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沛雲是任政老先生的弟子,其書法風格繼承了任政的特點,錢沛雲在書法修為上講究每一個字的用筆都有他的寓意,第一眼我也會贊同你說的,但仔細看後,發現不對,很顯然虞世南的字,不呆滯,有動性,仒,第一筆撇短的原因是因為避開和左邊的一撇的雷同。我在一次的訪談中錢沛雲表示:古人在書丹之後,鐫刻之前,會不會對不是很滿意的地方進行修改。這種非常正式的,重要的碑刻,如雁塔聖教,九成宮多寶塔一類我覺得會有,那豈不是就不存在敗筆一說了。不過刻工在鐫刻的時候倒是難免十全十美,而且微小的瑕疵不至於全部磨去重刻,成本太高,若非敕造之物,小問題應該就蒙過去了。那個於字,屬於刻工鐫刻的誤差的可能性比較大。孫過庭《書譜》論書法,」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
中書協著名書法家錢沛雲精選16幅行書欣賞:
書者介紹:
錢沛雲,男,字鶴齋,1946年4月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上海師大中文系。為全國著名硬筆書法家和書法教育家。有人說,錢沛雲的成就高,是因為起點高。自幼酷嗜書藝,60年代師從名家任政,30多年精力不懈。長期致力於書法普及教學,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教學方法,其中"硬筆四步教學法"被攝成電視片 向全國推廣。他的中學語文老師是於漪,他的書法老師是沈尹默的高足任政,正因為站在這麼高的起點,他才有這麼深厚的成就。錢沛雲從顏真卿,趙孟風格入手,直追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可謂書法界的名人。早在1967年他就畢業於上海師大中文系。畢業後到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任語文教師。十年浩劫期間,錢沛雲的工作也受到衝擊,但他默默耕耘,為祖國培養了大量人才。
寫在文末: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歡迎您在清雅閣駐足欣賞藝術,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評論。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