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慶斌教授
專家簡介
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中國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分會兒科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兒科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變態反應學分會食物藥物過敏性疾病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兒科分會過敏委員會委員,第四屆江蘇省醫學會兒科分會消化感染組顧問,江蘇省中西醫結合會消化委員會委員。
● ● ●
腸道疾病在中國人群中屬於多發疾病,在中國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中排名第四。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健康中國行動組織實施和考核方案》強調了腸道菌群失調可能帶來的疾病風險,呼籲國人關注腸道菌群健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中提到了「可使用腸道微生態調節劑,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預防繼發細菌感染」的治療建議,可見腸道微生態平衡的重要性。作為對腸道微生態平衡有重要作用的益生菌,近年來也頗受關注。
關於益生菌和腸道健康之間的關係、以及益生菌可以給人體帶來哪些益處?有哪些使用的注意事項等諸多問題,本刊特邀消化領域專家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武慶斌教授進行分享觀點。
腸道疾病多發,益生菌調節至關重要
2019年中國臨床研究註冊中心資料庫註冊的臨床研究中,認為30%的疾病是與腸道健康相關的,其中包括了腸易激症候群(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HPI)、便秘和嬰兒腹絞痛等。
「益生菌是來源於人體腸道裡的一種有益微生物細菌。它是通過科學研究從糞便中分離出來一種對健康有益的微生物細菌。因此益生菌也是細菌的一種。早前人們對細菌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有害且會對人體帶來很多傳染病的層面,科學研究發現人類離不開細菌。不論是皮膚表面,還是各腔道,口腔、鼻腔、呼吸道、腸道、都有細菌存在,其中最大的細菌庫就是腸道,一旦人體腸道的細菌生態被打破,就會發生菌群失調,導致疾病發生。」武慶斌教授解釋到。
隨著益生菌研究不斷深入,近年來的研究發現益生菌不僅有益於腸道健康,而且還有益於腸道之外的部位。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菌群與人體各類疾病,特別是腹瀉、抗生素相關性腹瀉(Antibiotics-associated diarrhea,AAD)、腸易激症候群、炎症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幽門螺桿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HPI)、肝性腦病等疾病息息相關,人體腸道內定植著大量微生物,腸道內微生物的菌落分布和菌落生長狀況直接影響著人類的消化吸收功能,也同樣影響到身體的方方面面,甚至是心理健康。
「益生菌在人體腸道的定植能夠改善人體腸道的微環境,增強腸道消化吸收等能力,形成隔離屏障,增強人體免疫。同時,腸道菌群平衡對增強免疫系統,預防各類疾病,降低疾病發生風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武慶斌教授補充到。
腸道疾病治療,當選合適的益生菌製劑
目前,在我國臨床應用中,益生菌製劑對治療兒童急/慢性感染性腹瀉具有較好療效,並且早期應用效果最好。以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散為例,它含有酪酸梭菌和嬰兒雙歧桿菌,在快速修復受損的腸黏膜、補充有益菌、建立腸道菌群平衡方面療效確切。2017年《益生菌兒科臨床應用循證指南》A級推薦酪酸梭菌二聯活菌用於預防抗生素相關性腹瀉(AAD)治療。研究表明,在疾病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療時聯用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散,在停用抗生素後繼續使用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散7~14天,可有效降低AAD發生風險、縮短病程的同時降低抗生素使用量。但值得注意的是,益生菌治療兒童急性感染腹瀉病的療效與菌株和劑量相關,即益生菌需要區分不同菌株,並非每種菌株對腹瀉都有效,同時服用劑量不足也無法達到止瀉作用,因此要選用安全性高、療效好的益生菌製劑,同時做到足量足療程,才可以讓益生菌充分發揮作用。2017年《益生菌兒科臨床應用循證指南》中關於益生菌安全性指出:「酪酸梭菌主要分離自健康人腸道,作為人體的一部分,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安全性得到了時間的驗證。」
另外,在與抗生素聯用時,應該先服用抗生素,待腸道抗生素藥物吸收2小時後再服用益生菌製劑,效果更佳。武慶斌教授說:「益生菌源於腸道,目前臨床上使用最多、最廣的,也是用於腸道相關疾病的治療。」
特定條件下,益生菌安全性需綜合考量
「目前,國家批准的國藥準字號益生菌有二十多種,在這當中需要注意的是臨床醫生在使用益生菌時候,要針對不同的人群,如孕產婦、早產兒、新生兒、壯年等進行綜合考量。臨床上批准用於孕產婦、早產兒、新生兒和老年人的益生菌不多。酪酸梭菌二聯活菌經過大量的科學數據證實,尤其適合的人群是老、幼、孕產婦,含酪酸梭菌和嬰兒雙歧桿菌原籍菌,安全性較高,若能納入醫保將填補老、幼、孕產婦可用益生菌在醫保領域的空白。」武慶斌教授說。
展望
「自從益生菌被發現和應用以後,在治療兒童各種腹瀉,特別是乾性腹瀉方面益生菌能快速縮短病程改善病人的情況。新生兒餵養不耐受、患有腸絞痛的孩子蛋白過敏、嬰兒便秘,同樣還有這些年比較高發由溼疹、鼻炎、甚至食物引起的過敏病症,都可以選擇正確的益生菌進行相應的治療。總體上來看,今後的益生菌治療應用的市場非常廣闊,將來可能會有針對糖尿病、腫瘤益生菌的使用等等,相信會層出不窮的展示出來。目前來說僅僅是個開端,希望今後會有更多的益生菌可以用於臨床。」武慶斌教授說。
編輯:孫富康
排版:鄭夢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