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助力腸道健康——訪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武慶斌

2020-12-17 騰訊網

► 武慶斌教授

專家簡介

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中國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分會兒科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兒科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變態反應學分會食物藥物過敏性疾病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兒科分會過敏委員會委員,第四屆江蘇省醫學會兒科分會消化感染組顧問,江蘇省中西醫結合會消化委員會委員。

●  ●  ●

腸道疾病在中國人群中屬於多發疾病,在中國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中排名第四。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健康中國行動組織實施和考核方案》強調了腸道菌群失調可能帶來的疾病風險,呼籲國人關注腸道菌群健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中提到了「可使用腸道微生態調節劑,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預防繼發細菌感染」的治療建議,可見腸道微生態平衡的重要性。作為對腸道微生態平衡有重要作用的益生菌,近年來也頗受關注。

關於益生菌和腸道健康之間的關係、以及益生菌可以給人體帶來哪些益處?有哪些使用的注意事項等諸多問題,本刊特邀消化領域專家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武慶斌教授進行分享觀點。

腸道疾病多發,益生菌調節至關重要

2019年中國臨床研究註冊中心資料庫註冊的臨床研究中,認為30%的疾病是與腸道健康相關的,其中包括了腸易激症候群(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HPI)、便秘和嬰兒腹絞痛等。

「益生菌是來源於人體腸道裡的一種有益微生物細菌。它是通過科學研究從糞便中分離出來一種對健康有益的微生物細菌。因此益生菌也是細菌的一種。早前人們對細菌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有害且會對人體帶來很多傳染病的層面,科學研究發現人類離不開細菌。不論是皮膚表面,還是各腔道,口腔、鼻腔、呼吸道、腸道、都有細菌存在,其中最大的細菌庫就是腸道,一旦人體腸道的細菌生態被打破,就會發生菌群失調,導致疾病發生。」武慶斌教授解釋到。

隨著益生菌研究不斷深入,近年來的研究發現益生菌不僅有益於腸道健康,而且還有益於腸道之外的部位。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菌群與人體各類疾病,特別是腹瀉、抗生素相關性腹瀉(Antibiotics-associated diarrhea,AAD)、腸易激症候群、炎症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幽門螺桿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HPI)、肝性腦病等疾病息息相關,人體腸道內定植著大量微生物,腸道內微生物的菌落分布和菌落生長狀況直接影響著人類的消化吸收功能,也同樣影響到身體的方方面面,甚至是心理健康。

「益生菌在人體腸道的定植能夠改善人體腸道的微環境,增強腸道消化吸收等能力,形成隔離屏障,增強人體免疫。同時,腸道菌群平衡對增強免疫系統,預防各類疾病,降低疾病發生風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武慶斌教授補充到。

腸道疾病治療,當選合適的益生菌製劑

目前,在我國臨床應用中,益生菌製劑對治療兒童急/慢性感染性腹瀉具有較好療效,並且早期應用效果最好。以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散為例,它含有酪酸梭菌和嬰兒雙歧桿菌,在快速修復受損的腸黏膜、補充有益菌、建立腸道菌群平衡方面療效確切。2017年《益生菌兒科臨床應用循證指南》A級推薦酪酸梭菌二聯活菌用於預防抗生素相關性腹瀉(AAD)治療。研究表明,在疾病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療時聯用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散,在停用抗生素後繼續使用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散7~14天,可有效降低AAD發生風險、縮短病程的同時降低抗生素使用量。但值得注意的是,益生菌治療兒童急性感染腹瀉病的療效與菌株和劑量相關,即益生菌需要區分不同菌株,並非每種菌株對腹瀉都有效,同時服用劑量不足也無法達到止瀉作用,因此要選用安全性高、療效好的益生菌製劑,同時做到足量足療程,才可以讓益生菌充分發揮作用。2017年《益生菌兒科臨床應用循證指南》中關於益生菌安全性指出:「酪酸梭菌主要分離自健康人腸道,作為人體的一部分,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安全性得到了時間的驗證。」

另外,在與抗生素聯用時,應該先服用抗生素,待腸道抗生素藥物吸收2小時後再服用益生菌製劑,效果更佳。武慶斌教授說:「益生菌源於腸道,目前臨床上使用最多、最廣的,也是用於腸道相關疾病的治療。」

特定條件下,益生菌安全性需綜合考量

「目前,國家批准的國藥準字號益生菌有二十多種,在這當中需要注意的是臨床醫生在使用益生菌時候,要針對不同的人群,如孕產婦、早產兒、新生兒、壯年等進行綜合考量。臨床上批准用於孕產婦、早產兒、新生兒和老年人的益生菌不多。酪酸梭菌二聯活菌經過大量的科學數據證實,尤其適合的人群是老、幼、孕產婦,含酪酸梭菌和嬰兒雙歧桿菌原籍菌,安全性較高,若能納入醫保將填補老、幼、孕產婦可用益生菌在醫保領域的空白。」武慶斌教授說。

展望

「自從益生菌被發現和應用以後,在治療兒童各種腹瀉,特別是乾性腹瀉方面益生菌能快速縮短病程改善病人的情況。新生兒餵養不耐受、患有腸絞痛的孩子蛋白過敏、嬰兒便秘,同樣還有這些年比較高發由溼疹、鼻炎、甚至食物引起的過敏病症,都可以選擇正確的益生菌進行相應的治療。總體上來看,今後的益生菌治療應用的市場非常廣闊,將來可能會有針對糖尿病、腫瘤益生菌的使用等等,相信會層出不窮的展示出來。目前來說僅僅是個開端,希望今後會有更多的益生菌可以用於臨床。」武慶斌教授說。

編輯:孫富康

排版:鄭夢瑩

相關焦點

  • 抓住生長高峰期 康萃樂®益生菌舒適腸道健康發育
    抓住生長高峰期 康萃樂®益生菌舒適腸道健康發育2018-03-29 11:49:1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補充益生菌可調節腸道均衡 助力營養吸收  研究發現,孩子的成長發育與營養吸收密切相關。可以說,營養的攝入是決定孩子成長發育的最重要後天因素。舒適胃腸道是孩子營養攝入的基礎,換句話說,想讓孩子長得更高、發育得更好,首先要調節好孩子的腸道菌群,這樣才能保證嬰幼兒攝入營養的吸收程度。
  • 修正餐前伴侶,調節您的腸道菌群,為健康加持!
    隨著國民健康意識的提高,益生菌已然成為當下的「網紅產品」,便秘、睡眠質量差、食欲不振,我們都會考慮補充益生菌。但是,要想吃下去的益生菌能發揮作用,幫助平衡腸道菌群結構,還要滿足 3 個條件:1、數量足:相對於10萬個億的腸道細菌數目,補充少量益生菌根本無法發揮作用。
  • 多款知名益生菌經測評不符合標準,寶寶腸道健康該靠誰?
    多款知名益生菌經測評不符合標準,寶寶腸道健康該靠誰?畢竟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們經常會遇到孩子因腸道菌群失衡導致出現免疫力差、便秘、腹瀉、過敏等情況。而根據有經驗的寶媽及某些兒科醫生的推薦,新手爸媽更會第一時間買下益生菌為孩子調節腸道。然鵝,給孩子餵完益生菌的粑粑麻麻問題又來了:為什麼我的孩子吃完益生菌完全沒有效果?是不是益生菌沒用啊?  等等!
  • 腸道菌群平衡是人體健康的關鍵!腸道菌群失衡該如何增加有益菌?
    網絡配圖前幾天的時候,我在關於腸道健康的一篇文章裡提到過:一個年輕而又健康的腸道是和腸道菌群密不可分的。有益菌能保持腸道內的酸性環境,參與著和人體健康息息相關的工作,如:合成各種維生素、食物消化、抑制致病菌生長、促進腸道蠕動、分解有毒有害物質等。可以這麼說,腸道內有益菌的數量是機體健康與否的關鍵因素。2、有害菌
  • 母乳有利嬰兒腸道建立益生菌群
    「第一口奶」不會導致奶粉成癮,但吃母乳有利於嬰兒腸道建立益生菌群  如果寶寶第一口吃奶粉,會導致奶粉成癮和依賴嗎?  長期研究成癮問題的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二科副主任牛雅娟指出,對於嬰兒來說,第一口奶選擇配方奶粉,會比母乳更有味道,嬰兒可能會更喜歡吸食奶粉。但這種味覺上的喜好與成癮性是不同概念,也與人們常說的菸草、酒精、毒品等成癮形成機制不同。
  • B365兒童益生菌添助力,呵護兒童健康之選
    新生兒的胃腸道是無菌的,出生後與外界環境接觸後便逐漸開始有菌定植,2歲之後嬰幼兒胃腸道微生態才開始逐步完善,並逐漸增加微生態的多樣性,但仍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容易因為食物的變化導致腸道菌群失衡,另外嬰幼兒免疫系統發育尚不完善,
  • 關於飲食對調節腸道菌群的重要性,你了解多少?
    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取決於多種原因,其中飲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研究表明:飲食可以對腸道微生物產生重大影響,新的飲食習慣可以重塑腸道微生物群落,而且這些變化是協調的和可逆的。因此人們可以通過改變飲食習慣調節腸道菌群,以達到改善腸道健康的目的。
  • 合生元兒童益生菌粉白金版等你種草
    但是小編最近入手了好物就是新上市的合生元兒童益生菌粉白金版~還在愁益生菌選什麼的集美們,買它~益生菌選什麼?寶寶免疫力低易敏感愛生病選合生元兒童益生菌粉白金版~小編是大齡產婦,寶寶沒有足月就下生了,導致生來體質就較差一些。所以小編平日裡真的是燒腦帶娃,用生命在帶娃,生怕稍有不適寶寶就有小問題。
  • 百益純益生菌:國人腸道健康守護者
    江蘇恆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成立起就專注於腸道健康,推出的百益純益生菌,每一包都有60億活的益生菌,幫助消費者調節腸道微生態,提高免疫力。,致力於益生菌及其衍生品的研發、產業化,專注國人腸道健康。獨有技術壁壘,保證活菌活性合理補充益生菌對人體有益,但它能否真正發揮作用,最重要的評判標準是它能否活著抵達腸道,耐受胃液和腸液是益生菌能活著經過胃和上端腸道的基本條件
  • 科拓恆通:腸道菌群與免疫 | 植物乳桿菌P-8調節不同年齡人群腸道菌...
    植物乳桿菌P-8作為益生乳酸菌家族中的一種,可有效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腸道微生態健康。為進一步探究植物乳桿菌P-8對不同年齡人群的功效差異。而雙歧桿菌和直腸真桿菌含量則有所增加,是維持人體腸道健康的有益菌。比較三組樣品腸道菌群結構,對樣本進行主成分分析結果顯示,試驗前後三組結果間存在顯著差異,並發現青年組對植物乳桿菌P-8的反應有很大的變化,而老年組變化最小(圖2)。
  • 亨氏金裝兒童益生菌粉 為寶寶增加天然抵抗力
    亨氏新上市的「金裝兒童益生菌粉」口碑與銷量都極好,亨氏網上商城相關人員介紹說:「亨氏的金裝兒童益生菌粉根據兒童腸道生長發育特點研製,能夠有效改善腸道環境,提高寶寶的腸道免疫力。而且菌株丹麥進口,品質有保證,因此很受媽媽們歡迎。」
  • 保持腸道健康 益生菌來幫忙
    益生菌能夠促進腸道菌群平衡腸道是人體內最大的免疫器官和微生態系統,只有在腸內菌群正常工作的情況下,整個腸道機能就能夠正常運轉,而益生菌正是維持腸內菌群平衡的有效助手。具體來說,益生菌對人體的有益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維持正常的腸道功能,益生菌株在胃腸道內會產生消化酶,能夠幫助人體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營養物質;幫助乳糖不耐受者促進消化,益生菌能夠幫助乳糖不耐受者產生半乳糖苷酶活性菌,從而解決乳糖不耐受者因攝入乳糖而產生的腹痛、脹氣等不良反應;增強人體免疫力,活性益生菌可以在腸道內定殖,調節腸道各種不同菌群的平衡,並可以對腸道的免疫系統產生影響
  • 腸道菌群與疾病
    尹軍霞 (紹興文理學院生物學系 浙江紹興312000)林德榮 (紹興第二醫院腫瘤科浙江紹興312000)摘要一般情況下,腸道菌群與人體和外部環境保持著一個平衡狀態,對人體的健康起著重要作用但在某些情況下,這種平衡可被打破,形成腸道菌群失調,引發疾病或者加重病情
  • 不要過分神話兒童益生菌製劑的功效
    最近雙11在「某寶」上看到幾則有關兒童益生菌製劑的廣告:兒童益生菌助退熱、減輕感冒和流感症狀、預防過敏、促進免疫系統成熟、改善自閉症兒童的典型症狀……益生菌真的有這麼靈嗎?益生菌可以治療哪些疾病?能不能長期服用?
  • 拯救腸胃大危機 康萃樂益生菌—守護腸道健康的貼心衛士
    5月27日,在世界腸道健康日即將來臨之際,Culturelle康萃樂益生菌特邀請到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匯醫院徐匯區中心醫院兒科主任符莉,與媽媽們一起揭秘寶寶的腸道健康問題。  如何解決媽媽的育兒危機,兒科專家符主任一語道破,「這些問題均與寶寶的腸道功能有關係。我們曾做過權威的數據統計,在媽媽最焦慮的寶寶健康問題中,0-6個月的寶寶是便秘、拉肚子,3-5歲入託期的孩子是感冒、發燒、肺炎,7-8歲入學期的兒童是胃口不好、不愛吃飯、長不高。其實,這些多是因寶寶腸道不健康而引起的問題。」
  • 腸道菌群——被遺忘的器官
    正常分娩的新生兒腸道菌群幾乎完全來自於母體,刨宮產的新生兒腸道內會定植一部分醫院環境中的細菌。新生兒出生2小時後,腸道菌群迅速增殖,4-6個月時達到成年人的水平。腸道菌群隨著人年齡的增長、飲食結構的豐富,其多樣性不斷增加。1歲以後腸道菌群的種類趨於穩定,健康人整個成年期都保持穩定,進入老年後,雙歧桿菌的數量顯著下降,梭桿菌、擬桿菌數量增多。
  • 腸樂爽益生元,調節腸道微平衡,激活腸道原動力
    腸道作為人體中最大、最複雜的分泌器官,也是機體免疫力的主要構建者之一,負擔著人體95%的營養吸收,掌管著70%的人體免疫力,排除了人體80%的毒素。腸道的保養,是人體健康的根本。  據《國民腸道健康白皮書》數據顯示,我國腸道亞健康人群高達90%。
  • 你需要兒童益生菌的神助攻
    孩子提高免疫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還得從日常的點滴做起,除了注意營養的均衡搭配,勤加運動之外,給孩子吃一些兒童益生菌用作保健預防,或是在服用抗生素藥物後補充都是很有用處的,這有助於從根本上調節孩子體內的微生態環境,提升防禦有害病菌入侵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調理腸道,減少生病。並且益生菌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活性微生物細菌的總稱,父母也不用擔心對孩子產生副作用。
  • 酪酸梭菌(常樂康)帶你了解腸道和益生菌群籤訂的「定居」協議
    本著合作共贏,互惠互利的態度,腸道和腸道益生菌群達成以下共識。甲方(腸道):有條件的允許乙方(腸道益生菌群)在甲方的場地休養生息,並提供給乙方足夠穩定的食物和營養。乙方(腸道益生菌群):在甲方的場地上,因乙方種族繁多,勢力不均等,必須協調一致,在劃分的勢力範圍內和諧共處,不能產生內部矛盾。當有外敵(致病菌)入侵,乙方必須最短時間團結起來,作出反應,把威脅扼殺在萌芽狀態,避免發生大戰爭。不僅如此,乙方還必須向甲方提供各種援助,保證腸道菌群平衡。
  • 養樂多「活菌」守護腸道健康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辨野義己博士在會上指出,保持腸道健康的關鍵就在於維持腸內菌群平衡。一旦腸道內的有益菌數量減少,就容易引起菌群紊亂、抵禦力下降等問題。辨野義己指出,有益菌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抑制有害菌的生長,保持腸道健康的關鍵就在於維持腸內菌群平衡。一旦腸道內的有益菌數量減少,就容易引起菌群紊亂、抵禦力下降等問題。現代人不良的生活習慣、飲食結構甚至氣候變化等因素都會引起腸內菌群失調,使人體健康受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