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飲食對調節腸道菌群的重要性,你了解多少?

2020-12-20 金鑼集團

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取決於多種原因,其中飲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研究表明:飲食可以對腸道微生物產生重大影響,新的飲食習慣可以重塑腸道微生物群落,而且這些變化是協調的和可逆的。因此人們可以通過改變飲食習慣調節腸道菌群,以達到改善腸道健康的目的。

飲食可以改變腸道中的微生物群體以及腸道菌群表達的基因類型,因此改變飲食是調節腸道菌群最好最直接的途徑之一,比如補充含有益生元的食物。目前廣泛記載在人體內具有健康益處的膳食益生元有乳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麥芽低聚糖。來自於蔬菜、豆類、穀物、堅果、水果、根莖類、海藻類等食物中的益生元,可作為很多腸道細菌的食物,促進益生菌增長,如洋蔥、大蒜、香蕉、西紅柿、十字花科蔬菜、麥片等。

利用飲食調節腸道菌群是一個長期漫長的過程,對於想要快速解決便秘、腹瀉等腸道問題的人群而言,益生元營養食品將會對調節腸道菌群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作為一種採用物理方法從非轉基因大豆中提取的純天然綠色益生元保健食品,"天松大豆低聚糖"為調節腸道菌群帶來了"營養"加持。它的主要功效成分水蘇糖和棉籽糖不能被人體消化系統所消化吸收,可直接到達雙歧桿菌生活的腸道下部,被雙歧桿菌作用保持腸道內酸鹼平衡,刺激大腸蠕動,以達到雙向調節胃腸道微生態平衡的作用,增進腸道免疫成熟。

總之,健康的腸道和益生元食物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其中,從富含益生元的食物中提取和生產的益生元營養食品,可以快速調節腸道菌群,促進一個特定腸道微生物群落的生長和活性,有益於人體的腸道健康。

相關焦點

  • 吳佳君博士教您調節腸道菌群,讓你變成易瘦體質!
    後天因素許多後天因素,如我們的成長環境、飲食、能量消耗、睡眠、精神狀態等。對肥胖有影響。其中最重要的是腸道菌群。今天我們將關注它。腸道菌群腸道裡有很多種微生物,我們稱之為腸道植物。因此在體重管理中,管理腸道菌群是很重要的。那我們怎樣調節腸道菌群,拯救易胖體質?雖然肥胖與先天因素有關,但HOLD不了後天的努力。
  • 李蘭娟院士等專家在疫情中,多次強調腸道菌群的重要性!究竟是...
    長時間無法出門,小編逛遍各大新聞平臺,每日關注疫情相關新聞發布會,收集了很多關於抗擊疫情的「情報」,但是小編發現不管是李蘭娟院士還是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以及一些醫學專家,他們在有個共同點,就是一再的強調「腸道微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 陳可冀院士:中藥調節腸道菌群,可防治冠心病!
    陳可冀院士:中藥調節腸道菌群,可防治冠心病!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王安璐、徐浩、陳可冀的一項研究發現,中藥調節腸道菌群可防治冠心病。腸道菌群或可影響相關代謝性疾病腸道菌群指存在於人腸道中超過10萬個微生物的總稱。腸道菌群結構、功能基因和代謝活性的差異可能影響相關代謝性疾病的發生發展,涵蓋冠心病及其危險因素。
  • 腸道菌群調節腸道平衡的新機制
    腸道菌群調節腸道平衡的新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2 13:11:30 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Vassilis Pachnis和Yuuki Obata合作的最新研究發現通過微生物群進行神經元編程可調節腸道生理
  • 陳根:腸道菌群改善焦慮狀態,健康飲食的意義之重
    但已有研究證實,不良的飲食習慣是導致焦慮和抑鬱惡化的因素之一,而改善飲食習慣可以緩解疾病症狀,這與腸道微生物有著密切關係。事實上,腸道龐大菌群和腸道神經元組成的複雜網絡,早已讓腸道成為人體的另一大感覺器官。
  • 上海交大團隊:通過調節腸道菌群來緩解焦慮
    但已有研究證實,不良的飲食習慣是導致焦慮和抑鬱惡化的因素之一,而改善飲食習慣可以緩解疾病症狀。 去年發表在《General Psychiatry》上的一篇研究中,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患有焦慮症的人可以通過益生菌及其補充劑和非益生菌食物來調節腸道菌群,以緩解其焦慮症狀。
  • 解密|腸道菌群與健康長壽
    研究發現100歲義大利老人的腸道菌群種類分布與30歲義大利人相比,出現了較明顯的變化,厚壁菌門中的擬桿菌XIVa明顯減少,而芽孢桿菌上升,身體的炎症反應狀況高,因此科學家得出長壽的關鍵因素:菌群種類的改變,更好的應對和調節炎症反應。
  • 腸道菌群與脂質代謝
    肥胖小鼠的腸道中擬桿菌門細菌的豐度減少了50%,而厚壁菌門細菌的豐度則相應增加。同樣,肥胖患者的擬桿菌門和厚壁菌門細菌的相對比例也發生了類似的變化,通過低熱量飲食可以得到改善。 高脂飲食引起的腸道菌群的改變導致腸道中含脂多糖(LPS)的腸道細菌比例增加,這與高血糖和高胰島素血症的風險增加有關。
  • 腸道菌群與疾病
    細菌迅速從口及肛門侵入,2 h左右,其腸道內很快有腸球菌、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等需氧菌植入,以後隨著飲食,腸道就有了更多的不同菌群進駐,3 d後細菌數量接近高峰[1]。而一個健康成人胃腸道細菌大約有1014個,由30屬、500種組成,包括需氧、兼性厭氧菌和厭氧菌。從來源上看,有常住菌和過路菌兩種,前者是並非由El攝入,在腸道內保持穩定的群體:而後者則由口攝人並經胃腸道。
  • iBonsir益邦臣:導致腸道菌群失衡的4個原因你中招了嗎?
    >引起腸道菌群失衡的原因你了解多少呢,腸道菌群失調屬於慢性疾病,非一日所成,也非一日可治癒,找到菌群失調原因是關鍵:1、飲食習慣俗話說「病從口入」,長期食用過多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進食燻烤或者是油炸的食物,還有變質的食物被汙染,會使腸道內的有益菌數量減少,隨之,有害菌的數量就會增加,腸道處於不健康的狀態下
  • 腸道菌群調節人類免疫細胞動力學
    腸道菌群調節人類免疫細胞動力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03:01 美國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Joao B.
  • 他汀類藥新用途:調節腸道菌群
    除了降脂,一項研究發現,他汀類藥物又有了新用途:調節腸道微生物群,治療腸道菌群失調。腸道菌群變化與肥胖息息相關,而肥胖又是心臟病和中風的關鍵危險因素之一。前不久,歐洲的研究團隊調查了腸道微生物群在心臟代謝疾病中的作用,首次確定該藥可作為一種潛在的微生物調節治療藥物。
  • 守好寶寶腸道菌群健康,小衛士益生菌作用大
    隨著腸道菌群的重要性被普遍認知,家長們逐漸了解寶寶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腸道要從調理腸道菌群平衡入手,眾多研究結果也表明腸道菌群失衡與許多常見病的發生都脫不了干係。從開始就守護好寶寶們的腸道菌群,就顯得格外重要。
  • Cell重磅關注生酮飲食:如何改變腸道菌群和免疫 | 熱心腸日報
    Cell:生酮飲食改變腸道菌群,減少腸道Th17Cell[IF:36.216]① 分析住院病人4周正常飲食+4周生酮飲食(KD)期間的糞便樣本,發現KD明顯改變了腸道菌群的結構和代謝物KD可引起酮體生成,從而改變身體的能源類型,但人們並不清楚酮體如何影響宿主-菌群互作。《Cell》最新發表了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Peter J. Turnbaugh團隊的研究,通過人體幹預試驗+小鼠模型試驗,揭示了KD對腸道菌群的影響和機制,以及相關的免疫調節作用。他們發現,KD與HFD對腸道菌群的改變是有明顯差異的。
  • 腸道菌群——被遺忘的器官
    4腸道菌群與人類健康腸道菌群對於健康的意義已經毋庸贅述,近些年,Nature雜誌發表了一系列關於腸道菌群與人類健康的研究論文。2016年,Justin LSonnenburg等發表綜述闡釋腸道菌群是飲食影響宿主代謝狀態的調節因子,並通過建立相關因果關係以探索個體化營養等幹預療法的前景。2016年,ChristinaTobin Kahrstrom等發表綜述闡釋人類健康與腸道菌群的關係,概述基礎生物學的研究進展和臨床應用的發展。
  • 別小看微生物,你的抑鬱可能是因為腸道菌群失調
    了解抑鬱症的發病機制對於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至關重要。但是,由於病徵類型多樣,抑鬱症的病理學成因至今仍沒有定論。近日,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 Pasteur)的一項研究通過構建小鼠的抑鬱症模型,揭示了腸道菌群與情緒障礙之間的聯繫 —— 腸道菌群的改變可能是導致抑鬱症的因素之一。
  • 腸道菌群與人體代謝
    腸道菌群在宿主營養、作息甚至基因的限制下直接參與人體代謝,與人類共同進化[4],通過多種途徑同腸道黏膜相互作用,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參與膽汁酸膽鹼代謝,與肥胖、糖尿病、過敏等代謝類疾病密切相關[3],且具有免疫調節等功能[5]。目前可以在了解腸道菌群與微生物代謝機制的基礎上通過益生菌和益生元修飾腸道微生物群等方式保障人體健康[6]。
  • 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助力腸道健康——訪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武慶斌
    ●  ●  ● 腸道疾病在中國人群中屬於多發疾病,在中國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中排名第四。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健康中國行動組織實施和考核方案》強調了腸道菌群失調可能帶來的疾病風險,呼籲國人關注腸道菌群健康。
  • 中藥複方葛根芩連湯中調節腸道菌群治療糖尿病的關鍵活性成分
    大量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失調在2型糖尿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會導致多種有益菌的減少以及有害細菌的異常繁殖。因此,以腸道菌群為靶點,採用生活方式幹預(如飲食、運動等)、補充微生態製劑(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等)、菌群移植等手段,對腸道菌群進行靶向性調節成為防治2型糖尿病的新策略。
  • 清華大學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研討會在京舉行
    第二個初衷就是真正把我們研究的代謝腸道菌群與日常生活相結合。「腸道菌群是代謝和疾病領域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它不僅是基礎研究,而且跟我們的生活健康密切相關。」這項研究工作的最大意義是把腸道菌群這個科學的概念來運用到我們的生活當中,讓公眾獲取正確的健康知識。是一項長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