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拓說:「古來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嚴肅地對待自己的生命,當他活著一天,總要儘量多勞動,多工作,多學習,不肯虛度年華,不讓時間白白地浪費掉。」
九十三歲的許淵衝,終於得到了國際最高的「北極星」傑出文學翻譯獎,而此前他的翻譯理念卻備受爭議,甚至吃了不少苦。
一、多年堅守,終得榮譽
赫爾岑說:「一朝開始便永遠能將事業繼續下去的人是幸福的。」
於許淵衝而言,翻譯不僅僅是事業,更是生命的堅守。
因為鋒芒畢露、清高不服輸的性格,許淵衝最喜歡與人爭論,加上他的翻譯理論一直飽受爭議,所以得罪人是常有的事。
在翻譯裡,許淵衝並不滿足於直譯,而是提出譯文可以超過原文,甚至發揮出自己的優勢,但是在業界看來,這種理論會導致譯文發揮過多。
雖然在國內飽受爭議和詬病,甚至被批評為「千古亂譯的罪人」,但是許淵衝在國外的影響力卻很大,被稱為「千年一遇的天才」。
他被多名教授聯合提名他為諾貝爾候選人後,一位諾獎評委寫信稱讚他的翻譯是「偉大的中國傳統文學的樣本。」
面對如此高的評價,許淵衝卻並不在意,回信說:「諾獎年年都有,而我們的唐詩宋詞卻已經流傳了千年。」
八十四歲那年,他被診斷出了直腸癌,醫生說他最多只能活七年,不料到了九十三歲他依然身體硬朗,還拿到了翻譯界的最高榮譽「北極星」。
這份遲到的榮譽不僅是許淵衝堅守初心的見證,更給了他新的生命,他決定要在一百歲以前,完成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
二、歷經坎坷,不改初心
託爾斯泰說:「請記住,環境愈艱難困苦,就愈需要堅定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處就愈大。」
最初,許淵衝之所以想走翻譯的道路,只因從事翻譯事業的表叔從國外帶回來很多錢,並帶自己去看了電影。
考上西南聯大外文系後,許淵衝沐浴在自由浪漫的學習環境裡,更加堅定了要從事翻譯的決心。
他很喜歡讀魯迅的文章,在聽了吳宓對《死魂靈》的評價後,許淵衝突然意識到意譯可以更精準傳神的表達原文。
此後,他的意譯理論一直貫穿著自己整個的翻譯生涯,並一直受到國內翻譯家的詬病,招來了許多的罵名。
許淵衝曾和翻譯家王佐良公開發生過爭執,他後來申請北大的博士生導師就被對方壓了下來,並且直到王佐良去世,《中國翻譯》都不發表他的文章。
即便如此,許淵衝從來不改初心,依舊堅持自己的翻譯理論。而他如此堅持的本心,不過是熱愛中國文字,想將中國的文化更好的發揚出去。
在許淵衝心裡,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更具優越性,因而在翻譯他國作品時更注重更優秀的中文表達,而翻譯我國作品時,又希望傳達出中文原有的意蘊。
眾多的不認可和謾罵,並沒有改變許淵衝這份赤子之心,他一直在堅守自我中不斷前進。
三、磨難擊不倒純潔的靈魂
巴爾扎克說:「真正的學者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暗暗做了許多偉大的工作而生前並不因此出名。」
許淵衝的名片上寫著「書銷中外百餘本,詩譯英法第一人」,董卿問他:「您不怕這名片遞出去,別人覺得您怎麼敢這麼說。」他高調地說:「這是事實。」
這份看似過於自信的狂妄背後,不僅僅是一個學者純真的靈魂,更是鳳凰涅槃後的浴火重生。
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許淵衝曾遭受過許多不公正的對待,難熬的烈日炎炎下,他在心中默念「千裡冰封,萬裡雪飄」,並把它翻譯出來。
即便承受了巨大的苦難,許淵衝依然不願放棄自己的翻譯事業。在後來的拜訪裡,妻子照君總結了他們這一代學者的特徵:「靈魂裡不沾染別的東西。」
自從決定要翻譯莎士比亞全集,許淵衝顧不得學術上的誤解,也放棄了娛樂時間,甚至牆上的報紙都是關於養生的。
九十多歲的高齡,高強度的工作,許淵衝的身體很難扛得住,但是他卻說:「對我來說,每天和每天之間的區別只有一個,今天有沒有翻譯。」
真正的學者,或許就是這個樣子。
他們靈魂純淨,一心執著於自己所熱愛的事業,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