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的功效,離不開腸道菌群的作用!

2020-12-22 臻臻的營養小屋

人體表面及內部棲居著種類眾多、數量巨大的微生物,其中95%以上生活在胃腸道內],其數量和組成因棲居的微環境而異,沿消化道逐漸增多,在結腸達到最高,腸道菌群失調與多種疾病息息相關。

人們日益認識到在治療疾病過程中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的重要性並開始將目光轉向中藥。中藥的化學成分豐富,除含有黃酮類、萜類、蒽醌類、生物鹼類、甾體類等生物活性成分外,還含有蛋白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因此中藥尤其是複方中藥具有多種藥效作用。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腸道菌群對口服藥物進行代謝也是菌群的一個重要功能,中藥尤其突出。我們都知道傳統中草藥絕大多數是口服給藥的,如果改變給藥途徑或製作成一些單成分藥物,其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這其中的原因可能就是忽略了腸道菌群的作用。

現在的研究已經明確,許多中藥必須經過腸道菌群代謝產生有效成分後才能被吸收而發揮藥理作用,甚至腸道菌群對中藥有毒成分具有減毒或增毒的作用。腸道菌群在生長繁殖過程中能產生多種糖苷酶、硝基還原酶、偶氮還原酶以及各種碳水化合物酶等,參與中藥多種成分的降解,其代謝途徑主要以水解為主,氧化和還原為輔。

黃芩、葛根和豆豉中所含的黃芩苷、葛根素、異黃酮苷普遍存在於中藥方劑和營養品中。體外研究表明,葛根素和異黃酮苷能被腸道菌群代謝為比前體物更加有效的大豆黃素和毛蕊異黃酮。

苷在腸道內難以被直接吸收,只有被腸道菌群水解為黃芩素後才能被吸收入血液而發揮作用,而口服黃芩苷的無菌小鼠與常規小鼠相比,腸道內的黃芩苷則幾乎沒有被代謝。

大黃和番瀉葉中都含有蒽酮苷類化合物番瀉苷,而番瀉苷本身無瀉下作用,口服後在小腸中幾乎不被吸收,真正發揮瀉下作用的活性成分是番瀉苷元,是由腸道內雙歧桿菌分泌的β-葡萄糖苷酶水解生成番瀉苷元後經小腸吸收才發揮瀉下作用的,而且代謝產物大黃酸蒽酮的致瀉作用最強。

人參中的皂苷類成分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研究表明人參皂苷類在體內難以吸收,在肝臟內基本不代謝,主要在腸道中降解,腸道菌群可以通過不同的代謝途徑,代謝人參皂苷類,在血液中也主要以代謝物的形式存在,這些代謝物可能是人參皂苷在體內發揮藥效的真正生物活性成分。

腸道菌群除了能夠生物轉化中藥的有效成分,將其代謝為新的生物活性代謝產物外,還能對中藥有毒成分產生減毒或增毒的作用。

烏頭鹼是川烏、草烏、附子等藥用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及抗腫瘤的藥理作用,對中樞神經及心血管系統有明顯的毒副作用。有研究表明,烏頭鹼在腸內細菌代謝作用下發生一系列生化反應,產生新的多種毒性較弱的代謝產物。

有些藥物可以調節腸道菌群的組成和數量,通過腸道菌群的作用,發揮這些藥物的作用。

研究表明含有多糖成分的補益類中藥可以促進腸道有益菌群的生長而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例如黨參多糖在體外可促進雙歧桿菌的生長,從而增加乙酸的代謝,增強雙歧桿菌的定植抗力。用黨參、白朮等補氣類中藥製成的複方合劑灌服小鼠發現,與灌服前比較,乳桿菌、雙歧桿菌數量明顯增加,腸球菌數量明顯減少。

補中益氣湯主要由黃芪、人參、白朮、炙甘草等益氣健脾藥組成,配以當歸、陳皮、柴胡、升麻。方藥中含有大量苷類和糖類物質以及多種微量元素,能增加乳酸桿菌、雙歧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的數量。

而苦寒瀉下類中藥因含有刺激性成分,對腸道內的益生菌具有抑制作用,這些中藥很多在體外具有抑菌、殺菌的作用。

二甲雙胍是使用最廣泛的治療糖尿病藥物,由於其還具有預防衰老作用備受關注。2015年的一項研究證實使用二甲雙胍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腸道中產生特殊類型的短鏈脂肪酸如丁酸和丙酸等的菌群明顯增加,這些脂肪酸可以以多種不同途徑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也就是說腸道菌群介導了二甲雙胍的降糖作用。

目前已經報導了30餘各種臨床使用的藥物代謝受到腸道菌群的影響,腸道菌群可能促進或減弱藥物作用,增加或減輕藥物的毒副作用。

個體的腸道菌群的變化可能導致藥物在個體之間效果和毒副作用的差異,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的疾病,吃著同樣的藥,有的人恢復得慢,有的恢復的快,表面上看跟個人免疫力有關係,或許跟個人的腸道健康有著密切聯繫。

相關焦點

  • 解析「中草藥、益生菌和腸道菌群」三者的辯證關係
    一、中草藥對益生菌、腸道菌群的影響 自古以來,中草藥就用來治療各種疾病,中草藥來源於天然植物,成分複雜,含有多糖、生物鹼、苷類、揮髮油和鞣質等大量活性成分,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如清熱解毒、止咳平喘、祛痰利咽、補中益氣、健脾開胃、活血化瘀、澀腸止痢、保護腸道黏膜和增強免疫力等
  • 水產動物腸道功能介紹及腸道菌群的作用
    水產動物腸道菌群主要由厭氧菌、兼性厭氧菌和好氧菌共同組成,可分為3部分:1)最裡層緊貼腸壁的專性厭氧菌為腸道優勢菌群,與宿主是共生關係,如:乳酸菌和雙歧桿菌等,具有營養和免疫調節作用;2)中間層的兼性厭氧菌,多為條件致病菌,與宿主共棲,為腸道非優勢菌群,如:大腸桿菌和腸球菌等。
  • 菌群:腸道裡的健康密碼
    中性菌具有雙重作用,如大腸桿菌、腸球菌等在正常情況下對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或從腸道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就可能引發許多問題。說到腸道菌群,要說下腸道微生態的概念,就是寄生於人體腸道內的細菌、真菌等微生物與人體之間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離開了腸道微生物的作用,人體無法單獨生成。
  • 腸道菌群在腦功能和情緒調節中發揮重要作用
    腸道細菌的不平衡會導致一些代謝物的減少,從而導致抑鬱症樣症狀。這些發現為微生物群在大腦功能和心理健康中的作用提供了越來越多的證據。這些發現表明健康的腸道菌群有助於正常的大腦功能,這些發現發表在2020年12月11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 腸道菌群與疾病
    尹軍霞 (紹興文理學院生物學系 浙江紹興312000)林德榮 (紹興第二醫院腫瘤科浙江紹興312000)摘要一般情況下,腸道菌群與人體和外部環境保持著一個平衡狀態,對人體的健康起著重要作用但在某些情況下,這種平衡可被打破,形成腸道菌群失調,引發疾病或者加重病情
  • 維護寶寶腸道菌群平衡,腸道健康小管家媽咪愛作用大
    嬰幼兒時期的腸道菌群具有多樣性較低、菌群結構不穩定、處於高度動態化等特點,容易受到感染、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等影響,發生腸道菌群紊亂,導致多種腹瀉、便秘等腸道疾病發生。在早期腸道菌群建立與成熟的過程中,影響因素眾多,主要包括:基因、孕期、胎齡、分娩方式、餵養方式、輔食添加、抗生素等。而想要減少腸道菌群失調引發的相關問題,家長要懂得如何幫助嬰幼兒建立良好的腸道菌群環境。
  • 腸道菌群失調隱患多,呵護腸道健康要從寶寶做起
    (原標題:腸道菌群失調隱患多,呵護腸道健康要從寶寶做起) 你可能知道腸道是主管我們人體消化
  • 腸道菌群——被遺忘的器官
    3.1 生物屏障作用腸道內壁是人體與外界環境接觸面積最大的區域,腸道菌群在腸道中形成重要的生物屏障,維護腸道生態平衡,抵禦外來致病菌的侵害。主要通過佔位性保護、營養競爭和產生抗菌物質來發揮生物屏障作用。
  • 關於飲食對調節腸道菌群的重要性,你了解多少?
    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取決於多種原因,其中飲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研究表明:飲食可以對腸道微生物產生重大影響,新的飲食習慣可以重塑腸道微生物群落,而且這些變化是協調的和可逆的。因此人們可以通過改變飲食習慣調節腸道菌群,以達到改善腸道健康的目的。
  • 腸道菌群與脂質代謝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腸道菌群是影響代謝症候群的致病因素之一。 2004年,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Jeffrey Gordon團隊首次報導了在無菌小鼠和傳統飼養的擁有正常菌群的小鼠之間觀察到的身體脂肪含量的顯著差異,後者的身體脂肪含量要高出40%。此後,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探索腸道菌群在代謝健康中的作用。
  • 11款益生菌對比:媽咪愛、如新、童年時光等無抑菌功效,調節腸道菌群成疑
    益生菌在體內發揮功效的最理想狀態就是能抑制其它有害細菌的生長,保持腸道菌群處於一個健康的動態平衡中。但是,平時吃的益生菌都有抑菌功效嗎?真能調節腸道菌群?答案可能出乎你所料。為此,2019年3月,消道長送檢了11款主流的益生菌產品。
  • 讓腸道永葆青春,駱駝奶的功效和作用
    腸道也有年齡,只要腸道年輕,人也就容易活得更久更健康。隨著人們生理年齡的不斷增長,腸道內菌群會出現變化。以腸道內有益菌群的雙歧桿菌為例,大多數人青少年時,雙歧桿菌就逐漸減少,到了青年時期,雙歧桿菌比例從40%逐漸下降到10%左右,腸道開始老化。步入中老年期後,雙歧桿菌等有益菌群數量又進一步減少。
  • 11款益生菌對比:媽*愛、童年*光等無抑菌功效,調節腸道菌群成疑
    抑菌性能:抑制致病性大腸桿菌的功效,可反映出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的能力。口氣重、脹氣、腹瀉等,這些日常的症狀被醫學界認為是與腸道菌群的失衡或者是體內有害細菌的增加有關。人體腸道的微生物可以分為三大類:共生菌、條件致病菌和病原菌。共生菌佔據腸道細菌數量的99%以上,與人體是互利共生的關係,能保護腸道。
  • 腸道菌群與潰瘍性結腸炎
    腸道的菌群大致可分為三大類:①與宿主共生的生理性細菌,為專性厭氧菌,是腸道的優勢菌群,分別是類桿菌屬、雙歧桿菌屬、乳酸桿菌屬、C11ep tum菌屬、C1coccoides菌屬和腸桿菌屬,具有營養及免疫調節作用; ②與宿主共棲的條件致病菌,以兼性需氧菌為主,為腸道非優勢菌群(腸球菌與腸桿菌) ,當腸道菌群紊亂或不平衡時,對人體有害; ③病原菌,大多為過路菌 ,
  • 腸道菌群失衡危害大,身體出現什麼表現,說明腸道菌群失衡了?
    腸道對於人體的作用非常重要,可能很多人提到腸道,想到的就是排便,其實腸道的作用有很多,除了排便,它還有吸收營養、為人體提供營養、維持自愈力和免疫力等諸多的作用。而在我們的腸道中,有一個菌群,這個菌群是為腸道健康保駕護航的,因為菌群的存在,腸道才能夠保持健康的狀態,這樣身體才會健康。但是由於現在人飲食習慣和食物等諸多原因,很多人出現了菌群失衡的情況,而一旦菌群失衡,會引發肥胖、免疫下降等諸多問題,後果是比較重的。所以一旦發現了菌群失衡的情況,要及時的調理。那麼,腸道菌群失衡了,身體會出現什麼表現呢?
  • 腸道菌群與人體代謝
    無論疾病與否,規模宏大而複雜的細菌庫——腸道菌群都直接參與人體多種代 謝過程 。腸道菌群在人體內形成了錯綜複雜的微生態系統,與人類共同變化應對外界因素,人體代謝平衡狀況與腸道菌群的結構組成變化密不可分。研究腸道菌群與人體代謝的相關性,對於人類健康有重要意義 。
  • 腸道菌群與常見肝臟病
    腸道內細菌絕大多數為專性厭氧菌,主要為雙歧桿菌屬、乳酸桿菌屬等,為正常腸道中的優勢細菌,它們組成了腸黏膜屏障中的生物屏障,在維持腸道功能中起到重要作用。兼性厭氧菌只佔0.1%~1%,主要為大腸桿菌、腸球菌,是腸道的潛在致病菌。
  • 腸道菌群失調,仔細了解後才知道原因
    正常生理景象下,腸道內的各類細菌按必定的比例進行組合和散布,分歧菌種之間彼此制約,彼此依存,彼此獨霸,使得腸道菌群在數目上和活性上組成一種動態平衡,這類生態平衡聯結著人體消化系統的正常心理功效。當人體內外景象產生轉變時,腸道各菌群之間的平衡被攻破,導致有益菌、有害菌和條件致病菌的質與量產生轉變,這類景象稱為腸道菌群失調,由腸道菌群失調所激發的響應臨床症狀稱為腸道菌群失調症,重要的臨床默示為腹瀉、便秘、噁心、吐逆、消化不良等。
  • 腸道菌群平衡是人體健康的關鍵!腸道菌群失衡該如何增加有益菌?
    相信大部分人已或多或少的知曉了腸道細菌並一定是壞的,但究其根本的話,想必也是一頭霧水吧!今天就由我帶大家探究腸道菌群的奧秘!腸道菌群:龐大的細菌王國大腸桿菌條件致病菌是腸道菌群裡的「牆頭草」,其作用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更加偏向於有益菌和有害菌中更佔優勢的一方。
  • 中草藥 一點紅 功效和作用
    一點紅的食用功效與藥用功效都很出色,食用方法也有很多種,想具體了解可以和小編一起去看看。一點紅的功效與作用1、補充營養一點紅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野生蔬菜,平時兩百十用它以後不但能吸收豐富維生素c和維生素a還能吸收一些植物蛋白和多種對人體有益的胺基酸,這些物質可以促進人體代謝,加快人體組織細胞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