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C媽
分享0~3歲育兒知識和早教心得,都是乾貨。
--------------------------------
娃每天應該坐多久,玩多久,睡多久?媽媽們肯定很想知道一個科學的答案。
去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們頒布了一份指南,是關於5歲以下兒童的身體活動、久坐行為和睡眠的,這是世衛組織首次發布。
C媽先跟大家說一下發布背景,現在的孩子,除掉在幼兒園、託兒所的時間,不是在家看電視,就是拿著手機或是IPAD玩,或者是被送進各種培訓班,無形中就讓孩子坐下來、待在室內的時間大大增加。這樣的日常模式也引起了世衛組織的關注。
專家小組評估了睡眠不足,以及坐下來看屏幕或被限制在椅子和嬰兒車上的時間對幼兒的影響。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說:「實現人人健康意味著,從人生一開始,就要做對其健康最有利的事情。幼兒期是一個快速發育的時期,也是可以調整適應家庭生活方式以促進健康收益的時期」。
如何讓娃們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呢?專家小組制定了這份新指南,並建議5歲以下兒童要想健康成長,必須減少坐下來看屏幕或被限制在嬰兒車和座椅上的時間,應當獲得更高質量的睡眠,並有更多的時間積極玩耍。
世衛組織這個「少坐多玩」的建議實在太棒了,到底該如何少坐多玩,C媽現在就來和大家解讀一下吧。
嬰兒(不足1歲):
每天多次以多種方式進行身體活動,特別是通過互動式地板上遊戲;多則更好。對於尚不能自主行動的嬰兒,這包括在清醒時每天至少30分鐘的俯臥位伸展(肚皮時間)。
受限時間每次不超過1小時(例如手推童車/嬰兒車、高腳椅或縛在看護者的背上)。不建議屏幕時間。坐著時,鼓勵與看護人一起閱讀和講故事。
保持14-17小時(0-3個月大)或12-16小時(4-11個月大)的優質睡眠,包括打盹。
C媽解讀:
●不會坐的嬰兒,不能讓他們整天躺著,家長要多和孩子互動,玩各種遊戲,並且要在醒著的時候多趴。天氣適合可以帶到戶外,多呼吸新鮮空氣。
●會坐的寶寶,也不能長時間坐在車上或者餐椅裡(不超過一小時),時間長了需要變換姿勢,這個時期鼓勵多爬。
●一歲以內的孩子不要看電子產品。
C媽之前發過很多家庭早教遊戲的文章,關係我,在文章列表裡就能查看到。
多趴的文章請戳:
爬行的文章請戳:
1-2歲的兒童
在各種強度的身體活動中花費至少180分鐘,包括中等到劇烈強度的身體活動,全天分布;多則更好。
受限時間每次不超過1小時(例如手推童車/嬰兒車、高腳椅或縛在看護者的背上),也不可長時間坐著。對於1歲兒童,不建議久坐不動的屏幕時間(如看電視或視頻,玩電腦遊戲)。2歲以上兒童,久坐不動的屏幕時間不應超過1小時;少則更好。坐著時,鼓勵與看護者一起閱讀和講故事。
保持11-14小時的優質睡眠,包括打盹、有規律睡眠和喚醒時間。
C媽解讀:
●一歲後的寶寶,要多去戶外進行各種活動,關於戶外活動的好處,相關文章請戳:
●世衛組織所說的中等到劇烈強度的身體活動,其實是沒有一個絕對標準的,以寶寶能接受的程度就好,並不是一定要求孩子做很難的運動。比如說出去走走,下蹲,小跑、滑滑梯,都是很好的活動。
●久坐不動的時間不要超過一小時,2歲以前,不建議看各種電子屏幕,而是推薦親子閱讀。
●2歲後的孩子,一天內被動看視頻的總時長不超過1小時,越短越好(所謂「被動看視頻」,就是孩子獨自看節目,沒有家長陪伴討論視頻內容)。
● 包括午睡在內,一天需要有11到14小時的優質睡眠。同時,1歲後可以逐步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
3-5歲的兒童
在各種強度的身體活動中花費至少180分鐘,其中至少包括60分鐘的中等到劇烈強度身體活動,全天分布;多則更好。
受限時間每次不超過1小時(例如手推童車/嬰兒車),也不可長時間坐著。久坐不動的屏幕時間不應超過1小時;少則更好。坐著時,鼓勵與看護者一起閱讀和講故事。
保持10-13小時的優質睡眠,可包括打盹、有規律的睡眠和喚醒時間。
C媽解讀:
● 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這個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時間要有一小時。可以到戶外踢球、攀爬、騎滑板車平衡車等。
●固定在某個地方不動的時間(比如推車、餐椅、父母抱著/背著這樣的情況)一次不要超過1小時。
● 一天之內看視頻的時間不要超過一小時,越少越好。鼓勵親子閱讀。
● 保證10~13小時的高質量睡眠,午睡不是必需,可以根據孩子實際情況調整,但要有規律的作息時間。
小C媽媽嘮叨時間:
世衛組織的這份指南,並不是讓大家非常機械的按照上面的要求養娃,而只是提供一個參考。
比如某一天孩子的運動量沒有達到時長,或者睡眠時間沒達到要求,大家不必為此焦慮,偶爾幾次並不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我更建議大家從宏觀角度來用好這份指南,比如多讓孩子運動,少看電子產品,坐下來的時候也建議多讀繪本或者聽故事,讓孩子多和人互動,比一個人坐著更有意義。
以上就是世衛組織這份指南的全部解讀,希望對你有用:)
關注C媽,查看更多育兒相關文章
● 輔食太精細壞處多,多圖演示正確的輔食粗細形狀
● 寶寶要吃專門的兒童麵條嗎?挑選乾貨看這篇
● 魚肝油、魚油、維生素D、維生素AD如何區分?
● 寶寶是否缺鈣,維生素D該怎樣補
● 怎樣判斷孩子是否缺鋅?
● DHA要不要補?如何選DHA?
● 不是所有酸奶都適合給孩子喝,記住下面3條標準就行
● 如何挑出適合寶寶吃的奶酪?
小C媽,本是學經濟的文科女,卻在當媽後熱愛上了與育兒相關的一切,從此找到了人生的正確方向。一邊全職帶娃一邊專研各類育兒知識,和你分享的全是育兒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