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極低體重兒腔內心電定位PICC置管術

2020-12-22 瀟湘晨報

第二人民醫院產科,在醫務人員精心護理誕下一名女嬰。由於早產新近日,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新生兒科護理團隊成功為一名出生體重僅為1.48kg,孕33周的早產兒實行了腔內心電定位PICC置管術,該技術的成功開展標誌著醫院靜脈輸液護理技術和早產低體重新生兒重症救護技術更上一層樓。

據了解,家住靈川縣的伍女士患有妊娠期糖尿病,12月8日因臀位、胎膜早破被家人送往桂林市生兒體重僅為1.48kg,各個器官發育尚未成熟,並伴有新生兒溼肺、先天性心臟病、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症等症狀,病情危重,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該患兒出生後立即被送往新生兒科進行救治。因患兒孕周小、體重輕,周圍靜脈血管壁很薄,血管條件差,不利於搶救藥物快速注入;加上早產兒吸吮能力弱,消化功能差,必須行早產兒靜脈營養治療。高濃度的營養液刺激大,一旦發生藥物外滲,極易出現靜脈炎甚至造成局部組織壞死等嚴重後果。經過新生兒科醫護團隊綜合評估,決定給該患兒實施PICC置管術,解決患兒藥物、靜脈營養輸入等問題。

經與患兒家屬溝通後,醫院新生兒科護士長唐玲芳帶領該科護理團隊立即給患兒實行腔內心電定位PICC導管植入,植入後管道固定穩妥,輸液順暢,各種治療得以順利進行。目前,該名患兒在新生兒科團隊的精心治療護理下,生命體徵平穩,體重也逐日增長。

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新生兒科護士長唐玲芳介紹,PICC置管術不僅解決了早產兒輸液的難題,也避免了反覆穿刺給患兒造成的痛苦,同時也降低了護士的工作壓力。而腔內心電定位PICC置管術,使PICC置管後導管尖端的定位不僅僅局限於x線拍片定位,且方便、快速、安全。同時規避了臨床工作當中一些不利因素的影響,能使置管後PICC導管最快的應用,保證了早產兒治療藥物和靜脈營養的及時輸入,減少早產兒住院時間,大大提高了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的救治成功率。

【來源: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極低體重兒腔內心電定位PICC置管術
    近日,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新生兒科護理團隊成功為一名出生體重僅為1.48kg,孕33周的早產兒實行了腔內心電定位PICC置管術,該技術的成功開展標誌著醫院靜脈輸液護理技術和早產低體重新生兒重症救護技術更上一層樓
  • 濰坊首例新生兒CRRT技術搶救急性腎衰極低出生體重兒成功
    人民網濰坊12月10日電 近日,濰坊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重症監護室(NICU)成功開展了濰坊市首例新生兒CRRT(連續腎臟替代療法)治療項目。搶救患兒1490g,創造了省內CRRT治療極低出生體重兒的新記錄,走到了全國前列!標誌著濰坊市婦幼保健院危重新生兒的救治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 沅陵縣人民醫院成功救治孕30周出生體重1160克極低體重兒
    懷化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娟 )近日,出生僅1160克極低體重兒張某毛毛在媽媽的帶領下來到沅陵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科複查。複查結果,發育正常,體重已達2300克,喝60毫升牛奶。媽媽張某一個勁的感謝醫務人員保住寶寶的生命。
  • 平塘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第一例B超引導下PICC置管術
    5月11日,平塘縣人民醫院腫瘤科開科後成功為腫瘤患者開展了第一例「B超引導下PICC置管術」,這標誌著腫瘤科在血管通路技術上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這項穿刺置管術,相對傳統CVC(中心靜脈導管),減少了穿刺的危險性,有效的保護外周靜脈,安全方便、維護簡便,可以長時間留置,有效避免患者多次靜脈穿刺帶來的痛苦或不適;同時,創傷性小、風險低、外周留置感染率低,極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
  • 廣東援疆助力開展南疆首例新生兒臍靜脈置管術
    近日,廣東對口支援單位—喀地一院新生兒科團隊在援疆專家歐陽穎教授、護理專家莫雪珠主管護師的帶領下,成功開展南疆首例新生兒臍靜脈置管術,填補了南疆在該領域的空白。  據了解,早產兒尤其是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的救治過程中,靜脈通路的建立十分重要,新生兒「臍靜脈置管術(UVC)」是經臍靜脈置管,使其尖端位於下腔靜脈,為患兒建立一條安全、有效、通往生命的綠色通道。
  • 新生兒PICC置管術 為早產兒保駕護航
    日前,河科大一附院新區醫院兒科新生兒重症監護室(NICU)成功救治了一名胎齡僅29周的早產兒毛毛(化名)。從出生體重不足兩斤,沒有呼吸生命垂危,到恢復健康,平安出院,醫護人員們通過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術(PICC),為毛毛搭建了一條綠色的生命通道。
  • 【援滇】瀾滄縣第一人民醫院首例腹膜透析置管術順利完成!
    【援滇】瀾滄縣第一人民醫院首例腹膜透析置管術順利完成!成立於2015年5月14日的瀾滄縣第一人民醫院血透室僅設有透析床13張,而血透患者就有95人,遠遠不能滿足終末期尿毒症患者的需求。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來到瀾滄後,我院第九批援滇醫療隊隊員張澤錦就開始積極籌備腹膜透析室的建設工作。
  • 婁星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專科門診、新生兒科護理門診開診
    ……婁星區人民醫院(婁星區婦幼保健院)為寶寶健康保駕護航,特開設新生兒科專科門診、新生兒科護理門診,並於7月1日正式開診!作為湖南省內首家開展護理門診的縣級醫院——婁星區人民醫院(婁星區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團隊,將從科室選取專科骨幹坐診,為您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專家將對寶寶的健康諮詢、專科護理幹預、PICC維護、出院後的隨訪等問題及時解答。
  • 隆回縣人民醫院:兩項新技術搶救出生體重兩斤半早產新生兒
    剛剛出生的患兒是住在隆回縣的葉女士(化名)來之不易的3胎寶寶:原來葉女士好不容易懷上的第3胎因「前置胎盤」12月4日導致出血,至縣城某某醫院婦產科住院,於12月7日中午提早娩出,早產的新生兒出生體重僅僅1.25千克,娩出後患兒口吐白沫、呼吸困難,故向隆回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科緊急求援!
  • 于都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經口腔前庭全腔鏡甲狀腺手術
    大江網/贛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段利明、鍾荷香報導:近日,于都縣人民醫院普外二科甲狀腺專業團隊順利為一甲狀腺腫瘤患者實施了首例「經口腔前庭全腔鏡甲狀腺手術(TOET)」。  張先生今年51歲,2年前發現右側頸部有一個「雞蛋」大小腫塊,近一月來腫塊明顯增大,遂就診于都縣人民醫院普外二科,診斷為右側甲狀腺腫瘤,需手術治療。  普外二科甲狀腺專業團隊為張先生及其家屬詳細地介紹了幾種開放手術及腔鏡微創手術治療方案,張先生及其家屬對「經口腔前庭全腔鏡甲狀腺手術(TOET)」術後體表完美無痕的手術方式表示極大的興趣及關注,選擇了該手術方案。
  • 直播預告‖婁星區人民醫院(區婦幼保健院)副院長兼大兒科主任易賽...
    先後在湘雅醫院、省兒童醫院進修學習,擅長多胞胎、極低超低體重兒、新生兒持續肺動脈高壓、呼吸窘迫綜合症、新生兒膿毒症的搶救,對兒童感染性疾病有較豐富的經驗。科室介紹婁星區人民醫院(婁星區婦幼保健院)兒科成立於2007年3月,經過13年多的發展已形成科室規劃合理、設備齊全、技術力量雄厚的臨床重點專科。
  • 婁星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專科門診、新生兒科護理門診開診啦!
    ……婁星區人民醫院(婁星區婦幼保健院)為寶寶健康保駕護航,特開設新生兒科專科門診、新生兒科護理門診,並於7月1日正式開診!作為湖南省內首家開展護理門診的縣級醫院——婁星區人民醫院(婁星區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團隊,將從科室選取專科骨幹坐診,為您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專家將對寶寶的健康諮詢、專科護理幹預、PICC維護、出院後的隨訪等問題及時解答。
  • 早產兒出生體重過低,呼吸困難,醫院開展LISA技術成功搶治
    全市首例!我院新生兒科率先成功開展LISA技術8月21日,出生體重僅1.3kg的27周+4天的早產寶寶提前與爸爸媽媽見面。由於體重低,胎齡小,發育不成熟,生後不久就出現了氣促呻吟,點頭呼吸,三凹徵陽性,立即轉入新生兒科,予以保暖及呼吸機輔助通氣。
  • 濰坊市人民醫院:臍動靜脈置管為寶寶架起新的生命橋梁
    近日, 濰坊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緊急會診一名只有手掌大小的28周早產兒,體重僅630g。接診後,醫護人員立即給予吸氧、吸痰、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在科主任張立明及副護士長劉欣的帶領下,經過科室醫護人員四個多小時的共同努力,成功完成了科室首例超低出生體重兒的臍動靜脈置管,為小寶寶架起了一條新的生命橋梁。這同時也意味著該院新生兒科在救治超低出生體重兒水平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 長沙市中心醫院完成了首例腹腔鏡下腹膜透析置管術,為尿毒症患者...
    12月2日,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腎內科聯合普外科完成了首例腹腔鏡下腹膜透析置管術,為不適宜用傳統手術方法進行腹膜透析置管的尿毒症患者帶來了希望。 腹膜透析置管術是建立該通路的方法,選擇最適合的腹膜透析置管點,準確將導管置於膀胱直腸窩或子宮直腸窩,成功的腹膜透析置管術是保證腹膜透析順利進行的前提。」文銳主任介紹,以前患者通常是在局部麻醉下接受開腹腹膜透析置管,但我們在置管前評估該患者時,發現他在3月前因急性闌尾炎接受過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這個手術病史成為了我們實施傳統腹膜透析置管術的攔路虎,手術難度大,置管的失敗率較高。
  • 曹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全縣首例減重手術
    最近,王女士來到曹縣人民醫院,希望通過手術達到減肥的目的。曹縣人民醫院普外科一病區苗緒學團隊為王女士做了全面的檢查,評估了她的肥胖情況:該女士體重已達100多公斤,體重指數BMI達39,屬於重度肥胖。可以進行減重手術治療,達到減重的目的。6月18日,對王女士來說是一個難忘的日子。
  • 東營市第二人民醫院首例脛骨高位截骨術成功開展
    原標題:東營市第二人民醫院首例脛骨高位截骨術成功開展黃三角早報9月25日訊(記者 呂增霞 通訊員 臧偉) 59歲的王先生近年來深受膝關節疼痛的折磨,走平路每300米就需要停下來休息,上樓或平躺伸直雙膝關節時疼痛就會加劇。半年前曾赴外地治療,效果未見好轉。近日,王先生來到了東營市第二人民醫院關節創傷科就診。
  • 隆回人民醫院:兩項新技術搶救出生體重1.25千克早產兒
    邵陽新聞網12月15日訊(通訊員 龍圖娟)「叮鈴鈴……」12月7日中午,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在隆回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科辦公室響起。「你好,我們是縣城某某醫院婦產科,我們這邊有個孕28+3周因『前置胎盤』導致早產的毛毛,現在呼吸困難,需要接到你們科室搶救……」人命關天、刻不容緩,醫院新生兒科接到兄弟單位的求援電話後,馬上派新生兒科醫護人員隨120急救車前去接診。
  • 我國最大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隊列數據首次公布
    央廣網上海8月12日消息(記者楊靜)近日,「中國新生兒協作網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隊列」臨床數據首次公布。該隊列研究由中國新生兒協作網牽頭建立,將25個省、直轄市的57家三級醫院的10823例早產兒(胎齡小於32周或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納入2019年統計數據,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規模的極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隊列。
  • 蘭大一院完成我省首例微創腹膜透析置管術
    近日,蘭大一院腎病科主任劉天喜帶領團隊成功完成我省首例B超引導下微創腹膜透析置管術,術後患者腹膜透析治療過程順利,效果良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慢性腎衰竭尿毒症患者由於基礎心肺功能差,腹腔鏡全麻下腹膜透析置管手術耐受力低,傳統的開腹手術對患者的傷害也很大。如何快速建立腹膜透析通路,減輕患者痛苦,是腎病科醫生一直研究討論的臨床課題。  蘭大一院此次開展的術式,全程由B超引導,可做到精準腹膜定位穿刺,避免損傷腹腔內臟器,同時聯合使用引導鋼絲及撕脫鞘,無需開腹便可置入腹膜導管,尤其適合急危重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