻資料,追溯這位跨學科藝術家在1968至1978年間的獨到思考與前衛創作。
  • 收藏舊時光,剪紙、刺繡、皮影、木雕
    由於地域不同,中國剪紙呈現「北獷南秀」的特點,即北方粗獷,南方靈秀:陝西粗獷奔放,河北善於點色,山東淳樸,江蘇精細,廣東善用金紙襯託,浙江擅長邊飾圖案。這些省份中,浙江的樂清細紋刻紙代表了國內剪紙的最高水平,其傳承人林邦棟、鄭元遜、餘忠漢、餘忠惠等人的作品早已價值不菲,值得藏民重點關注。
  • 現場|蘇博年度特展:看捐出大克鼎的潘氏家族「攀古奕世」
    今年,蘇州博物館再度推出「清代蘇州潘氏的收藏」,12月15日,蘇州博物館清代藏家系列之「攀古奕世——清代蘇州潘氏的收藏」在蘇州博物館展廳對外正式展出。除了兩個鼎之外,潘家還有很多收藏,如書畫方面、古籍善本方面等等;而且在這些領域裡潘氏收藏都比較整齊。這個展覽只是對潘氏收藏發掘的一個開始,在明年『須靜齋』的特展中,將會有更多書畫收藏與觀眾見面。」
  • 一周觀展指南|東京觀松方西畫收藏,倫敦展達·文西素描
    瓷器特展與慶祝建國70周年紀念活動最近成了博物館的觀展熱點:上海博物館有「灼爍重現:十五世紀中期景德鎮瓷器展」,中國國家博物館則有「海宇會同:元代瓷器文化展」,蘇州博物館將推出「大邦之夢——吳越楚玉器·青瓷展覽」、山西有「古代陶瓷特展」……而在海外,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即將迎來創立六十周年紀念展,回顧構成館藏主體的松方幸次郎收藏西方繪畫的百年曆程,在倫敦,女王畫廊和大英圖書館將呈現達·文西的素描和手稿
  • 一周觀展指南|延展的提香與拉斐爾,新展的明清系列肖像
    重要展覽紛至沓來,中國國家博物館推出「明清肖像畫展」、「山東民藝展」等三項新展,其中「明清肖像畫展」中有多件作品沉睡多年首次展出,上海博物館歷代繪畫則新近展出30多件書畫清品,浙博則有黃賓虹書法收藏大展。上海中華藝術宮從7月18日起將不定期開放夜場,首次夜場活動將開放「陝北剪紙藝術展」等展覽。
  • 廣東省徐聞發現清代「大夫第」 為當地規模之首
    昨日,徐聞考古工作者在該縣徐城南門塘發現一座清代豪宅———「大夫第」。據悉,這是迄今為止當地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古代豪宅。  發現「隱身」密集民居中百多年  據有關專家考證稱,該豪宅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公元1736年-1795年),為清代徐聞望族潘氏家族所建,清代嶺南古建築風格明顯。它的發現對進一步研究我國海上絲路始發港———徐聞縣的歷史文化內涵具有重大意義。
  • 一周觀展指南|唐代沉船特展倒計時,盛京清宮遺珍現國博
    」將於明天落幕,「黑石號」沉船出水文物是目前海外發現最大體量、最精美的唐代文物收藏,此次展覽也是這批收藏首次在中國的公開亮相。 在海外,為紀念義大利詩人,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者但丁逝世700周年。近日,義大利烏菲齊美術館推出線上展,呈現近百幅16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畫家費德裡科·祖卡裡為《神曲》創作的插圖。
  • 「訪書畫於須靜齋」——關於蘇州潘氏祖孫三代的鑑藏
    蘇州博物館正在展出的跨年特展「須靜觀止——清代蘇州潘氏的收藏」,以《三松堂書畫記》《須靜齋雲煙過眼錄》為著錄依據,展示70件潘雋奕、潘世璜這一支潘氏的書畫、碑帖等收藏。澎湃新聞特刊發此次展覽的策展人之一、蘇州博物館副研究員李軍所撰文章,闡述這些收藏所延續的明清傳統文人趣味,文章也談及潘氏在收藏與雅集的過程對此後清代的藏家、如顧氏過雲樓、吳氏愙齋、網師園主人李鴻裔等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臨頓路上車水馬龍,熙熙攘攘間向南一過白塔路,右手邊就會出現一座小橋,樸素到毫不起眼,一不小心便會錯過。
  • 一周觀展指南|系列特展紀念劉海粟,「碧天芳草」再讀李叔同
    上海劉海粟美術館近日以「寫生」為主題迎來紀念劉海粟誕辰125周年系列展,下周還將開幕一系列紀念特展。在海外,為紀念義大利詩人,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者但丁逝世700周年,義大利烏菲齊美術館推出線上展,呈現近百幅16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畫家費德裡科·祖卡裡為《神曲》創作的插圖。
  • 尤溪這座古厝:清代木雕「博覽園」
    中軸線上由南向北分別由下堂、半月池、前空坪、中堂、天井、正堂、後花臺等組成,佔地面積2016㎡,建築面積1513.9㎡,大小房間49間,是一座保存較為完整的清代古民居。正堂為二層懸山頂穿鬥式木構架,面闊五間,進深七柱(帶前廊),地面由三合土搗築。正楣上方為鏤空木雕,兼有牡丹圖案。左右穿枋、雀替刻有祥雲、牡丹圖案。
  • 一周觀展指南|莫奈「日出」接近尾聲,徽宗「鴝鵒」將展金陵
    此外,呈現西方經典藝術大師作品的「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與「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 」均將在2021年1月初於上海外灘落幕,觀展時間只餘十多天。該展同時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書法展,清代學者難得一見的書札和乾嘉學派重要人物墨跡在該展中都有所呈現。
  • 湖湘古代木雕博物館開館 小木雕裡藏有大歷史
    湖湘古代木雕博物館正式開館,將免費向市民開放。展出的每件木雕,富含歷史底蘊和收藏價值。今日,湖湘古代木雕博物館正式開館,在這裡可以找到答案!    在湖湘古代木雕博物館,陳列著一幅清代中期巨幅木雕。木雕內容為清中期滕王閣臨江的全景圖。閣樓上帶頂戴搖摺扇的官員是唐英,一位由皇帝派往江西督窯的官員,江邊上有兩位官員在指揮窯工裝船,江中間是滿載瓷器的船正揚帆北上京城。左下角的快馬信使正送來皇帝的聖旨。右下角一些窯工在挖高嶺土以備燒制官窯瓷器。
  • 巧奪天工木雕 解碼陳氏物語木雕是陳家祠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建築...
    ,更是廣東現存最大型的清代木雕傑作。 陳氏書院的木雕以浮雕和鏤雕兩種手法為主,梁架上的木樑因為承重的需要,不可輕易減除其重量,因此以浮雕為主;而屏門中的木板,起分隔空間的作用,承前啟後,講究含蓄之美,以雙面精美的鏤雕手法,生動地呈現歷史故事、人文典故,呈現出精雕細琢的刀工。 「木材易蟲蝕,需精挑細選,才能承受歲月洗刷。」
  • 一周觀展指南|霍克尼激起「大水花」,大都會呈現中國神明
    上海灼爍重現:十五世紀中期景德鎮瓷器大展展期:2019年5月28日—9月1日地點:上海博物館展覽由上海博物館與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聯合舉辦,將展出國內外28家機構收藏和出土的超過280件器物,分4個部分展示正統到天順時期的皇家官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