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民醫院產科,在醫務人員精心護理誕下一名女嬰。由於早產新近日,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新生兒科護理團隊成功為一名出生體重僅為1.48kg,孕33周的早產兒實行了腔內心電定位PICC置管術,該技術的成功開展標誌著醫院靜脈輸液護理技術和早產低體重新生兒重症救護技術更上一層樓。
據了解,家住靈川縣的伍女士患有妊娠期糖尿病,12月8日因臀位、胎膜早破被家人送往桂林市生兒體重僅為1.48kg,各個器官發育尚未成熟,並伴有新生兒溼肺、先天性心臟病、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症等症狀,病情危重,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該患兒出生後立即被送往新生兒科進行救治。因患兒孕周小、體重輕,周圍靜脈血管壁很薄,血管條件差,不利於搶救藥物快速注入;加上早產兒吸吮能力弱,消化功能差,必須行早產兒靜脈營養治療。高濃度的營養液刺激大,一旦發生藥物外滲,極易出現靜脈炎甚至造成局部組織壞死等嚴重後果。經過新生兒科醫護團隊綜合評估,決定給該患兒實施PICC置管術,解決患兒藥物、靜脈營養輸入等問題。
經與患兒家屬溝通後,醫院新生兒科護士長唐玲芳帶領該科護理團隊立即給患兒實行腔內心電定位PICC導管植入,植入後管道固定穩妥,輸液順暢,各種治療得以順利進行。目前,該名患兒在新生兒科團隊的精心治療護理下,生命體徵平穩,體重也逐日增長。
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新生兒科護士長唐玲芳介紹,PICC置管術不僅解決了早產兒輸液的難題,也避免了反覆穿刺給患兒造成的痛苦,同時也降低了護士的工作壓力。而腔內心電定位PICC置管術,使PICC置管後導管尖端的定位不僅僅局限於x線拍片定位,且方便、快速、安全。同時規避了臨床工作當中一些不利因素的影響,能使置管後PICC導管最快的應用,保證了早產兒治療藥物和靜脈營養的及時輸入,減少早產兒住院時間,大大提高了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的救治成功率。
【來源: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