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許淵衝:跟翻譯「倔」了一輩子

2020-12-16 人民網

原標題:跟翻譯「倔」了一輩子(人物)

  4日,上午10點半。

  記者敲開了許淵衝先生位於北大暢春園的家門。一進門,老先生正在吃「早午餐」,「抱歉啊,我剛起床,馬上吃完。」這大嗓門,很難相信是從一位93歲老人的胸腔中發出。老人耳朵不好,聲音便推己及人地高八度。「他工作到凌晨四點才睡下,晚睡晚起,你們別見怪。」許先生的夫人照君熱情地解釋。雖然剛獲得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國際翻譯家聯盟2014「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但顯然沒有影響到老人深夜工作的習慣。

  在書房等先生,環顧四周,老房子幾乎沒怎麼裝修,只掛著一幅字:「春江萬裡水雲曠,秋草一溪文字香」。這是一位忘年交對他的評價。書房簡樸,除去老舊的書桌和單人床,就只剩下碼滿了藏書的書架,今年5月剛出版的譯作《李白詩選》《杜甫詩選》《王維詩選》赫然在列。床邊的小矮桌上,隨意地放著眼藥水、竹扇等雜物。倒是書桌上各種書刊資料擺放得整整齊齊,照片、信件都用信封分門別類裝好,一把放大鏡十分顯眼,「這兩三年,他的眼睛也不行了,看書、打字都得戴上眼鏡、再配著放大鏡看,卻樂此不疲。」照君說。

  不一會,窗外響起了雨聲,許先生慢慢走進書房,瘦高的他腿腳似乎有些不靈便,聽說前些天騎自行車摔倒了。坐在寬大的沙發裡,老人更顯清瘦。打開話匣子後,他的表情很活躍,更有一種與年齡不相符的清晰思路。雨聲,便在交談中漸漸隱去。

  「翻譯的快樂對於我就像水和空氣」

  柏林當地時間8月2日下午,在第二十屆世界翻譯大會會員代表大會上,許淵衝榮獲國際翻譯家聯盟2014「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這個每三年評選一次的國際獎項,也是第一次把目光投向了中國。

  由於健康原因,老人沒有去現場領獎,他以一封優雅的英文信表達了謝意。「作為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中國翻譯家,我深感榮幸。我認為這不僅僅是對我個人翻譯工作的認可,也表明中國文學受到世界更多的關注。從事漢語、英語和法語文學的翻譯對我而言一直是一種享受。93歲的我還在做翻譯,我就是喜歡翻譯。」

  「我70歲從北大退休,可以說是退而不休!退休前譯作20本,現在120本!」說到興奮處,許先生總會站起身來,眼神放光,像年輕人一樣揮舞著手臂,凸起的青筋隱約可見。「一點不累,翻譯的快樂對於我就像水和空氣。」許淵衝笑言。

  《楚辭》《包法利夫人》《紅與黑》……誠如頒獎詞所說,「許淵衝教授一直致力於為使用漢語、英語和法語的人們建立起溝通的橋梁」。「我現在兩個多月能翻譯一本,計劃5年完成莎翁全集。」老先生的野心,仿佛跟他的年紀一樣大。

  為了抓緊晚上的「高產期」,許淵衝退休後養成了黑白顛倒的作息習慣。「他現在吃的很少,睡的也很少,每天要從晚上十點工作到凌晨三四點。」照君展示了許先生近期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的成果,電腦上的文字密密麻麻,眼神好的年輕人都覺得眼花繚亂,更無法想像一位視力衰弱的九旬老人,每天面對電腦工作六七個小時,需要多大的毅力。

  照君擔心丈夫的身體吃不消,卻也勸不下,就像老先生堅持每天傍晚出門騎一小時自行車,還不許人跟著,「倔了一輩子!」說著,照君有些「生氣」,轉而語氣又緩和了下來,「不這麼倔,估計也出不了這麼大成就,執著了一輩子啊!」

  翻譯要顯出民族文化的味道

  「這是這兩天剛出的《中國翻譯》,有篇文章不認同我對李清照《烏江》的翻譯!」相比起剛剛獲得象徵終身成就的獎項,這位老人說得更多的卻是自己的翻譯理念。

  「西方語言有90%可找到中文對應,中國語言和西方語言卻只有50%可以對等。」許先生認為,「現在很多學者都認為,翻譯的最高標準就是將原文直白轉換,重視『名』而輕視『實』,注重『形似』而忽視『神似』。」許先生語氣中透著無奈,「我覺得在不歪曲作者意思的情況下,翻譯一定要把一個民族文化的味道、靈魂體現出來。」

  詩詞互譯,最能展現出在不同文化之間傳達意境的難度。作為中國唯一能在中、英、法韻文之間進行互譯的專家,他常常反覆推敲。

  以毛澤東詩詞「不愛紅裝愛武裝」為例,許淵衝把「紅裝」譯為「powder the face」(塗脂抹粉),把「武裝」譯為「face the powder」(面對硝煙)。對仗工整,也保留了韻文形式,打通了東西方的美學意境,中國文化的味道和精髓躍然紙上。

  之所以形成這樣一套翻譯理論,源於許先生對於中華文化的痴迷與熱愛。「中國文化是博大精深、獨一無二的,我們中國人一定要知道自己民族文化的價值。我們中國文化正在走向復興,作為中國人,我們不能妄自菲薄。我始終覺得,中國人要有自己的文化脊梁。」

  說起工作,許淵衝就停不下來。「你喝口水,歇會吧。」面對這位愛吃漢堡、喝可樂,堅持每天騎車、仍想下海遊泳的「老小夥子」,照君哭笑不得。

  「你別說了。」許淵衝打斷照君的話,有些不好意思。他從抽屜裡拿出幾張照片。「這是『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金融界泰鬥王傳綸,還有楊振寧、『兩彈一星』元勳王希季,這個是我,我們是西南聯大的同學。朱光亞和王傳綸已經去世了,我希望我還可以抓緊時光,多為翻譯中國文化做些事情。」說著,老人的目光有些傷感,窗外的雨聲越發大了。

相關焦點

  • 93歲教授摘"北極光" 許淵衝: 跟翻譯"倔"一輩子
    記者敲開了許淵衝先生位於北大暢春園的家門。一進門,老先生正在吃「早午餐」,「抱歉啊,我剛起床,馬上吃完。」這大嗓門,很難相信是從一位93歲老人的胸腔中發出。老人耳朵不好,聲音便推己及人地高八度。「他工作到凌晨四點才睡下,晚睡晚起,你們別見怪。」許先生的夫人照君熱情地解釋。
  • 對話北大教授許淵衝:「隨心所欲」穿越譯林70年
    對話北大教授許淵衝:「隨心所欲」穿越譯林70年 2016年08月18日 11:3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龍原 白樂 字號 內容摘要:許淵衝:傅雷提出過兩條翻譯原則
  • 許淵衝:從飛虎隊走出的翻譯大家
    倔得很,倔了一輩子。」許淵衝聽話地端起茶杯喝水,清癯的左臂上纏著白紗布。剛才,老先生為給我們找圖片,執意要搬動一個個書箱,還用手為我們撐住門,那倔勁兒和老派的紳士氣度,是骨子裡的,令人感佩!傑出學生更是不勝枚舉,楊振寧、李政道獲物理學諾獎,鄧稼先和朱光亞為兩彈一星功臣,汪曾祺是著名作家,彭佩雲、王漢斌等人成為國家領導人……許淵衝在聯大外文系,師從錢鍾書、朱光潛、吳宓、葉公超等名家,勤勉好學,意氣風發。讀大一時,就把聯大建築系才女教授林徽因的詩《別丟掉》譯成英文,發表在《文學翻譯報》上,從此在翻譯上聲譽鵲起。
  • 93歲翻譯家許淵衝:中國人就要有點狂的精神
    這個每三年評選一次的國際獎項,首次頒給亞洲翻譯家,也是第一次把目光投向中國。一些翻譯界人士認為,他翻譯的《紅與黑》勝過傅雷;許淵衝也不吝自我表揚,他認為自己正在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定能超過朱生豪或梁實秋的譯本。在這位和翻譯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人看來,能超越其他中國翻譯大家,是「最高級的樂趣所在」。事實上,他的勤奮支撐得起這樣的「野心」。
  • 北大教授許淵沖:跟翻譯「倔」了一輩子
    原標題:跟翻譯「倔」了一輩子(人物)   記者敲開了許淵沖先生位於北大暢春園的家門。一進門,老先生正在吃「早午餐」,「抱歉啊,我剛起床,馬上吃完。」這大嗓門,很難相信是從一位93歲老人的胸腔中發出。老人耳朵不好,聲音便推己及人地高八度。「他工作到凌晨四點才睡下,晚睡晚起,你們別見怪。」許先生的夫人照君熱情地解釋。
  • 許淵衝教授獲國際翻譯界最高"北極光"獎[組圖]
    許淵衝教授榮獲國際譯聯2014年「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成為這一獎項自1999年設立以來,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 中國網 楊佳 攝影     中國網8月22日訊(記者 魏婧)中國外文局、中國翻譯協會、中國翻譯研究院22日在京舉行頒獎儀式,代表國際翻譯家聯盟授予我國著名翻譯家、北京大學教授許淵衝先生國際譯聯2014「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中國翻譯協會會長李肇星,中國外文局局長、中國翻譯研究院院長周明偉,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唐聞生,北京大學副校長高松出席儀式並為許淵衝先生頒獎。
  • 許淵衝:因翻譯毛澤東詩詞挨了一百鞭子
    6月17日,北京大學教授、翻譯家許淵衝。按照這個步驟操作,就可以看到前陣子北大給許淵衝拍的一部10分鐘的紀錄片。再看一遍這個紀錄片,許淵衝還是很專注,看完他抱怨自己,「我說話怎麼不很清楚?」「聽得清楚。」照君安慰他。我們去的前一晚,許淵衝半夜1點多還在電腦前打字,照君勸他去休息,他說不行,打不完自己睡不著。
  • 許淵衝談翻譯:好之不如樂之
    中國網12月6日訊(記者 陳超)在全國翻譯工作座談會暨中國翻譯協會成立30周年紀念大會召開之際,中國網走訪了著名世界文學學者、翻譯家許淵衝教授。本次會議的主題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與翻譯工作」。許淵衝縱橫譯壇七十餘年,將大量中國古詩翻譯成英語和法語韻文,享譽海內外。
  • "北極光"獎獲得者許淵衝:翻譯改變世界(圖)
    許淵衝近照。本報記者 郭紅松攝  柏林當地時間8月2日下午,在第二十屆世界翻譯大會會員代表大會上,國際譯聯將2014「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授予了中國著名翻譯家許淵衝。在歐洲聚光燈閃耀的時刻,他仍坐在北大暢春園的鬥室裡,繼續翻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相比起這個衡量終身成就的獎項,他更大的豪情在未來——「我現在兩個多月能翻譯一本,計劃五年完成莎翁全集」。  「這個譯本我覺得能超過朱生豪的譯本,為什麼呢?因為朱生豪是三十多歲翻譯的,我的年齡是他的三倍啦,人生閱歷已經大不相同。」許淵衝笑言。仍然是大嗓門、有衝勁、真性情,耄耋之年風採不改。
  • 北大教授許淵衝:曾獲世界翻譯最高獎,願100歲時翻譯完莎士比亞
    給出答案的這個人,就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許淵衝先生。許淵衝是我國頂尖的文學翻譯家,六十年的從業生涯裡,他用英、法兩種語言讓世界了解了李白、杜甫,讀到了《楚辭》、《詩經》,也是他讓中國人了解了李爾王、莎士比亞等西方作家。
  • 這項榮譽,百歲翻譯泰鬥許淵衝先生實至名歸
    在此,讓我們看看這位接近百歲的翻譯大家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中,在國家的發展建設中,是怎樣追逐夢想、超越夢想的。許淵衝印象2019年1月9日上午,冬天的北大暢春園內行人不多,偶爾走過去的也多是老人。這裡是相對較老的小區。走進許淵衝的家,老舊的印象繼續衝擊著我的視線。
  • 許淵衝:從西南聯大出發,詩譯英法翻譯家
    這時聞一多教授的鬍鬚已有近尺長,曾昭掄教授滿身爬滿了蝨子…… 當年聯大的學生多數成為著名的學者、科學家,至今健在者已是耄耋之年。西南聯合大學為何能在抗戰時期取得這樣大的成就?馮友蘭教授撰寫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寫道:「聯合大學以其兼容並包之精神,轉移社會一時之風氣,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違千夫之諾諾,作一士之諤諤。」
  • 專訪96歲翻譯家許淵衝:翻譯做到真不足為奇,但做到美很難
    此前,許淵衝和夫人照君婉拒所有媒體的採訪要求,直到最近,才終於答應接受了本報的專訪。狂「他是『外科派』,我是『內科派』」北大教授許淵衝住在一套只有70平方米,還是水泥地面的老房子裡,老書架、老飯桌看上去年頭也都不短了。
  • 翻譯家許淵衝自信"譯文勝傅雷" 夜裡一點仍工作
    按照這個步驟操作,就可以看到前陣子北大給許淵衝拍的一部10分鐘的紀錄片。再看一遍這個紀錄片,許淵衝還是很專注,看完他抱怨自己,「我說話怎麼不很清楚?」「聽得清楚。」照君安慰他。  我們去的前一晚,許淵衝半夜1點多還在電腦前打字,照君勸他去休息,他說不行,打不完自己睡不著。
  • 翻譯界泰鬥許淵衝:100歲前譯完莎翁全集
    作為享譽中外的翻譯家,他師從錢鍾書、聞一多、馮友蘭、吳宓等學術大家,是目前中國唯一能在古典詩詞和英法韻文之間進行互譯的翻譯家,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2014年,許淵衝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系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如今,已經98歲高齡的許淵衝依然筆耕不輟,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時。「我要活到100歲,把莎翁全集翻譯完。」
  • [先生]許淵衝:詩千首 恰少年
    許淵衝,翻譯家。1921年生於江西南昌,上世紀40年代開始涉足文學翻譯,師從錢鍾書,出版著作150餘種。譯作涵蓋中、英、法等語種,並形成韻體譯詩的方法與理論,在翻譯界有「英法翻譯唯一人」之稱。1999年,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2010年獲得「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14年,獲得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成為該獎項自設立以來首位獲獎的亞洲翻譯家。
  • 許淵衝因翻譯挨鞭子,93歲獲國際翻譯獎:真正的學者,靈魂純淨
    於許淵衝而言,翻譯不僅僅是事業,更是生命的堅守。因為鋒芒畢露、清高不服輸的性格,許淵衝最喜歡與人爭論,加上他的翻譯理論一直飽受爭議,所以得罪人是常有的事。他被多名教授聯合提名他為諾貝爾候選人後,一位諾獎評委寫信稱讚他的翻譯是「偉大的中國傳統文學的樣本。」面對如此高的評價,許淵衝卻並不在意,回信說:「諾獎年年都有,而我們的唐詩宋詞卻已經流傳了千年。」
  • 96歲翻譯家許淵衝走紅:用一生捍衛譯文裡的美
    狂  「他是『外科派』,我是『內科派』」  北大教授許淵衝住在一套只有70平方米,還是水泥地面的老房子裡,老書架、老飯桌看上去年頭也都不短了。家居陳設整體有些寒酸,但這位氣宇軒昂的老人一坐定,整個房間瞬間明亮了,也立刻歡騰起來。聽聞自己成了網紅,他咧開嘴笑了,「我沒有時間關心這些,不過,別人都告訴我了。」
  • 93歲許淵衝獲"北極光"翻譯獎 感言翻譯是享受
    原標題:93歲許淵衝感言翻譯是享受 93歲高齡的許淵衝因健康原因未能出席頒獎禮。他在書面發言中說:「從事漢語、英語和法語文學翻譯對我而言是種享受。」   評委會在頒獎詞中說,「我們所處的國際化環境需要富有成效的交流,許淵衝教授一直致力於為使用漢語、英語和法語的人們建立起溝通的橋梁。他將大量中國文學作品翻譯成英文和法文,並將一些重要著作從英、法文翻譯成中文」。
  • 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著名翻譯家許淵衝
    中國網12月2日訊 記者馮竹 12月2日9:30中國外文局舉行中國翻譯協會「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暨資深翻譯家表彰大會」。中國翻譯協會授予著名翻譯家草嬰、許淵衝、屠岸、沙博理、李士俊5位先生全國翻譯行業最高榮譽獎「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許淵衝,1921年4月生於江西南昌。北京大學教授,著名翻譯家。