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協大家張泗端,行書《中堂立軸詩詞》欣賞,秀美飄逸剛勁有力

2020-12-20 清雅閣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

我們經常說書法的氣韻如何如何,可是這氣韻中的氣什麼呢?對此我專門查閱了相關的資料,最後得知,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即所謂〞人之有生,金賴此氣〞。其次是指生命活動的動力,也就是內臟之氣,但是我們的書法藝術的氣是何以,在書法創作是又如何體現呢?氣是藝術作品生命的本源,它和書法作品的形象——點線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是書法本體所表現的精神狀態,是一種由「氣」所構成的作品生命的虛境。書法作品缺少了氣便成了毛筆漢字的軀殼。如姚鼐所說:「文字者,猶人之言語也,有氣以充之,雖百世而後,如立其人而與言於此,無氣則積字焉而已。劉熙載在《書概》中也說:「書要兼備陰陽二氣,大凡沉著屈鬱,陰也;奇拔豪放,陽也。高韻深情,堅質豪氣,缺一不可以為書。」可以看出,「氣」是書法作品一種生命狀態、生機活力的審美。「氣」在作品創作與審美中表現為由氣質轉化為功能,由表象轉化為內涵,由形態轉化為精神。

中書協大家張泗端行書《中堂立軸詩詞》欣賞:

書者介紹:

張泗端,1953年7月出生於四川彭州,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書法研究生班等。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多年來創作書法作品近千幅,在書畫典籍、報紙雜誌發表書法作品200多幅。在全國、國際書畫展賽中獲獎60餘次。作品風格強調書法的傳統性和民族性,以二王為宗,功力深厚,作品有獨特的個人風貌,榜書厚重端莊,行草書筆力勁健、溫婉靈動。我國著名美術理論家、中國美術家協會前黨組書記、時年90高齡的王琦先生對其書法作品予以高度評價:"已達'性道一體,道法自然'之境界";"是真正的重傳統,隨時代,求自我"。社會閱歷豐富,下過鄉,當過工人,戎馬半生。受家學薰染,在中醫等祖國傳統文化上有所用功,有音樂等方面的興趣愛好。代表作有榜書"大愛興邦"、行書"嶽陽樓記"長卷、草書"道德經"四條屏和"毛澤東詩詞系列"作品等。作品以行草書為主,兼作篆隸楷。

相關焦點

  • 中書協書法名家亢銀中,精選23幅立軸行書欣賞,字字皆是神來之筆
    書法創作的形式當中據不完全統計,大部分的書法家都偏向於書法的立軸創作,立軸書法的創作能夠更好地進行內容的字數的布局和掌控,而立軸書法創作中最為常見的則是行書和草書的書寫,是因為行書草書的書寫是上下呼應,筆勢虛實相連,能夠更好地掌握立軸書法創作的脾性。橫幅多為字數少的書作,布局要求更為簡單,連筆的運用較少。
  • 他臨寫百家名帖,書法瀟灑飄逸,譽為「最美行書」,比王羲之如何
    喜歡書法的朋友,會發現今人與古人書法,無論風格、形式都有很大不同,古人書法以秀美、飄逸為榮,今人書法以狂野、奔放為耀,尤其是行書、草書等方面,更是如此!為啥書風差別如此之大?現在書法家能寫小字,已經很少見了,通經史、詩詞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學會米芾「狂」字的人,可真不少!比如中書協草書委員會主任劉洪彪先生說過:在書法方面,我們有很多方面超越古人!劉洪彪先生多次提到,書法必須要創新!
  • 中書協書法家郝天明,精選18幅行書立軸欣賞,筆方勢圓儒雅風流
    我們為了應邀網友的需求,今天給大家帶來了郝天明的精品書作18幅供各位書友品鑑。希望能對螢屏前的您有所幫助。在欣賞書法之前我們簡單地聊一聊書法的功力,單說功力的話,我的看法是不比古人差了。一個運動員,大家都知道他和普通人的差距。但是到了書法,其他人就不認這個理了。到了高水平的書家,都是概念先行,然後實踐,已經脫離了書法的實用性了。
  • 當代書法名家丁立田,28幅《立軸行書》欣賞,筆力遒勁,行雲流水
    丁立田老師的書法在前幾期的內容裡,我們已經做了介紹,今天主要是針對網友的創作需要,我們再一次的將丁立田老師的立軸行書作品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在進行書法創作的時候能夠有所啟發。很多的朋友表示學習書法的初衷沒有想過要去創作,直到近期寫春聯,我發現自己只能去臨集字的春聯,沒有辦法自己寫出來。也沒有嘗試過,總感覺很害怕,害怕自己寫不出來。
  • 中書協主席蘇士澍的行書一件,估價5000元,行書也見功夫
    中書協主席蘇士澍的行書一件,估價5000元,行書也見功夫。大家對中書協主席蘇士澍先生的書法創作,可能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他的篆書功夫。的確是這樣,書各有長,中書協主席蘇士澍先生的書法創作,是以篆書為核心的,他開創的雞毫篆書,獨有一品,寫得相當飄逸,是當代篆書的新形態。
  • 著名書法家胡問遂,精選31幅簡體立軸行書字帖欣賞,學行書必選
    根據你的要求你可以找一本喜歡的行書字帖臨。結構歸納就是類似於黃自元的間架結構九十二法這種說結構的書,看懂並且融會貫通到寫字中,其實這種方法並不比臨帖快多少。這兩種方法雖然看著進度稍慢,但永遠不會浪費時間,你一直是在進步的。外面現在有一些所謂速成,學個一年半載完事了,感覺挺快看到效果了,但是停止練習沒多久字又恢復原樣了。你這一年時間白搭。但這一年要是踏實下來臨帖,字也會有比較大的進步。
  • 晚清書法家傅增湘,16幅精品行書立軸書作欣賞,筆法厚重結體挺拔
    對此我們今天再一次地將這位才子的書法真跡精選整理,精選出16幅行書立軸對聯分享給大家,希望您能夠喜歡。傅增湘的書法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顏體的風格,但是又有別於顏體的厚重,看上去多了幾分秀氣。顏體書法學習,線下教學一定是最好的,大學生想找到好書法老師絕不是難事,但是要做好心理準備,學費不會低,所以要想清楚,是想學書法,還是想學寫漂亮字。
  • 中書協理事薛夫彬,52幅行書字帖欣賞,網友:深得二王行書筆法
    前幾天一個粉絲留言給我說:「能不能推薦一些好入門的書法字帖,最好是行書」。其實在書法練習上我不大主張練習字帖,因為我們在研究發現,古代大多數的書法家都沒有臨帖的過程,才有了自成一體的經典之作。雖然這樣的例子是少數,但是確實也代表了古代書法發展的一個縮影。
  • 中書協著名書法家郝鐵旺,啟功體行書作品欣賞,字字皆是神來之筆
    中書協著名書法家郝鐵旺啟功體行書作品欣賞:啟體書法以勁健俊朗、鐵劃銀鉤、瀟灑飄逸、秀美超絕見長,啟老作品為海內外視若拱璧,人人寶之!法書修養,千年一人。是故,恆為天下所重,復為書家臨摹法帖。書者介紹:郝鐵旺,字元泊,號雙清樓主,70後生,河北大城縣人,中華幽燕詩畫社員,多次在全國書法大展賽中獲獎。師從啟功先生,神往先生靜水流深的學養品行,追慕先生健朗大雅的書學行跡,心誠行篤,體會精深。修心、行吟、讀書、品曲、太極、交遊,為其習書的同步學養。
  • 中書協草書大家傅平,草書精品欣賞,字體行雲流水,雋秀飄逸
    古大家中如王鐸草書書法用筆的方筆使用多一些,懷素的草書書法用筆則以圓為主,黃庭堅的草書書法則是方圓並用,在學習臨摹中要仔細體會。草書書法素有「一筆書」之稱,故字內或行內的縈帶牽連是草書書法的主要特徵,但縈帶用筆也應以適當為好,不得過多使用,以能做到虛實相向變化為好。
  • 中書協草書委員會委員90%的寫大草嗎?
    欣賞委員的作品,感受一個字:高!但數了一下33人中,寫小草的1人(把小草寫大的暫不算吧),寫章草的1人,其餘皆為大草狂草,不知道這些展示的是不是大咖們平時最擅長的書風,還是大草小草兼通。好,欣賞吧!(山 東)劉洪彪中國書協第七屆草書委員會主任草書中堂張旭光中國書協第七屆草書委員會副主任草書中堂
  • 張泗端——國際聚焦書畫名家、兩會之聲
    張泗端 作品1張泗端,號端石,中共黨員,1953年生。當過知青、工人,戎馬半生。畢業於解放軍政治學院,首都師範大學書法文化研究生班。現為國家民族畫院、中國書畫院院聘書法家。經故宮博物院書畫鑑定專家鑑定的我國當代最具收藏價值藝術家。
  • 中書協著名書法家錢沛雲,精選16幅行書欣賞,行雲流水自然秀逸
    我在一次的訪談中錢沛雲表示:古人在書丹之後,鐫刻之前,會不會對不是很滿意的地方進行修改。這種非常正式的,重要的碑刻,如雁塔聖教,九成宮多寶塔一類我覺得會有,那豈不是就不存在敗筆一說了。不過刻工在鐫刻的時候倒是難免十全十美,而且微小的瑕疵不至於全部磨去重刻,成本太高,若非敕造之物,小問題應該就蒙過去了。那個於字,屬於刻工鐫刻的誤差的可能性比較大。孫過庭《書譜》論書法,」初學分布,但求平正。
  • 民國大藏家張伯駒,創新「鳥羽體」書法清妍秀美、飄逸酣暢!好字
    懷素曾在《敘帖》中說:「志在新奇無定則,古瘦漓驪半無墨。」而明末的畫僧濤也提倡「無法之法」的創作式。究竟什麼是無定則,什麼是無法?其實,所謂「無法」指的是擯棄陳腐的常規,擯棄千遍律的公式,不為傳統所累,而求創新,求我表達,但前提必須是要先了解掌握了這個「法」,因此「無法」仍是有法。
  • 她人美字妙,小楷精到,有鍾繇神韻,行書灑脫飄逸,有大王的妍美
    在當今書壇,雖然女性書法家也是異軍突起,迅速撐起了半邊天,但是似乎出現了一種斷層現象,年輕 的女性書法家卻青黃不接,其實這也是一種比較淺顯的認識,只不過是我們的視線受到了限制而已,其實優秀的年輕的女性書法家也不少,而她卻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她人美字妙,字如其人,小楷無比精到,有鍾繇神韻,蕭散灑脫,古而」活「,而行書卻異常地灑脫飄逸
  • 民間書法家崔德法,31幅行書作品欣賞,網友:他的字可進中書協
    崔德法的書法集魏碑,歐陽詢,趙孟,王字於一體,形成的完全是自已的風格,他的字柔美而不失力度,看似飄逸,實則體現錐畫沙屋漏痕之書法功底!凡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書法藝術者都應以蘇先生為楷模。一個叫笨笨小豬的網友點評說:「崔德法先生的字筆畫不過關,鉤畫不到位,捺畫是甩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質感飄浮。
  • 中書協首任主席舒同,草書《水調歌頭》欣賞,行雲流水、自成一體
    今天我們給大家帶來的正式舒同的草書《水調歌頭》。有網友看過舒同的這篇《水調歌頭》後,留言說:「舒同年輕時個性張揚,他的書法有朝氣,有書法家的獨有個性氣質,暢汗淋漓,使人看了有盪氣迴腸的快感,而其晚年大家氣質盡失,軟弱沉糜,簡直在畫字,江郎才盡矣。」小編這認為,正好相反,舒老的功力越老越深,不要單純從書法角度來看,要從道家陰陽學說來看,他的境界已經超越書法,已經是陰中存陽,陽中存陰了。
  • 趙子昂68歲所寫大字行書,被稱為行書典範之作,書法中沒有俗氣!
    其實他不僅僅在楷書上有著深厚的造詣,在行書上也有著不俗的表現,這幅《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卷》,是他在六十八歲的所寫,也是趙子昂書法之中少見的大字行書,在書寫完這幅書法之後的第二年,趙子昂就離世了。趙子昂的行書有著遒勁飄逸之感,是融合眾家之所長,有著鍾繇古樸沉穩,也有著王羲之和王獻之的飄逸流暢,在飄逸流暢之中不不失骨力,在瀟灑中見高雅,秀逸中吐清氣。
  • 中書協著名書法家盧定山,米格行書字帖鑑賞,學行書的首要之選
    中書協老書法家盧定山米格行書字帖欣賞:書者介紹:盧定山,1945年生,廣西邕寧縣人,副研究館員,歷任邕寧縣文化館館長,文化局局長,現任邕寧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自幼酷愛書法藝術,多年來臨池不輟,博採眾長,力求藝術性與實用性的統一,自成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