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複方葛根芩連湯中調節腸道菌群治療糖尿病的關鍵活性成分

2021-01-08 中國生物技術網

大量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失調在2型糖尿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會導致多種有益菌的減少以及有害細菌的異常繁殖。因此,以腸道菌群為靶點,採用生活方式幹預(如飲食、運動等)、補充微生態製劑(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等)、菌群移植等手段,對腸道菌群進行靶向性調節成為防治2型糖尿病的新策略。

中藥在調節腸道菌群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前期研究發現,中藥複方葛根芩連湯可通過調節腸道菌群,富集Faecalibacterium、Gemmiger和Blautia等產丁酸細菌而治療2型糖尿病。然而,由於中藥複方化學組成分複雜(例如,葛根芩連湯由黃連、黃芩和葛根等多種草藥組成,含量較高的活性成分包括小檗鹼、黃芩苷和葛根素等),嚴重限制了其廣泛應用,因而確定該複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並闡明其作用機制對於葛根芩連湯的臨床應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近日,中科院微生物所王軍研究組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仝小林院士團隊聯合在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Antidiabetic Effects of Gegen Qinlian Decoction via the Gut Microbiota Are Attributable to Its Key Ingredient Berberine」的研究論文,發現小檗鹼可作為中藥複方葛根芩連湯中調節腸道菌群治療2型糖尿病的關鍵活性成分,並闡明了其可能的作用機制。

本研究以糖尿病GK大鼠為動物模型,綜合運用16S rRNA基因擴增子測序、靶向代謝組學、轉錄組學等多組學技術,發現在改善大鼠代謝水平、調節腸道菌群結構、改變迴腸基因表達譜以及緩解系統性和局部炎症等方面,小檗鹼和葛根芩連湯發揮極其相似的作用,可作為該複方中的關鍵活性成分發揮調節腸道菌群、治療糖尿病的功效。可能的作用機制是,葛根芩連湯和小檗鹼可通過富集產丁酸細菌,調控腸道黏膜免疫和糖脂代謝等功能,從而減輕系統性和胰島局部炎症水平,改善胰島素抵抗。該研究為探究中藥與腸道菌群的相互作用機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案例,並增進了對小檗鹼這一有望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的新藥作用機制的理解。

圖1 葛根芩連湯和小檗鹼調節腸道菌群緩解2型糖尿病的作用機制示意圖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王軍研究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仝小林院士和趙林華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徐西佔博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高澤正博士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等多項資金的資助。

原文連結:https://doi.org/10.1016/j.gpb.2019.09.007

相關焦點

  • 中草藥的功效,離不開腸道菌群的作用!
    中藥的化學成分豐富,除含有黃酮類、萜類、蒽醌類、生物鹼類、甾體類等生物活性成分外,還含有蛋白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因此中藥尤其是複方中藥具有多種藥效作用。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腸道菌群對口服藥物進行代謝也是菌群的一個重要功能,中藥尤其突出。
  • 陳可冀院士:中藥調節腸道菌群,可防治冠心病!
    陳可冀院士:中藥調節腸道菌群,可防治冠心病!傳統中醫學理論將冠心病歸為「胸痺」「心痛」範疇,認為胸痺的發生是虛實夾雜的結果,治療上以溫陽散結為主,以瓜蔞薤白劑為代表方藥。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王安璐、徐浩、陳可冀的一項研究發現,中藥調節腸道菌群可防治冠心病。腸道菌群或可影響相關代謝性疾病腸道菌群指存在於人腸道中超過10萬個微生物的總稱。
  • 葛根芩連湯醫案
    那我現在就先從葛根芩連湯的醫案看起,我們還是先解決一下這個醫案。 葛根芩連湯——下利 那這個葛根芩連湯啊,第一個醫案就是曹穎甫 、姜佐景《經方實驗錄》裡面的醫案。它一開始,那個小孩子主證是什麼呢,是他要發這個麻疹還是水痘,就是痘疹類的,然後沒有發成功,然後就變成「下利而臭」,然後每天都在那邊拉肚子這樣子。
  • 醫案:葛根芩連湯
    病人的主訴是胃痛、牙齦腫脹、頭昏,老梅用的主方是小柴胡合葛根芩連湯,《傷寒論》原文第34條:「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大家都知道葛根芩連湯適應症是協熱下利,大白話就是主要用於治溼熱洩瀉。可這個病人並沒有拉肚子啊,老梅說「要是不解釋下別的醫生不知道的,看到了不是會說在這兒瞎開藥嗎」。
  • 糖尿病腎病與腸道菌群密切相關,慢性炎症與內毒素是關鍵
    最近,長春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清華大學醫院、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等單位共同參與研究發表的《腸道菌群失調在糖尿病腎病發病機制中的作用研究進展》論文也證實,腸道菌群通過「微生物-腸-腎軸」參與糖尿病腎病的進程,內毒素與慢性炎症是影響糖尿病腎病發展的關鍵,補充益生元等等改善腸道菌群,可以對糖尿病腎病的防治有積極作用。
  • 葛根的作用與功效 解熱抗菌提高免疫力
    【葛根的作用與功效】   1、解熱、消炎、抗菌、免疫作用   葛根和葛根芩連湯對實驗性發熱有明顯的退熱作用,對實驗性足腫脹有明顯的消炎作用。葛根芩連湯體內實驗可抑制肺炎雙球菌和志賀菌引起的小鼠死亡。   葛根湯有明顯的增強小鼠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並具有抗Ⅰ型變態反應的作用。
  • 拉肚子中藥怎麼治療
    [方劑應用]葛根芩連湯(葛根、黃芩、黃連、炙甘草)加減。[中成藥選用]複方黃連素片、香連丸。3.脾胃氣虛[症狀]大便時溏時瀉,水谷不化,遷延反覆,食少,食後脘悶不適,稍進油膩之物,則便次明顯增多,面色萎黃,肢倦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 解析「中草藥、益生菌和腸道菌群」三者的辯證關係
    一、中草藥對益生菌、腸道菌群的影響 自古以來,中草藥就用來治療各種疾病,中草藥來源於天然植物,成分複雜,含有多糖、生物鹼、苷類、揮髮油和鞣質等大量活性成分,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如清熱解毒、止咳平喘、祛痰利咽、補中益氣、健脾開胃、活血化瘀、澀腸止痢、保護腸道黏膜和增強免疫力等
  • 38歲糖尿病腸道菌群重建案例:停二甲雙胍與中藥,血糖從8到5
    自從兩年前開始根據復旦大學內分泌糖尿病研究所所長胡仁明教授的代謝性炎症症候群理論、2型糖尿病是一種炎症性疾病,對2型糖尿病人採用腸道菌群菌群重建療法來減少炎症因子治療2型糖尿病以來,我們對來自全國的大量糖尿病人進行臨床與幹預,取得很好效果,降低血糖20%以上,顯著減少用藥。
  • 腸道菌群在腦功能和情緒調節中發揮重要作用
    研究於12月11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最新影響因子:12.121)雜誌上腸道中的細菌種群稱為腸道菌群,是人體中最大的細菌庫。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宿主和腸道菌群是具有互利相互作用的系統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最近的觀察還揭示了情緒障礙與腸道菌群損害之間的聯繫。巴斯德研究院、CNRS和Inserm的一個科學家聯盟證明了這一點,他們確定了腸道菌群與氟西汀(fluoxetine,商品名:百憂解,一種常用抗抑鬱藥)的功效之間的相關性。抑鬱症是世界範圍內導致殘疾的主要原因,但其中一些控制抑鬱症的機制仍不清楚。
  • 多篇文章聚焦腸道菌群與糖尿病之間的神秘關聯!
    這些結果為新的治療選擇鋪平了道路,可以改善數百萬患者的狀況。2019年,《 Diabetes Canada》報告稱,三分之一的加拿大人患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前兆。這種疾病的患病率持續上升與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並使其成為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因此,為這些患者開發和改善治療方法至關重要。最近的研究表明,糖尿病的頻繁發生是由於幾種基因的突變以及環境影響和腸道菌群組成的變化引起的。
  • 腸道菌群——被遺忘的器官
    腸道菌群對宿主免疫系統的發育起到了關鍵作用,可刺激機體在腸道形成更多的淋巴組織,並提高免疫球蛋白在血漿和黏膜中的水平,使免疫系統處於一種適度的活躍狀態,對入侵體內的病原菌保持有效的免疫作用。無菌動物的淋巴系統、抗體形成等發育不良,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都低於普通動物。無菌動物進行腸道菌群移植後,其免疫系統的發育明顯好轉。
  • 肥胖與腸道菌群紊亂有關,他汀類藥物是潛在微生物調節治療劑
    在題為「他汀類藥物治療與腸道微生物菌群失調的低患病率相關」的論文中,Jeroen Raes (VIB-KU Leuven)和他的同事在Metacardis的一個隊列群中對腸道細菌進行了研究,這個隊列群由來自三個國家(法國、丹麥和德國)的近900人組成,體重指數在18到73公斤之間。
  • 腸道裡的醫學未來:利用腸道菌群的治療前景
    這種治療手段指的是,將健康人糞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腸道,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腸道菌群。 這其實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公元前4世紀,中國醫書中就有使用糞便製劑治療胃腸道疾病的記錄 。
  • 腸道菌群與人體代謝
    腸道菌群在宿主營養、作息甚至基因的限制下直接參與人體代謝,與人類共同進化[4],通過多種途徑同腸道黏膜相互作用,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參與膽汁酸膽鹼代謝,與肥胖、糖尿病、過敏等代謝類疾病密切相關[3],且具有免疫調節等功能[5]。目前可以在了解腸道菌群與微生物代謝機制的基礎上通過益生菌和益生元修飾腸道微生物群等方式保障人體健康[6]。
  • 運動會影響腸道菌群,現在發現腸道菌群也會影響肌肉與運動
    小鼠的新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在調節肌肉質量和功能方面發揮作用。這些發現不僅為肌肉的功能、成長和發育提供了新的線索,而且還提供了與控制運動的神經交流的新線索。大家可以私信回覆:糖尿病,加入我們線下糖尿病管理群,獲取更多專業的糖尿病等健康知識指導,學習糖尿病管理與腸道菌群調養知識!
  • 關於飲食對調節腸道菌群的重要性,你了解多少?
    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取決於多種原因,其中飲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研究表明:飲食可以對腸道微生物產生重大影響,新的飲食習慣可以重塑腸道微生物群落,而且這些變化是協調的和可逆的。因此人們可以通過改變飲食習慣調節腸道菌群,以達到改善腸道健康的目的。
  • 腸道菌群失衡也會引發糖尿病嗎?
    腸道菌群失衡也會引發糖尿病嗎?從事普外科工作35年,擅長開放和腹腔鏡下的胃癌、結直腸癌根治術及其放化療的綜合診治及腸內腸外營養的支持治療。這幾年,腸道菌群的失衡引發各類疾病的研究報導不斷出現,甚至包括兒童自閉症。腸內營養與腸道菌群的平衡有著直接的關聯,這裡,我們拋磚引玉,說一說腸道菌群與糖尿病之間可能存在的一些蛛絲馬跡的關聯。
  • 腸道菌群與結核桿菌感染相關的研究進展
    腸道菌群的組成和活性從出生起便與宿主共同發展,相互作用。腸道菌群通過影響細胞信號傳導、參與機體免疫應答、參與多種宿主代謝途徑的調節等機制影響疾病的發生發展。大量研究證明[2]腸道菌群與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囊性纖維化等呼吸道疾病有關。肺結核也不例外。腸道菌群失調可影響宿主對 Mtb 的易感性,Mtb 感染可影響宿主腸道菌群。另外,Mtb 感染的嚴重程度與腸道菌群相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