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酪乳讓美好生活持續「發酵」,調節腸道微生態

2021-01-18 新聞晨報-健康周刊

腸道微生態是人體最大最複雜的微生物系統,存在於腸道的正常菌群主要包括類桿菌、乳桿菌、大腸桿菌、腸球菌等,尚有少量過路菌,自出生時腸道菌群就開始形成,伴隨機體成長也動態發展,並受年齡、人種、環境和飲食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正常情況下,這些微生物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維持平衡,保持一定的數量和比例。腸道微生態系統具有代謝、營養及免疫防護等多種功能。但當腸道菌群紊亂時可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甚至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


腸道微生態


與中老年人腸道疾病


腸道內的菌群隨著人的年齡增加變化顯著,隨著年齡的增大,雙歧桿菌逐漸減少甚至消失,而產氣莢梭菌、大腸桿菌等腐敗細菌大量增加,再加上老年人牙齒鬆動、脫落或由於疾病、喜歡進食精細軟爛的低渣食物,進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較少,這種不合理的飲食習慣易使中老年人腸道內益生菌減少,腐敗菌增加,從而出現腸道菌群紊亂,易誘發一些中老年腸道疾病。


1.腸道微生態與大腸癌


當腸道益生菌(如雙歧桿菌、乳桿菌等)不佔優勢地位時,大量有害菌可產生亞硝胺、酚類等致癌物質,長期直接接觸多種細菌產生的毒素可導致腸黏膜炎症,誘發大腸癌。


2.腸道微生態與炎症性腸病


腸道菌群紊亂時腸道內致病菌增多,致病菌分泌的腸毒素使腸黏膜通透性增高。分泌的免疫抑制性蛋白可致黏膜免疫失調,誘發異常免疫反應,繼而誘發或加重炎症性腸病。


3.腸道微生態與腸易激症候群


腸道菌群失調可通過破壞腸道黏膜屏障作用,擾亂腸道動力,增加內臟感覺的敏感性以及激活腸道黏膜免疫反應的多重機制導致腸易激症候群(IBS)的發生。4.腸道微生態與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廣譜抗生素的應用會使腸道有益菌群減少,破壞人體腸道的防禦屏障,造成腸道功能紊亂,發生抗生素相關性腹瀉(AAD),此現象在腸道菌群老化的住院老年人群中尤為突出。


腸道微生態


與中老年人腸外疾病


1.腸道微生態與內分泌代謝性疾病


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已成為威脅人類的重大公共健康問題之一,腸道微生態與代謝性疾病的關係也日益受到重視。高脂或高能量的飲食可誘導腸道菌群改變,使致病菌數量增加,益生菌數量減少,腸道的通透性增加,導致大量的內毒素進入血液,引發慢性炎症發生,進而產生肥胖、胰島素抵抗等代謝失調。


2.腸道微生態與心血管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是中老年人心腦血管病的發病基礎,而這類患者腸道中益生菌的數量減少,我們平時飲食中的雞蛋、動物肝臟、牛肉和豬肉中均富含膽鹼,膽鹼在腸道內經細菌消化後可代謝出一種氣體叫三甲胺,三甲胺在肝臟中代謝後生成三甲胺-N-氧化物(TMAO),後者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關係密切。


3.腸道微生態與慢性腎病


慢性腎病患者的代謝廢物不少需經腸道排洩,導致腸道微生態嚴重失衡,表現為益生菌的減少和腐生菌的過度生長,進而加重慢性腎病患者病情,形成惡性循環。


腸道微生態的保護與調節


1.飲食對腸道微生態的保護與調節


合理膳食對腸道微生態的保護與調節起重要作用,其中可溶性膳食纖維所起的作用尤為重要。可溶性膳食纖維所包含的雙歧因子是雙歧桿菌等有益菌(益生菌)有效增殖的培養基,對於確保腸道的微生態平衡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老年人可以選用黑木耳、魔芋、玉米、燕麥、蕎麥、小麥麩、果凍、果醬、蘋果、柑橘、葡萄、海藻類、豆類等食品,從中獲得必要的可溶性膳食纖維,由此也就獲得了所需要的雙歧因子。


2.合理應用抗菌藥物


抗菌藥物濫用是醫療機構、養殖業、畜牧業的一個頑症。濫用抗菌藥物不僅導致細菌耐藥,長此以往,以後無抗菌藥物可用,而且引起腸道菌群失調。所以在對年老體弱、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使用抗菌藥物時,應儘量做藥物敏感試驗,選擇最敏感的抗菌藥,同時規範應用廣譜抗菌藥,合理聯用抗菌藥物。


3.合理選擇微生態製劑


微生態製劑包括益生茵及其代謝產物和生長促進因子。目前,已被確認的幾種益生菌有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乾酪乳桿菌、糞腸球菌、鼠李糖乳桿菌等。至今已開發出多種微生態製劑,如益生菌、益生元及合生元,已在臨床廣泛用於改善腸道功能,輔助治療前述中老年人腸內外疾病並取得了良好的保健和輔助治療效果。


人們飯桌上所常見的優酪乳是一種特殊的微生態製劑。優酪乳是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發酵而成的乳製品,也就是說在優酪乳中必須要有活性菌,即乳酸菌,沒有活的乳酸菌的乳製品都不能稱為優酪乳。在歐洲一些著名長壽之鄉、高加索山區和地中海沿岸國家,當地成年人常飲自製的優酪乳,他們的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肥胖等的患病率相對較低,研究認為這或許與優酪乳中含大量益生菌有關。


綜上所述,對中老年人而言,飲用優酪乳應成為一種習慣或日常飲食的一部分。中老年人應優先選用優酪乳,而不是乳酸飲料,後者乳酸菌含量很低;優先選用低脂(包括低膽固醇,0膽固醇)、低糖(或無糖)優酪乳;優先選用添加鈣、微量元素及多種維生素的優酪乳;優先選用經過認證,而且具良好信譽的品牌。中老年人飲用優酪乳以每天200毫升為宜;建議在餐後1小時內飲用,不應空腹飲用,因為乳酸菌雖有耐酸性,但只耐弱酸,不耐強酸,空腹(晨起或餐前)胃內pH值常在3以下,為強酸環境,進餐後可升至5-7,約餐後1小時又逐漸降至3以下。


華東醫院消化科鄭松柏教授


擅長中老年人各種消化病的診治


專家門診時間:每周三上午


地址:延安西路221號


新聞晨報刊登日期:2014.9.9

相關焦點

  • 《營養翻譯官》之完美腸道養護力:認識腸道微生態 就是認識健康
    《營養翻譯官》是新華網為助推「國民營養計劃」而推出的一檔以「權威營養解碼,享往美好生活」為主題的全新營養科普節目。人體的微生態系統主要有:口腔微生態系統、胃腸道微生態系統、泌尿道微生態系統、生殖道微生態系統、皮膚微生態系統、呼吸道微生態系統。其中最重要、最複雜的就是胃腸道微生態系統。而腸道正常菌群,就是胃腸道微生態系統的核心構成。這個微生態系統中寄生著10萬億個細菌,一般有500-1000個不同的種類,可以分為3類:有益菌、有害菌、中性菌。
  • 簡要敘述 | 膿毒症患者的腸道微生態
    摘要腸道微生態在正常宿主中非常重要,它可以調節免疫功能,起到腸道屏障作用。腸道微生態結構和功能障礙與諸多疾病相關,比如難辨梭菌感染、哮喘、痢疾等。一項動物實驗表明,不同的腸道微生態的老鼠,在出現膿毒症之後,經過相同的治療,它們的病死率不同,這表明腸道微生態的種類會影響膿毒症的病死率,說明不同的腸道微生態對機體的保護作用會有所不同。03、腸道微生態與致病菌在正常腸道微生態環境中,寄生在機體內的致病病原菌增生困難,從而致病概率不高。
  • 腸道微生態與酒精性肝病的雙向影響
    ;腸道正常菌群還可以激活腸道免疫系統,對腸壁的免疫功能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門靜脈血富含自腸道吸收的各種營養物質,同時也含有腸道細菌產生的各種代謝產物、微量的腸源性內毒素及腸道易位的細菌。少量的腸源性內毒素和(或)細菌可刺激肝臟Kupffer細胞,使之保持「覺醒」狀態和較強的吞噬潛能。肝臟的多種生物功能均與腸道菌群有著密切的聯繫。一方面肝臟分泌的結合型膽汁酸在小腸對腸道的外籍菌(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游離型膽汁酸在大腸內通過調節pH值而調節腸道菌群平衡。
  • JCH:腸道微生態與肝性腦病
    人體的腸道微生態系統由腸道內環境和寄生於腸道的微生物共同構成,這些微生物包括固有菌、共生菌、過路菌。在人體內,腸道菌群數量相對固定,可達1012~1014個,是人體自身細胞數目的10倍。這些細菌大多數為類桿菌、優桿菌、消化球菌以及雙歧桿菌等專性厭氧菌,約佔腸道總菌量的99%;腸桿菌、腸球菌、乳酸桿菌等兼性厭氧菌約佔總菌量的1%,構成複雜的腸道微生態系統[1]。
  • 腸樂爽益生元,調節腸道微平衡,激活腸道原動力
    腸道作為人體中最大、最複雜的分泌器官,也是機體免疫力的主要構建者之一,負擔著人體95%的營養吸收,掌管著70%的人體免疫力,排除了人體80%的毒素。腸道的保養,是人體健康的根本。  據《國民腸道健康白皮書》數據顯示,我國腸道亞健康人群高達90%。
  • 改善腸道微生態——木糖醇助力腸道健康
    你了解你的腸道嗎?你知道那裡寄生著幾十萬億個微生物(其中99%都是細菌)嗎,其數量之和已遠遠超過了你身體的細胞總數。換句話說,你其實是一個細菌綜合體,每天有無數的細菌進出你的身體,並在你的腸道裡寄生、繁衍、生老病死。
  • 腸道微生態失衡——腸源性感染者不可忽視的致病因素
    那麼什麼是腸道微生態失衡呢?主要是腸道屏障受損、腸道菌群種屬和數量的失調、腸道菌群和內毒素出現易位等,如腸道內的大腸桿菌、變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腸球菌、葡萄球菌等通過血流達到其他部位,造成感染。輕者導致小腸吸收不良、嚴重者可表現為細菌性腹膜炎、內毒素血症等。
  • 「腸道微生態」一文帶你了解益生菌
    近年來,腸道微生態成為了醫學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點。隨著微生態學基礎研究的不斷深入,其理論和知識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認識,對一些疾病發病機制的探索,以及對相關疾病的臨床防治,已經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正常菌群在人體防禦感染、調節免疫、調節代謝、參與營養物質消化吸收、延緩衰老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菌群及微生物組的變化與許多疾病都存在著關聯性,這些疾病既涉及感染性疾病,又涉及非感染性疾病;既包括腸道疾病,又包括腸道外疾病。
  • 乳企蝶變|味全:一瓶發酵用了足足9個小時的優酪乳
    前幾天,她發現,她經常選的味全優酪乳的包裝上多了「9h」。問問銷售人員這是什麼意思?銷售人員告訴她,這瓶優酪乳的發酵,廠家用了足足9個小時。不得不承認,味全(杭州味全食品有限公司)是一位喜歡慢功出細活的「工匠」。 自打16年前 「味全」正式進軍中國內地市場,並在杭州建廠,多年來,通過科技研發、產品創新,牢牢抓住不少人的胃。
  • 益生菌酸奶調節腸道 益生菌酸奶怎麼挑選
    原標題:益生菌酸奶調節腸道 益生菌酸奶怎麼挑選   益生菌酸奶怎麼挑?在市面上,有很多種類的益生菌酸奶,我們要如何挑選優質的適合自己的呢?同時,了解益生菌酸奶的營養價值,對於我們正確飲用益生菌酸奶是很重要的。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學兩招吧。
  • 肺部感染與腸道微生態的關係,推薦閱讀
    肺部感染與腸道微生態的關係肺結核是一種細菌感染性疾病,會引起肺部病變,結核分枝桿菌是引起肺結核的細菌。當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動物後,肺臟裡的微生物及腸道裡的微生物都發生了明顯改變。腸道中的"好菌"減少,"壞菌"增加,其中有一種植物乳桿菌大幅減少。
  • 味全優酪乳,「真「實的味道在哪裡?
    ,歷經14年的耕耘,這個遲到的飲料企業不僅坐擁冷藏果汁的第一品牌,在乳品領域,味全旗下的「優酪乳、乳酸菌、鮮牛奶」等產品也在積極的開疆擴土。而全新上市的「味全優酪乳」更是以「真實」二字再次為消費者詮釋什麼是更高品質的酸奶!味全「優酪乳」致力於創造一個更高品質的酸奶,所以味全將它定義為「優酪乳」而非酸奶,「優」代表「純」;「酪」代表「濃」(奶酪的聯想);「乳」代表「香」(乳香),當然如何定義這更多是產品的一種噱頭,味全「優酪乳」真正帶給消費者的更多是真實,」真「在哪裡呢,筆者與你一探真偽!
  • 歐洲的人氣飲品:優酪乳,何以能成為更多人的選擇?
    優酪乳憑藉著酸甜醇厚的濃鬱口感,和極為健康的本質,一舉成為全球早餐桌上的常客,更延伸出許多不同的品飲方式和時機,無論是單飲、甚至加入水果穀物一起品嘗,都是開啟美好一天的最佳儀式。現在,在臺灣隨時想喝上一罐頂級優酪乳,簡直隨手可得!除了極致美味,EROS愛.若是優酪乳更是營養滿點的飲食選擇,不僅本身富含鈣質,經過發酵後的好菌叢能促進體內腸道健康,當三餐攝取過多的澱粉時,在飯後如能適量喝上一杯,還能幫助消化,完全就是居家必備良品。
  • 業界權威齊聚首,修益升承辦第二屆腸道微生態與人體健康高峰論壇...
    2018年3月31日,第二屆腸道微生態與人體健康學術高峰論壇在杭州蕭山劇院隆重召開。調節腸道菌群,從而減少有害菌的數量和改變膽汁溶解性,使膽汁減少向致癌物二次膽汁酸的轉化。相信隨著科研深入和技術進步,益生菌將會開創綠色醫療新領域。
  • 港中大全球首證新冠患者腸道微生態現失衡狀況
    港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教授重申:「腸道健康主宰人體的免疫能力,我們必須找出腸道細菌的理想組合,透過維持腸道微生態的平衡,提升免疫力對抗病毒和細菌,是對抗新冠肺炎的一個嶄新方向。」什麼是腸道微生態?
  • 實驗動物與腸道微生態研究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黃冰研究員、廣東省動監所心血管疾病模型研究中心主任楊豐華、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動物實驗中心主任蘇喬、暨南大學牛海濤教授、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黃振烈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商海濤博士及賽業生物科學家俞曉峰博士就眼科實驗動物模型研究現狀、小動物心血管疾病手術模型的構建評價和應用、人源腫瘤異種移植模型構建及應用、實驗動物與腸道微生態研究、基因修飾動物模型在環境汙染研究中的應用、無菌動物在微生物組研究中的應用
  • 酸奶、老酸奶、風味發酵乳、優酪乳 你還暈暈的分不清楚嗎?
    風味發酵乳、原味酸奶、風味酸奶、老酸奶、優酪乳、乳酸菌飲料市面上奶製品產品名稱花樣繁多,讓消費者犯了選擇困難症,今天身邊君和大伙兒一起來徹底搞明白。我國市售的大部分都屬於風味發酵乳優酪乳是酸奶的另一個名字,老酸奶只是製作工藝上稍有不同優酪乳就是酸奶的按發音翻譯的英譯名,酸奶的英文名叫yogurt
  • 真實的感覺,濃純香的味道——記得備下味全優酪乳
    味全優酪乳不會刺激到腸胃,具有一定的幫助消化的作用,益生菌加速腸道纖維素髮酵生成有機酸就會促進腸道蠕動,即使人的身體不運動,腸胃也會「悄悄的」做運動。高品質酸奶的一大標準就是蛋白質的含量,市面上大多數的酸奶蛋白質含量通常在2.3%~2.8%之間,而味全優酪乳的蛋白質含量高達3.2g,高於國標35%以上,使得其營養價值更高。在益生菌環節,味全優酪乳在2種基礎菌的基礎上還增加了2種益生菌,使其產品功效更強,這也與市面上其他品類的優酪乳形成了最直觀的差異!
  • 《國人腸道健康2020年報告》:多吃乳酸菌發酵可以促進腸道健康!
    在今年的世界腸道健康日,中國營養學會益生菌益生元與健康分會、中國營養學會營養健康研究院發布《國人腸道健康2020年報告》,指出:腸道不僅是消化器官,更是人體最大的免疫排毒器官,影響到機體免疫力、健康及精神狀態等諸多方面,被稱為「身體健康的第一道防線」。
  • 關於飲食對調節腸道菌群的重要性,你了解多少?
    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取決於多種原因,其中飲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研究表明:飲食可以對腸道微生物產生重大影響,新的飲食習慣可以重塑腸道微生物群落,而且這些變化是協調的和可逆的。因此人們可以通過改變飲食習慣調節腸道菌群,以達到改善腸道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