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世界衛生組織新發布的《關於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強調,「每個人,不論年齡和能力,都可以進行身體活動,而且每種活動方式都有用」,再次重申了包括運動鍛鍊在內的身體活動對於健康的促進和改善作用。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說:「積極進行身體活動對健康和幸福至關重要,它有助於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只要動起來,都有益健康,尤其是在面對疫情的限制措施時。不論以何種方式,我們每天都要進行身體活動。」
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科學健身與健康促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李良解釋道:「我們通常習慣講運動,但是身體活動是一個更加嚴謹的概念,是指任何由骨骼肌收縮引起的高於基礎代謝水平,導致能量消耗的身體移動。這個概念可能比較拗口,但是可以舉一些例子幫助理解,比如說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行為都是身體活動的一種類型,做家務、逛公園、散步,步行、騎自行車去某些地方,只要是把身體動起來,就發生了身體活動。此外,還包括我們老百姓常說的體育運動,即為了提高運動技能、讓身體更健康而進行的體育鍛鍊,這些都屬於身體活動。」
《指南》中提到,「如果全球人口更加積極地參加身體活動,每年可以避免400萬至500萬人死亡。」然而由於生活方式的變更與交通工具的進步,人們身體活動的時間越來越少,相反,久坐不動地使用電腦、手機等成為人們的辦公生活常態,今年以來由於疫情原因,人們的居家時間變多,更加劇了這一態勢。李良表示:「久坐對人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指南》中也提到了久坐不動的行為不利於健康,會增加心臟病、癌症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
李良說:「久坐是指在清醒狀態下,以坐姿、斜躺或臥姿時能量消耗≤1.5梅脫值的行為,比方說上班時坐在電腦前,下班後回到家裡看電視、玩手機等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很多人對久坐有一種誤區,覺得是不是超過一兩個小時才算久坐,這是一種不全面的理解,比起時間的長短,久坐強調的是一種狀態,對健康的不利影響是隨著時間持續增強的。所以要想降低這種不利影響,人們要有意識地將工作之餘的休閒時間變為運動時間,每隔半個小時、20分鐘站起來活動活動,哪怕是去接杯水,而不要從電腦轉移到手機,讓身體一直保持一個狀態。」
《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至300分鐘的中等到劇烈的有氧活動,兒童和青少年應達到平均每天60分鐘,同時建議為了幫助減少過多久坐行為對健康的不利影響,成年人進行中等到劇烈強度身體活動應力求超過建議水平。李良說:「『220-年齡』即為最大心率,通常認為達到最大心率的60%至80%為中等強度,達到80%以上為劇烈強度。運動時我們也能感覺得到區別,像慢跑、跳舞、遊泳等中等強度的運動會提高心率,使人呼吸加快,而像球類的劇烈活動會使人呼吸困難、急促,也要根據身體實際情況進行中等和劇烈強度的組合運動,逐漸增加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
李良還建議道:「除了自己活動,建議大家以家庭為單位,安排集體活動,帶動孩子和家人一起運動。『一帶多』的模式不僅可以促進全家的身體健康,而且也可以以體育運動為紐帶,養成家庭的和諧氛圍。」(劉昕彤/文 魏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